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
引语
“天府秋深自畅游,峰峦叠翠细涓流。从来川蜀称福地,放眼民居处处楼。”
四川这块巴蜀之地已在岁月长河中漂移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走在四川的大街上,飘飞的落叶都有历史的沉淀;顺着江桥或大道的闲步,随时可以撞上历史的沉淀,或者是杜甫草堂那散发诗味的红墙,或者是大慈寺那沧桑的青瓦,或者是武侯祠那站立了千年论文联盟www.LWlm.coM的照壁,或者是琴台故径上的某个柱头……大街小巷,众多的石壁、石阶和青瓦都在向世人展示那悠长的历史。顺着历史的长河逆流而上,典籍与传说无数;那些有字的文物和可考与不可考的典故都在巴蜀之地闪着远古辉煌的光芒。
四川地处内陆,古代交通困难。川籍诗人李白一首《蜀道难》流传千载,使“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深深地刻在了人民心中。正因为万山紧逼,交流受阻,才有了从远古以来,古蜀人同严峻的自然环境生死相搏的壮烈故事。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川人形成了泼辣,细腻,乐观、灵活、顽强的性格特征。
当2008年8级大地震在四川汶川骤然发生时,川人天性乐观的品质并没因地震而褪色,仍旧以坚韧的意志和豁达面对人生。在最黑暗的那段时光里,有深埋废墟179个小时还坚强活着的四川人:有靠吃4张学生作业纸、喝自己的尿,挺了90几个小时的四川人;有凭借惊人的意志,自己锯腿活着出来的四川人……不要以为五粮液八喉净爽就失了白酒的浓香,不要看到都江堰的优美景色就忽略了它的峡口雷声,不要因为四川人本性保守就忘了他们的刚强民风。在跨越近两千年的漫漫时空的精神交流与心灵碰撞,川人的生命活力如黄钟大吕般在历史长河的敲打中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震荡着华夏大地。
现在就让我们循着川人勇往直前的脚印去寻找巴蜀古迹,倾听巴蜀文艺,踏遍巴蜀美景,品尝巴蜀美食,感受川人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巴蜀开放兼容的文化特色。
寻,巴蜀古迹
巴蜀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巴蜀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远在距今4500年左右,在成都平原就已经产生了作为蜀文化源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宝墩文化”。宝墩文化是文明孕育时期的考古文化,宝墩遗址既是这一时期成都平原时代最早的古城址的典型,也是四川即将跨进文明门槛的历史见证。
举世闻名的广汉三星堆古城遗址,是目前面积最大的蜀文化遗址。三星堆遗址的发掘表明,“以小平底罐、高柄豆、鸟头形勺等器形为代表的这类文化遗存,在川西平原是自成体系的一支新文化。”从而证明,远在西周以前,川西平原就有一支与中原文化有别的、地方特色浓厚的土著文化蜀文化的存在。
古蜀文化是一个影响范围较为宽广的地域文化,它是由一个“中心”、四个“板块”构成的,即以三星堆文化(包括十二桥)为中心,并由成都平原、汉中盆地、秦岭地区和蜗江上游四个部所组成,它在江汉与二里头夏文化相遇,在陕南与商文化相遇,在渭滨与周文化相遇。
古蜀先民创造了光灿夺目的古蜀文明,三星堆文化是其鼎盛时期的代表。2000多年前修建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至今仍发挥着灌溉成都平原的巨大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是仅有的奇迹。
而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01年全国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成都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遗址之后商周时期古蜀文化的又一重要考古发现。出土文物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消息经新闻媒体报道后,立即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为寻觅古巴蜀文明遗踪,四川省和成都市的文物考古工作者们付出了大量心血。考古发现往往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成都商周时期金沙遗址的发现,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由于建设施工而发觉楚沉睡地下数千年的古蜀宝藏。
三星堆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已举世公认,成都商周时期金沙遗址的考古的发现更是非同凡响。如果说三星堆一号坑、二号坑出土的璀璨文物为我们揭开了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那么,成都金沙遗址的考古发现则使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古蜀王国的真实面貌。
