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等高线基础知识点
高中地理:等高线基础知识点
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⑴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高度相同,相邻两条等高线,其高差也相同。
⑵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图上所有标注高度均为海拔高度,单位为米。0米表示海平面,正值表示高出海平面,负值表示低于海平面。
⑶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闭合圈有大有小,小圈在本图内闭合,如盆地或山地。大圈在本图中看不到闭合,而中断在图框边上(这是因为受测绘区范围的限制),但一定会在相邻的拼接起来的多张图幅中闭合。
⑷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但有时也看到重合,那只是在陡崖处出现。
⑸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密陡疏缓”,即等高线密表示山坡陡,等高线疏表示山坡缓。
⑹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山脊线为流域的分水线,山谷线为河流的集水线。
⑺等高线向高值处弯曲的部分为山谷,可能有小河分布;等高线向低值处弯曲的部分为山脊;相邻两个山顶的中间部分为鞍部,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的最低处;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⑻示坡线表示坡度降低的方向,用“- - - ”标记。
⑼几条特殊的等高线:
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500半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2.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地形类型与判读方法:
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
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平直等高线注记500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200——500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500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
在剖面图中判读地形类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3.根据等高线图,判断或做出某地的地形剖面图:
⑴按要求在等高线图上做出剖面线(可以是题目,也可以是图给出要求)。
⑵建立坐标系统,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和垂直比例尺建立原则是使图形协调。
⑶在坐标中作剖面线与各等高线交点的投影。
⑷用圆滑的曲线连结各点。
4.等高线地形图在地理学习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⑴坡度大小
①、同一幅图中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②、不同图中用计算公式: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不同图中,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等高距越大,坡度越陡。
不同图中,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
⑵陡崖计算:
计算陡崖的相对高度--公式:(n-1)×d≤陡崖高度<(n+1)×d;即等高线条数为n,等高距为d。
崖顶的最大海拔高度—公式:崖顶的最大海拔高度<过崖最大海拔+等高距。
崖顶的最小海拔高度—公式:崖底的最小海拔高度>过崖最小海拔- 等高距。
⑶与气候联系:
①根据等高线判断气温和气压:海拔越高,气压和气温越低;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气压与沸点成正比,山顶气压低,沸点低。
②在等高线图上根据风向判断降水:高大山脉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背风坡气流下沉,温度升高,有焚风效应。
③在等高线图上根据纬度判断阳坡与阴坡:注意喜阳植被与喜阴植被的选择。
④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⑷与河流联系: 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①判断河流流向: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由山谷等高线的特征可得:河流是从等高线闭合处流向敞开处。)
②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③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⑸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
①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
②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
③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⑹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内容: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
①平原、谷地、三角洲等地一般布局种植业,再根据气候特点具体安排作物;
②丘陵若坡缓可开辟为梯田,若坡陡则应布局林业,还可结合南方低山丘陵区布局立体农业;
③山地一般为林业;
④高原应确定具体位置再布局,我国以畜牧业为主。
⑺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
①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团块状;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条带状或组团式。
②河谷或山谷地形的城市,大气污染较重,易出现大气污染事件。
⑻铺设输油、气、水管线路:
①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
②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⑼交通线路选择:
①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
②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
③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⑽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
①判断河流位置、流向、落差大小、流速,坝址最好在峡谷处(口小肚大处),工程量小,投资小,安全系数大;
②库区范围应是面积较大的山间盆地或宽阔谷地,能提供足够容水空间;
③大坝以上应有一定的集水面积,能为库区提供较充足水源;
④库区内植被覆盖率较高,保证库区有充足的水源补给,减少泥沙淤积,延长使用寿命;
⑤尽量避免断层、破碎带、喀斯特地形等。
⑥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⑦判断搬迁区和大坝的最大高度,前者是集水线以下区域,后者是集水区的最低鞍部。
⑾地形相关分析:
①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②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
③沙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风力沉积作用下所形成,在等高线图上,表现为新月形。根据沙丘形态,坡陡处为背风坡,坡缓处为迎风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