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博士论文都能造假?只有想不到,没有造假者做不到

 
复旦大学证实博士仇思隽论文造假

 

 

1月17日,有网友爆料称,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仇思隽于2013年完成的博士论文《政策执行研究一一以我国职业教育领域为例》(指导教师:梁鸿教授)存在严重抄袭。

 

 
 

 

当晚,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及时回应了此事,称相关调查正在进行:

 

 

 
 

 

1月21日,复旦大学在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确认了抄袭一事。决定撤销仇思隽的博士学位,停止其导师梁鸿的招收研究生资格。并将进一步深入调查:

 

 

 

 

 
天下论文一般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论文造假本是不对的,但事实上大家对此事的态度都非常暧昧,从网友们的评论中就可以窥出见一角:

 

 

尽管很难证实网友们有没有亲眼见证别人抄袭论文,或者亲身经历过论文抄袭,但这样暧昧不清的舆论氛围已经说明论文抄袭是件见怪不怪的事情。

 

 

2013年进行的第三次全国科技工作者调查,总共发出36000份调查问卷,收回33000余份。近一半被调查者认为学术不端行为一直存在,分别有50.1%、43.7%、42.3%和36.7%的被调查者认为,虚假署名(没有参与研究却在科研论文署名的行为)、论文剽窃、研究结果报告过程中捏造和弄虚作假,以及一稿多投等现象较为普遍。

 

 

 
117篇中国论文遭国际期刊集中撤稿

 

学术不端,论文造假的问题确实存在已久。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就曾召开“捍卫科学道德反对科研不端”通报会,并曝出2015年遭国际著名学术刊物撤稿的论文中,涉及中国作者的论文有117篇。

 

有报道称2015年仅7个月,百余篇来自中国的国际论文先后被期刊、出版社撤下。

3月

英国现代生物出版社撤销43篇论文,其中41篇来自中国。

8月

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撤回旗下10本学术期刊上发表的64篇论文,绝大部分来自中国。

10月

拥有《柳叶刀》、《细胞》等知名学术期刊的出版巨头爱思唯尔撤销旗下5种杂志中的9篇论文,全部来自中国。

 

涉及撤稿事宜的国际期刊,均是行业内知名学术期刊,具有相当高的权威地位,其对稿件的审定非常严谨,一旦发稿,就能够提高作者的知名度和观点的普及率,因此也被国内科研机构列为考核指标,很多中国科学家都盯着国际期刊投稿。在集体撤稿事件曝光后,涉事作者受到单位严查,基金资助也被追回。

 

 

 
上造天文,下造地理,论文造假已成产业

 

从高校到社会,论文造假无处不在。曾经人们以为高校中只有本科生和硕士生才会造假,“都读到博士了,写论文还不是信手拈来?”“得多厉害才能帮别人发表博士论文?”

 

事实上从普通学生到博士博导,甚至是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只要是需要论文的地方,都会有人造假,只要有人想造假,就有中介机构帮忙。你只要准备好钱,就能发表学术论文。

 

在此前说到的117篇被撤稿论文中,有28篇都是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润色”并投稿的,部分论文完全是花钱请人发表代投的。这28篇论文里有13篇都和同一家中介机构有关,简直就是“论文造假界”的权威啊。

 

据《科技日报》披露,2015年3月,中国科协对英国现代生物出版社撤下41篇论文的中国作者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有5家第三方机构与15名被撤稿作者合作。

 

有一家名为“LetPub”的网站,明确宣称提供论文“一条龙”服务。包括论文构思、主题确定、内容组织、全文完善、发表支持等,甚是“周到贴心”。

 

在网上搜索“论文发表”,随便就能找到上万个相关网站,有的甚至直接写着提供论文发表服务。不过,这些网站通常只在网上与客户联系,从不见面交易。

 

 

隐藏在这些网站背后的往往是一些看起来很正规的公司。央视的记者就曾“潜入”论文造假的公司,某公司的经理介绍,他们的业务有两大支柱,一类是职称论文,另一类是学位论文。

 

只要交一千多块钱,一篇职称论文就能发表保发,而学位论文则要贵一些。博士论文大概一篇大概五、六万元,硕士论文则是五千到一万元左右,难度大一些的比如医学类的论文则要更贵,一篇硕士论文要价大概一万七左右。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仅靠自律是没法遏制论文造假的

 

拿着假论文骗职称、骗学位、骗荣誉的行为应该得到全社会的抵制与惩处。不过除了这些沽名钓誉的情况,另一种情况也值得深思,各行业要写的论文是不是太多了?

 

比如医学论文是一个造假的重灾区,因为临床、教学、科研这三个纬度是晋升职称的考察对象。但是,一边有大量的病人要看,一边又要求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这就很矛盾。

 

“丁香园”针对三甲医院医生的调查问卷,论文真是职称的敲门砖

 

其实各行各业都存在这样的矛盾,到底论文被运用到一个什么疯狂的程度?《人民日报》就曾报道:“多位受访者表示,现在论文导向几乎到了无孔不入的程度。除了单位内部的职称晋升、年终考核、津贴奖金,国家相关部门的项目申报和结题、奖励评审、人才评价、院士评选、学科评估,以及五花八门的单位排序中,论文都成为衡量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

 

要求这么多的论文数量,一方面验收者和考评者可能根本就看不过来,另一方面,也许还存在默许造假的情况。

 

如果仅仅寄希望于写作者的自律,论文造假永远不会终结。该如何遏制论文造假行为,是全社会需要关注的。尤其是高校,就像此次曝出的复旦大学博士论文造假事件,已经让复旦大学跟着名誉受损。

