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优秀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8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四年级语文下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战胜困难。

3、抄写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资料。

2、想办法学会课后生字,会读,会组词会记。

3、会读课文,会思考课文后问题。

【教学过程】

一、步骤过程教学预设设计意图一、介绍黄山 请说说你了解的黄山美景。 创设平台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课外所得。

二、检查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

2、考一考字形:

鱼+即 口+可 爪+巴 尸+古

大+田 口+自

3、猜一猜:

大手抓住双木树杈(攀)

一点一回头,一日一日一页树(颤)

4、比较组词

陡──徒 莲──链 峰──锋 辫──瓣

钓──钩 耍──要 装──妆 冒──昌

拢──扰

6、注意区别多音字:似形式多样对字词进行检测。

三、检查初读 初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1、课文大意: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板书:爬天都峰

2、课文叙述顺序:

爬天都峰前──爬天都峰──爬天都峰之后

了解大意

理清顺序

四、理解最后一句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说说:“你们”指的是谁?一“老”一“小”各指谁?“汲取”什么意思?从别人身上,从谁的身上?学着爸爸笑着说说这句话。

引发思考:

1、天都峰是怎么样的?他们一老一小为什么要爬上去?

2、他们一老一小怎么样从对方的身上汲取力量的?

先领悟结果,再回头再探原因。

五、学习第一段至最后一段1、探究为什么爬?

⑴ 假日游览黄山。

⑵ 无限风光在险峰,为了能看到大自然更奇妙的美景,领略无限风光。

2、探究天都峰的“高”“陡”。

⑴ 高: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⑵ 陡:笔陡的石级,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

读一读想一想天都峰的“险”。

3、探究“我”与老爷爷的心理。(分角色朗读体会描写的句子)

4、 想像老爷爷怎么样攀登的,用“一会儿……一会儿……”“使劲”“竭尽全力”“像……似的……”说话。

5、想像一老一小怎么样用语言互相鼓励。 读出险峻、峭拔,难以攀登,难以上青天的感觉。

为什么互相询问?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理解“居然”,爬天都峰对老人和小朋友是难以掌握的事情,但是他们做到了。

六、引导思考对话朗读。说说爬天都峰对在这一老一小是很难的事。他们为什么能做到呢?讨论后明白:一是他们个人努力奋斗;二是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读一读他们相互道谢的话) 让学生明白他们能做到的原因和互相道谢的原因。

七、总结收获

1、对话描写精彩;从对话中可以看出“我”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过程。

2、描写天都峰险峻写得好。写出了天都峰的高,高得如上青天。陡得直上直下。“挂”字用得妙,形象地把天都峰的陡体现出来了。为下文爬天都峰准备,突出作者表达的思想:在困难面前,善于与人合作,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学习学好对话,让学生明白描写的作用。

【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

我 老爷爷

爬?发颤! 下不了决心

“您也来爬?” “你也来爬?”

“我看您……才” “要不是你,我还”

谢谢您 谢谢你

汲取

终于 居然

力量

四年级语文下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设想采用“读悟法”,从而变讲为导、化繁为简、自主质疑、以读带研、读中悟情,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情感的自我发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揭题:“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黄山那可是我国的名山,同学们去过吗?想亲眼看看吗?(用课件播放黄山天都峰的录像)

2、带领学生采用个别读、集体读的方法将全文通读几遍。训练学生用最简练的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再细读、深思、深入理解。)

二、自主质疑,读中悟情

(一)提出问题,明确方向。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对于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明的,请提出来。对于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有些学生之间帮助理解,有些师生共同归纳。

2、梳理所提的问题,提炼出以下四个主要的问题: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

(2)为什么不再犹豫了?

(3)我和老爷爷、爸爸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对于“奋力”“终于”“居然”你是怎样理解的?

