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选题中常见的主要问题
选题是毕业论文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开始选题出现问题,后期就很麻烦。今天先分析一下毕业论文选题中常见的主要问题:
一、毕业论文选题中常见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实用性
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能熟练地运用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在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从事管理、营销、财务以及人事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因此无论是市场营销、广告策划、战略管理方向,还是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方向的毕业论文写作,均应强调微观价值,强调现实可操作性。然而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参与社会调查和科研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对现实中的某些管理问题往往缺乏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在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如何撰写学术论文等方面也基本上属于一片空白,加上面临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就业等压力,在毕业论文选题时往往表现得非常盲目和仓促,最后导致了选题缺乏实用性。
(二)缺乏创新性
好的选题能够使学生具有足够的信心和动力,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运用综合知识的才能,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只有对理论有了本质的认识,对问题有了根本性的把握,才会有自己新的观点,这样写出来的毕业论文才会有个性。然而,很多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在选题上往往是探讨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论证过程也只是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堆砌,没有进行提炼和挖掘,也不能基于新的角度或者利用新的方法来对其进行论证,进而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思路,完全缺乏创新性。
(三)范围和难易程度不当
部分学生在选题时由于没有对所选研究方向的历史沿革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梳理,也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条件对所选题目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经常会出现选题不恰当的情况。例如,有些题目学术价值较高、角度较新、内容较奇,但是难度较大,超出了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研究能力范围,一旦盲目动笔,可能会陷入中途写不下去的困境,不仅造成时间、精力上的浪费,而且容易使学生自己丧失信心。反之,如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和条件,却将论文题目选得过于简单,那么就不能反映学生自己的真实水平,而且达不到通过撰写论文来锻炼学生、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四)题目变动的可能性较大
根据大部分高校的基本要求,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的确定一般是在第七个学期,而此时很多学生仍不能确定下学期的毕业实习单位和实习的具体内容。如果实习的内容和所研究的方向不一致的话,那么将很难收集到论文撰写中所必须的资料和数据。有些实习单位可能会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必须与本单位的业务相关,那么学生就只能放弃原来所选的研究方向,改写工作单位要求写的题目,这些均增加了选题的不确定性。
二、提高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建议
(一)加强对毕业论文选题意义的认识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需要在数量分析或实验上的一些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和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这也是科学进步的标志。选题实际上就是一个提出问题的过程,它是毕业论文写作中最为关键的环节,选题的好坏对毕业论文写作的成败产生重要的影响。
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在确定毕业论文选题前,学生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必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学习以及大量文献资料搜集和阅读。作为指导老师,也应当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中的作用和责任,根据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内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及时跟踪研究热点,敏锐洞察研究前沿,准确把握研究方向,引导学生顺利进入研究角色。
(二)改革毕业论文的选题制度
工商管理专业属于“综合性”专业,必须在掌握经济学、企业管理、战略管理、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多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再融会贯通、综合提升,培养具有经济素养、战略眼光、竞争意识、组织才能等多项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当你作为一个管理者对不同行业的企业或者同一行业中的不同企业进行诊断时,就会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非完全相同,有些是市场战略定位失误,有些是内部管理制度落后,有些是供应链出现问题。这样,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将会因为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不同而发生很大变化。
考虑到工商管理专业的这一特殊性,毕业论文题目一开始就不能定得太死,出题应当先只定大方向,尽量以导师的研究方向为主,并适当放宽研究范围,为学生今后对选题作进一步完善留有余地。国内外毕业论文题目在中期作出修改应该说算是常事,即使是博士论文在中期修改题目也不泛其例。学生的选题是否需要进行修改,应当以指导老师的意见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因为导师是掌握实际情况的第一人,是最有发言权的。
另外在毕业论文选题和写作时间安排上可以适当放宽,例如在学生一进入大四阶段(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年),就可以让学生与指导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必须掌握哪些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如何提前培养文献检索和阅读的技能,熟悉相关理论分析的方法和工具等,有意识地将课程设计、暑期实习以及社会调查等实践环节与毕业论文结合起来,从而弥补今后在时间和实践方面的不足,为毕业论文选题打下扎实的基础。
考虑到指导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分配学生时在人数上应当予以明确规定,一般为5-8人,但对于科研能力突出、实践经验丰富、行政事务较少的老师,分配的学生人数可适当增加,但以不超过5人为宜。
