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信息技术教案设计【优秀9篇】
高中阶段教学中,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并不是高考考查科目,因此学生的学习重心大都放在文化科目的学习上,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程度不够。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9篇高一信息技术教案设计,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小编给您的好友哦。
篇一:教学目标 篇一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病毒等网络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
(2)知道非法制造、传播、使用计算机病毒是犯罪行为
(3)知道保护网络安全的常见措施,并提高防范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尝试利用因特网尤其是搜索引擎来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途径方法。
(2)让学生学会使用搜索引擎获得查杀病毒及木马的方法,利用所学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3)体验杀毒软件安装及使用,并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加以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培养起学生的团队合作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网络安全的探究兴趣,树立起网络应用中安全意识,知道保护网络信息的措施,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做国家未来网络安全的守护神。
篇二: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内容: 篇二
师:刚才我们着重介绍第一节信息和信息的主要特征。接下来让我们来解一下第二节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应用PPT演示文稿)
师: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微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信息技术的内容包括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控制技术和信息存储技术。
篇三:教学过程 篇三
一、新课导入(5分钟)
课前引言:利用生物病毒引出计算机病毒
设计意图:通过十分普遍的冬季流感病毒的扩散引出计算机病毒,使学生能将计算机病毒与生物病毒形成对比,更容易理解。
教师提问:
1、 大家了解古代的特洛伊木马的故事吗?
2、 大家知道计算机病毒与木马吗?古代特洛伊木马与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下面请大家
欣赏经典故事
特洛伊木马与特洛伊木马战争
学生回答并说出二者之间的联系:特洛伊木马与今天计算机病毒木马的原理是一致的,隐藏到计算机内运行,条件适合时,进行破坏。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古代经典故事,同时由古代的特洛伊木马联系到今天的计算机病毒木马。既让学生了解了古代经典故事,又反思到今天的计算机病毒、木马。它们对安全性影响是一致的
现场调查:“你”的网络安全吗?
1、你的QQ号码被盗过吗?
2、个人计算机被感染过病毒吗?
3、你的机器感染过“熊猫烧香”和“auto病毒”吗?
4、你的家庭计算机是否有过经常掉线、上不去外网的经历呢?
……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病毒木马已经影响到我们的网络安全。
接着,趁着同学们兴致正高时,顺势转入本课的学习内容——网络信息安全。
篇四:教学背景 篇四
当今信息技术社会,人们在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同时,也带来许多严峻的问题,如计算机病毒日益泛滥、网络安全日益受到严重的威胁等。常见的有:个人计算机被病毒感染、QQ号码被盗、个人电子银行安全性受到侵扰、智能手机也开始受到病毒的攻击等等,更为严重的是计算机病毒发展方向转向整个网络的攻击等,这些都使人们应用网络受到严重的干扰。尤其是病毒木马已经参与到战争、网络间谍开始利用病毒木马攻击控制国家网络安全等已经关系到国家信息安全,信息战的硝烟已经早就开始了。这些现实的事例都给我们很多警示。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青少年要树立网络信息安全的意识,了解病毒、防火墙等网络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知道保护网络信息的措施,并提高防范意识,养成安全从事信息活动习惯。
篇五:信息技术的`发展: 篇五
师:信息技术在其发展中经历五次革命,请同学们查看教材,通过本章的学习,解每次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生:第一次语言的产生;第二次文字的发明;第三次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第五次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师:在信息技术经历的五次革命中,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播技术和信息存储技术在每个历史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呢?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这个活动。
说明:建议以2~3人为一组(同桌),根据分析表完成活动。
篇六:科学实践(10分钟 篇六
(一)密码设置
实践活动1:对下发的学生素材文件进行加密。
教师讲解+学生实践操作
(二)软件安装