(4)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些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这一过程,在开放的气氛中自由质疑,教师敏捷地对来自学生的各种问题进行梳理和提炼,抓住关键问题再回到学生中去,让他们通过读、思、悟,大胆释疑。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决定了教学开放化的程度,为学生在课程中的自我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读悟第一、二自然段。

1、演示课件,看图读说,扣词理解,解决第一个问题,“说说你眼中的天都峰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发颤”等词体现天都峰的高和陡,感受爬天都峰的艰难。

(此文的语言准确传神,富于变化,饱含深情,通过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对关键词、关键字、关键段加以品味辨析,使学生在获得语感的同时领会作品的内涵。只有注重语言因素教学的语文课才是名副其实的语文课,学习语言素养的形成,也正是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而日积月累的。)

2、指导朗读。天都峰高而陡。这样的山给人的感受是登山难,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读一、二自然段。

(本段采用课件,以直观地展现天都峰的高而陡,并结合课文中的词语,让学生体会到登天都峰的艰险,为学习“我和老爷爷相互鼓舞吸取力量,好不容易登上天都峰作铺垫。)

(三)读悟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1、围绕“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为什么不再犹豫”这个问题读这几个自然段,先让学生自由读,画出能解决问题的句子,(“小朋友,你俩也来爬天都峰?”“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对,咱们一起爬吧!”)然后分小组讨论,想想“当时他们各自是怎么想的?”最后进行汇报交流。

(以四人为一组展开讨论,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不断的“议论”中,产生思维碰撞,闪现思想火花,交流各自看法。这一方式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积极性。)

2、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边读边思,采用个别读、男女生比赛读、示范读等形式,细细体味,理解他们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因此不再犹豫。

(通过多方式,多角度的读,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为什么不再犹豫。

这一设计让学生展开想象,发展思维,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四)读悟六、七自然段。

1、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你觉得爬天都峰怎么样?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习,教师巡视,对难点部分做主要指导。

(1)“奋力”表明攀登陡峭的石级需要花很大的力气。

(2)“终于”能准确地表现“我、老爷爷、爸爸”爬天都峰的艰难和大家登上峰顶的喜悦之情,如果没有这个词,就不能很好地说明登上峰顶的艰难。

2、教师小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这两个词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这一环节,学生在边读、边想、边议论中去内心感悟,学会读书,陶冶情感。教师只在阅读方法上加以点拨,充分地给学生以自由阅读和思考的时间,以读带研,扩大思维容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

3、指导朗读。注意“奋力”“一会儿……一会儿”“像小猴子一样”“终于”等词的语气。

(五)读悟八、九自然段。

1、课件出示“我”和老爷爷互相致谢的句子。

(1)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赏识“居然”这个词,居然就是竟然,表示出乎意料。课文中老爷爷在登上天都峰顶以后说:“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还下了不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意思就是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我的岁数这么大,还能爬上来——真没想到哇!)

(2)“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2、让学生多读,联系上文思考:他们为什么互相致谢呢?当时他们的心情怎样呢?(激动)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我”和老爷爷激动的心情。可指点或启发学生注意老爷爷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突出话语中的“勇气”“居然”等重点词来朗读,读出兴奋的心情。

三、整体回归,认知升华

1、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他们从对方身上吸取力量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的。

(小妹妹爬山的勇气使老爷爷增添了勇气,老爷爷爬山的勇气又使小妹妹增强了爬山的信心。)

2、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互相鼓励,你在平时有这样的体会吗?

(爸爸的话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应引导学生联系全文深入理解。从学文的角度看是回归到整体,从受教育受感染的角度看是从文中得到启示:要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干什么事只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一定能成功。[不强求一致])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篇三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纳雍县猪场苗族彝族乡猪场小学朱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陡、链、颤”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顶”等11个生字并能组词。

2、能理解“奋力、发颤、汲取”等词语。

3、能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爬过山吗?当时的感受是什么?(学生畅谈爬山的感受)

2、那你们知道天都峰吗?课件出示有关天都峰的图片,简介天都峰。 有一位小姑娘要去爬天都峰,你们想知道整个故事的经过吗?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板题:3、爬天都峰),读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1、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指名回答)

2、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口头提示自读要求:借助拼音扫除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在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课文讲了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最终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事。

三、学习生字、生词。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读的词语。

笔陡石级发颤奋力攀着仰起脸鲫鱼纪念鼓舞居然笑呵呵小辫子汲取力量

自由认读、小组互相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课件出示生字。

爬(pá)峰(fēng )顶(dǐng )似(sì)苍(cāng )仰( yǎng)咱 (zán)奋(fan )辫(biàn )勇(yǒng)居(jū)

