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古筝曲《西域随想》的音乐特征

<>古筝曲《西域随想》的音乐特征<><>古老的丝绸古道,浩瀚的戈壁滩,辽阔的沙漠,漂亮的新疆少女还有那满树的葡萄&ei;&ei;提及这些,不禁让人联想到西域美景。《西域随想》,这首美妙的西域风格筝曲仿佛把人们带到了那个美丽的地方。乐曲的开头是一段奇异独特的引子,一开场就将听众的想象插上翅膀,一直飞到那古西域歌舞狂欢的景象之中。古筝的演奏也颇具特色,时而打出新疆舞蹈的节奏,与手鼓交相辉映;时而用手拍击面板和弦面,从各个角度反映了新疆地区人民热情、奔放、粗犷的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一、创作背景
  (一)乐曲背景。古筝曲《西域随想》是王建民老师创作于1996年1月,当时西域风格的古筝曲并不多,因此,《西域随想》作品创作的核心精华是在&dqu;可听性&rdqu;的基础上加上&dqu;创新性&rdqu;。在音阶、节奏、节拍等方面,都与传统筝曲有很大区别。因为其创作素材来源于新疆音乐,音乐风格以及演奏技巧均借鉴其特点。虽然只是单一的古筝演奏,但在听觉上仿佛能能将人带入载歌载舞的欢乐的气氛之中。
  (二)作者简介。王建民老师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协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理论创作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常务副校长、教授。在民族器乐独奏方面王老师是极具突出成就的作曲家。他在传统音乐素材的基础上,以新颖独特的创作思想,结合了一些近现代作曲技法,创造出《西域随想》、《长相思》、《天山风情》、《戏韵》等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丰富了民族器乐的演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奏曲目,为我国民族器乐创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音乐特征
  (一)曲式特征。《西域随想》的整体结构为复三部曲式。其呈示部为并列单二部曲式,中部为多乐段联合结构,再现部为再现的三部曲式。
  引子:一段自由的散板,从G大调主音开始,中间转为大调,但最后仍结束于G大调主和弦,为收拢性乐段。乐曲以弱拍始起,引子音调以相隔两个八度的双手弹奏,将乐曲的场景带到一望无际的戈壁滩,用空旷的音响营造开阔、遥远的意境令人联想起浩瀚的戈壁滩,悦耳的驼铃声,别有一番西域风情,为后面欢快节奏的到来作了预示。
  呈示段(呈示,第2-42小节)
  在如歌行板的a主题进入前,有四小节引奏,G调,平行方整型乐段,结束于G大调主和弦,为收拢性乐段。该乐段为54拍,在第7小节短暂变为64拍而后恢复,节奏跳跃,富于旋律感,表现柔美的歌唱性,具有突出主题的效果。第6-11小节是连绵、宽展的a主题,这段绵长的旋律透出灵动的品性,展现了西域歌舞曼妙生动的韵致。第12-15小节及16-19小节,分别是a主题的移位变奏,将主题的品性展现得更加充分。第20-28小节即是这一新音乐主题(b)最初的呈示形态,它在音调上显然不像a主题那么连贯,而是在跳跃的节奏中弱起奏出较短小的主题音调,接以变化重复和移位模仿。第29-34小节夹杂的对手鼓节奏的模拟,敲击时要轻灵而生动。第41-42小节的散板节拍,是一个以华彩音型为主构成的过渡段落,内含两个大乐句:第一句在高音区,音乐响亮;第二句低沉浑厚,音调透出维吾尔族深沉、古老的文化
性格。
  中段(对比、并置、展开,第43-160小节)
  该段是多乐段的联合体。由多个不同材料和形象的小段落依次展现构成。前四小节为引奏。在它的引导下,47-54小节出现新的音乐材料&das;&das;主题,这八小节的快板主题,节奏型丰富,多十六分音符,低音伴奏织体呈注入式。情绪热烈欢快,是西域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的生动描绘。第52-62小节是主题的四度移位,并加装饰变奏担任陪衬的左手音型也随之变化。第63-94小节是呈示段a主题的变奏,旋律时值拉宽,音乐舒展流畅,在翩翩起舞中洋溢着乐观的情绪。
  再现段(综合再现,第161-200小节)
  此段开始的161-178小节,由a主题及引子音调材料变化而成,带有主题再现的性质。第179-186小节是主题材料的变奏。第187-200小节是乐曲的结束句,由a主题及引子音调变奏生成。在前一小段落急速高涨的音响中突慢,最后以右手击掌琴面,左手结束在G调主和弦上,为收拢性乐段。
  从以上的曲式结构分析看,乐曲整体上使用了主题贯穿发展的音乐手法,无论从中部、再现部中都能听到呈示部中主要主题的材料,而引子、间奏、尾句在材料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形成首尾呼应关系,这些特点使得乐曲的结构获得了高度的完整与统一。
  (二)节奏特征。《西域随想》在节奏创作上,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除了常见的24、34节拍外,还运用了大量的复合节拍28、48、58、68等这些充斥全曲的节奏型的运用突出了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特色。
  采用非固定节奏型的《西域随想》,节奏复杂多变、重拍鲜明。这种创作手法与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特色相一致。对于古筝创作来讲,采用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创作,还原少数民族音乐风格,《西域随想》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新疆维吾尔族音乐中常见的固定节奏型有24节拍的来派尔节奏型,44节拍的赛乃姆节奏型及五拍子和七拍子的固定节奏型。这些富有特点的节奏型在《西域随想》乐曲的慢板、小快板及快板的舞曲段落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从节拍、节奏型分析来看,王建民先生创作的《西域随想》是古筝创作中的一大创新。
  三、结论
  《西域随想》这首筝曲很形象深刻的表现了新疆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他们热情、友好、热爱生活。作者通过乐曲为我们描绘了这幅美好的画面,需要我们用心去细细品味。这首筝曲,无论从其技术技巧还是其可听性上,都能满足大众和专业人士的欣赏口味,真可谓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好作品。其在美学和艺术学上都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在美学价值方面,乐曲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征服了所有的听众。在艺术价值方面,该曲以其独特的美为今后古筝的创新性创作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