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维护民族团结论文范文,民族学论文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既是各个朝代和国家稳定的根源,也是各个国家所追求的目标。学术堂本篇文章提供几篇优秀的民族团结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第一篇关于民族团结论文范文:

  论文题目:关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的思考

  摘要: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由于民族问题的敏感性及复杂性,民族团结历来成为我国解决民族之间矛盾问题的重要原则之一。加强民族团结,能够帮助新疆各族群众更好地理解民族团结的内在涵义,不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关键词: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新疆

  民族团结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整合思想、凝聚人心。特别是在新疆地区,加强民族团结切实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深刻阐述民族团结的历史脉络,挖掘民族团结思想的内涵,对于推动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在新疆不断加强民族团结的地缘因素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包含56个民族成分。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情况表明,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 51 %,少数民族成分约占8. 49%。汉族以外,55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黑龙江、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西藏、新疆等省和自治区,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平等和优秀的成员。我国民族分布的显着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杂居”的态势,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在此格局的基础上,广西、内蒙古、宁夏、西藏、新疆等地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制度之一,目的就是让各民族紧密团结在祖国统一的大家庭之中,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之下,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以新疆为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设立的五个自治区之一,也是我国占地面积最大的自治区,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6。它位于祖国的西北边睡,陆地边境线5600公里,周边与八个国家接壤,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自古以来该地区就有多民族共同生产生活。现在,新疆区域内共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等47个民族成分。正是因为民族成分多、使用的民族语言文字多、毗邻国家多、陆地边境线长等特点,新疆有着与其他自治区显着区别的特征。鉴于这一现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都高度重视推进新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深刻培养民族团结的思想意识。例如,自1983年起,将每年的5月定为民族团结教育月,这对于筑牢各族干部群众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深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一基础上,又将2016年推进为民族团结进步年,这一举措有助于深化各民族的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打破隔阂与封闭,拉近各民族心与心的距离。

  二、党和国家领导人推动新疆民族团结发展的历史脉络

  纵观新疆民族团结的发展历史,党中央一直十分关心和重视新疆的民族团结工作。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都在多次讲话中给予新疆民族团结工作以引领性的指导意见。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着作中就曾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要胜利的根本保证。”他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团结的中心力量,只有发挥好共产党的团结作用,才能达到全民族和全阶级的团结。他还强调既要抓好我国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也要抓好各个民族内部的团结。将大汉族主义与地方民族主义作为一种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在民族工作中开创了光辉的先例。邓小平民族团结理论是其民族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作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群众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思想,对实现民族平等和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族法制建设给予了建设性指导,为社会主义民族团结打下了重要的基础。1998年7月,江泽民同志在视察新疆工作时指出:“我国五十六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族人民要始终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共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三个离不开”思想精辟地概括了我国56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休戚与共、互助合作的紧密关系,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历史构成的客观事实—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三个离不开”思想既充分考虑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全面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生动现实,又着眼于我国民族关系的长远发展,充分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发展的共同愿望,是新形势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指导原则。胡锦涛同志在深刻认识当前民族新形势的基础之上,深化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思想。他还强调,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中国每一个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都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习近平同志于2015年3月4日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委员并参加分组讨论时强调:“要坚决依法惩处和打击暴力恐怖活动,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铜墙铁壁。”川他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当前新疆的新形势,提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深刻指出了“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这一论断,为新疆的未来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民族团结的理论观点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疆各族人民的诚挚关怀,是鼓舞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动力。这些理论是对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科学总结,也是正确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重要指导思想,更是加强我国各民族团结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加强民族团结是党中央对新疆各族人民提出的最高要求和期望,也是新疆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三、基于新疆实际,对加强民族团结的若干思考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民族团结思想的核心是坚持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团结;统一是基础,团结是力量,协作是胜利,信任是成绩。民族团结思想是中华民族的旗帜。从思想来源上讲,它是我党一贯主张的民族团结思想在各民族心中根深蒂固的成果。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说明:

  第一,民族团结是对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发展过程的深刻阐释。在我国历史发展的伟大进程中,始终都高度重视推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思想不仅反映了我国各民族人民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意志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还非常明确地反映了我国的民族关系历史和现实。例如,秦朝统一六国,降服百越,实行废分封、设郡县,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制度,有利于加强全国统一和社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民族团结历史上最重要的节点之一。孝文帝通过推行一系列汉化措施,大大缓和了阶级矛盾,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往交融,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将文成公主下嫁于松赞干布。通过二人的和亲,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文化交流,对藏汉两族的友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故事至今还在汉藏民间广为流传。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都为祖国和谐安定以及民族团结融合这一伟大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并最终在汉族和少数民族间甚至在各少数民族间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

