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中国古典园林在庭院中的运用

中国古典园林在庭院中的运用

  【摘 要】中国古典园林,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艺术成就,尤其是具有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园林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古典园林在庭院中的运用

  【关键词】意境;藏与露;引导与暗示;疏与密;虚与实

  前言

  在世界上,有两种园林风格最为引人注目,一种是:在西方,以法国的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园林;另一种是在东方,是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再现自然山水式园林。

  中国的古典园林滋生在东方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它始终遵循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力图把人工美与自然美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将其所抒发的情趣,以诗情画意来进行描述。

  中国园林是具有浓厚的美学思想、文学艺术,它强调的是一种意境,而且中国园林艺术也很巧妙,它运用了许多美学原理,通过藏于露、引导与暗示、疏与密、虚与实的设计手法,将鬼斧神工般的园林造诣与大自然的山水风貌浑然成一体。

  1 意境

  对于意境的追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由来已久。由于中国的传统是文人造园,因而中国园林可以说是与山水画和田园诗相生相长,并同步发展的,而这两者从它一开始的时候就十分重视神思和韵味。

  在过去,要想把自然山水还原到有限的庭院中,原封不动的照搬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唯一的途径,就是用写意的方法将对自然的真实感受再现于园内。《园冶》中所提到的“多方胜境,咫尺山林”,实际上就是对真实自然山水的一种缩影。

  承德避暑山庄的万壑松风在参天古松的掩映下,壑虚风渡,松涛阵阵,犹如杭州西湖万松岭,形成一个极其寂静安谧的小环境,是古代帝王批阅奏章、诵读古书的佳境,好一幅“云卷千峰色,泉和万籁吟”的意境。

  2 藏与露

  而在传统的.造园手法中,也往往认为露则浅而藏则深,为忌浅露而求得意境之深邃,则每每采用欲显而隐或欲露而藏的手法把某些精彩的景观或藏于偏僻幽静之处,或隐于山石、树梢之间。例如苏州壶园,由于藏厅堂于花木深处,园虽极小,但景和意却异常深远。

  3 引导与暗示

  藏,不是压根不让人看到,而是不让人一览无余。从这种意义上讲,藏则是为了更好地露。否则,藏之过深而不为人所知,便失去了藏的意义,由此可见,露的本身便带有暗示的作用。在古典园林中,凡借欲露而先藏,欲显而先隐的手法以求得含蓄、深沉的效果,比相应的采取措施加以引导与暗示,使人们能够循着一定的方向与途径能够发现景之所在处。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苏州的畅园,畅园在庙堂街,是清代宅园,园子位于住宅东侧,面积约1亩左右。畅园虽小,亦可驻足观赏,一畅胸怀。从园门步入,即是桂花厅,厅后小院中原植有桂树、梧桐。小院对面是桐华书屋,穿过书屋,全园景物尽在眼前。水池面积约占全园的四分之一,缘岸围叠湖石,曲折参差。南端架一五折石板桥,把池面一分为二。岸边疏植白皮松、紫藤、石榴、木樨等花木。沿东园墙向北,走廊蜿蜒起伏,傍水依垣。中间有两亭,一为六角形的延晖成趣亭,一为方形的憩间亭,两亭之间,点缀着竹石小品,淡雅清新。越过方亭,即至园中主厅留云山房。房以云名,有散淡脱俗之意。厅前设平台,下临池水,亦为园中主要观景点。

  4 疏于密

  而关于疏于密的关系,最突出的就是园林中的树木,它一般有两种种植形式:孤植与丛植。以视觉的观点看点植的树木更加引人注目,所以一般多为比较高大、造型优美的乔木。

  尤其是极小的庭院空间,以孤植为宜,位置应偏于院的一角而切忌居中,其高低、疏密应与院的大小相呼应。此外,树种或名贵,或挺拔,或苍劲,或古拙,或袅娜多姿,或盘根错节,总之,必须具有独特的性格。

  随着庭院空间的进一步扩大,仅点植无法与周边环境相称,通过大面积的丛植密植,将可形成葱葱郁郁的树林,尤其是在一些大型园林中,可借此使老树参差,以列千寻之葱翠。

  5 虚与实

  前面所讲的疏于密,实际上就是虚与实的关系。

  在园林建筑中,虚与实的对立也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以山与水来讲,山表现为实,水表现为虚,所谓虚实对比,就是通过山与水的关系处理来求得的。通常所说的山环水抱,就意味着虚实两种要素的萦绕于结合。

  为了求得对比,在通常情况下应避免虚实各半、平分秋色,而力求使其一方居主导地位,而另一方居从属地位。其次,还应使虚实两种因素互相交织穿插,并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例如扬州小盘谷占地小,妙处在于运用了“以少胜多”、“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造园者为了能小中见大,在有限的空间内,应用粉墙分隔,增加景深,以游廊连接景点,一隔一连,使景观若隐若现,给人们造成奇妙的错觉。同时,以通过开池堆山,变幻景观,创造无限空间。

  所以,后人在园林设计中,经常将山林之意境、传统造园艺术的独特魅力还原到人们的生活空间中,无论是谁,只要身历其境都或多或少的为其所感染。尤其是园林造诣,这种力量则显得格外强大。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明]计成,原著.园冶注释[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陈从周.讲园林[M].湖南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典园林在庭院中的运用】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