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现代基础教育课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已逐渐深入到人们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小学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学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少学生理论没学好,实际操作也不过硬,许多学生既不能很好地运用软件,又不能独立解决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如何改进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科整合的能力,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1、内容更新慢。目前,小学信息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没有突出小学生特色,与初中生、高中生的课程设置没有形成体系,内容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节奏。另外,教材的选择过于随便,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过于简单的教材学生学不到东西,过难的教材学生又接受不了;教材和软件系统不能及时更新,常常出现教材与上机试验不配套的现象。
  2、条件改善难。一边是信息技术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 一边是信息技术教学设施如实验机房、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由于资金不足而不能及时配备, 造成理论教学与实际严重脱节。再加上客观条件限制,如机房网络经常瘫痪无法实现系统教学、电脑配置太低、键盘鼠标不灵等等,无法进行深入的教学工作。而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快捷且最方便的手段,会不会使用计算机,熟练地掌握一些常用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常规学习,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已经成为将来立足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风向标。学校应该在硬件设施方面给学校以财力、物力的支持,迅速改变目前各校硬件设备水平参差不齐、网络教学落后的被动局面。
  3、理实常脱节。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理论为基础、实践操作性又很强的基础课。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手段,应用是目的。信息技术课程经常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整合在一起,利用信息技术课中掌握的技能,达到充分学习,扩展学习的目的。目前,部分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计算机配置低,保养不到位,实训开课率有限,学生上机得不到保障,操作技能得不到强化。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进策略
  新课标下,《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以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日常使用知识和技能,掌握使用计算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真正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去。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还需做如下改进:
  1、注重启发,培养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从学习中感受快乐。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决定了它的创造性特点,我们教师应注重方法的研究、模式的创新,要创造性地“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讲解时,应重在点拨,启发诱导。发现学生出现操作失误时,教师最好不要直接点出与纠正,先要提示,然后耐心引导,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这样,学生对错误的印象才会深刻,记忆才会牢固,才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改进教法,强化实践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一是引导学生多动手操作,以此作为教学的首要目的。硬记命令并不是我们教学的初衷,要求学生学会操作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通过实际操作获取知识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支点。二是实施多媒体教学。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课堂教学越来越活。多媒体技术以数字通信技术、传播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能创造真实的教学情境,把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统一起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又能降低学习难度,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三是规划合理的教学目标。上机操作时,学生可以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比较多,教师不可能百分之百控制,让学生有目标地学习与操作,既能提高学习效率,也能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因此,每节课都要制定切实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任务的鞭策下获取知识。
  3、鼓励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自主学习。社会在飞速发展,知识总量在成倍递增,信息技术的知识更是浩如烟海,农村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又很差,要赶上信息时代的步伐,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的自我探究、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有了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无论知识更新的速度如何加快,都能运用自学能力去有效地进行自身知识的更新。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单纯随着教师的讲、演示而进行操作,课堂的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练――教师再讲――学生再练……”如此的循环往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能力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损害,而且学习的兴趣也会随之减淡,他们常会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学就会,没有新鲜感,但过后就忘,离开老师就无所适从。因此,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所在。
  4、设置任务,提高其主动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现实的、针对性强的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学习、思考、探究。譬如在教文字处理时,可事先发给学生一份教学样稿,首先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整理样稿,再有针对性地讲授样稿的处理方法与步骤,并强调实效的重要性。一般地,当学生自己产生疑惑、有解决问题的冲动时,学生才能更好地去学习新知,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如讲解Excel表格制作时,可先将座次表、课表以及成绩统计表等样本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带着学习任务去学习,效果会更好。这种方法要求教师细研教材,精心设置任务情境,要让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学习情绪。
  5、建立起健全的评价和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其自身特点的原因,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因此,应该在班级中建立起健全的评价和奖励机制,从而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上进心和积极性。采取考试、提问等督促方式,让学生及时温习、牢固所学知识;同时完善奖励机制,对于在考试优秀和平时表现优异的同学重点进行表扬和奖励,以此来带动其他同学不断向其学习和靠拢,从而达到带动整班学习水平提高的目的。而对于不认真学习的同学,则采取帮助和教育为主的方式进行督促,重点对其进行兴趣点的激发,因为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上教师精心的教育培养,使其最终跟上教学的进度和进程。
  6、培养热爱科学的观念,丰富学生感情。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坐在计算机前,他们所面对的是既可以动手实验,又可以动脑思考,还可以发挥主动性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学习工具。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引导他们热爱科学,与计算机交朋友。事实上,只有学生对计算机原理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才会真正与计算机交朋友,才能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进而激发起对真理和科学的追求和向往。但单纯地讲授计算机原理和计算机语言,对于中学生来说往往事倍功半。据一些学生反映,计算机用于学科知识的学习,比单纯学习计算机语言更有助于提高对计算机作用的认识,更能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讲,计算机科学技术越发达,越有利于计算机的普及,越有利于计算机教育的深入开展。
  当然,现代社会是一个急需综合性技能人才的社会,要培养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初、中级计算机技能型人才,还需要各位专家认真分析小学信息技术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小学生特有的学习与发展特点,及时改进教法,确保信息技术教学的顺利进行。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