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教学设计(最新4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4篇综合实践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篇一:综合实践主题课教学设计 篇一
活动目标:
1、布置学生观察母亲平日的工作与生活。
2、通过各种方法查询资料,了解母亲及母亲节的来历。
3、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为妈妈庆祝母亲节。
4、通过活动,教育学生关爱母亲。
活动准备
1、查询资料,了解母亲节的来历。
2、为庆祝妈妈的节日作准备。
3、调查表。活动过程
一、启发导入: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齐唱。
同学们,这首歌曲在好几年前开始风靡,可如今仍经久不衰,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为什么呢?因为它唱出了我们的心声,表达了我们共同的情意。
2、今天我们这节课的活动主题就是妈妈的节日。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了解自己的母亲
妈妈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我们从小就享受着妈妈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我们了解自己的妈妈吗?我们怎样向妈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呢?
1、根据自己对妈妈的了解,写一写有关妈妈的事情。妈妈的年龄:
妈妈最喜欢吃的东西:
妈妈最喜欢做的事情:
妈妈最大的心愿:
2、根据自己的回忆,写一写妈妈让自己最难忘的一件事情。
3、根据和妈妈谈心的细节进一步了解妈妈的生活与工作,把情况记录下来。
4、观察妈妈一天的作息时间、工作和家务的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5、现在你对自己的妈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呢?把你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好,在小组里交流。
(二)关于母亲节
1、五月份有一个最深情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母亲节又是怎么来的呢?请同学
们把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2、你准备怎样庆祝妈妈的节日?在妈妈的节日中,你准备做些什么?
(1)全班交流。
(2)小组研究:哪些事更有意义?为什么?
(3)小组汇报。
3、在我们的心中,妈妈是最漂亮的人,用笔为妈妈画一张像,
并送上一首《妈妈,感谢您》送给妈妈。
(三)交流展示会
1、把自己收集、调查的资料(诗词、成语等)展示出来,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尊敬。
2、怎样看待妈妈对自己的批评?在小组里讨论。
(四)体验大行动
每天帮妈妈做一件事情,坚持半个月,并写出体验日记。
(五)一起吟诵《游子吟》。
篇二: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用文字和图画观察记录鱼。
2能对鱼的形态特点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3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知识与技能:
知道鱼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探究鱼的特征方面的兴趣。
2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看法。
教学重点、难点:
能对鱼的形态特点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进行探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鱼、鱼缸、放大镜、水槽、回形针、直尺、记录纸
学生准备:鱼、鱼缸、放大镜、水罐、直尺、
教学过程:
一、指导观察并描述鱼的特征。
1、教师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目标、观察要求、并描述观察到的鱼把观察到的鱼画下来。
2、学生自主观察。(注意提醒学生不要把鱼捞出水来)
3、学生汇报观察情况,
4、指导学生对他们的发现进行猜测、推测。
二、研讨感兴趣的问题并分组。
1、指导学生讨论:关于鱼,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2、师生讨论。(教师板书问题)
可以研究的问题主要有:
①鱼听得见声音吗?
②鱼知道饥饱吗?
③鱼怎样运动的?
④研究鱼鳞花纹的年轮。
⑤鱼怎样睡觉?
⑥于是怎样呼吸的?
……
3、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问题,把学生按研究的问题进行分组。
5、指导小组学生制定研究计划、方案。
6、全班讨论、研究、完善研究计划。
三、分组研究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分组自主研究(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研究或者巡视各组研究的情况)
四、交流研究成果。
1、各小组汇报交流研究成果。(汇报展示成果的形式可以多样,如:描述、画、
数据等)
小组汇报时有组长主要发言,其他组员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出疑问请这个小组回答。这样共同研讨,活跃课堂气氛。
2、教师简要小结。
五、教师课堂小结
鱼听得见声音吗?
鱼知道饥饱吗?
鱼怎样运动的?
