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心理咨询论文

     最近几年来,高校因心理理由引发的自杀。他杀等一些事件在不断的发生中,无论是曾经轰动一时的“马加爵杀人事件”,还是近期连续发生的药家鑫杀人案、留学生刺母案、复旦投毒案以及南航研究生刺死舍友案等,这一席列用鲜血印证的事实,都为我们敲醒了警钟, 一些高校曾经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地方,如今却成为了一些年轻生命的梦魇。这一个个极端的事例也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缺位,而怎样改善这种缺位,让心理咨询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成为一个日益紧迫的议题。

  一、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存在的理由

  (一)学校对心理咨询的重视度不够

  目前,许多高校都成立了自己的心理咨询机构,但大多不受重视,一些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纯粹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教学评估。很多学生甚至不知道心理咨询室的设立及位置所在。这些都表明了学校在普及相关知识方面上缺乏力度。

  (二)偏重适应性咨询,忽视发展性咨询

  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是及早发现学生的潜藏心理障碍或帮助有心理困扰的学生解决其理由,及时监控,同时对特殊情况进行危机干预。就此模式的理念来看,我国高校的心理咨询是以关注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障碍性咨询。大部分都是偏重于“异常性”理由的调适,而忽视正常的发展性咨询。

  (三)所配备的心理咨询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员大多是只经过短期培训的心理学教师、教育心理研究人员、医学心理研究人员、德育教师或校医院的保健医生,其中多数又是兼职人员,他们由于精力和时间的分散,加之理论基础和咨询技术的不足,使心理咨询缺乏系统的案例管理更不用说科学严谨的定量定性分析。而这必将降低心理咨询的效用,极大影响其实效性。

  (四)高校、家庭、社会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高校通过心理咨询机构不能完全解决学生的所有理由,高校这支主力军应与家庭、社会联手,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部分学生的心理理由根源并不是来源于大学,而是植根于家庭和社会,但就当前来看,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并没有与家庭和社会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信息互通、资源互助的完善体系。

  二、我国高校心理咨询的改善措施

  (一)加强对高校心理咨询的重视,争取多方支持

  心理咨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目标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而心理素质水平又直接制约着人才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精神卫生知识教育;配备或者聘请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人员,并可以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然,为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咨询工作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管理者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加大对这项工作的资金和人力支持。同时,不能将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时间和场所全部寄托于高校,家庭和社会要同样重视和支持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一个完善的信息互通、资源互助的强大体系,为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

  (二)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咨询

  采用有效的、学生易接触到的宣传方式,如心理健康选修课、心理健康讲座、学校宣传栏、网页,另外,还可以开展朋辈活动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理由,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理由,纠正他们对心理咨询存在的错误认识。同时,通过这些常规的宣传活动,使同学们意识到,心理咨询并不是针对有心理障碍的“理由学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由关注部分理由学生转移到全体学生身上,注重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从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实施有效的维护,为适应社会发展、个人成长成才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重视发展性咨询,加大对学生发展性理由研究

  目前,我国的心理咨询主要分为两类,即适应性咨询和发展性咨询。适应性咨询主要是为因各种心理障碍而导致学生和生活等各方面适应不良的学生提供帮助和资源,帮助他们尽快消除心理障碍和缓解心理压力,使其在心理和行为等方面能够正常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发展性咨询关注的是正常个体在不同年龄发展阶段的任务和应策略略,帮助他们尽可能圆满地完成各自的心理发展需要,妥善解决心理矛盾,使个性能够得到充分且全面发展。从目前高校心理咨询的实践来看,把重点放在适应性咨询上是必要的,因为确实有一部分大学生因各种心理理由而导致适应不良,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但是,大学生并非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即使有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某种情绪或行为的“理由”,但这些“理由”基本上也是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理由,因此,在高校心理咨询中,不仅仅是防御心理疾病,发展性咨询才是高校心理的最高目标。

  (四)加强咨询人员专业培训,建立专兼结合队伍

  当前,高校内从事学生心理咨询服务的教师专业水平普遍偏低,要改善这一状况,当务之急是对在职人员进行严格培训。可以采用短期培训和连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但从长远来看,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心理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低的理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考虑在有条件的院校开办心理咨询专业方向的专门人才培养,注重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以输出大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另外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高校心理咨询人员队伍可以分为专业心理咨询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班主任队伍),其中,要坚持把辅导员队伍当做心理咨询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辅导员开展心理咨询的专业能力,使其具有心理咨询专业技能的专家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

  (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采取多种咨询方式

  高校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需求,分别采用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和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其中个别咨询是心理咨询的传统做法,其特点是效率高,但费时。在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和学生求助意愿强烈的情况下,可以开展个别咨询;团体咨询一般是将有类似心理困扰和发展需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辅导者带领小组成员针对共同关注的如人际交往、学习困难、情绪障碍等理由通过游戏活动、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训练,从而推动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和能力发展。此外,鉴于大学生心理开放程度和实际情况,高校还可以加强电话和网络作为有益的补充。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咨询方式使当代大学生真正处于心理健康的良好状态。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