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
拼图活动是幼儿园经常进行的活动,也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一项活动。以往的拼图活动比较注重拼图的造型设计和制作,对拼图活动本身所蕴藏的数学内涵挖掘不够。其实,拼图活动也是帮助幼儿了解整体与部分关系、掌握数概念的一个很好的载体,而且也符合新《纲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一精神。
二、说幼儿
中班幼儿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亲身体验,在操作探索中发现事物的特征。他们对于物体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必须借助于对具体物象的感知,拼图活动恰好为帮助幼儿感知数量的多少、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支持。在日常的活动中,孩子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圆形拼图的造型经验,为本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说目标
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是数学活动目标始终贯彻的一个原则,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思维发展水品和个性特点,创设更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帮助幼儿发展思维能力则是我们确定数学活动目标、设计数学活动过程的基本准则。由此,本活动的目标初步确定为以下两个方面:
1、通过拼图活动,加深幼儿对圆形造型变化的认识,初步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初步学习用统计的方法进行记录。
从中班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平和思维特点出发,帮助幼儿理解物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本活动的重点,由于中班幼儿首次接触统计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习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就成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幼儿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幼儿首先学习用一种正确的顺序说出数词,对数序的感知从"连串"水平发展到"双向数链"水平,然后才能在具体的实物和抽象的数概念之间建立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逐步建立起整体与部分、数群与集合等概念。而教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关注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平和思维特点。于是,本活动采用"示范讲解"、"提问"、"观察"的教学方法,"示范讲解"可以帮助幼儿联系已有经验思考拼图中的一些数学关系;"开放性的提问"可以启发幼儿的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发现;"观察"则让老师在活动过程中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思维过程,从而根据个体的差异提供适时、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2、学法
幼儿只有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关系有所体验并获得感性经验,由此,本活动采用的最基本的学法就是"操作法",这也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一个个活动环节感知物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幼儿思维的操练与学习习惯的培养将使幼儿终生受益。另外,本活动采用"讨论交流"的方法,使幼儿在师幼互动、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分享学习经验,更好地掌握统计记录的方法。
五、说活动程序
1、活动准备
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2种图案纸、若干份记录纸、数字标签、一些辅助图形
2、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拼出示范花的图案
出示图案纸:请小朋友根据图案用圆形拼出花的造型。
引导幼儿回忆拼图经验:你还有其他的方法拼出花的造型吗?(变换圆形的大小、颜色、数量拼出多种花的造型)
(2)借助统计,使幼儿学会记录方法
提问:小朋友们有很多种拼花的方法,老师想知道你们都用了哪些不一样的圆形,该怎么办呢?想知道每种圆形用了几个又该怎么办呢?
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帮助幼儿提炼多种方法,并比较得出统计记录的方法。
出示记录纸:
图形数量
帮助幼儿提炼统计记录的方法:在图形一栏中贴上拼花所使用的不同的圆形,在数字一栏中用数字标签记录所使用圆形的数量。
初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朵大的花的图案是由6个小的圆形拼出来的。
感知数量:不同颜色、大小的圆形分别有几个。
(3)借助实际操作,进一步感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①、你能用圆形拼出不同的花的图案吗?
