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初二历史小论文范文

教学理念较为落后,忽视历史教学的重要性。教学理念决定着一门学科是否能够真正取得实效。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初二历史小论文范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初二历史小论文范文篇一

  初中历史教学探讨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历史教师常常会遇到与英语、数学等学科不同的难题是,如教材和课时安排的频繁改动,选修课的如同虚设,历史学而无用等等。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很难提高历史教学效率,真正起到历史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传统;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248-01

  在应试教育等传统的教育环境中,历史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应对考试,教师也只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忽略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没有认识到如何能将方法和知识进行链接的方式。在当前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历史教学的本质、目的、过程等都应当有所改进。

  1.传统历史教学的问题

  1.1教学理念较为落后,忽视历史教学的重要性。教学理念决定着一门学科是否能够真正取得实效。正确的理念能够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而错误落后的理念则不仅会阻碍教学的有效实施,反而会浪费教学资源。初中历史并不是中招考试的必考科目,在应试教育的深重影响下,部分学校就缩短历史教学的时间,转移到考试中重要的科目上,也就是说历史往往被认为是副科,是不需要重点学习的,这样就导致教师和学生都不够重视。同时,历史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历史学科中独有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学习,更别说是能够理解历史,以史为鉴了。

  1.2教学方式较为传统,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应试教育下,初中历史教学主要以教师的"讲"和学生被动的"听"为主要教学方式,只是一种单方向的知识输送,缺乏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学习历史也仅仅是为了满足教学任务的需要和一般的考试要求,严重忽视了历史教学的真正目的和用途;同时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更由于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不够重视,更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和影响历史教学的实效。

  1.3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不利于学生理解。历史是一种过去式,但对于历史的学习不能仅仅是为了了解到过去发生的事情,而是要学会以史为鉴,用历史来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什么是应该批判的等等。当前部分学校对历史的教学仍然是历史中的人物、时间、情节、地点四要素的基本学习,忽视了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忽视了历史真正的价值所在。同时,历史的学习讲究系统性和批判性,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境、不同立场上的观点会是不同的,我们不能完全以现代人的观点来评判历史事件和人物,要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但是当前部分教师对历史的讲解内容过于单一,对历史的看法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自身也缺少反思和批判的态度,而造成只对着课本讲课本,根据历史讲历史的一种困境,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历史,更不利于学生自我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2.提高历史教学效率的策略

  2.1高效利用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有效性。从教材入手,反复推敲,挖掘课程资源中的闪光点,寻找出学生们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总结、提炼,配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做好物尽其用,将这些资源合理穿插到课堂的各个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其积极参与,从内容和形式上实现双赢,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资源的潜力,发挥学生们的创造力与能动性。

  2.2营造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融入历史教学活动中,即站在历史事实之外,冷眼看历史,即使对一些感人的历史场景也无法产生感情,对历史材料与事实缺乏兴趣,不能主动去学习接受历史知识。教师在讲解历史知识时要通过营造历史情,让学生走进历史,去切身感受历史人物当时所处的情景以及历史人物的内心思想变化,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中,走进历史人物内心情感世界,体会历史事件的复杂与多样性。教学情境的营造可以采用假设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

  如在讲解赤壁战役时,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当时历史事件中敌我双方的兵力、战斗力及将领等相关材料,掌握历史事件的历史场景,然后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挑选几名学生分别扮演历史人物,让他们对历史事件进行重新演绎。这样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融入历史事件中,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然,营造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还有许多教学方式。如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结合历史知识进行演讲;也可以利用媒体播放历史事件的视频等教学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无论采用什么形式,最终都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知识,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2.3挖掘课外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材内容不是教学知识的全部。教师要充分开发与教材内容相配套的课外材料,将教材内容与课外内容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历史思维并提高创新能力。开发课外因素有许多形式。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观历史事件图片展、历史博物馆等,组织学生阅读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历史资料,观看一些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电影等活动。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主战场,而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教师必须注重课外与课内相结合,并指导学生阅读课外历史读物,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学生知识面越广,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越强。

  2.4多媒体直观式教学。随着教学改革和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越来越普遍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而在历史教学中尤为重要。历史是过去式,想让过去的事件重新展示出来,能够直观地让学生理解,必须运用多媒体的技术。首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提供更直观的效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历史事件时可结合相关图片资料的PPT展示、视频片段的放映等来使得历史更加直观和生动,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特点,比如文化大革命时期群众极端的激情和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的程度,通过影片的观看更让人感到震撼,让学生产生反思,会产生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宏大的场面等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其次,多媒体技术尤其是网络和信息技术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使得历史事件不仅详细而且真实,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对相关历史事件进行查找并得出个性化的结论,这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良好渠道。

  2.5培养历史意识,学以致用。历史是知识性课程,实用性较理化科目稍低,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积极应用实践材料强化本门课堂的时代意义,结合当前国家状况和历史资料进行对比教学,强化学生认识,奠定他们学会应用历史观点分析问题的思维,让他们有机会、有能力将自己所学学以致用,从而更好地汲取和掌握各种知识。比如当前国内国际时事热点分析等,以我国历朝历代兴衰可见疆域变化,以民族抵抗外辱侵略可进行爱国精神教学,以历史中著名人物文天祥、林则徐等培养学生爱国情感,通过课程教育帮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让他们在历史学习中同时完成人文素质教育。

