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牛牛范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4篇说课稿,如果能帮助到您,牛牛范文将不胜荣幸。
篇一:说课稿 篇一
一、活动意图
《漂漂亮亮迎新年》是重庆市幼儿活动发展课程教材编写组编著的《幼儿活动发展课程方案》数学领域第五个主题“分一分,排一排”中的一个典型学习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有这样一点: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排序作为幼儿量概念里面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幼儿抽象数概念的形成。在活动区中,他们经常会把贝壳按各种各样的顺序摆放,有的幼儿能够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摆放,但绝大多数在摆放中都会存在一些问题,总有一些地方的摆放失去了规律,而在这其中更多的问题又体现在一开始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摆放,但越到后面,摆放就乱。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时常寻找这样的教育时机对幼儿进行排序方面的引导,比如在前期分类活动中,我会将请幼儿将操作材料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将这些材料投入到活动区中,满足幼儿分类和排序的各种需求。在这样的关注指导下,幼儿的排序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为了提升幼儿按规律排序的能力,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漂漂亮亮迎新年》,有效抓取新年这一时间特征,有机地将数学序列知识融入幼儿的游戏活动中。通过装扮幼儿园迎接新年这一主题,发展幼儿对序列的认知和理解。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活动目标
小班幼儿通过尝试错误完成排序对应活动,而中班幼儿开始尝试真正的排序活动,他们开始对比较多的物体进行排列。4岁的幼儿最早进行长短排序是,他们往往只注意到小棍的一头的顺序,而不顾小棍另一头是否对齐,忽视长度进行排序。而在按一定规律进行重复排序的活动中,幼儿常常能够在开始环节进行按规律排序,但当序列更长的时候,他们常常不能遵守一开始的规律。
基于以上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参考《纲要》中所提出的数学领域活动目标,本活动目标如下:
活动目标:
(1)喜欢排序活动,体验数学操作游戏的快乐。
(2)能够发现物品的排列序列规律ABB、AAB和ABA,并接着往后排和补缺、改错。
(3)尝试自创序列规律,并讲出小动物和自己所做的彩旗里面所隐含的规律。(会不会有难度)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发现序列规律并接着往后排、补缺、改错。
难点:尝试自创序列规律。
制定重难点的依据是:我班幼儿在认知方面的特点,即中班幼儿理解水平有限,对发现和理解隐含在彩旗中的规律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让幼儿充分观察、操作体验制作彩旗,在操作中去不断改进自己的思维。在幼儿具有了大量的操作感知经验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自创序列,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四、活动准备
1.经验:幼儿有按照ABAB,AABB模式接着往后循环排的经验。
2.教具:彩色旗帜6根。(每根都按照自身的规律做完两组,留下第三组为空白。彩色旗帜顶端有各种小动物,旗帜藏在一个长长的纸袋子里(保证教具出示的神秘性,吸引幼儿的注意))
3.学具:每名幼儿三角形小旗16面(小旗有两种颜色),纸条一根,胶水一瓶。
五.说教法
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情境法和提问法。
1.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进行示范,引导幼儿理解三个序列规律。活动将抽象的序列规律用颜色来表征,排除了物体大小、形状等特征的干扰,用大小一样,颜色不同的三角形小旗来表示。幼儿能够直接从感官去区分,比较容易实现。
2.情景法: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幼儿在情景中学习。活动首先借助于新年这样的一个主题,结合班级的环境布置来引入。在展开环节以动物王国迎新年布置环境来吸引幼儿的兴趣,我会请小朋友寻找动物王国里都有哪些动物。在自主操作环节,又以园长妈妈请小朋友们做有秘密的旗帜来布置幼儿园为情景,激发幼儿的动手热情。