教师下发相关软件驱动程序。
实践活动2:
探索杀毒软件(试用版)安装、使用。
侧重点:安装、设置、杀毒
学生活动:
1、 根据学习材料、操作步骤向导材料,分组合作探究安全软件的安装、使用
2、 各组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后,分别派代表示范讲解自己的学习心得。
设计意图:“安全防护,学以致用”。学会保护自己的文件,学会使用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来解决自己身边的计算机安全问题。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从实践操作到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改变纯知识理论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同时并重学习。
篇七:教材分析 篇七
本课节选自沪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五章第一小节节选内容,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计算机病毒、防火墙等相关知识,课本理论性质比较重,实践性的欠缺,需要我们教师转换教学设计思路,变直接理论学习为“实践出真知”,这样不仅学生理解的深刻,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分析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八:高一信息技术教案 篇八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信息的表格化、掌握表格数据的处理
2、选择恰当的软件加工表格信息(这里使用Excel20xx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如何在教材现有的知识层次之外发掘新的知识点,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点,对有兴趣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多分析和思考。
二、教学要点:
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实践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环节。有一句名言:“没有实践就没有真知”。因此,实践是学好表格数据处理乃至整个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途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应采取少讲多练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根据教材中所提供的数据制作,分小组探究学习,并完成任务。
三、教学组织:
组织选择合适的软件(Excel20xx)加工表格信息,借助表格对数据进行计算、排序、筛选、汇总;掌握数据的计算、数据的筛选、数据的排序、数据的分类汇总和建立数据透视表。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概念:(略讲)
单元格:单元格是表格中行与列的交叉部分,它是组成表格的最小单位,单个数据的输入和修改都是在单元格中进行的。
工作表:工作表是一个由若干行和列组成的表格,一行和一列的交叉部分称为单元格。一般而言,数据处理都是在单元格内进行的。电子表格常常处理成批的数据,它一般包含大量的单元格,最多为65536(256)=16777216个单元格。
工作簿:工作簿一般由若干个工作表组成,并以文件形式存放在磁盘上。所以,工作簿是面向用户操作的一个概念,而文件则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一个概念。
二、处理电子表格(讲授知识点)
A、表格单元格的地址(这里只讲解相对地址)
B、数据的计算:让学生学会日常应中的求和公式sum(summber1:summber2)、平均数公式(average(summber1:summber2)、最大值max(summber1:summber2)、最小值min(summber1:summber2)。学生通过回忆、讨论并完成利用公式计算和自动计算完成表格《各门市一周内各品牌杀毒软件的销售数据》和自已设计一个自己班里的成绩表进行计算。 C、数据的筛选:学生对表格中的某一特定数据所蕴含的信息进行筛选处理。(简单通俗来说就是从表格中选中符合某个特定条件的数据来)
D、数据的排序:对表格进行一般排序或进行自定义排序:有时候我们可能对数据进行排序,如对学生的成绩排名顺序来进行排序,那么如何对数据进行排序呢?学生完成一般排序和自定义排序的学习。
E、数据的分类汇总:有了排序的结果,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也就是说先进行排序,然后再汇总)。
F、数据透视表:数据透视表是一种对大量数据进行快速汇总和建立交叉列表的交互式表格。她可以转换行和列以查看源数据的不同汇总结果,可以根据需要显示指定区域内的数据,还具备查询应用的功能等。要求学生尝试对杀毒软件销售情况数据表的透视表的操作过程。
教师活动:通过课本的实例介绍,一边讲解以上概念,一边演示操作过程。
任务:根据教材中所提供的数据制作,分小组探究学习。
总结与归纳: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制作步骤和使用场合。
实践:
在Excel里,利用公式计算、排序、筛选、汇总题(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题)
1、下面是某班的部分同学成绩表,根据下面要求完成。 X X班学习成绩表
学号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信息技术 总分 平均分 名次 001 罗昌辉 89 90 67 89 002 王丽青 98 90 67 59 003 林道威 80 89 88 85 004 曾燕华 74 89 98 76 005 韩龙 93 87 89 80 006 何雪瑜 87 87 90 85 007 高美玲 65 76 73 83 008 张智飞 87 76 57 79 009 韩静 74 75 82 85 010 冯刚 87 69 84 83 011 邢小玉 80 67 98 56 013 黄健 78 60 89 43 014 唐东阳 75 56 65 67 015 林道彬 65 85 78 96 总分 最高分 最低分 87 90 60 80 79 67 56 43 82 78 65 78 91 90 50 64 82 84 82 70 98 87 69 59 87 69 78 63 85 56 90 90 65 74 80 56 87 93 87 68 69 72 90 74 012 陈松健 61 63 65 69 60 要求:
