婆罗门教名词解释 范文网 2020-09-15 0 是印度古代宗教,现在流行的印度教的古代形式。以吠陀经为主要经典;因崇拜梵天及由婆罗门种姓担任祭司而得名。 婆罗门教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的吠陀教,等级森严,把人分为4种姓氏名词解释: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婆罗门教信奉梵天、毗湿奴、湿婆三大神,主张善恶有报,人生轮回,轮回的形态取决于现世的行为,只有达到“梵我同一”方可获得解脱,修成正果。 公元前6世纪,由于佛教和耆那教的传播,婆罗门教逐渐衰落。 公元8世纪时,婆罗门教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某些教义,变成了印度教。 本文链接:http://www.lunwenstudy.com.cn/bg/sj/8317.html 上一篇:存贷比名词解释 下一篇:边缘系统名词解释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北师大版圆的认识练习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生产车间管理制度细则【工厂车间我杀了妈妈作文300字 高三写景作专项整治自查自纠情况报告 相关文章 网络出版名词解释 城市基础设施名词解释 汉乐府名词解释 活性污泥名词解释 最优投资组合的选择名词解释 减数分裂名词解释 买入汇率名词解释 裸子植物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