(1)自由认读、小组互相读、指名读、齐读。

(2)给生字组词。

3、理解词语。

课文中出现了许多新词,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哪些,还有哪些不能理解呢?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⒈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⒉与熟字比较,识记了形。

⑴峰---蜂、锋: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锋利的刀是金属制成的,所以“锋”是金字旁。“峰”是指山的尖顶,所以“峰”是山字旁。

⑵辫----辩、辨:三个字读音都是“biàn “,都是左中右结构的字,左右均相同,主要区分中间。

“辩”和言语有关,所是“辩”是言字旁。“辨”是指用眼睛看,所以“辨”字里面自然要有眼睛和眉毛。“辫”和发丝有关,所以中间是“”。

⒊书写提示。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辫”,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紧凑,然后学生试写。

⒋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进行试写,教师巡回指导。

⒌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

五、作业布置

抄写本课生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在相互鼓舞下战胜困难,勇登峰顶的过程。

2、学会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承前启后,回顾课文内容。

上节课我们已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⒈小组内讨论交流。

⒉指名说。

二、深入学习课文,

⒈学习第1-2自然段,体会天都峰的险峻及“我”畏惧、想退缩的心理。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字,而不用“登”字呢?(用“爬”字更能准确地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课件出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边读边感悟“在云彩上面哩”“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

(3)结合图片和课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1:仿佛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

生2:天都峰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

(4)指导朗读,体会两个语气词“啊”“哩”的作用。

(5)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6)积累优美词句。

(7)思考: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我”有害怕畏惧、想退缩的心理。)

①小组内讨论交流。

②指名交流。课件出示: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

③指导朗读,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⒉学习第3-7自然段,了解“我”爬天都峰的经过,体会“我”和老爷爷互相鼓舞爬上天都峰的情形。

结果“我”爬天都峰了吗?是什么让我下了决心?自由读课文第3到5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出示第4自然段重点句,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因为“我”看到的老爷爷“白发苍苍”, “年纪比我爷爷还大”,“我”看到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也来爬天都峰,顿时勇气倍增,不再犹豫,并和老爷爷约定一起爬天都峰。)

③教师指导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a、分角色朗读对话

b、同桌分角色试读。

c、指名分角色感情朗读。

(2) “我”是怎么爬的?你觉得爬天都峰怎么样?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自由读6、7自然段,

⑴学生读书圈划。

① 小组内讨论交流。

②全班交流,多媒体出示:“一会儿??一会儿”、 “攀着铁链”、“手脚并用”、“爬呀爬” “终于”等词语。

③课件出示:我(奋力)向峰顶爬去。 “我向峰顶爬去”一句加上“奋力”有什么好处?说明了什么?(“奋力”就是充分鼓起劲来,能使我们感受到爬山不容易。)

④课件出示:“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这句话用上“终于”好在哪里?( “终于”指“我”和“爸爸”还有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用上“终于”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爬山很费力,以及爬上峰顶后的喜悦心情。)

⑤指导朗读6、7两段。

⒊学习第8—10自然段,体会爸爸所说的话的含义。

(1)爬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会在鲫鱼背前合影留念、互相致谢呢?(“我”和老爷爷在对方的鼓舞下,历经艰辛,终于爬上了峰顶,我们打从心底感谢对方,觉得这是一件十分值得纪念的事,而鲫鱼背又是天都峰上最有纪念意义的景点。)

(2)课件出示:“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居然”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用上“居然”有什么好处?( “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用上“居然”一词能使我们感到爬天都峰很不容易,但同时又告

诉我们只要有勇于攀登的精神,是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3)看到“我”和“老爷爷”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你怎样理解爸爸说的话?

①课件出示: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汲取力量”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汲取力量就是得到鼓舞。) ②让我们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想想老爷爷和小妹妹是怎样互相鼓舞的。 课件出示:

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他看到“我”后,心里又怎么想? b、老爷爷和小妹妹是怎样互相鼓舞的?

c、你是怎么理解爸爸所说的话的?