3.提问法:提问注意了针对性。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比较容易的问题可让水平比较差的幼儿回答,较难的问题就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比如,在让幼儿讲出鸟儿所做的彩旗里面的规律时,我会请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来回答,因为这个规律是上一次活动的学习内容。而在发现小兔制作的彩旗里面的规律时,因为其难度较高,所以我会请能力较强的幼儿来回答。
六.说学法指导
中班幼儿处于模仿学习的阶段,因此在本活动采用了观察法、发现法和操作法。
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彩旗获得印象,并从颜色区分中寻找其中所蕴含的规律。
在幼儿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去发现彩旗里所蕴含的秘密,使幼儿能够较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来。不仅调动感官系统,也调动起大脑进行思考。小鸟儿的旗帜中的规律是两个红的,两个蓝的。小羊的旗帜中的规律是两个红的,一个蓝的。小熊的旗帜中的规律是一个红的,两个蓝的。而小兔的旗帜中的规律是一个红的,一个蓝的,一个红的。
操作法是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操作操作材料而获得发展的一种方法。中班幼儿的思维仍然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的思维不能完全脱离于具体事物或动作,需要有事物和动作的辅助来帮助他们进行思考。数学活动特别需要幼儿开动脑筋思考,所以操作法在数学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规律,并借助摆小旗这一操作活动来检测自己的思考,也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思考。幼儿在活动中先按照各个小动物的已经完成的旗帜进行摆放,然后再帮助小动物把没有摆完的接着往下拜,这样一来,幼儿在重现小动物已经摆好的旗帜的操作中积累了经验,然后再凭借这样的经验接着往下摆。
七.活动设计
(一)参观动物王国。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以参观动物王国引入话题,让幼儿说说动物王国里都有哪些动物。创设一个情景,吸引幼儿进入情景并在情景中进入游戏活动。
(二)观察和操作:漂亮的彩旗。引导幼儿发现旗帜中的秘密,并按照一定的规律接着往下做。
小动物们最近都忙碌地布置装饰他们的动物王国,他们做了很多漂亮的旗帜,而且每个旗帜里面都有一个秘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都有哪些动物,他们做了什么样的旗帜,他们的旗帜里面又有什么秘密。
1.教师出示小鸟儿制作的漂亮旗帜,引导幼儿发现旗帜中隐藏的规律:AABB。这个排列规律实质是两种不同的物品交叉排列,只是每种物品的数量不是1,而是2,而且这个规律也是上一次活动中的内容,因此幼儿比较容易发现并说出其中的规律。
教师提问:
(1)你发现小鸟儿的旗帜是怎么排的?谁来说一说?(幼儿通过观察去发现其中所蕴含的规律。)
(2)小鸟儿的旗帜还没有做完,请你帮他把后面没有做完的给摆出来。(发现规律后,让幼儿通过帮助小鸟儿完成旗帜的制作这一动手操作来检验自己的观察发现是否正确。幼儿是否学会变得可见,而教师也可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及时了解幼儿是否已经发现了AABB的规律。)
2.教师出示小羊制作的旗帜,引导幼儿发现旗帜中隐藏的规律:AAB。这个排列规律和下面一个排列规律(ABB)较之上一个有一定的难度,虽然序列内的物体数目只有三个,可三个里面只有两种物体,两种物体的数量还不一样多,但序列与序列之间的界限比较清晰,幼儿通过一定的努力也能够达到目标。
教师提问及操作要求:
(1)你发现小羊带来的旗帜怎么排的?谁来说一说?
(2)小羊的旗帜还没有做完,小羊请小朋友们帮它把旗帜做完。
3.教师出示小熊制作的旗帜,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旗帜中所隐藏的规律:ABB。
教师提问及操作要求:
(1)谁来说一说小熊的旗帜是怎么排的?
(2)小熊想要考考小朋友们,看看你们会不会做这样漂亮而且有秘密的旗帜,所以他留下了一部分没有完成。看看哪个能干的小朋友能够把小熊的旗帜接着做完。
4.教师出示小兔制作的旗帜,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旗帜中所隐藏的规律:ABA。(这个序列是本次活动中最难的一个序列,因为两个序列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晰,需要幼儿仔细观察和操作来发现它。所以将这个序列放在最后,在幼儿有了前面的序列经验基础上,幼儿能够通过经验迁移来发现这个规律。)
教师提问及操作要求:
(1)谁来说一说小兔的旗帜是怎么排的?