 

 

 
复旦大学证实博士仇思隽论文造假

 

 

1月17日,有网友爆料称,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仇思隽于2013年完成的博士论文《政策执行研究一一以我国职业教育领域为例》(指导教师:梁鸿教授)存在严重抄袭。

 

 
 

 

当晚,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及时回应了此事,称相关调查正在进行:

 

 

 
 

 

1月21日,复旦大学在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确认了抄袭一事。决定撤销仇思隽的博士学位,停止其导师梁鸿的招收研究生资格。并将进一步深入调查:

 

 

 

 

 
天下论文一般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论文造假本是不对的,但事实上大家对此事的态度都非常暧昧,从网友们的评论中就可以窥出见一角:

 

 

尽管很难证实网友们有没有亲眼见证别人抄袭论文,或者亲身经历过论文抄袭,但这样暧昧不清的舆论氛围已经说明论文抄袭是件见怪不怪的事情。

 

 

2013年进行的第三次全国科技工作者调查,总共发出36000份调查问卷,收回33000余份。近一半被调查者认为学术不端行为一直存在,分别有50.1%、43.7%、42.3%和36.7%的被调查者认为,虚假署名(没有参与研究却在科研论文署名的行为)、论文剽窃、研究结果报告过程中捏造和弄虚作假,以及一稿多投等现象较为普遍。

 

 

 
117篇中国论文遭国际期刊集中撤稿

 

学术不端,论文造假的问题确实存在已久。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就曾召开“捍卫科学道德反对科研不端”通报会,并曝出2015年遭国际著名学术刊物撤稿的论文中,涉及中国作者的论文有117篇。

 

有报道称2015年仅7个月,百余篇来自中国的国际论文先后被期刊、出版社撤下。

3月

英国现代生物出版社撤销43篇论文,其中41篇来自中国。

8月

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撤回旗下10本学术期刊上发表的64篇论文,绝大部分来自中国。

10月

拥有《柳叶刀》、《细胞》等知名学术期刊的出版巨头爱思唯尔撤销旗下5种杂志中的9篇论文,全部来自中国。

 

涉及撤稿事宜的国际期刊,均是行业内知名学术期刊,具有相当高的权威地位,其对稿件的审定非常严谨,一旦发稿,就能够提高作者的知名度和观点的普及率,因此也被国内科研机构列为考核指标,很多中国科学家都盯着国际期刊投稿。在集体撤稿事件曝光后,涉事作者受到单位严查,基金资助也被追回。

 

 

 
上造天文,下造地理,论文造假已成产业

 

从高校到社会,论文造假无处不在。曾经人们以为高校中只有本科生和硕士生才会造假,“都读到博士了,写论文还不是信手拈来?”“得多厉害才能帮别人发表博士论文?”

 

事实上从普通学生到博士博导,甚至是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只要是需要论文的地方,都会有人造假,只要有人想造假,就有中介机构帮忙。你只要准备好钱,就能发表学术论文。

 

在此前说到的117篇被撤稿论文中,有28篇都是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润色”并投稿的,部分论文完全是花钱请人发表代投的。这28篇论文里有13篇都和同一家中介机构有关,简直就是“论文造假界”的权威啊。

 

据《科技日报》披露,2015年3月,中国科协对英国现代生物出版社撤下41篇论文的中国作者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有5家第三方机构与15名被撤稿作者合作。

 

有一家名为“LetPub”的网站,明确宣称提供论文“一条龙”服务。包括论文构思、主题确定、内容组织、全文完善、发表支持等,甚是“周到贴心”。

 

在网上搜索“论文发表”,随便就能找到上万个相关网站,有的甚至直接写着提供论文发表服务。不过,这些网站通常只在网上与客户联系,从不见面交易。

 

 

隐藏在这些网站背后的往往是一些看起来很正规的公司。央视的记者就曾“潜入”论文造假的公司,某公司的经理介绍,他们的业务有两大支柱,一类是职称论文,另一类是学位论文。

 

只要交一千多块钱,一篇职称论文就能发表保发,而学位论文则要贵一些。博士论文大概一篇大概五、六万元,硕士论文则是五千到一万元左右,难度大一些的比如医学类的论文则要更贵,一篇硕士论文要价大概一万七左右。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仅靠自律是没法遏制论文造假的

 

拿着假论文骗职称、骗学位、骗荣誉的行为应该得到全社会的抵制与惩处。不过除了这些沽名钓誉的情况,另一种情况也值得深思,各行业要写的论文是不是太多了?

 

比如医学论文是一个造假的重灾区,因为临床、教学、科研这三个纬度是晋升职称的考察对象。但是,一边有大量的病人要看,一边又要求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这就很矛盾。

 

“丁香园”针对三甲医院医生的调查问卷,论文真是职称的敲门砖

 

其实各行各业都存在这样的矛盾,到底论文被运用到一个什么疯狂的程度?《人民日报》就曾报道:“多位受访者表示,现在论文导向几乎到了无孔不入的程度。除了单位内部的职称晋升、年终考核、津贴奖金,国家相关部门的项目申报和结题、奖励评审、人才评价、院士评选、学科评估,以及五花八门的单位排序中,论文都成为衡量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

 

要求这么多的论文数量,一方面验收者和考评者可能根本就看不过来,另一方面,也许还存在默许造假的情况。

 

如果仅仅寄希望于写作者的自律,论文造假永远不会终结。该如何遏制论文造假行为,是全社会需要关注的。尤其是高校,就像此次曝出的复旦大学博士论文造假事件,已经让复旦大学跟着名誉受损。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