③学生讨论后交流后课件出示:小妹妹爬山的勇气使老爷爷增添了勇气,老爷爷爬山的勇气又使小妹妹增强了爬山的信心。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三、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觉得自己有哪些收获呢?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要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干什么事只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一定能成功。

??

教师点评: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四、课外延伸

请把一周内所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写上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

完成《家庭作业》第3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

天都峰:高、陡 爬峰前:畏惧、相互鼓励

“我”与老爷爷爬峰时:奋力向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

爬峰后:互相道谢

小学语文《爬天都峰》优秀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字,学会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及对于表达文间思想感情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天都峰的险峻,体会“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力量、战胜困难的。

4、学习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读课文感悟"我"与老爷爷是如何相互激励着爬上天都峰的,在读中学会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懂的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

[教学难点]

读懂文中爸爸的话;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理解重点句意的能力。

第二课时

内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过程: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孩子们都十分喜欢天都峰,那么怎样才能对同学的喜欢的

描写天都峰的这段留下深刻印呢?我教给大家一个方法,就是一边读一边想,把你的感受再用画表现出来。

2、先边读边想,然后画出天都峰

3、屏显————学生的画

a、绘画学生说出自己画这幅画的意图

b、评画————同学们,你们认为谁画的好?为什么?

4、指导朗读: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你们能不能试着把它读出来呢?(生练习读)

抽读————评读————齐读

5、提问:这段里有个“似乎”是什么样意思?如果没有个这词,这句话的意思有变化吗?

生讨论后回答

6、请齐读第二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7、提问:(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圈点句画)从哪些词句可看出“我”的害怕畏惧?

(1)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8、问:是什么促使我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呢?请自由读3—7节,找出我心理的变化及产生变化的原因。

生自读勾画3—5节

屏显————“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1)为什么都带有“也”字?这话的意思是什么?

[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大)怎么也来爬呀?]

春面互相怀疑,实则表示敬慕,说明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9、我是怎么爬的?默读6、7节,用“。”标出写爬山动作的词

(1)“奋力”?(拼尽全身力气)

(2)“攀着铁链”“手脚并用”————爬山的艰难

10、引读第7节

(1)你从“终于”中体会到什么?(爬得辛苦,上后喜悦)

屏显————第二次对话

讨论(1)“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引导想象:

“我”和老爷爷看到对方来爬天都峰,分别会怎么想?

11、屏显————爸爸的话

(1)“汲取”?“我”和老爷爷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的话里懂得了什么道理?

(在人与人相处中,只要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学习,再加上自己的奋斗和努力,不管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三、总结延伸

1、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山峰退缩了,有的人望着笔陡的山道犹豫不前,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不知该如何前进……这时,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2、提炼: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相信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当你们面对困难,挫折时,一定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足勇气,战胜困难的。

小学语文《爬天都峰》优秀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意思,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年幼,好动。课堂上应注意诱导和引导。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情境教学和媒体资源播放

五、教具准备

教学媒体:多媒体、风光片、幻灯片。

六、教学流程

一)资料交流,导入新课

(检查课前搜集有关关于本课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1、讨论、交流、汇报有关黄山(或天都峰)的资料。

2、板书课题。(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课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登上去了,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课。

二)自学课文,合作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组内同学合作,检查生字读音,相机指导个别生字的书写。

3、指名分节接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4、了解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情况,质疑问难。

(1)读了课文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精读自悟,边读边想

(一)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文中“?”、“!”。

3、提名读,齐读。

4、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天都峰的高和陡。)

(1)划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2)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画画天都峰(课件显示天都峰的高和陡。)

6、根据自己的感受,感情朗读第二段。

7、小结: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笔陡,小妹妹惊叹之后,已经感觉到登山的艰难,需要有勇气才能登上去。(天都峰的高与险,让孩子们在充分的读中体会:互相欣赏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等等。读中感悟。)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板书:

爬天都峰

在云彩上面

天都峰爬得上去吗

挂下来

发颤

四年级语文下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难点:

理解课后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 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第3课,这节课来深入理解课文。

(师将课题误写成“登天都峰”)生质疑。或从读题中发现错误。

2、释疑:“爬”和“登”不一样吗?(生答)就用“登”不行吗?带着这个问题小声地读一遍课文。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师改课题“爬”,齐读课题。

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来描写天都峰的呢?