(2)小兔听说XX班的小朋友最喜欢与别人合作玩游戏了,所以它和要你们一起来做完这根彩旗,你们愿意把后面的接着做完吗?
(三)游戏:小小侦探。引导幼儿寻找其中的错误地方和补上漏掉的地方。
1.教师出示小猫做的旗帜,引导幼儿根据旗帜中所蕴含的规律发现漏掉是什么颜色的小旗。
教师指导语:小狗也做了一个旗帜,他准备把它挂起来,可突然发现小旗掉了一面。小狗不知道掉了什么颜色的旗帜,请小朋友们帮帮他看一看,他掉了什么颜色的小旗?
2.教师出示小猫做的旗帜,引导幼儿根据旗帜中所蕴含的规律发现错误的地方。
教师指导语:小猫做旗帜的时候不专心,三心二意的,结果把旗帜给做错了,小朋友们,你们发现小猫的旗帜哪里做错了吗?
(四)装扮我们的幼儿园。引导幼儿自己尝试按一定的规律做一面彩旗。
教师指导语:园长妈妈也想请小朋友们为幼儿园做一些漂亮的彩旗,她希望你做的彩旗里面有一个秘密,如果你的秘密跟刚才小动物们做的彩旗里面的秘密不一样,那就最好了。
幼儿选取操作材料,自己尝试做旗帜,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自己的旗帜里面一定要有秘密。活动后将幼儿做的旗帜布置在主题墙中展示分享。
在本次活动中,我坚持了“幼儿的学习是在情景中,游戏中实现的”和“做中学”这样的理念。因此在活动一开始我就创设了一个参观动物王国的情景,吸引幼儿来参与,并以不同的理由来让幼儿帮助小动物接着往下排。数学活动的抽象性、逻辑性较强,但中班幼儿的思维仍带有行动思维的特点,因此数学活动特别需要幼儿通过在大量的操作感知中来完成,所以在接着往后排的环节中,我特意让幼儿先把小动物已经摆放好了的旗帜通过自己的摆放重现出来,在重现的过程中,促使幼儿去感知,发现其中的规律。并通过接着往下摆的活动来验证自己的发现。以上是我对活动的设计和思考,期望能完成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效果。
篇二:说课稿 篇二
一、说教材
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
《马说》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1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篇写马,实则写人。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文章对自己不着一字,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却充溢其中。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发学生的思考:当代千里马是否也要依赖于伯乐?
第二点、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因为新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
3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树立远大理想,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成为坚毅、执着、博学、谦逊的人才”的育人目标。
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生动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
8年级学生较活跃,形象思维较强,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意义识记已优于机械识记,自我意识较强,对事物有一定的独立见解,但他们的有意注意稳定性较差。在教学过程中,可将积累词语与培养想象力结合起来,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虽已初步接触了文言文,对怎样学习文言文也已有了一定的整体印象,但还是有畏难心理。所以要抓好预习。要求学生在课外利用工具书、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意,能够找出难词难句,并对课文有初步的印象。
三、说教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诵读法
教法千变,朗读为本。对文言文的教学来说,诵读尤为重要。要克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心理,激发学习兴趣,就要从朗读入手,让学生把握文言文的节奏,体会其中的音乐美,感悟中国古代文化的韵味。
2、质疑法
课前作好预习,课上提出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学生互相释疑,教师适当补充。
四、说学法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始终贯彻了新课标的精神,即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共同发展。
1.圈点勾画法
此法主要用在预习以及检索“山市”的变化过程中。预习中,圈出生字词,划出疑难句,在检索“山市”的变化过程中,要通过快速默读,标出“山市”的初生、发展、高潮与消失四个阶段。
2.文言文阅读法
在预习中使用“初读通语句,再读明大意,三读有感悟,四读品内涵,五读得启迪”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诵读法
把握文言文的节奏,体会其中的音乐美,感悟中国古代文化的韵味。
五、 教学过程
1 马的世界 让学生总结带“马”字的成语及与马有关的文学作品。
这种导入既锻炼了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的能力,又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还将他们带入了文章情境。
2 解读标题 标题为“马说”,实则为“说说马”,即发表一些关于“马”的看法,于是引出对“说”这种体裁的介绍。(用多媒体展示)
3 讲解背景故事 这一项由学生自己完成。
4 朗读课文,解读文本
叶圣陶语“非读无以训练语感,非读无以激发美感”
当今语文教改气氛活跃,新观念、新教法层出不穷,但溯本求源,探其精髓,都要求勿忘“读”这个本。所以,这个环节就是“边探究文本边朗读,解读到一定的深度,朗读也到位了。”按照这样的指导思想:
第一步:探讨“食”字的读法,带动对这个字的理解,然后教师范读。范读是为了体现教师的示范和楷模作用。
第二步一个学生朗读,然后全体朗读。这样是为了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
第三步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着重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将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全班进行交流。基本由学生自己解决,教师点拨,同时引导学生划出本课的重点字、句;框出通假字,找出常见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教师进行归类板书。(课件展示板书)
