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宁割席》文言文翻译(优秀6篇)
每个时代所特有的道德观念,决定人们的言行,支配着人们对人、对物,对事的取舍。本篇所谈的是那个社会士族阶层认为值得学习的、可以作为准则和规范的言语行动。涉及面很广,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反映出当时的道德观念,内容丰富。牛牛范文为您带来了6篇《管宁割席》文言文翻译,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篇一:释义 篇一
本篇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原属《德行》第十一则。
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华歆:字子鱼,东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
②共:一起。
③捉:拿起来,举起,握。
④掷:扔。
⑤去:抛去。
⑤尝:曾经。
⑥乘轩服冕:复词偏义。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这里指贵官。
⑦如故:像原来一样。如:如同,好像。故:原来。
⑧废书:放下书 。废: 停止。
⑨观 :观望。
⑩席:坐具,坐垫。古代人常铺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现在摆酒称筵席,就是沿用这个意思。
⑾窥:偷看。
⑿子非吾友也:你不是我的朋友了。子:指你。
⒀割席:割开草席,分清界限,断交关系。
篇二:成语故事 篇二
汉朝末年,读书人管宁与华歆从小在一起读书,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两人性格不一样,管宁读书刻苦,不贪慕富贵,华歆行事浮躁,羡慕荣华富贵,渐渐地管宁厌恶他,就把两人共坐的席子割成两半,分席而坐,从此两人断绝交情。
篇三:解释 篇三
管宁:人名;席:坐卧用的编织物。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
篇四:成语举例 篇四
像那种不仁不义的朋友,早该“管宁割席,一刀两断。”
篇五:成语演变 篇五
【割席断交】席:坐席,草席。把席割开分别坐。比喻朋友绝交。
篇六:译文 篇六
管宁和 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又扔了它。曾经,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