  第二,民族团结是由我国的政治环境所决定的。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反帝、反封建和反对国内反动势力的斗争中,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付出了巨大代价,最终使国家和人民得以解放和自由。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缓和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随着中国共产党对我国政治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化,党的发展也日趋成熟,逐步明确提出要建立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这项制度的提出既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又符合人民共同发展的真实意愿。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1945年10月23日,中央在关于内蒙工作方针的指示中指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46年2月18日更明确指出:“根据和平建国纲领要求民族平等自治,但不应提出独立自治口号。”在这一方针指导下,1947年5月1日,党领导建立了第一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为以后在其他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指明了方向,积累了宝贵经验。正是在此经验的引领之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1955年正式成立。新疆成立后六十年的伟大历程,充分显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符合现实情况,又符合历史发展,很好地维护了祖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的统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将少数民族热爱本民族的情感与热爱国家的情感相结合、相融合,使他们自觉肩负起扞卫祖国统一、维护边疆安定的历史使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保障了少数民族同胞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更加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第三,民族团结是由我国各民族聚居特点决定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自然的密切联系和交往联系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依赖、共同繁荣、“谁也离不开谁”的现实状况。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心与心的距离,世界上最近的距离也是心与心的距离。封闭与隔阂不可能增进认同,加强团结只有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才能得以深化,现阶段我国各民族的聚居特点给民族团结之花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自2014年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的为期三年的“访惠聚”工作正是从民族聚居特点和生活人手来增进民族团结的鲜活事例。通过各民族干部群众之间的共同生活、共同工作、共同学习,在情感上架起了民族团结稳定的桥梁。2016年3月28日,张春贤同志在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年”动员大会上也提出,稳步推动建立嵌人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不仅能使各民族群众相邻而居,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传播促进文化嵌人,通过市场一体化促进经济嵌人,通过人口流动促进社会嵌人,通过相互了解促进感情嵌人。运用好民族聚居的特点与形式,可以更好地为民族团结服务。

  第四,民族团结是由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家的统一和主权的神圣所决定的。我国是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内外事务,管理自己的最高权力。我们国家的主权根源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体公民,其目的就是保护国家的完整性和全体国民的利益。简单地说,我国的国家主权有管辖权、独立权、自卫权、平等权。可以说,这与我国自古以来倡导的民族团结所追寻的意义不谋而合,都是为了维护祖国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让全社会、各民族都能共享社会主义带来的优越性。从这个角度来看,不断加强民族团结就是维护国家的主权,我国各民族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主权也有助于深化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对于国家来讲,祖国统一与主权神圣、民族团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系到祖国的根本利益,代表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未来利益。它不仅关系到祖国的安危,还直接影响各个民族的存亡和发展。只有各民族紧密团结,国家才能强大;只有国家强大,各民族的壮大和发展才会有更大的空间,才会得到更好的环境和保障。

  第五,民族团结是由各民族文化发展规律决定的。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一定程度上说,民族文化反映了这个民族的历史发展水平。民族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简单地说,物质文化包括生产工具、衣着、饮食、房屋等等,精神文化包括艺术、哲学、科学、语言文字、风俗、节日传统等。以新疆地区为例,在多年的各民族间相互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文化得到了很高程度的发展。从美食角度来看,新疆不仅依托自然优势,生产品质优良的水果,还通过各民族勤劳的双手,制作出了丰富多样、芳香四溢的新疆美食。这些美食不断改良,符合各民族的口味,不仅仅是某一个民族对饮食的发展或某几个民族的努力,而是生活在新疆的各个民族在对美食的相互交流学习中产生的。这种饮食文化逐步成为新疆对外的宣传焦点,也成为新疆饮食的标志符号。从服饰角度来看,现在新疆百姓的日常生活穿着流行着“混搭”元素,特别是以女性服饰更为突出。将维吾尔族的艾德莱斯花样融合进汉民族古典的旗袍中,既体现女性的曲线优美,又彰显新疆的文化底蕴,相得益彰。

  从语言文字角度来看,全新疆都大力倡导双语学习,政府公职人员、企业员工、农民百姓都投身到双语学习的热潮中来,特别是在中小学、幼儿园中逐步普及双语教育,从小抓起,从青少年抓起。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精髓,通过学习各民族的语言文字,能够加深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加深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本民族的文化。习近平同志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6]。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我们要不断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在保护文化多样性中增进共同性、包容性,夯实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基础,共同促进民族团结。

  第六,民族团结是由粉碎“三股势力”的煽动以及孤立“三股势力”的紧迫性所决定的。新疆的民族分裂活动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的“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思潮先后传人新疆,一小撮分裂分子编造出所谓的“东突”理论,鼓吹组成“政教合一”的国家;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们开始在喀什伊宁建立分裂政权,遭到新疆各民族人民强烈反对,政权迅速垮台;20世纪末,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推行“西化”、“分化”和遏制策略,公开支持针对新疆的分裂破坏活动;进人21世纪,新疆民族分裂活动不断加剧,以“东突”恐怖组织为首的“三股势力”分裂活动日益猖撅,有组织性地接连制造暴力恐怖活动,给新疆百姓生活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三股势力”为达到破坏民族团结和分裂国家之目的,从根本上否定了民族团结思想。甚至在现实生活中,个别人也对民族团结持怀疑态度。但是,不管他们是否定还是怀疑,都无法否认“谁也离不开谁”的客观事实。如果中国各民族紧密团结,将民族团结思想变为主流,“三股势力”就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祖国的统一是各民族当家作主和繁荣的牢固基石,祖国的进步与发展是各族人民繁荣富强的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的根本之路,维护国家主权、反对民族分裂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

  总之,民族团结是对我国民族关系的真实描述,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历程和现在的基本情况。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要各民族手挽手、肩并肩,同呼吸、共命运,相互帮助、和谐共处,就必将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之目的。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