二、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理解天都峰高,陡的特点。

1、听读:其他同学请你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把文中的语言变成自己脑中的“图画”。出示图片。在你脑海中出现了吗?

2、自由读:那我们再加深一下印象。自己读一读这段话,拿出笔,边读边圈点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词句,在读中仔细体会。

(1)师:天都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高”——板书。高到什么程度?你能读出来吗?评。——创设情境,指导再读——生练读。

▲ “陡”——板书。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生读)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词更能体现它的陡呢?——演示法或举例体会“挂”——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指生读,评。

▲ “我”的心理感受怎样?(板书:犹豫)

(2)齐读。谁能把这段完整地读一读?想读的都站起来,我们一起来读吧。板画天都峰。

3、引导质疑:面对着又高又陡,看上去就让人发颤的天都峰。文中的小朋友最后爬上峰顶了吗?快速扫读课文,找出描写爬山结果的句子。!(板书:终于)

师:从开始的犹豫到最终爬上峰顶,你想知道什么?生答,师板书:?

———小结:“我”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呢? (出示)

三、再读课文,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1、现在就请你再默读一遍课文,围绕这个问题

(1)把你感悟最深的句段,画一画,仔细读一读。(巡回指导时提示:养成动笔读书的习惯。)

(2)小组交流。屏幕出示:先概括“我”能爬上天都峰的原因,再具体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汇报。

2、师:谁能代表小组来说说你们的体会?(以下随学生回答的顺序出现—跟着学生的思路走)

(一)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生答,师:其它小组同意他们的意见吗?——板书:鼓舞。

谁能具体说一说,你们为什么这样认为?这一老一小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爬山前(第一次)对话:(生具体答)追问:怎样的一位老爷爷?你能读出来吗?这一老一小互相说了什么?指一桌来读。

屏幕出示:“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对,咱们一起爬吧!”

自由读:从一老一小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也”(屏:变色)——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评读。同桌合作读。

还有不同的感受吗?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对”(屏:变色)——下定决心。怎么读?(坚定些)——指名读,评—齐读。

●这一组从爬天都峰前他们的对话看出是老爷爷鼓舞了我,哪个小组还有补充?

生读“我”爬上峰顶后说的话(屏幕出示)同意吗!

(二)启发想象:体会老爷爷也是受鼓舞爬上峰顶的。

1、通过刚才的对话,我们知道,“我”是受老爷爷的鼓舞才有勇气爬天都峰的,那么老爷爷呢?他是不是一开始就敢爬天都峰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1)生读老爷爷的话。(屏幕出示) 换词法理解“居然”

(2)自己读一读,从老爷爷的话中,你想到了什么?

师:在小朋友的爬山鼓励下,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敢爬天都峰了。

●2、 屏幕出示:第二次对话。现在老师把这一老一小爬上峰顶后的对话放在一起,你再读一读,看看你有没有新的发现?(师提示)

回答:

(1) 都有“勇气”。(变色)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2)他们的第二次对话其实是在?—互相道谢。追问:他们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现在你知道了吗?板书:互相(鼓舞)

3、师指导读第二次对话:这一老一小在互相鼓舞下,都能鼓起勇气爬天都峰了,那么爬上峰顶后,他们的心情如何呢?你能试着把他们激动兴奋的心情读出来吗?指一桌读,评(导读)—同桌练读——全班师生共同分角色朗读

●看到“我”和老爷爷互相道谢,爸爸说了什么呢?

(1)指名读爸爸的话(屏幕出示)

(2)自己默读一遍,体会一下。“汲取”是什么意思?“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有什么意思?现在你知道爸爸为什么这么说了吗?

(三)个人的奋斗和努力。(爬山的艰难)

过渡:有了互相鼓舞,有了决心,这一老一小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么?谁能具体说说?

(1)“我”是怎么努力的?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6、7段——你有什么感受?(爬山艰难)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用笔画一画。

(2)▲“奋力”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读出拼尽了全身的力气呢?指名读齐读。

▲想象一下“攀着铁链”“手脚并用”是什么样的?(可以做做动作)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师:多危险,多艰难啊!该怎么读?