初二历史小论文范文篇二

  初中历史教育创新

  摘 要:历史学科是出现最早的学科之一。展望未来,我们可以预言,这门学科将伴随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历史学科之所以能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使人类了解过去,看清现在,预知将来。基于这样的学科功能,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学就不应只局限于狭隘的历史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利用学科知识向智能开发、启发创造性教育转化。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育创新;学科功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224-02

  历史学是一门科学。史学家夏曾佑先生说:“智莫大于知来。来何以能知。据往事以为推而已矣!”蔡元培说:“历史者,记载以往社会之现象,以垂示将来。吾人读历史而得古人之知识,据以为基本,而益加研究,此人类知识之所以进步也。吾人读历史而知古人之行为,辨其是非,究其成败,法是与成者,而戒其非与败者,此人类道德与事业所以进步也,是历史之益也。”可见前辈们对历史的重视。历史,它连接着过去,揭示着未来。历史的作用很大,怎样教好历史,需要教师长期的钻研和思索。教学多年,下面笔者谈一谈实践中的体会。

  一、讲课避免抽象讲解

  教授八年级第一课《鸦片战争》中“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时,学生觉得比较抽象,和头脑中的意识对不上号。对此,教师可以针对鸦片战争做一个周详的讲解,那时候中国政治经济正在起着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独立自主,用外权干预,清政府大权在握;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的屡屡签订让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遭受侵犯,一些主权丧失,这就是“半殖民地”。至于“半封建”,就必须从经济上解释,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给自足,统治中国的是封建经济,鸦片战争后,国外的商品源源不断涌入中国,同时资本主义应运而生,蓬勃发展,所以说,既存在封建经济,又有资本主义经济渗入,这就是“半封建”。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清楚了,有了明确的认识。

  二、借鉴历史教训

  熟悉历史演变明清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发展,科举制日臻完善和周密,科举制在甄拔人才方面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但是,从明清以后走向了有害的一面,也就是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过于拘泥,专门取四书五经命题,对经义做出阐述,只能以朱熹的 观点为标准答案,扼杀了思想,形式八股,格式单一,写作步骤单调。

  我国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从明朝中后期逐渐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闭关锁国政策,使中西文化交流中断;中央集权统治对科技束缚越来越严重,但封建王朝重文轻理和迷信落后思想的阻碍,尤其是科举考试只考四书五经的文科不考自然科学的理科,不能与时俱进是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历史教学也需要让学生参加了一些活动,亲眼所见历史古迹会加深学习的印象。历史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如对历史剧的编演、历史知识有奖竞赛、历史谜语趣味竞猜、开展历史人物辩论会等,方法多多,不一而足。总之,历史课程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它具有引领和教化作用,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都肩负着非常重大的责任,教师们深深懂得: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付出多少汗水,就有多少收获。教学手段越丰富,学生学得越积极,获得知识的速度越快。相信通过教师不懈的努力,历史课必然在学生的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三、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虽然具备许多有利于培育学生创新教育的因素,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创新教育并没有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受到应有的重视,知识传授、应试技能的训练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落后的观念、陈旧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新的形势下,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实现由传授知识型教学向创造型教学转变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应着力探讨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教育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采取灌输式的一讲到底的陈旧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立地位得不到应有的确立,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必须能够随时了解和掌握历史专业内容发展变化的脉络,在更高层次上驾驭教科书,而不是照本宣科地教教科书。近十年来,史学界研究的成果丰硕,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涉猎历史上重大历史现象的最新研究动态,并恰当地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去。一位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有追踪历史学科学术动态和学术研究的能力。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和保障。很难想象,历史综合素质差,创新能力低的教师能培养出创新思维意识强的学生来。实际上,这种倾向渐有加强的趋势,应该引起教育界同仁的关注。

  四、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

  当代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许多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以下两方面:

  1、重历史表象而轻本质。由于当代科技水平的飞速提高,各种电子媒体得到了普及,极大地增加了学生了解外界各种事物的渠道。在进入初中阶段学习以前,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的途径主要是电影电视中历史题材的各类节目(近年来电视中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节目相当多)。但由于学生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的限制,使他们无法从中甄别哪些内容属于真实的历史事实,哪些是艺术家们的“再创作”,导致了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缺乏对历史知识的应有的严肃性,学习只重历史现象的表象,对历史知识的形象性、直观性、故事性感到有强烈的兴趣,而对历史事件来龙去脉的分析很容易厌倦,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历史思维方式的掌握感到十分困难。

  2、轻理解运用而重记忆。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很少意识到历史知识也同样可以通过理解、运用来达到掌握知识,根本不重视对同类历史事件认识方法的归纳,不重视运用已知的方法去认知相似的历史事实,缺乏有效的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在“读死书,死读书”的怪圈里死记硬背。历史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历史事件名称等基础知识确实需要学生牢固地记住,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加强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在掌握基础知识上的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创新性意识、创新性精神、创新性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拓展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思维空间,掌握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并学会分析历史现象,最终学会学习历史知识,分析历史资料、历史事件,能正确解释历史现象,这才是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重要目的。创新精神,就是求佳意识。这种意识表现为好奇性、想象性、敢于冒险、敢于向困难和权威挑战等心理倾向。具有这种意识的人从不满足于已知,乐于、敢于探索未知,以求得最佳。苏霍姆林斯基说:“将劳动人民的强大创造精神及其对于生活、理想和追求的种种观念渗进儿童的心灵和智慧,在他们的心灵中,就会激发出为人类的创造精神、思维和技巧而骄傲的情感。”历史教材中具有创新意识的例子极其丰富:从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到哥伦布的“新大陆”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