②、你能用圆形拼出其他不同的图案吗?(鼓励幼儿以圆形为基础使用辅助图形拼出更多的图案造型)
(两种不同的操作要求为幼儿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层次要求,满足了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需要。)
请小朋友在拼图活动的基础上记录自己的拼图方法。
(4)集体分享作品,梳理并提升幼儿经验
幼儿交流:用几个小的圆形拼出了一个大的图案。(为幼儿提供了向同伴学习的机会,进一步理解拼图中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出示第二张图案纸(船),提问:你能用其他的小的图形拼出这个大的图案吗?你有几种拼法?请小朋友在日常拼图活动的时候试一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下来,比较一下"同一个图案,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拼出来",更进一步地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在日常的拼图活动中可以继续延伸这一活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和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并进一步学习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在生活中发现的一些数学关系,使数学教学既来源于幼儿生活又回归幼儿的生活,真正体现"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拼图活动是幼儿园经常进行的活动,也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一项活动。以往的拼图活动比较注重拼图的造型设计和制作,对拼图活动本身所蕴藏的数学内涵挖掘不够。其实,拼图活动也是帮助幼儿了解整体与部分关系、掌握数概念的一个很好的载体,而且也符合新《纲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一精神。
二、说幼儿
中班幼儿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亲身体验,在操作探索中发现事物的特征。他们对于物体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必须借助于对具体物象的感知,拼图活动恰好为帮助幼儿感知数量的多少、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支持。在日常的活动中,孩子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圆形拼图的造型经验,为本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说目标
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是数学活动目标始终贯彻的一个原则,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思维发展水品和个性特点,创设更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帮助幼儿发展思维能力则是我们确定数学活动目标、设计数学活动过程的基本准则。由此,本活动的目标初步确定为以下两个方面:
1、通过拼图活动,加深幼儿对圆形造型变化的认识,初步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初步学习用统计的方法进行记录。
从中班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平和思维特点出发,帮助幼儿理解物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本活动的重点,由于中班幼儿首次接触统计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习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就成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幼儿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幼儿首先学习用一种正确的顺序说出数词,对数序的感知从"连串"水平发展到"双向数链"水平,然后才能在具体的实物和抽象的数概念之间建立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逐步建立起整体与部分、数群与集合等概念。而教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关注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平和思维特点。于是,本活动采用"示范讲解"、"提问"、"观察"的教学方法,"示范讲解"可以帮助幼儿联系已有经验思考拼图中的一些数学关系;"开放性的提问"可以启发幼儿的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发现;"观察"则让老师在活动过程中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思维过程,从而根据个体的差异提供适时、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2、学法
幼儿只有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关系有所体验并获得感性经验,由此,本活动采用的最基本的学法就是"操作法",这也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一个个活动环节感知物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幼儿思维的操练与学习习惯的培养将使幼儿终生受益。另外,本活动采用"讨论交流"的方法,使幼儿在师幼互动、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分享学习经验,更好地掌握统计记录的方法。
五、说活动程序
1、活动准备
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2种图案纸、若干份记录纸、数字标签、一些辅助图形
2、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拼出示范花的图案
出示图案纸:请小朋友根据图案用圆形拼出花的造型。
引导幼儿回忆拼图经验:你还有其他的方法拼出花的造型吗?(变换圆形的大小、颜色、数量拼出多种花的造型)
(2)借助统计,使幼儿学会记录方法
提问:小朋友们有很多种拼花的方法,老师想知道你们都用了哪些不一样的圆形,该怎么办呢?想知道每种圆形用了几个又该怎么办呢?
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帮助幼儿提炼多种方法,并比较得出统计记录的方法。
出示记录纸:
图形数量
帮助幼儿提炼统计记录的方法:在图形一栏中贴上拼花所使用的不同的圆形,在数字一栏中用数字标签记录所使用圆形的数量。
初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朵大的花的图案是由6个小的圆形拼出来的。
感知数量:不同颜色、大小的圆形分别有几个。
(3)借助实际操作,进一步感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①、你能用圆形拼出不同的花的图案吗?