指名读,评。

▲句末的省略号让你想到了什么?

(3)体会用词:下面老师接着读,请同学们仔细听:“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问:发现了什么?▲少念了个“终于”。——没有它不行吗?请你自己对比着读一读(屏幕出示两句话),体会一下。——指生答。——这个终于用得多好啊!这句话该怎么读?(前面艰难,重而慢;后面高兴,轻而快)谁来试试?——评读——谁能用“终于”说一句话?

(4)齐读这两段。

师:文中的小朋友就是这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板书:奋力攀登。

四、总结全文,再读中心句,升华主题,明白道理。

1、开始你们提出的问题:这一老一小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现在大家明白了吗?那么,看着老师的板书,谁能总结一下?

2、师:课文最后爸爸笑着说的话也是对这一老一小能够克服重重困难爬上险峰的赞扬,让我们也学着爸爸,笑着赞扬一下这一老一小吧!(屏幕出示,齐读)

3、从爸爸所说的话中,你还懂得了什么道理?)

五、拓展活动。课文结束了,可故事还没有完、

教师引导:(屏幕出示)“我”和老爷爷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他们会怎样向游人介绍爬天都峰的感受?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字,学会其中的15个。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及对于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作用。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天都峰的险峻,体会“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战胜困难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读书感悟“我”与老爷爷是如何互相激励着爬上天都峰的,在读中学会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读懂文中爸爸说的话。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2节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请大家欣赏一组风景图片,仔细看,看你能看出这是哪吗?这就是美丽的黄山。黄山的美景还不仅是这些,今天,我们再学一篇有关黄山的课文,板书:爬天都峰。黄山有“七十二峰”,其中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它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现在我们就去见识一下天都峰,认识一下爬天都峰的人。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大家打开书,自己把课文读一遍,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指名读,打乱顺序指读。

3、学生接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精读自悟,边读边想

(一)学习课文

一、二自然段。

1、读了课文后,天都峰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又高又陡高: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陡: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天都峰海拔1829米,登山石级约有1500米长,坡度在70度以上,最险处接近90度。

2、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3、这就是又高又陡,让人望而生畏的天都峰。谁来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4、结果小姑娘爬上峰顶了吗?是谁让小姑娘有信心、决心爬上峰顶的呢?

遇到了一位老爷爷。一位什么样的老爷爷?白发苍苍(头发灰白,形容人的苍老)老爷爷怎么说的?小姑娘又是怎么说的?“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为什么他俩要这样问呢?都带个“也”字。

在面对高而陡的天都峰,缺乏自信和勇气时,“也”分别表示了一老一小的惊讶、怀疑和敬佩,有了勇气,这个力量鼓舞着自己奋力攀登,爬上了天都峰。于是老爷爷又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5、小姑娘是怎么爬的?画出描写小姑娘爬山动作的词语。

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6、从“终于”二字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指导朗读

6、7两段。

7、天都峰的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条长约十几米,宽不过一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爬到这儿太不容易了,得拍照留念啊。老爷爷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1、自由读课文,想象“我”和爷爷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大家讨论。

2、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两次对话的意思。

(1)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结果怎样?(学生联系前后文,知到是在面对高而陡的天都峰,缺乏自信和勇气时,“也”分别表示了一老一小的惊讶、怀疑和敬佩,有了勇气,这个力量鼓舞着自己奋力攀登,爬上了天都峰。)

(2)他们相互汲取的力量是什么?(读第二次对话,知道这个力量就是“勇气”。)

4、读

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5、说说读了这两段课文,自己有什么想法?

6完成练习第

二、三题:(让学生从具体生动的叙述中感悟汉语言的形象逼真,作者用词的确切。)

(1)分别出示课后第三题中的句子,边读边想,加上(去掉)“奋力”和“终于”有何区别?哪种更好?

(2)选择“奋力”和“终于”练习说话。

5、齐读末段中爸爸的语言,自己再读读,看还有什么问题?