新课标要求学生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我设计这个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
第四步 个别学生朗读,学生集体评议,并说明理由。这样学生的诵读必须建立在对文章的理解上。学生的评议可能回涉及到这么几点:(1)5个“也”字句的语气(2)最后一段刻画食马者愚妄无知嘴脸的句子和自问自答的句子的语气。(3)整篇文章所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五步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把握正确语感、语气进行朗读。
5 精品细读 教师此时应提出提纲挈领的问题让学生对文章做更深一步的理解。“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至此,学生已较透彻地把握了文章。接下来该呈现出文章最实质的内核了,“文章是说马,但作者真的只想说马吗?”学生就很容易找出“千里马、食马者、伯乐”的寓意了。
6了解作者 依据文章推测作者此时的处境和所怀有的感情。然后让学生介绍查阅资料所了解到的韩愈,和刚才的推测相印证。如有欠缺,教师作补充。
7 情感延伸 你如何看待当代社会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但对较消极的学生要适当地进行鼓励。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我设计这一环节, 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8 网络大看台
我在网上摘取了一些网友的帖子,(用多媒体出示)同学们可以看出它们是形式内容不同的读后感。然后,我就要求学生们也试着写回复帖,长短形式不拘。等到微机课上发上去,大家共赏。
篇三:说课稿 篇三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的参赛课题为《冷热与温度》,这是一节典型的实验课,设计基于以下3点:
1、课程标准分析:本课题所在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中的第一课《冷热与温度》,在课程标准中对本课是这样分析的:本课将学生从感觉上的冷热感受引向测量上的温度,通过测量水温,学会温度计的使用,并能探究热水变凉的变化规律。懂得精确测量的重要并养成测量的探究习惯。
2、教材实验分析:这是教材中的实验。意图通过认识和学习温度计,初步形成测量水温的技能,用温度计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传统的温度计在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变化规律时并不理想,主要体现在起始水温的控制,数据的采集不及时,不精确等,这些因素影响了学生对一杯热水温度变化规律的认识,故有必要重新设计实验使学生能更有效的分析热水温度变化的规律。
3、学生困惑分析:学生在使用温度计读数时速度较缓;10分钟内每隔两分钟测量,学生在等待的过程中注意力会出现不集中的现象;学生对一杯热水温度变化的规律在数据不够精确的情况下,认识有一定的困难。
基于上述分析,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1、创设真情境,产生实验需求。
本课的导入部分是这样实施的。播放动画第一段:两个小朋友跟着爸爸妈妈也去泡温泉,分别在温度不同的1号池和3号池;播放动画第二段:从1号池和3号池出来再进入2号池,两人对2号池的冷热程度产生了异议,引起了争论。引导学生思考: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以真实生活中的小事例为原型,通过动画的方式再现,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学生意识到“感觉并不一起可靠、准确”、“用工具‘温度计’测量更准确”,情境的趣味性、引导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新的学习需求。
2、选择新工具,创新实验过程。
温度计有很多种,三年级时使用过传统的玻璃管温度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有更方便更先进的数字温度计、平板传感器,让学生选择测量工具(温度计、数字温度计、平板传感器)测量水的温度、并且可以选择学习使用新工具的方法。就“学习新工具”这一点,我在本节课中作了新的尝试。首先让学生思考,想使用一个新工具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可以看说明书”、“可以百度上查数字温度计使用视频”、“可以向会用的人请教”……根据学生的需求,我提供了四种方式:
①投影展示文字和图片说明;
②纸质说明书;
③利用夹板电脑看微视频;
④向老师请教。
课堂中,学生选择的方式不一样,使用的时间也不一样,但最后都掌握了正确的使用方法,成功测量了水的温度。
3、借助新方法,选择分析方式。
本节课中我引入了“科学实验数据网络收集系统”,10分钟内每隔两分钟测量的温度变化数值一共6个,由学生利用平板电脑登陆系统,在线上传实验数据,软件系统后台自动汇总数据。并以三种方式呈现给学生:
①所有小组的纯数字实验数据表格;
②所有小组的实验数据统计折线图(每一个小组用不同颜色的线条表示)
③各组的实验数据平均值以及每两分钟之间的温度差数值。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喜好和需求,选择相应的方式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寻找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热水变凉降温速度规律。
4、搭建新平台,分享实验成果。
最后,玩个小实验,高于50摄氏度和低于50摄氏度,温度贴呈现不用的颜色。学生了解到根据检测物体温度的需要不同,使用的温度计也不一样,还有想继续研究有关冷热与温度的问题,可以浏览“专题网站”,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上传研究资料,共同分享研究收获。最后也有有两种方式可以自主选择。⑴浏览各种各样的温度计资料。⑵扫描“二维码”,鼓励学生分享研究成果,开展网络交流。
特色及创新之处:
1、 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
(1)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温度计、数字温度计、平板传感器)测量水的温度。(2)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使用工具的方法。
(3)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喜好和需求,选择相应的方式进行实验数据分析。