1、利用公式计算出每学科的最高分、最低分。
2、利用公式计算出每位同学的总分、平均分。
3、按总分从高分至低分进排序。
4、下面是某总公司的各分公司,各分公司在几周内销售各种产品如下表(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总公司的各分公司销售产品情况统计表 公司名称 公司一 公司二 公司三 公司四 公司五 公司六 公司七 公司八 公司九 公司十 公司十一 公司十二 公司十三 公司十四 公司十五 周次 1 1 2 3 4 2 1 3 2 4 2 1 4 3 2 星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星期一 品牌 TCL 联想 TCL PH 七喜 PH TCL 联想 清华同方 清华同方 联想 七喜 清华同方 PH 联想 数量(台) 单价 总价 200 158 160 85 128 96 87 198 250 204 180 169 150 80 90 385 419 385 435 365 435 385 419 448 448 419 365 448 435 419
要求:
1、利用公式计算出每个公司的总价
2、按照总价为关键字,按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3、分别按照周次、品牌进行汇总。
教学反思:由于学生以前接触过EXCEL,而且在我反复演示后,模仿能力比较强,大多数同学能基本完成我所布置的六个任务。但可能有的同学只是“依葫芦画瓢”,如果要其独立完成的话可能还是存在某些困难,所以我在讲解时尽量结合例子,讲解其中的内涵,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怎么做最简单。
篇九:高一信息技术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巩固掌握创建数据库、数据表的方法,及建立表间联系的方法。
2、让学生通过创建和运行查询,对数据进行查找、筛选和排序,体验数据检查的基本过程,加深对数据查询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
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复习的重点和方法。
【教学策略】
教师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室,采用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任务的目标、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分析,对系统的功能及使用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教师提出问题和布置任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学生操作实践的同时,教师适时进行演示和指导,对常见错误进行纠正,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及时反馈和评价。
【教学环境】
采用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实验室上课,教师机具有广播功能和文件发送功能。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前几节课的模拟操作练习,同学们是否归纳出上机考试中最常出现的是题型?
学生可能回答不知道,可能回答创建数据库。
没错,通过模拟练习,我们发现在上机考试的第一题一般是让我们创建数据库,并建立相关数据表。
设计意图:让学生重视数据库和数据表的创建。
操作实践
任务1:在d盘的access文件夹下创建一个名为“中小学信息技术大赛”的数据库,并在该数据库中新建名为“参赛选手”和“参赛学校”的数据表,表的结构设置如下:
参赛选手表
字段名字段类型是否主键
选手编号文本是
姓名文本否
学校名称文本否
电子邮箱文本否
参赛学校表
字段名字段类型是否主键
学校名称文本是
地址文本否
电子邮箱文本否
请某个同学操作演示。
学生一起看操作演示。
适时讲评,如果学生操作中出现错误,则指出;如果操作完全正确,则表扬。
容易出错的地方:保存的目录是否正确
数据库名、数据表名、字段名是否正确
主键设置是否正确:主键的设置有几种方法?
讲授
access数据库是多个数据表的集合,我们可以在这些数据表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从而将各表中的数据关联起来,实施多个相关表之间的数据连接。
操作实践
任务2:建立参赛选手表和参赛作品表之间的联系。
请某个同学上来操作演示一下。
学生一起看操作演示。
讲授
适时讲评,如果学生操作中出现错误,则指出;如果操作完全正确,则表扬。
在access中,利用“工具”菜单中的“关系”菜单项来建立表与表之间的联系。用来关联的两个字段的数据名通常是相同的,而参照完整性是用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演示操作,由其他学生判断做对与否,教师点评,指出易错处,加深学生对此类题的理解。
讲授
在数据库的操作中,数据的检索是日常工作中很大的一部分,对单个表,我们可以直接通过筛选、排序来进行数据检索。
演示:用“筛选”的功能在“参赛作品表”中查找“网页设计”作品。
任务3:在“参赛作品表”中,用“筛选”的功能查找小学组的“网页设计”作品。
任务4:查找小学组的“网页设计”和中学组“电子报刊”作品。
学生实践操作
教师适时演示和指导。
讲授
在“准则”中,两个条件若在同一行,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and(与),即这些条件要同时满足;若在不同行,则它们的关系是or(或),即这些条件只要满足其中一个就可以了。比如说,要查找网页设计和电脑动画作品;查找布心小学的网页设计作品;查找一等奖和二等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