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中职语文教案模板优秀3篇
篇一:项链教案 篇一
知识目标
1.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2.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3.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能力目标
1.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从人性论的角度重新审视玛蒂尔德,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不幸,可能都将与自己有关,要学会关心、尊重他人,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人格。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
2.赏析对人物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
3.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
1.探究玛蒂尔德的心理变化、性格发展过程,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探求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方法
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和心理描写的细腻。
2.探究式阅读。如: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玛蒂尔德这个人物;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即作品的主题。
课时安排:4
教学步骤
第一、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整体感知,理清小说思路。
2.品味重点段落,赏析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3.分析小说巧妙的构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问题的另一方面,凡事过犹不及,过度的虚荣心,过度的爱美,不仅不会得到美的享受,反而还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蜘蛛也惜春归去,网着残红不放飞”,我们要想过得幸福,就应珍惜青春年华,脚踏实地去奋斗,而不应该有妄想。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莫泊桑的代表作《项链》,这篇小说写的是法国一位小资产阶级妇女由项链引出的一幕人生悲剧。为了一时的满足和荣耀,她为此付出了怎么样的代价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莫泊桑的《项链》。
二、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0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与俄国的契科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小说之王。
莫泊桑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之家,母亲醉心文艺。他受老师、诗人路易·布那影响,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习作,后在福楼拜亲自指导下练习写作,参加了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作家集团的活动。他以《羊脂球》(1880)入选《梅塘晚会》短篇小说集,一跃登上法国文坛,其创作盛期是19世纪80年代。
10年间,他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一生》(1883)、《俊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我们的心》(1890)。这些作品揭露了第三共和国的黑暗内幕:内阁要员从金融巨头的利益出发,欺骗议会和民众,发动掠夺非洲殖民地摩洛哥的帝国主义战争;抨击了统治集体的腐朽、贪婪、尔虞我诈和荒淫无耻。莫泊桑还创作了350多篇中短篇小说,在揭露上层统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会风气的同时,又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的同情。
短篇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是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的爱国情绪,如《羊脂球》。
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准人物语气,读出情感。
(解说:朗读能渲染气氛,且为下面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础)
识记字词:
寒伧(chen) 肴(yáo) 鲈(lú) 褶(zhě)
觑(qù) 秽(huì) 赁(lìn) 誊(téng)
资质:人的素质。
艳羡:十分羡慕。
寒伧:不体面、寒酸。
惆怅:忧伤、失意。
自惭形秽:因为自己的样子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2.提问:标题“项链”与作品内容有何联系?在“项链”的牵动下,都写到了哪些情节?
学生再次浏览课文,自由交流后,抽查回答。明确:小说采用“物线法”结构。“项链”是小说情节结构的线索。在“项链”的牵动下,写了四个情节: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
3.教师总结:《项链》的故事由女主人公丢失项链的前前后后构成。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将玛蒂尔德为参加晚会而借项链,戴着项链在晚会上出尽风头,回来时丢失项链沿途寻找未得而焦急万分,四处借钱买了项链归还,用10年的光阴偿还所借款项,直到得知那项链原来是条赝品为止贯穿情节。
三、具体研习课文
1.在情节展开的开头部分,作者用千字左右的篇幅,静态地向我们介绍了这位女主人公—玛蒂尔德。(1)提问:
在本部分中,多次用“痛苦”“苦恼”“伤心”来刻画玛蒂尔德的心理,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为什么会这样?
明确:“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她有一个有钱的女朋友,是教会女校的同学,可是她再也不想去看她了,因为看望回来就会感到十分痛苦”“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痛苦、伤心”。
(2)提问:本部分前后共用了七次“梦想”一词,她“梦想”了哪些内容?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明确:她“梦想”幽静的厅堂及装饰;
梦想”宽敞的客厅及陈设;
“梦想”和最亲密的男朋友在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闲谈;
“梦想”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
“梦想”华贵的壁衣;
“梦想”盛在名贵的盘碟里的佳肴;
“梦想”一边吃着粉红色的鲈鱼或松鸡翅膀,一边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
一言以蔽之,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一心想过上流社会的生活。
马蒂尔德自恃美丽动人,渴望过上流社会的生活,希望被男人追求,被女人羡慕。然而现实生活束缚了她,她只能在梦想中得到一时的满足,这就揭示了她爱慕虚荣的心理。这一部分的描写与后面主体情节是面与点的关系,是因与果的逻辑,是后面情节发展的铺垫。
(3)提问:
本部分着力写女主人公的梦想、苦恼,揭示了她怎样的心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玛蒂尔德自恃面貌标致,人品出众,渴望过上流社会那种奢华的生活,希望自己成为男人们追求的目标,女人们羡慕的对象。然而现实(低等的社会地位和并不富裕的家境)生活束缚了她,因此,她只能在梦想中获得一时满足。
这就揭示了她“爱慕虚荣”的心理。这一部分的描写与后面主体情节是面与点的关系,因与果的逻辑,是后面情节发展的铺垫。
正是有了前面的叙述,读者才知道玛蒂尔德爱慕虚荣;也正因为她爱虚荣,才产生了她付出十年艰辛的悲剧,才发生了小说以后描写的故事。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即从“然而,有一天傍晚”至“不过你得把这件长衣裙做得好看些”。然后思考:
玛蒂尔德接到晚会的请柬后,有怎样的表现?她的情绪有着怎样的变化?怎样认识她的喜与忧?