篇三:综合实践主题课教学设计 篇三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知道家乡有哪些物产,了解家乡的经济特点和人们生产生活情况。
2、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初步培养学生为家乡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并使之能为家乡经济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
2、每位学生至少准备一样家乡物产(实物或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说说你知道的祖国各地的物产。
二、了解家乡有哪些物产。
1、师:你知道家乡有哪些物产?
2、学生回答,列举家乡物产。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地列举:农产品、工业品、矿产资源等。
3、编儿歌。学生根据提示“家乡什么多?家乡水多,千条沟,万条河。家乡产什么?产当归,产百合,产凤梨,产苹果……”将列举的物产编成儿歌:家乡什么多?家乡产什么?……
4、拍手游戏:将编成的儿歌配上击掌的节奏念一念。教师先示范儿歌,然后学生自由分组练习自编的儿歌,玩一玩“拍手接龙”。
三、家乡物产博览会。
1、师:刚才同学们列举了很多家乡的物产,下面我们来开个家乡物产博览会,把家乡物产展示出来,介绍给大家。
2、教师向学生讲明活动步骤,明确任务,并参与到某一组的活动当中去。
(1)自由分组,布置展台:每小组6~~10人,摆好自带的家乡物产,尽量把展台布置得漂亮、有特色。
(2)准备解说词,推荐解说员:展台布置好后,大家根据展示的物产写好解说词,并推荐1~2名解说员。
(3)参观: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各小组展台,听解说员的讲解。
(4)评价:参观了家乡物产博览会,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哪个展台布置得好?哪位解说员解说得好?
3、小结:家乡物产博览会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的物产真丰富,你想让更多人了解家长的物产么?那就得为家乡的物产作推销,作宣传。
四、推销家乡物产。
1、从下列方式中,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推销家乡的物产。
A、设计包装。
B、设计广告语。
C、其他的方式。
2、教师分发学生设计需要的卡片或纸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设计。
3、学生上台展示。
师:大家设计得都很认真,我们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吧!学生将设计的广告卡片贴在黑板上,设计的包装放在讲台上,并作现场演示。
4、小结:从刚才的设计可以看出大家确实用了心思,接下来,我们来评选最佳广告语和最佳包装设计吧!
5、评选最佳广告语、最佳包装设计。
五、总结,提出希望。
篇四:综合实践活动《节约用水》教学设计 篇四
活动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74-75页。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复习单位换算、简单的统计等知识。
2、智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数感、估算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意目标:渗透环保、节约等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浪费多少水的测量和计算。
教学难点:测量的方案。
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1个1立方分米的盒子,一些标有刻度的容器。有刻度的试管和计时器。
2、学具:每人一张作业纸,上面有统计图表。
活动过程:
课前准备:与学生一起说说与水有关的诗词。(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而诗词歌赋则是最为璀璨的明珠。如同甜美的甘露,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智慧,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情操,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六年的文化熏陶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诗词的美。你能说出哪些有关水的诗句吗?)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课题导入:
今天是几月几日?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世界水日。
师:水在文人笔下是美的根源,水一直被人们形容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我在前不久发现了这么一幅宣传图片。(课件出示:节约用水,关“住”点滴。)我心理就觉得纳闷了:那么多的水,有必要在乎这水龙头的点滴漏水量吗?
