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七点建议范文
2022年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七点建议范文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较为严峻,仍需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控。为了更好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以下七点建议。
一、建立完善高效的指挥体系。比如,上海在几起疫情处置中,采取市委主要领导直接部署、分管领导一线指挥、其他相关领导协同的指挥体系。同时,市区两级防控办公室始终坚持联合办公,一直处在激活状态。结合我区此次突发疫情常委包片负责的有效做法。建议:一是将全区所有镇街分成若干个片,由1名区领导负责包1个片,并形成制度固化下来,发生突发情况时,包片区领导便第一时间进入“战位”,参与指挥调度,真正做到扁平化。二是区疫情防控指挥部保持常态化联合办公,保留指挥部集中办公场所、办公物资等,区分“平时”和“战时”两种工作状态。平时,按需留用部分工作人员,负责统筹全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重点组织开展重点地区来渝返渝人员的监测、排查、管控等;战时,防控组全员第一时间恢复集体办公,避免因临时抽调人员、设置办公场地等贻误战机。这样既有利于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又可在突发疫情时第一时间高效处置。
二、建立务实管用的制度机制。比如,上海在早期就明确规范了应急处置的流程和相关具体要求,制定出台了《上海市突发本地疫情应急处置的流程规范》,在预警、响应、处置三个阶段真正做到了“早、快、准”,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真正做到了无缝衔接。从本次我区突发疫情来看,虽然也有相应的流程规范、应急预案等,但还不够健全,实用性、可操作性还有差距,在疫情处置初期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街道之间相互衔接还不够紧密。建议:一是系统总结我区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制定出台可持续、便于操作的疫情防控流程规范,建立部门联动机制,规范各环节具体操作流程,明确区、镇街、村社区具体职责任务。二是根据操作规范制定演练脚本,组织经常性演练、拉练,并根据演练中存在问题动态调整完善脚本内容,区领导适时通过不打招呼的方式进行检查,真正做到每个单位、每个环节、每个工作人员快而不乱、忙而不慌、按照流程有序展开。三是研究制定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管理办法,对核酸检测、人员配备、物资配送、宣传引导、心理疏导等各方面进行细化明确,形成一套可复制、务实管用的具体操作模板。四是建立一套科学、高效、有序的组织居民群众工作体系,提升镇街、村社对群众的组织能力。
三、做好流调、核酸检测、应急队伍储备。比如,上海组建了超过3100人的三级疾控流调队伍,并组织了多轮次培训和相应的演练,以应对不同规模的疫情调查处置工作。所以,上海每次发现阳性病例,只封几个小区,检测两三万人次核酸就处置完毕,没有开展过一次大规模核酸检测。建议:一是向市里建议成立机动流调队伍,也可整合各区县力量,建立流调队伍预备库,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增援相关区县。二是加大我区流调人员的培训和储备,在区疾控中心常备一支流调队伍的基础上,培训多支预备队。三是区卫健委依法依规制定规范性文件,明确规定全区医疗机构核酸检测机动力量的人数,保障紧急情况第一时间到岗到位。四是区人武部、应急局统筹做好应急队伍储备,规范各镇街民兵队伍建设,确保应急力量随时拉得出、用得上。
四、做好应急物资管理准备。此次我区部署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虽然从准备到完成50多万人的核酸采样仅用了24小时,但也反映出核酸检测前准备不足、群众排队时间长等客观问题。建议:一是完善应急物资管理使用办法,做好各类物资的分类储备管理,并定期检查调试,确保领用方便、性能完好。二是采购储备一批核酸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所需设施设备。
五、利用大数据精准赋能。比如,整个成都,通过大数据,根据赋码规则,对高中风险人群赋予红码或黄码,并按照红色禁止、黄色限制方式管控人员流动,实现对中高风险人群的有效管控。建议:一是向市里建议优化改进“渝康码”,完善“黄码”等相关功能,推出更多利用大数据赋能精准排查的科技手段。二是对中高风险地区和有确诊病例地区旅居史人员、“时空交集者”及时精准赋码并推送相关信息,第一时间落实排查管控。三是充分借鉴外防输入闭环管理做法,加快建立一套分工明确、精准高效的防市外输入的工作体系。
六、千方百计提高疫苗接种率。比如,上海使出了十八般武艺让尽可能多的市民接种疫苗,疫苗接种率在全国数一数二。建议:采取上门接种、流动接种、集中接种等多种方式加大疫苗接种力度,加快推进第三针和3—11岁年龄段人员接种工作。
七、用好疫情发生后的第一个24小时。比如,上海的主要做法是“事不过夜”,在初筛过程中做到四个同步。一是同步启动对病人、密接、次密接,还有风险人员的流调。二是同步启动管控人员的转运、集中隔离、核酸采样检测和社区封控、管控工作。三是同步启动核酸筛查工作。四是同步分析市民对疫情关注的焦点问题,做好新闻发布,及时解疑释惑。建议:加强我区在以上“四个同步”中的统筹协调,提升上述四个环节的工作能力水平,使“四个同步”衔接更顺、速度更快、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