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真题及解析_历年真题
事业单位真题及解析_历年真题
1.有权对人民法院生效的民事判决和裁定抗诉的检察机关是()。
A.同级人民检察院
B.各级人民检察院
C.上一级人民检察院
D.上级人民检察院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85条的规定,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因此选C。
2.在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中,其中标的价值较小,数额较少,即时清结的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的形式是()。
A.书面形式
B.视听资料形式
C.口头形式
D.默示形式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在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中,其中标的价值较小,数额较少,即时清结的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的形式是口头形式。故选C。
3.张某因扰乱社会治安受到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罚,张某认为处罚太重,应当如何处理?()
A.直接起诉
B.先申请复议,若不服复议决定再起诉
C.既可申请复议,也可直接向法院起诉
D.向人民法院起诉或申请复议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02条规定:“被处罚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据此,C项为正确答案。
4.在新世纪新阶段,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途径是()。
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B.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C.努力发展社会经济,最大限度地提高物质生活水平
D.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在新世纪新阶段,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途径,仍然是努力发展社会经济,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物质生活水平,为实现更高水准的社会公平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故选C。
5.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这位印度教授看到了树对大气、水源、鸟类及其他动物的作用,是强调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故选C。
6.《反垄断法》明令禁止政府滥用行政权力影响消费者的行为。目前政府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的环节是()。
A.严格立法,确保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B.严格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
C.严格司法,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D.严格法律监督,提高公众法制意识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反垄断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首先,要清楚题目问的是要解决政府滥用行政权力这个问题,A项肯定是不能选的。有了《反垄断法》以后,关键的是行政机关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司法权不是政府的权利。严格法律监督,提高公众法制意识,在哲学上来说是外因,外因还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说到底,要解决政府滥用行政权力这个问题,还是要严格依法行政。故选B。
7.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所说的话是汉代哲学家王充所写的《论衡》中的一句名言,主要意思是坚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意见。这一思想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实践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故选D。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A.在阶级社会,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B.在社会主义社会之前受历史条件制约
C.在共产主义社会之前受历史条件制约
D.在任何社会都受历史条件制约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任何社会都是具体的、历史的,都是有条件的,因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也是具体的,也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永远不会有这样的时刻: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而不受历史条件的制约。所以本题选D。
9.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A.提高企业盈利率
B.提高管理水平
C.提高人的积极性
D.提高劳动生产率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故选D。
10.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
A.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性
B.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C.破除封建迷信的重要性
D.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强调“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他大力支持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指出这场大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故选D。
1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改革开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故选A。
12.某工商局招聘员工时,以不正当理由拒绝接受女性。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劳动者的()。
A.平等就业权
B.休息休假权
C.取得报酬权
D.安全卫生权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注意材料反映的信息,招聘中以不正当的理由拒绝女性,是一种在工作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侵犯的是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而不是休息权、取得报酬权等。故选A。
13.地方性行政法规,应由()制发。
A.国家主席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政府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地方性行政法规应由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政府制发。故选D。
14.美国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一书中提出,铲平世界的第一辆推土机是柏林围墙的倒塌和Windows3.0版的开启。对这种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全球化的趋势始于冷战格局的结束
B.信息技术的进步加速了全球化进程
C.柏林墙倒塌消除了东西方之间的隔阂
D.Windows3.0填平了南北之间的鸿沟’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全球化的趋势始于新航路的开辟,排除A项;C项中的“消除了”和D项中的“填平了”扩大了实际效果,排除C、D两项;Windows3.0版代表着信息技术,它推动了全球化进程。故选B。
15.以下各项中,可能成为行政主体的是()。
A.被委托的组织
B.被委托的个人
C.被授权的组织
D.公务员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行政主体必须是社会组织,因此B,D选项中的被委托的个人和公务员不能作为行政主体。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某项或某一方面的行政职权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法定方式授予某个组织的法律行为。行政委托是指行政主体将其职权的一部分,依法委托给其他组织或个人来行使的法律行为。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能以自己名义行使被授予的职权,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接受行政委托的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而只能以委托机关的名义行使被委托的职权,由此产生的后果也由委托机关承担。所以被委托组织不能作为行政主体。所以应该选C。
16.1914—1918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原因有()。