金沙遗址博物馆位于成都平原的东南边缘地带,东距成都市中心约5公里,现已探明的遗址面积约5平方公里,遗址范围地势平坦,起伏较小,遗址内及周围河流较多,遗址的南面1.5公里处是清水河,摸底河更是在遗址内蜿蜒东流,将遗址分为南北两半。自2001年以来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10余万平方米,发现各类遗迹3000余个,又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有金器30余件:金面具、金带、圆形金饰、蛙形金饰、喇叭形金饰等,其中太阳神鸟金饰呈圆形,器身极薄。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内层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图案由四只飞鸟首足前后相接。该器生动的再现了远古人类“金乌负日”的神话传说故事,四只神鸟围绕着旋转的太阳飞翔,体现了远古人类对太阳及鸟的强烈崇拜,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代表。2005年8月16日“太阳神鸟”金饰正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踏,巴蜀景点
元代的双流人费著《岁华纪丽谱》曾说:“成都游赏之盛,甲于西蜀,盖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俗尚游乐是巴蜀人的一大特点。所以,巴蜀很早就兴起了旅游习俗,到唐宋时达到顶点。以成都而论,全年的固定的游乐活动就有23次之多,或游江,或游山,或游寺,或游郊野,而且往往是群体出游,并与歌舞娱乐、体育竞技、商贸活动结合在一起,具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
山水名胜、文物古迹、民族风情兼备。
巴蜀山川,自古有雄险幽秀之称: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阁天下险,夔门天下雄。经过当代的开发,今天更增加了“神奇瑰丽”的特色:九寨沟山水的神奇,黄龙山水的瑰丽,熊猫世界的趣,恐龙世界的奇,是今日旅游者领略的最大感受。从线路上看,有西北线的九寨、黄龙、四姑娘山、贡嘎山,有北线的剑门蜀道,有东线的三峡风光,有南线的蜀南竹海风光和泸沽湖探秘。王建墓、刘备墓与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楼公园都与著名历史人物有密切关系。成都青羊宫花会、凉山彝族火把节、川西北藏族转山会等。整个巴蜀景观布局疏密相间,如金线穿珠,珍珠满盆,几乎每个县都有可供旅游的景点。
巴蜀旅游线最大的特色是雄险幽秀的自然景观,往往包含着人杰文昌的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也是巴蜀旅游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之所在。
听,巴蜀文艺
巴蜀乐器由来甚古,早在商代就有陶埙、石磬,春秋战国时更有青铜乐器编钟、钲、铎、铃,以及成组的石磬。在重庆涪陵小田溪发掘的巴国编钟一套13枚,已具备五音和七音。
巴蜀最著名的乐器是唐代的雷琴。西蜀雷氏是造琴世家,三代从事造琴,负有盛名。传世雷琴有玉玲珑、飞泉、九霄环佩等珍品,其中九霄环佩在传世唐琴中最为独特,最为古老,而声音更是尽善尽美,被视为盛唐的云中仙品。琴背池上方刻篆书“九霄环佩”4字,还有苏武,黄庭坚的题诗。苏轼所题是:“霭霭春风雨,琅琅环佩音。垂帘新燕语,沧海虎龙吟。苏轼记”23字楷书。
巴蜀是古典戏剧之乡,在这一过程的各个发展阶段中都作出了自己特殊的贡献。作为戏剧渊源之一的说唱艺术最早见于汉代的巴蜀。成都平原上不少东汉墓内出土过各种类型和神态的说唱陶俑,一手执鼓,一手执锤,表情诙谐,形态逼真,生动地表现了当日“负鼓盲翁正作场”,“满村听说蔡中郎”的盛况。唐宋时,西蜀说唱艺术有所发展,艺人用优美的唱腔、生动活泼的说白,配以音乐,讲唱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宋人岳珂说:“蜀伶多能文,徘语率杂以经史”。这虽然说的是后代情况,但我们可以想见这种有道白、有唱腔、有音乐、有演员的艺术已经包含着戏剧的萌芽。汉代的讲唱艺术,其中一支向有情节有多人表演的方向发展,演变为戏剧:另一支则发展为单纯的讲唱艺术,如扬琴、评书、相书、竹琴、金钱板、四川清音等曲艺。巴蜀以最早出现的讲唱艺术为戏剧萌芽作出了贡献。
巴蜀的地方戏曲川剧的定型化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宋代就已出现过“川杂剧”的名称,明代已见“川戏”艺人远至金陵(今南京)演出的记载,昆曲、弋阳腔也是明代传入成都的。清代雍正、乾隆年问,“花部”(地方戏)开始代替“雅部”(昆曲)勃兴,继有梆子腔、皮黄腔传人四川。成都秦腔演员魏长生赴京演出,以其活泼妖媚、踩高跷的旦角艺术开一代表演程式的新风,“名动京师”,这为川味化戏剧的知名度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川戏发展过程中,省外诸腔逐渐被四川方言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