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狡兔三窟的成语故事及释义【精选4篇】

篇一:成语狡兔三窟的故事 篇一

齐国国相孟尝君田文门下有一个名叫冯煖的食客,他自告奋勇为孟尝君到封邑薛地(今属山东省,在微山湖东南滕县至枣庄市一带)收债。行前,冯煖问孟尝君:“债收完,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说:“你看我们家少什么就买什么好了。”

冯煖驱车到薛地后,派手下人要那些应当还债的佃农都带着券契来对帐。对完帐后,冯煖以孟尝君名义,宣布这次债务都不收了,赐给大家了,并当众将券契烧掉。佃农们高兴异常,振臂高呼万岁。

冯煖返京见孟尝君,孟尝君很惊奇他怎么办得这么快,并问道:“买什么回来了?”冯煖答道:“你说你家少什么就买什么,我想了想,你家珍宝、狗马和美人都有的是,所缺少的是‘仁义’。我替你买了‘仁义’了”。孟尝君急忙追问道:“怎么买‘仁义’法?”冯煖说:“现在你只有一块小小的薛地,你不关心那里人民的疾苦,只想从他们身上得到利益。我个人私下为你决定:把所有债务都给免了,并烧了券契,人民皆呼万岁!这就是我为你买的‘仁义’。”孟尝君听完,并不高兴,无可奈何地说道:“唉,你算了罢!”

不久,齐国君王罢免了孟尝君的相位。孟尝君离开京城前往封邑薛地居住。孟尝君尚未到薛地,当地人民扶老携幼到百里之外来迎接孟尝君。这时,坐在车子上的盂尝君转过身来对冯煖说道:“先生您为我田文买的‘仁义’,我今天才看到。”冯煖直言道:“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不久,冯煖又出谋为孟尝君“凿二窟”、“凿三窟”。三窟皆成,冯煖还报孟尝君曰: “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战国策》对此作出评价道:“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煖之计矣。”“纤介”,指微小、或一点点的意思。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得出“狡兔三窟”和“高枕无忧”两个成语,前者比喻要多想几个办法来保护自己,以免受害;后者比喻什么忧虑都没有了。

篇二:成语狡兔三窟的故事 篇二

春秋时代,在齐国有位名叫孟尝君的人,他非常喜欢与文学家还有侠客风范的人交朋友,为了能与他们常讨论国家大事,总喜欢邀请这些人到家中长住。在这些人当中,有位叫冯谖的人,他常常一住就是住上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却什么事都不做,孟尝君虽然觉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还是热情招待冯谖。

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这地方讨债,但是他不但没跟当地百姓要债,反而还把债倦全烧了,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德,而心里充满感激。直到后来,孟尝君被齐王解除相国的职位,前往薛地定居,受到薛地人热烈的欢迎,孟尝君才知道冯谖的才能。一直到这时候,不多话的冯谖才对孟尝君说:“通常聪明的兔子都有三个洞穴,才能在紧急的时候逃过猎人的追捕,而免除一死。但是你却只有一个藏身之处,所以你还不能把枕头垫得高高地睡觉,我愿意再为你安排另外两个可以安心的藏身之处。”于是冯谖去见梁惠王,他告诉梁惠王说,如果梁惠王能请到孟尝君帮他治理国家,那么梁国一定能够变得更强盛。于是梁惠王派人邀请孟尝君到梁国,准备让他担任治理国家的重要官职。可是,梁国的使者一连来了三次,冯谖都叫孟尝君不要答应。梁国派人请孟尝君去治理梁国的消息传到齐王那里,齐王一急,就赶紧派人请孟尝君回齐国当相国。冯谖要孟尝君向齐王提出希望能够拥有齐国祖传祭器的要求,并且将它们放在薛地,,同时兴建一座祠庙,以确保薛地的安全。祠庙建好后,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属于你的三个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从此以后你就可以垫高枕头,安心地睡大觉了。”

从前有两个人,一个叫管庄子,另一个是管与。有一次打猎的时候,他们看见两只老虎为了抢人肉吃而打起来,管庄子迫不及待想杀了那两只老虎,管与马上阻止他,还说:“老虎很喜欢吃人肉,人肉可以说是它们的美食,现在两只老虎都抢着吃人肉,一定会争得你死我活,力气比较小的那只肯定会被比较强的那只打死。

最后,比较强的那只也一定会伤痕累累。等到那时候,我们不用花什么力气就可以把两只老虎都打死,这不是做了一件事就能获得双倍好处吗?”果然,两个人很轻松地就把两只老虎抓住了。

篇三:成语狡兔三窟的故事 篇三

“狡兔三窟”这个典故,发生在战国时期。冯难市义写了矫命焚券一举,表现了冯骡的远见卓识和敢作敢为二狡兔三窟则写冯难根据当时内外形势,巧妙地利用矛盾,为孟尝君复相位、消除后顾之忧的敌事。

被齐王赶出来的孟尝君带着家人及几个门客,垂头丧气地回到薛城。他还没进城,就看见很多人从远远的地方朝他走来,有的还互相扶着,搀着,其实这是欢迎他的。他这时才明白,冯骥当年为他买义的目的,他感动得落下泪来。

这时,与他同乘一辆车的冯灌说:“狡猾的兔子有兰个洞,才能保证它的`安全;现在,您只有薛城这个地方安身。这不行啊!”