①辛亥革命冲击封建制度②清政府允许民间办厂③北洋军阀分裂④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掠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原因有:(1)辛亥革命对封建制度的冲击;(2)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几个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交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3)全国人民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也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故选D。
17.下列关于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的表述,错误的是()。
A.1950年的舒曼计划主要是提出在一些具体经济领域实现联合,
B.欧共体形成于1967年,由欧洲煤钢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合并而成
C.欧盟正式成立是在1993年,当时有12个成员国
D.1999年欧元在欧盟12个成员国正式启动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欧元启动时仅有11个国家参与,英国仍用英镑。故选D。
18.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的与时俱进,要特别重视的是()。
A.制度创新
B.科技创新
C.文化创新
D.理论创新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与时俱进,特别应该重视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基础,是关键,其他一切创新都是在理论创新的指导和推动下进行的。故选D。
19.下列行为不属于侵犯我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是()。
A.父母查看子女储存在电脑上的电子邮件
B.班主任老师长期扣留学生信件
C.公安人员因国家安全的需要对出境信件予以检查
D.村干部拆阅劳教人员寄给家属的信件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公安人员检查出境信件是出于国家安全的需要,不属于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故选C。
20.下列关于宪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宪法是国家所有法律的总和
B.宪法的变动必然会引起普通法律随之做出相应的修改
C.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D.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在我国,除了《宪法》之外,还有《刑法》《民法》《社会保险法》等许多法律法规。故A错,选A。
21.“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个原理完全一致?()
A.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C.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
D.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从群众中来是指认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指认识到群众中去,即从实践中获得认识,然后用认识指导实践。故选B。
2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
A.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
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
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
D.是对物质的自发猜测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是建立在近代科学原子论基础上的哲学观点,即把自然科学变成哲学观点,因此这种观点有科学依据,不否认物质的客观性。但它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形态,即用个性来取代共性,也就是不懂得一般和个别之间的辩证关系。故选B。
23.邮票是国家的名片,还具有历史档案的功能。有一组标题为《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胜利万岁》系列邮票,根据所学知识,此邮票应该发行于()。
A.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以来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是“文革”时期的文艺路线。故选C。
2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以私营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以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以全民所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故选A。
2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则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皆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良好的群众基础和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C.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农村根据地在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和条件,表现在:第一,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第二,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往往是在那些受过大革命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方,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客观条件。因此B选项不符合题意。第四,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的主观条件。因此C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远A。
26.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能,其中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
A.辩护功能
B.沟通功能
C.调节功能
D.激励功能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此外,道德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这些功能都是道德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在某些方面的具体体现,都建立在这两种功能的基础之上,故选C。
27.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
A.会商
B.审核
C.注发
D.签发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发文处理中,签发是指机关、单位领导人对已审核的文稿进行最后审定并签署印发。会商是指当公文文稿内容涉及有关机关(部门)的职权范围,需征得其同意和配合时所进行的协商活动。故选D。
28.下列对民事诉讼法中的“共同诉讼人”的表述,最适当的是()。
A.在同一诉讼中,对原告、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的总称
B.在共同诉讼中共居于相同诉讼地位的当事人,即原告或被告一方为两人以上
C.在诉讼中,对他人之间的诉讼标的有独立请求权的诉讼参加人
D.在同一诉讼中,与诉讼标的有利害关系的所有诉讼参与人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以上的诉讼。共同诉讼中人数为二人以上的一方当事人称为共同诉讼人。其中,原告为二人以上的称为共同原告,被告为二人以上的称为共同被告。故选B。
29.在我国,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这体现着()。
A.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的
B.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C.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
D.权利和义务是没有区别的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劳动和受教育集权利和义务于一体,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体现了公民某些权利和义务是合一的。因此,B选项是正确的。
3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的供应量和需求量的平衡,是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的关键。
A.货币
B.资本
C.商品
D.人民币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通过调节货币的发行量来调节社会的供求关系是国家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国家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的关键。应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