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课教案|幼儿园活动教案【优秀4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4篇幼儿园活动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幼儿园活动教案 篇一
设计意图: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季节,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探寻春天生机变化的秘密,以促进幼儿获取关于春天的新认知,激发幼儿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加深幼儿对春天的认识。
2、利用多种感官感受春天的美好,利用课件感知春天的特征。
活动准备:
1、《春天在哪里》音乐磁带。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提问:歌曲里唱的是什么季节?春天有什么变化?
(1)幼儿交流自己的看法。
(2)教室再次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幼儿验证自己的想法。
2、组织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感受春天的特征。
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有什么变化?
小结: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柳树变绿了,花儿都开了,小燕子也飞来了······
3、带领幼儿到户外去寻找春天,感受春天变化。引导幼儿说出:我看到的春天;我闻到的春天;我听到的春天等。
4、组织幼儿即兴绘画:《我发现的春天》。
5、将绘画作品布置成展览,供幼儿互相欣赏并交流。
活动延伸:
在阅读区,引导幼儿创编儿歌《春天在哪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工作单位:花沟镇中心幼儿园宋玲玲窦延令
幼儿园活动教案 篇二
活动内容:古诗《绝句》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
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
活动准备:课件、挂图、画有古诗内容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幼自由交流认识的飞禽引入课题。
2、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
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3、师幼一起或请个别幼儿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
二、展开
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内容。
老师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2、后两句采用看大挂图的形式,理解其诗句的内容。
(1)“窗含西岭千秋雪”。西岭: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幼儿用手势当作“小窗户”,看一看西岭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户”里了。
(2)“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
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的船。
3、老师示范朗诵并演示操作活动教具,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4、教师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上:飞上;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泊:停泊、停靠。
5、知识拓展: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
从哪里知道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
三、结束
幼儿自由朗诵学过的古诗。
幼儿园活动教案 篇三
设计意图:
夏天就要到了,讨厌的蚊子又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虽然我们都不喜欢蚊子,但蚊子飞舞时发出的忽响忽轻的声音,似乎就像蚊子在用高低不同的声音“唱歌”,而我们有时拍打蚊子所发出的声音又类似于某种节奏,这些让我们联想到了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元素,如长音与重音。奥尔夫音乐“七式进阶”就以“打蚊子”开始了。
以往的奥尔夫课活动中,我们已经开展了多次音乐作品的欣赏活动,幼儿已经能够感知音乐中出现的有规则的重音,但是他们对音乐中无规则的长音与重音还是很陌生,本次活动着重于长音与重音的听辨,以及对幼儿有意倾听以及记忆音乐能力的挑战。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中的长音和重音,并能在听辩中手眼协调的游戏。
2、乐于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七式进阶》音乐活动过称:
一、导入
1、师:小朋友,蚊子是怎么唱歌的?现在,请你们看着我的手势唱歌。(师以手势引导幼儿唱唱高低音)
2、听到蚊子的声音,你最想做什么?(打死它)你觉得怎么样才能打准蚊子呢?
师哼唱音乐,幼儿模仿打蚊子。
3、师:蚊子会叮在你哪里呢?(教师再次哼唱音乐,幼儿自由发挥打蚊子)
二、听音乐,打蚊子
1、师:听,小朋友们正在玩耍,来了一群蚊子。(师幼共同听音乐打蚊子)请幼儿听音乐玩游戏(提醒幼儿听好音乐,保持安静)
2、如果你是蚊子,别人来打你了,你会怎么做呢?(逃跑)现在,你们做小蚊子,我做“打蚊人”,好么?(师幼共同游戏)
三、合作游戏
1、分组练习请女孩子做蚊子,练习一遍。男孩子做“打蚊人”练习一遍。
2、男女合作游戏两组分别担任“蚊子”和“打蚊人”一起玩。
幼儿园活动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通过对作品中“莎娜与伙伴们在水桶里嬉戏”画面的观察,了解蓝色水桶会变大、变小的神奇变化,丰富相关文学语言:越变越大等……。
2、通过与教师、同伴合作表演,进一步体验蓝色水桶逐渐变大又变小的趣味。
3、在与教师、同伴共同表演中,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神奇的蓝色水桶》
活动过程:
1、教师操作幻灯片,出示“蓝色水桶”图片,激发幼儿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2、教师演示课件,引导幼儿共同阅读作品前半部分,引导幼儿了解蓝色水桶的神奇变化。
提问:这只水桶怎么神奇?
谁发现水桶能变大的?
3、教师再次引导幼儿共同阅读作品前半部分,并通过对“莎娜与伙伴们在水桶里嬉戏”画面的观察,丰富相关文学语言,进一步感知水桶的变大的神奇。
插问:都有谁到水桶中玩的`?水桶变得怎么样?他们在水桶里都玩儿了些什么?
(学习对话与及作品语言:越变越大等……)
书里又是怎么表现“水桶”很大的呢?我们来看看!
4、教师引导幼儿猜测故事后半部分,激发幼儿继续阅读的兴趣。
提问:鲸鱼在水桶里玩什么的?鲸鱼越游越快会发生什么事,水桶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幼儿自由猜测。
5、教师继续朗读作品后半部分,帮助幼儿验证对故事结尾的猜测。
6、教师与幼儿分别扮演作品中的角色,在共同表演中体验水桶逐渐变大又变小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