二、了解水资源的现状与水知识
1、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观点。
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那只是海水,是不能饮用的,而淡水资源是有限的,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需求量与日俱增,很多地方的水资源已不能满足人民生产、生活所需,因此必需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减少排污,保护环境。水是生命的源泉,有了水才有了清澈的河流,湛蓝的海洋。有了水,才有了地球上的植物、动物、人类。其实,大自然的一切都不能离开水而存在。所以我们要节约水。也许有的同学会说:“地球上有那么多的水,还怕没有水用吗?”那你就错了。地球上的水有97%是海水,海水是不能供人们饮用的。剩余少量的淡水,又大都集中在终年积雪的高山和寒冷的南极、北极,这样,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就更少了。如果把地球上的水比作一桶水,那么淡水就是其中的一小勺,而人们可以饮用的水就只有一滴了。
A虽然地球上有百分之70多的地方都是水域,但是淡水只占地球水总量的百分之3.在这百分之3的水当中,又有很多淡水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因此只有极少数的水才能被人利用。再说现在科技的发展又需消耗大量的水。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
B因为大部分水在海中,为不可利用水,而我们要的是可利用水,所以要节约
C水在自然界中是会被污染的,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
(课件)这是我们蔚蓝迷人的地球,它同时有一个别名叫做水球。地球表面70%是水,且大部分是海水,我们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非常贫乏,淡水资源仅占水资源的2.6%,而可饮用水仅占淡水资源的1%。(课件:扇形统计图)
我国的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余额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在我国的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
人类的浪费,环境的恶化导致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用水频频告急(课件)。因为缺水,导致大片良田干涸,颗粒无收;因为缺水,沙漠正一步步吞噬着生机盎然的绿洲;因为缺水,人们的日常饮用水受到严重威胁。当我们看到这些画面时,我们是否感到心情沉重难过,我们需要发出怎样的呼喊:“节约用水”(板书课题)。
三、探究学习: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我们的水资源不但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且还非常少,看来这保护水资源的问题已是刻不容缓了,这关“住”水龙头点滴漏水量的宣传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探究问题一:一个水龙头一天的滴水量?
第一步:提出问题:
1、师:(指着刚才没关水龙头的画面)你说这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大概浪费多少水?
2、学生自由估算
“一桶吧”;“一杯水”;“四五桶吧”;“十个脸盆吧”??
3、提出疑惑
到底谁说得最接近?我们来测一测就可以知道了。
第二步:解决问题:
1、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测量?
2、学生汇报
方法一:先测1秒钟的滴水量,再算一天的滴水量。
方法二:先测出1分钟的滴水量,再测一天的滴水量。
方法三:测整10毫升用多少时间,然后再算出它的滴水速度,最后求一天的滴…牛牛范文 niubb.net…水量?引导学生用方法三进行测量。
3、水龙头漏水量登记表
课前每个小小组长测量了每个水龙头在60秒的滴水量。下面请小组长快速测量收集到的水,并汇报测量结果。
每个水龙头的滴水速度一样吗?怎样才能表示全班同学调查的水龙头漏水的一般水平你呢?
生:用着组数据的中位数,
生:用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师:如果没有极大值和极小值可以用平均数表示。现在请同学们快速用计算器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即时每一分钟水龙头的滴水速度。
现在我们就用这组数据具体计算一下,究竟一天能低多少水呢?把你们计算的结果填入老师发下来的表格中,同时根据统计表格会出一个相应的统计图。
4、平均每个水龙头一天的滴水量统计表
汇报统计情况,分析观察。
分组汇报统计情况
选取统计情况引导分析
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时间和滴水量有着怎样的关系?
生滴水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这两种量成正比例。
一小时滴水量0.7×60×60≈2500毫升=2.5升2.5×16=40升一天滴水量2.5×24=60升
或0.7×60×60×24=60480(毫升)
结论: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大概浪费60480毫升(约等于60升)的水。
4、回应前面的自由估算
一桶水20升,60480毫升水大约能装这样的3桶多一些。
第三步:探究学习实践(旨在训练学生的数感)
1、建立60升水的概念。
师:(出示一个1立方分米的盒子)一个这样的盒子能装水1升,60升水能装这样的60盒。
2、推出问题:
谁能照样子说说60升水到底有多少?
3、学生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杯子、碗、矿泉水瓶、桶等容器来形容、感受60升水有多大。探究问题二:一个水龙头一年浪费多少水?
1、提出问题:按照这个水龙头的滴水速度,一个水龙头一年浪费多少水?
2、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3、汇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