②、你能用圆形拼出其他不同的图案吗?(鼓励幼儿以圆形为基础使用辅助图形拼出更多的图案造型)
(两种不同的操作要求为幼儿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层次要求,满足了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需要。)
请小朋友在拼图活动的基础上记录自己的拼图方法。
(4)集体分享作品,梳理并提升幼儿经验
幼儿交流:用几个小的圆形拼出了一个大的图案。(为幼儿提供了向同伴学习的机会,进一步理解拼图中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出示第二张图案纸(船),提问:你能用其他的小的图形拼出这个大的图案吗?你有几种拼法?请小朋友在日常拼图活动的时候试一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下来,比较一下"同一个图案,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拼出来",更进一步地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在日常的拼图活动中可以继续延伸这一活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和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并进一步学习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在生活中发现的一些数学关系,使数学教学既来源于幼儿生活又回归幼儿的生活,真正体现"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三)
一、说活动教材
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和谐发展课程》中班上数学《有趣的排序》,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排序:服装花纹上的排序、皮包上图案的排序、饰品排列上的排序、环境装饰上的.排序、物品包装上的排序、公园中花草种植的排序……这些有规律的排序带给我们生活中的美。孩子们在生活中有意或无意识地会发现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现象。如:吃饭的碗和盘子周边的漂亮的花边;裙子袖口和裙边的花边;卫生间瓷砖排列的图案……而我们教师正是孩子发现、运用和创造这种有规律的美的引导者。幼儿学习排序可以为幼儿建立初浅的数学概念做好准备。新《纲要》提出"在幼儿中进行数学的学习",让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玩数学、用数学,教师引导幼儿在游戏和玩乐中初步接受和学习有规律的排序,并鼓励幼儿将之应用于生活。本次活动,我尝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幼儿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整合,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为有趣的游戏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对教材要求的了解,我拟定了这节课的活动目标为:
认知目标:学习自选某种规律排列物体。
能力和情感目标:愿意参加操作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分析:目标1:重在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目标2:通过各种形象有趣的排序活动的操作,对幼儿进行排序学习,重在激发幼儿对排序活动的兴趣,掌握排序操作的方法,发展幼儿的排序能力。
重难点:引导幼儿自选某种规律排列物体。
三、说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幼儿小班时已经有按照物体某一特征规律进行排序的经验:如按照物体的大小规律、长短规律、高矮规律、颜色规律的排序等等。
2.环境材料创设准备:智能数学操作盒,空白头饰(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卡片),镜框(红、黄、蓝、绿),项链(串珠)。
四、说教法和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中班幼儿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遵循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本节课采用了如下教法和学法:
1.情景引入法:
为幼儿提供了他们在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在教学中,我以过新年去天天游乐园玩为引题,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2.互动法: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幼儿和材料之间的互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操作法:
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排序的过程。
4.游戏法: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化教学也必不可少,他是幼儿生活中最有活力和充满喜悦的活动,是学习中非常有效的方法。
五、说活动过程
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了教学设计。共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
1.情景引入法引起幼儿兴趣。
师:新年快到了,我要带你们到"天天游乐园"去玩!随音乐打节奏ABB进入活动室。想进"天天游乐园"要完成一个任务,我们刚才打的节奏有什么规律,请你用棋子宝宝按颜色来表示?
教师小结:三组或三组以上的物体按一定的规律排排队就叫做排序。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时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地掌握学习对象。" 因此为了把数学内容变成幼儿主动尝试的对象,在进行授课中,我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让孩子听一听、拍一拍、摆一摆等方法,让幼儿初步感知排序。
2.游戏:排排队。
教师:孩子们都完成了任务,"天天游乐园"的大门打开了,"天天游乐园"里的所有东西都是有规律的,他要求小朋友按两个女孩一个男孩的规律来排成一队才能进去。
游戏是幼儿生活中最有活力和充满喜悦的活动,是学习中非常有效的方法。
3.自选某种规律装饰新年礼物。
教师:游乐园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份礼物,但是要你们自己装饰。出示活动材料,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第一组:空白头饰(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卡片)
第二组:镜框(红、黄、蓝、绿)
第三组:项链(串珠)
教师注重在引发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学习新的知识点。创设开展多种排序活动,帮助幼儿多角度理解排序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综合了颜色规律的排序、图形规律的排序等,帮助幼儿从多角度建立排序的概念,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作用。
4.交流讨论。
教师:你的是什么礼物,你是怎么装饰的?提问个别幼儿后,孩子们互相欣赏讨论,充分体验活动的快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1.中班数学活动说课稿
2.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3.中班说课稿
4.幼儿园数学说课稿
5.中班美术说课稿
6.中班音乐说课稿
7.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
8.中班语言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