于是冯罐就决心再为孟尝君开辟两个安身之处。一天,他找到孟尝君,说了自己的想法,孟尝君很同意。那就是在秦国的咸阳和齐国的都城临淄这两个地方。

冯难备好车马,带着重金,先到秦国去了。这时,正赶上秦国相国最近死了,职位还空着。秦昭王早就佩服孟尝君,当初挑拨齐王与他的关系,就想把他逼到秦国来,想拜他为相。听冯骥说孟尝君在齐国被辞去职务,秦王很高兴。冯骡见秦王很高兴,又有诚意,接着说:“齐国能这么强大,全是孟尝君的功劳。……如今孟尝君能来秦国,秦国则如虎添翼啊!”

当下,秦王同意孟尝君来秦国做相国,并派使者带了重金、厚丰,前往齐国聘请孟尝君。

这时,冯骥抢先赶回齐国都城临淄,求见齐王。冯骤见到齐王,他着急地说:“大王,我听说秦国要聘请孟尝君去当相国,您可得想办法留住他啊!”齐王想到,孟尝君要是真的去了秦国任相国,这对齐国很不利。于是,他一再问是真是假。冯骤见他心里也怕孟尝君去秦国,连忙又说:“孟尝君要真的去了秦国,咱们齐国可就完了。他是咱齐国的老臣,你~一定要留住他。”齐潜王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正在这时,有人来报告说秦国的使臣果真来了,他这才真的慌了手脚,连忙派人把孟尝君又接回来,重新拜他为相国。当秦国的使者赶到薛城时,得知齐王又聘任了孟尝君为相国,他们无奈,只好空手回国去了。

孟尝君的门客听说孟尝君又当了相国,纷纷归来,想继续为孟尝君出力。但孟尝君很恼火,要骂他们走,他说:“在我失势的时候,他们都溜走了。不能一与我共患难,我只感谢冯先生啊!让他们快快离去。”

冯塔却说:“您万万使不得,应该像当初待我一样热情地对待他有,您做相国需要大家的辅助。”

这样,孟尝君的门客还是像往常一样多,而他们更热情的为孟尝君出力。由于孟尝君得到了诸多门客的支待,他又稳稳当当地做了齐的相国。

这时期,冯猫又向孟尝君献计说:“您可以向大王请求,在薛地建造宗庙,以供奉赐予先王的祭器。,尝君照办了。

这很清楚,薛地建造了供奉齐国先王祭器的宗庙,齐王就会派兵严加保护,使薛地不受别国侵扰。宗庙建成后,冯骥对孟尝君说:“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狡兔三窟”这个典故,一般用来表示做事留有余地,有多种应变能力。其感情色彩,多用于贬义。

本典故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篇四:成语狡兔三窟的故事 篇四

战国时期,齐国相国田文,号孟尝君,门下养了三千宾客,其中有一个门客叫冯谖(xuān),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但一直没有受到孟尝君的重视。一天,孟尝君召集宾客,问道:“我在薛地放了不少债,谁能为我去收取本利?”别人还没开口,冯谖抢着说:“我愿意去。”孟尝君点头同意。冯谖又问道:“我收完了债,要给您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随口说:“先生看我家中缺什么,就买什么吧。”

冯谖带着债券来到薛地,他召集老百姓,把债券核对后,放火烧了。他对老百姓说:“孟尝君体谅大家的苦处,命令我将所有的债券一概免除!”借债的百姓无不感激涕零。

冯谖见到孟尝君后,诉说了一切,孟尝君很不高兴。一年后,齐王罢免了孟尝君,三千宾客都跑了。冯谖劝他去薛地居住,孟尝君的车子走到离薛地还有一百里的地方,薛地的老百姓就前来迎接。孟尝君叹了口气说:“先生为我买了‘义’,我今天才算真正见到了。”

冯谖说:“狡兔三窟,方能免除一死,如今只有一窟,还不能高枕而卧,让我再为您凿两个窟吧。”

冯谖来到魏国游说,魏王派出使者带着马车一百辆和黄金千金,去薛地聘请孟尝君。冯谖又劝孟尝君拒绝他们的聘请。这样,魏国的使者往返了三次,孟尝君就是不肯到魏国去做相国。

齐王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恐怕孟尝君为别国卖力,连忙派大臣带上千斤黄金和一柄有白玉佩带的宝剑,到薛地去向孟尝君谢罪,并恢复了他相国的职务。这就是冯谖为孟尝君凿成的第二窟。

随后,冯谖又要孟尝君向齐王请赐先王的祭器,在薛地建造宗庙,供奉起来。宗庙建成后,派人去报告孟尝君说:“三窟已成,您可以高枕无忧了。”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