一、毕业论文选题中常见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实用性
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能熟练地运用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在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从事管理、营销、财务以及人事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因此无论是市场营销、广告策划、战略管理方向,还是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方向的毕业论文写作,均应强调微观价值,强调现实可操作性。然而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参与社会调查和科研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对现实中的某些管理问题往往缺乏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在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如何撰写学术论文等方面也基本上属于一片空白,加上面临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就业等压力,在毕业论文选题时往往表现得非常盲目和仓促,最后导致了选题缺乏实用性。
(二)缺乏创新性
好的选题能够使学生具有足够的信心和动力,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运用综合知识的才能,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只有对理论有了本质的认识,对问题有了根本性的把握,才会有自己新的观点,这样写出来的毕业论文才会有个性。然而,很多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在选题上往往是探讨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论证过程也只是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堆砌,没有进行提炼和挖掘,也不能基于新的角度或者利用新的方法来对其进行论证,进而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思路,完全缺乏创新性。
(三)范围和难易程度不当
部分学生在选题时由于没有对所选研究方向的历史沿革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梳理,也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条件对所选题目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经常会出现选题不恰当的情况。例如,有些题目学术价值较高、角度较新、内容较奇,但是难度较大,超出了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研究能力范围,一旦盲目动笔,可能会陷入中途写不下去的困境,不仅造成时间、精力上的浪费,而且容易使学生自己丧失信心。反之,如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和条件,却将论文题目选得过于简单,那么就不能反映学生自己的真实水平,而且达不到通过撰写论文来锻炼学生、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四)题目变动的可能性较大
根据大部分高校的基本要求,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的确定一般是在第七个学期,而此时很多学生仍不能确定下学期的毕业实习单位和实习的具体内容。如果实习的内容和所研究的方向不一致的话,那么将很难收集到论文撰写中所必须的资料和数据。有些实习单位可能会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必须与本单位的业务相关,那么学生就只能放弃原来所选的研究方向,改写工作单位要求写的题目,这些均增加了选题的不确定性。
二、提高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建议
(一)加强对毕业论文选题意义的认识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需要在数量分析或实验上的一些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和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这也是科学进步的标志。选题实际上就是一个提出问题的过程,它是毕业论文写作中最为关键的环节,选题的好坏对毕业论文写作的成败产生重要的影响。
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在确定毕业论文选题前,学生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必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学习以及大量文献资料搜集和阅读。作为指导老师,也应当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中的作用和责任,根据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内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及时跟踪研究热点,敏锐洞察研究前沿,准确把握研究方向,引导学生顺利进入研究角色。
(二)改革毕业论文的选题制度
工商管理专业属于“综合性”专业,必须在掌握经济学、企业管理、战略管理、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多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再融会贯通、综合提升,培养具有经济素养、战略眼光、竞争意识、组织才能等多项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当你作为一个管理者对不同行业的企业或者同一行业中的不同企业进行诊断时,就会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非完全相同,有些是市场战略定位失误,有些是内部管理制度落后,有些是供应链出现问题。这样,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将会因为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不同而发生很大变化。
考虑到工商管理专业的这一特殊性,毕业论文题目一开始就不能定得太死,出题应当先只定大方向,尽量以导师的研究方向为主,并适当放宽研究范围,为学生今后对选题作进一步完善留有余地。国内外毕业论文题目在中期作出修改应该说算是常事,即使是博士论文在中期修改题目也不泛其例。学生的选题是否需要进行修改,应当以指导老师的意见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因为导师是掌握实际情况的第一人,是最有发言权的。
另外在毕业论文选题和写作时间安排上可以适当放宽,例如在学生一进入大四阶段(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年),就可以让学生与指导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必须掌握哪些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如何提前培养文献检索和阅读的技能,熟悉相关理论分析的方法和工具等,有意识地将课程设计、暑期实习以及社会调查等实践环节与毕业论文结合起来,从而弥补今后在时间和实践方面的不足,为毕业论文选题打下扎实的基础。
考虑到指导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分配学生时在人数上应当予以明确规定,一般为5-8人,但对于科研能力突出、实践经验丰富、行政事务较少的老师,分配的学生人数可适当增加,但以不超过5人为宜。
下一篇:本科生毕业论文去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