(4)学生可以选择课后交流实验成果的方式。
2.课堂信息的实时采集
在本节课中,运用网络化数据采集系统、智能手机拍照、视频技术,即时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捕捉学生实验操作的瞬间,或实验现象的画面、视频,并通过QQ的文件实时传输功能,立即呈现在全班学生面前(大屏幕)。为学生的汇报提供帮助,或作为动态生成性资源,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促成进一步探究活动的开展,让科学探究更具科学性。
谢谢!
篇四:说课稿 篇四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正反比例的应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我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正反比例的应用》本课选自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信息窗,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以及正反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今后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础。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研究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判断问题中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2、会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感受数学的价值。
重点:会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正确判断数量间的比例关系并列出比例式。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很多数量关系和比的知识,基础掌握还可以,而且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索能力,但是语言表达不够规范。
三、教法
采取"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
激励评价法:"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我在学生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发现有独特见解的,都给予激励的评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学法
新课程不但倡导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而且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
合作交流法:在获得新知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开展小组合作,在小组中分工明确,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学生的智力得到最佳的开发,树立的主人翁的意识。
反思法:方法注重反思,学生才能学得牢。在课将结束,学生对自己的获得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取长补短。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总价一定,每件物品的价格和所买的数量。
(3)小朋友的年龄与身高。
(4)正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5)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
谈话引入:我们今天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意图:简单的复习为本节课学习做了铺垫,提高了教学效率。
2、出示学习目标,能用解比例的方法正确解答比较简单的应用题。
意图:带着目标去学习,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而且可以让学生做好自我检测,课后有目的的复习巩固。
3、出示信息窗的情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意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能力。
4、让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小组交流解题方法,找同学到前面板演解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做好引导,问题中出现的数量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指导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意图: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强化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经过思考掌握方法之后,直接引导学生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找代表汇报解题方法与过程。
意图:培养分析、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6、总结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用比例相关知识解决应用题的方法。
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7、达标检测。
意图:学生从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如果不及时巩固、复习,与实践没有结合起来,就会稍纵即逝,因此设计合理的有效地练习是必须的。
8、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易错点?
意图:这个环节给了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的机会,可以培养学习总结概括能力,也会让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效果。也利于学生掌握学生学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