明确:玛蒂尔德只有在拆信封时短暂的“高高兴兴”,接下来便是“懊恼”“恼怒”和“不耐烦”。这种情绪的变化在玛蒂尔德身上表现出来,并不矛盾。
因为请柬给她带来在上流社会风光一番的机会,但穿戴的寒酸又令她苦恼不已。最后硬从丈夫手里抠出四百法郎添置衣裙。这又让我们再次认识了她的爱面子、好虚荣的特点。
3.提问:当玛蒂尔德借到项链后,“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明确:作者连用“跳”“搂”“亲”“跑”几个动词,形象地刻画了玛蒂尔德借到项链后兴奋至极之情。
4.提问:
如何理解玛蒂尔德在舞会上的“陶醉”?
明确:作者连用四个“陶醉”写出了玛蒂尔德得到梦想的东西而兴奋激动到疯狂地步的心理状态,充分揭示了她追求豪华生活,爱慕虚荣的思想品质,同时又为丢项链埋下了伏笔。
5.学生思考:如何理解“路瓦栽夫人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一段话?
明确:这段文字写出女主人公性格的又一面:善良、诚实、质朴的本色,坚韧、忍耐和吃苦的精神。
6.学生思考:
如何理解“她要上前去跟佛来思节夫人说话吗?当然,一定得去。而且现在她把债都还清,她可以完全告诉她了。为什么不呢?”一段话。
明确:这段文字写出女主人公已经远离了虚幻的遐想,成了明确生活目标而奋斗的女性,心态平和、自豪,成了一个心理成熟的女性。
7.教师小结
作者为了突出主题,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从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入逆境的曲折经历。
起初,玛蒂尔德在婚姻上的失意,似乎使她陷入了逆境。但是教育部长举办舞会的请柬,给她打开了希望之门。舞服和首饰的解决,使她更接近成功。舞会上大出风头,眼看踏上了成功之路。
不料,丢失了项链,使她再次坠入了厄运。这样,逆境—顺境—逆境的转换,使人物的境遇越发显得悲惨,主题因此而更加突出。
再者,小说的心理描写细腻、深刻。作者极善于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用“她一生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表现她摆脱寒酸、黯淡、平庸的生活,而置身于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奉承的高贵夫人的梦想;通过“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表现她自觉颇有姿色,具有跳出平庸家庭,爬进上流社会的资本的自信心。这种虚荣心预示了玛蒂尔德悲剧的必然性。
四、欣赏小说巧妙的构思
1.学生思考:
玛蒂尔德把赝品当真物,是否有因可寻?
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
学生甲:是有因可寻的。因为佛来思节夫人是一位富有得令玛蒂尔德“看望回来就会感到十分痛苦”的朋友。所以,玛蒂尔德根本就没考虑朋友竟会收藏如此低廉的赝品。
学生乙补充:依据“好马配好鞍”的原则,赝品项链怎能放在“镶着镜子的衣柜”中精美青缎子盒子里。
学生丙补充:俗话讲“慧眼识珠”。生于“寒门”(小职员的家里)、嫁于“寒士”(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的玛蒂尔德是很难一眼辨出真伪的。
2.提问:如何看待玛蒂尔德丢失项链这一偶然情节?
