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青故事情节与人物分析——读《水浒传》有感1000字
看《水浒传》时,鲁达、武松总是同学们喜爱的角色。因为他们简单、鲜明,侠肝义胆,武艺高强,故可为我们轻易理解,体会本心,故为我们所喜。《水浒传》流传千古,自是不止这么点东西,一日偶读,却是发现了这么个奇怪的角色——燕青。
燕青这个人,由简单介绍来看便令人生疑。燕青位列天罡,号天巧星,算是半个重要角色,可他近六十回才出场,还是以卢俊义家仆为身份,要说“鸡犬升天”,自是荒谬,那何以如此?又看他背景,虽为家仆,可人长得清秀帅气,身体强健,十八般武艺无所不通,还有一番才情,京城闻名,尤得女子喜爱,绰号“浪子燕青”。这般风流,典型的公子哥形象,不由得使我怀疑起写成“家仆”的真实性,或许是方便出场,也可能有什么隐藏着的东西。
而且,燕青聪明能干,忠义必备,完全不止一个卢俊义手下人的气象。首先,开始燕青劝住卢俊义,让他别去,很明显燕青已经看出了吴用的计谋,而吴用的计谋在我们的眼里简单,用起来效果拔群,如今日诈骗,听着明了,骗到你身上你便明不了了;再看燕青解救卢俊义,多方求援,巧妙破解了这针对卢俊义的杀局。由此可略窥燕青的机智与才干。其二,燕青从始至终都对卢俊义忠心耿耿,为卢俊义着想十分周到,尽到了自己的义务仍有过之,卢俊义两次不听燕青的建议,“我既主意定了,你都不得多言多语!”“卢俊义一脚踢倒燕青。”,对燕青的态度也差,而燕青竟毫无怨气,仍如往常一般无二,其忠心与气度可见一斑。
燕青虽被卢俊义养大,但两人关系却有些奇怪。细看这之间种种,可以发现,卢俊义对燕青的机智忠义把握得并不好,燕青两次劝卢俊义都被其抛在耳后,有种不当一回事的味道。而燕青由卢俊义带大,养了十七八年,就算无血缘关系,也有这么多年的陪伴之情,就算强说不喜欢燕青,那至少对他的头脑心性有个把握才是,很奇怪。
这段暂且按着,再燕青上梁山后。他上梁山后,最大贡献便是促成招安了。招安初步,宋江从李师师入手,准备约见皇上,然后再到京城,再会皇上直至最后正式下诏招安,无一不有燕青的安排或协助,堪称和平使者。宋江有意招安,但一直没有实现,燕青一到,便促成了,双方似有默契(高俅一干奸臣不算),而且之前燕青基本没有动手,很不符合梁山好汉的正常入伙情形,也有些疑点。
再看最简单的一点吧。燕青绰号叫什么?“浪子燕青”。既然名字里带上“浪子”二字,或多或少都有一点放荡的成分,再看燕青与李师师单独见面,李师师可是个大美女,看到燕青长得帅有才艺还武艺高,便百般撩拨燕青,而燕青不为所动,眼睛都不眨一下,心性之坚忍,可谓一绝。那又何谓“浪子燕青”?只因为看着像公子哥吗?
燕青这个角色,角色性格自是已现,机智勇敢,有勇有谋,可他却有一些疑点:燕青写作家仆,可做公子哥,写作忠犬,可为心腹,一上山便促成招安,讨伐反贼十分卖力,又不拼命,事成之后立即退走,落叶无痕,有没有可能他是个“官托”,与皇朝高层有关?此处可细思,付之一笑亦可。
真是个有趣的角色,或是我想得有趣了。
文|1417 廖正强
作文评语:
作者从燕青的身世和出场娓娓道来,把发生在他身上的特殊细节罗列出来,足以见其阅读之细致。他以犀利的笔触、明晰的逻辑,把燕青这个人物一层层剥开。这一环扣一环地分析,皆在情理之中。如果燕青这位人物是一座迷宫,那么这篇文章便是能让人走出迷宫大门的金钥匙。(刘孜晟同学置评)
作文点评:
《水浒传》之征文,孩子们多从浩大的思想主题入手,实难把握。若是开一小切口,会好写得多,亦有趣得多,如这篇《评燕青》。此文所体现的思辨性比较强,对小说人物和情节存疑的态度和对人物象征意义的推理,值得肯定。语言上“文不甚深、言不甚俗”,风格接近评书,文白相间,颇具特色。需要指出的是对“家仆”的理解,古代家仆也有位居宾客之列的,并不一定为奴仆;另有学者指出,《水浒传》本身还是一个不太严谨的小说,故卢俊义并不一定是对燕青的性格“把握不好”,而可能是小说本身逻辑存在疏漏,这些都不可轻下定论。不过,一个初二的孩子能有这样的思考这样的心性,实乃师之大慰。(朱芳婷老师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