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若木鸡成语故事【优秀3篇】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3篇呆若木鸡成语故事,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篇一:呆若木鸡的寓意 篇一
现在的人们将“呆若木鸡”理解为:比喻人像木头做的鸡一样,发傻发愣,一动不动,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或一个人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是一个贬义词。
其实呆若木鸡的本意并不是这种意思。“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实际上却有很强的战斗力,貌似木头的斗鸡根本不必出击,就令其他的斗鸡望风而逃。
庄子通过这则寓言故事主要是用来阐明“相反的两极在某种高度便相互接近转化”的道理,这也正是道家思想所特有的辩证思维。然后现在很多人把呆若木鸡理解成为贬义词,还是要继续使用这种意思,要顺应时代的发展。
篇二:呆若木鸡成语故事 篇二
呆若木鸡(dai ruo mu ji):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或因恐惧惊异而发愣的样子。是一个十足的贬义词。然而在最初,它的含义却刚好相反,是一个十足的褒义词。
呆若木鸡,出自《庄子 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在战国时期,连年征战不休,不光人好战,鸡也好战,都不好好打鸣不好好下蛋了,去干嘛呢?去打架,当战斗鸡。哈哈,开个玩笑,斗鸡有专门的斗鸡品种,其他鸡还都是勤奋下蛋的鸡。
当时的齐王也是一位斗鸡迷,齐王就是齐国的老大。一般跟领导下棋,你得输;跟领导喝酒,你得醉,但是人知道,鸡它不知道啊,它管你是谁家的鸡,打就完了。所以呢斗鸡要想赢,关键在鸡。
有一种新的活动出现,必然就会诞生与之相关的职业,斗鸡也不例外,贵族们都玩斗鸡,那就有人训鸡,当时就有一位训鸡专家,名叫纪子。
齐王爱斗鸡,更爱赢,于是就让训鸡专家纪子给他训鸡。
虽然是纪子训鸡,但是齐王着急啊,没过几天就来问了,这鸡训好了没,我这一分钟几十万上下,全等着它呢。
纪子说:“鸡没训好,它一见对手,就跃跃欲试,沉不住气。”一看就毛里毛躁的,这小伙子肯定没啥本事。
又过了几天,齐王又来催了,咋还没训好啊,我这比赛安排表都出来了。
纪子说:“还不到火候,看样子鸡虽然不乱动了,但还不够沉稳。”也就是说,已经有七分熟了,得再炖炖。
齐王一听,得了,你这专家估计也就是个砖家,我还是先派斗鸡二号上吧。
过了几天,没等齐王问,纪子到先来了,说鸡训好了,正好赶上比赛。
在斗鸡场,把鸡塞进去后,对手的鸡又叫又跳,叽叽喳喳的在一边挑衅,而这只被特训的鸡却跟个木头鸡似的,一动不动,就静静的看着你,你说你慌不慌。
别的鸡看见它的样子,都吓跑了,这是高手啊,别的不说,就那泰山崩于眼前而不变色的气质,就不在一个等级,还是快跑吧。
呆若木鸡并不是真的呆,而是看着呆,其实可以斗,可以战,只是它已经达到了一只鸡的巅峰,无招胜有招,根本不必出招,就令敌人望风而逃。
随着成语的流传,好多成语很容易被人以表面意思理解,就比如呆若木鸡,当99%的人都认为它是痴傻发愣的意思时,索性就把它改编了吧,毕竟语言是为人们服务的嘛。
篇三:呆若木鸡相关解释 篇三
【注音】dāi ruò mù jī
【出处】庄周《庄子·达生》与列御寇《列子·黄帝篇》:“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解释】呆:发傻;宛如木头做的鸡一样。不是骄气,不是盛气,而是把精神全部收敛。形容人因恐惧或惊吓而愣住的样子,就像木头做的鸡,一动不动。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补语;本意为褒义,现多用于贬义
【近义词】瞠目结舌、目瞪口呆、呆头呆脑
【反义词】面不改色、神色自若、活泼可爱、大智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