(要让孩子们充分理解爸爸的话,需要他们反回来继续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互相汲 取力量”的真正含义,并变成自己的语言与同学们交流。)

三、回归整体,朗读全文。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用“终于”写一段话。

2、感情朗读全文并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第一课时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

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

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

6、7两段。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教学预测〕

教学后,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能够懂得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教学中学生读人物对话时,有可能把握不准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教学时结合人物对话,引导学生认真体会认为人物的心理活动,把握好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教师行为

一、情境激趣

1、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预习,让你们用不同的途径搜集有关黄山的资料,你们拿出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2、放课件:天都峰的介绍及人们爬天都峰的导游片。

3、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讲的就是天都峰上的故事。

4、出示自读要求:

二、引导阅读

1、课文读完了,谁能说说文章中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2、再看看文章中的哪些地方你读不懂?

三、指导分析理解

1、怎样才能对同学们喜欢的天都峰这段有更深刻的认识呢?我教给大家一个新方法,就是一边读一边想,把你的感受再用画表现出来。[

2、同学们,你认为谁画的好?为什么?

3、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你们能不能试着把它读出来呢?

4、指名读,读后引导学生评价。

5、提问:这段里有个“似乎”一词,似乎是什么意思?比较有没有“似乎”有什么不同?

6、再读课文。现在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段,可以站起来读,也可以做动作读。

四、指导感情朗读

1、请几人一组先分好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一边读一边想。

2、请同学们看清楚有谁在对话?他们说话时心里会想些什么?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指名两组分角色进行朗读。

4、引导学生想象。问:“我”和老爷爷爬天都峰时能有什么不同?

5、讨论:

(1)“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的话中读懂了什么道理?

6、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五、制导联系实际

1、谁说一说自己生活中,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战胜困难的事例。

2、今天我们每位同学搜集了不少有关黄山的资料,课后我们合作出一期壁报怎么样?

一、初读感知

学生行为

1、学生纷纷展示搜集来的各种资料进性汇报。有几人到屏台上展示。

2、观赏、体会。

3、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二、细读理解

1、几名学生汇报自己喜欢的内容并说明原因。

2、质疑。

三、精读感悟

1、开始一边读一边想,然后画天都峰。画后几人到屏台上展示、交流自己画这幅画的意图。

2、相互评议。

3、练习读。

4、两个人被指明读后,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5、小组合作学习,讨论问题,然后进行汇报。

6、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四、赏读内化。

1、前后桌几人一组分角色,开始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

2、同学们相互讨论问题,然后进行交流,探讨每句话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表达怎样的心情。

3、两组分角色朗读,其余组听后评价。

4、学生想象老爷爷爬天都峰时的样子,与小朋友山的样进行比较。

5、学生分组讨论,接着每组派代表汇报。

五、迁移运用

1、学生自由发言,说实例,谈体会。

2、好,同意。课后出壁报。

六、总结

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会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时,会从他人身上汲取量鼓足勇气,战胜困难的。同学们,你们有勇气和信心吗?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篇八

1、教材分析

《爬天都峰》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中的第17课,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描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在与人相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2、教学目标

1、会认“级、链”等5个生字,会写“哩、级”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能正确读写“假日、抬头、云彩”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和情绪。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3、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4、教学难点

1、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2、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懂得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的道理。

5、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天都峰,导入新课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课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登上去了,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课。

教师介绍有关天都峰资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天都峰的高与险,为后面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②读书时圈出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他们的意思。

(2)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出示词语,生读生评。

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攀着、辫子、笑呵呵、鼓舞、勇气、汲取

(4)出示生字。生读字、记字、写字、师生互动。

级、链、颤、攀、猴、念、辫、呵、相

(5)师生共同梳理难读的句子,生说师评价指导。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2)想一想课文的叙述顺序,画出文中表示这个顺序的词句

教师投影出示:

在、、、、、、脚下(2-5)

爬上、、、、、、(6—7)

爬上、、、、、、之后(8—10)

(3)小结: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因为课文先写了爬天都峰之前,接着写了爬上天都峰的过程,最后写了爬上天都峰之后。

四、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文中“?”、“!”。

(3)提名读,齐读。

(4)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天都峰的高和陡。)

(5)小结: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笔陡,小妹妹惊叹之后,已经感觉到登山的"艰难,需要有勇气才能登上去。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