明确:丢项链虽是偶然事件,但蕴含着必然的因素。因为如不借项链,自然就无丢失项链的事,而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独特性格必然驱使她借项链。
另外,舞会上她的“狂热”“兴奋”“沉迷”“陶醉”几乎忘乎所以,为不使别人发现她的真实身份和丈夫的寒酸相,舞会结束时她仓皇逃离,这都佐证了丢失项链既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更能说明玛蒂尔德的性格内涵。
3.提问:小说到最后才说出项链是假的,这是否符合生活实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是符合生活实情的。因为作者已于前文作了三处必要的铺垫和巧妙的暗示:
一处是借项链时,她的女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
二是当玛蒂尔德丢了项链,去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账簿”以后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这说明项链和盒子本不是原配的。
三是当玛蒂尔德惴惴不安地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看。
这一切都是构成小说结尾必然性的因素,它既让人大出意料之外,又点点都在情理之中。
这出乎意料的结局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的命运。玛蒂尔德一心想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但不能够;一辈子只在幸福中陶醉过一次,但乐极生悲,丢失了项链;十年含辛茹苦,刚刚有了点自尊自信,又突然发现项链的真相,发现自己十年辛酸的代价竟“最多值五百法郎”。十年生活“意义”的发现,给她精神的打击不比十年前丢失项链轻。
这样的结局无疑加深了路瓦栽夫人命运的不幸与可悲。再者这样的结局有力地表现了作品的主旨。小说以“失项链”为转折点,写出了路瓦栽夫人玛蒂尔德命运的前后鲜明对比:一时欢乐,十年辛酸。这些描写对主人公的讽刺已够深了,而结尾又一次突转,既让读者为主人公又让主人公为自己而哭笑不得。它使作品的讽刺意味更深刻、更强烈了。
五、布置作业
1.从下边两题中任选一题,根据题意自拟题目,写两三百字。
(1)得知项链是假的以后,玛蒂尔德会有什么表现?注意心理描写。
(2)假如项链没有丢掉,或者丢了以后立即得知项链是假的,玛蒂尔德的结局将会怎样?
2.自由讨论,如何评价玛蒂尔德这个形象。可写成书面稿,供下节课讨论。
篇二:《项链》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习在小说情节发展中逐步展示人物的形象的手法,客观公正的评价主人公玛蒂尔德。
2、领会小说精巧的构思和多层次性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
从人性的角度诠释玛蒂尔得这一人物
教具准备:
幻灯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莫泊桑简介。
2、小说的创作背景。
3、故事梗概。
二、导入新课
莫泊桑与契诃夫、欧亨利同为世界三大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以前我们学过他的名篇《我的叔叔于勒》,小说写的是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于勒一生由贫穷到暴富又至沦落的过程。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一名篇《项链》,也是取材于一个普通小职员家庭,人物命运也是大起大落。
三、快速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项链”是小说的线索,围绕“项链”,写了那些情节?
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
四、进一步透视人物心理变化、性格发展过程(展示幻灯片)
1、得到请柬前,玛蒂尔德有那些想法?
想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2、得到请柬后,情绪怎样变化?
懊恼地丢------恼怒地瞧------不耐烦地哭------迟疑地提出要求------
篇三:《项链》教案 篇三
活动内容:
妈妈的项链
活动目标:
1、学习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和技能,并能用剪直线的方法将吸管剪成同样长短的小段。
2、练习串吸管的技能,发展手脚协调以及手部肌肉动作的灵活性。
3、加深对妈妈的情感,并能用简短的语言表示出来。
活动准备:
1、剪刀、彩色塑料吸管、细毛线。
2、自制项链范例。
3、幼儿已学会唱歌曲“好妈妈”。
4、歌曲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今天,我的妈妈过生日,妈妈非常辛苦,也非常喜欢我,我做了一串美丽的项链(出示项链范例)。准备送给妈妈还要对她说“妈妈,您辛苦了,”你们的妈妈也很辛苦,而且也很爱你们,你们想不想做一串项链送给她?
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发幼儿对妈妈的情感以及完成作业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观察项链,并回答项链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是怎样做成的。
教师逐一出示所需材料:吸管、剪刀、细毛线。
重点讲解演示剪吸管的技能:请小朋友用左手拿着吸管头部,右手握剪刀在剪刀能开后将吸管头部放入刀口用力剪一下,吸管就剪断了。
2、交待要求,幼儿操做,教师指导。
师:请小朋友自己来做一条项链送给你的妈妈,剪的时候,注意剪下的吸管要一样长,多剪一些,各种颜色的吸管都要剪。串的时候要注意颜色的搭配。
幼儿操作,放背景音乐《好妈妈》
教师重点提醒
幼儿注意安全,不要将手指放入刀口,也不能随便剪其他的东西。
3、教师总结。
师;小朋友想一想送给妈妈项链时,准备跟妈妈说一句什么话?
三、结束部分
师:请小朋友收好自己的项链,回家后送给妈妈。
活动延伸:
1、提供材料。在美工区中鼓励幼儿制作项链送给好朋友,并说一句悄悄话。
2、交流讨论:妈妈收到项链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