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经济结构现状、问题及思考
重庆市经济结构现状、问题及思考
摘 要:重庆存在显著的高于全国水平的二元经济结构,二元结构严重影响了重庆经济发展,原因在于经济结构发展过程呈二元性,行政体制调整、工业扩张能力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等加剧了二元性。加快二元经济的转换,应加快城市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增强对农民的职业教育,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关键词:重庆经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
1 重庆市经济结构现状及二元特征?
从历史上看,解放前重庆市的工业就有了一定的发展,解放后一方面在“三线”建设时期,由于行政因素移植了大批工业,奠定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综合性国家工业基地的基础,机械、化工、冶金、食品和纺织工业实力较强,交通机械、仪器仪表、通用机械和常规兵器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重庆市地缘辽阔,广大的丘陵山区存在大量的传统农业经济,改革开放后特别是重庆直辖后,传统农业经济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典型传统农业和现代工业并存的现象不但没有消失,而且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特征日显突出。?
1.1 传统农业比重较大且发展滞后?
(1)在产值结构方面,重庆市传统农业在全市GDP中所占比重大,且长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978年重庆市农业产值比重为36.8%,高于全国8.7个百分点,1995年重庆市农业产值比重为25.9%,仍高于全国5.4个百分点,在这将近20年的时间里,重庆市农业产值比重下降较慢,始终高于全国5-8个百分点。从经济发展的规律来讲,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农业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其相对规模应缩小、产值比重应下降。1997年,重庆直辖后,农业产值比重才较快与全国水平接近,2001年时只高出全国1.47个百分点,但自身比重仍高达15.23%,2004年占GDP的比重为16.2%。?
(2)从就业结构来看,农业就业劳动力转移缓慢、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978年重庆市就业人员在农业部门的占77.1%,比全国高6.6个百分点,1997年占57.2%,比全国高7.3个百分点,2000年占53.4%,仍比全国高3.3个百分点。这表明改革二十年后,重庆市仍有一半的就业人员在农业部门,经济的二元性相当突出。从1978年到1997年农业劳动力转移速度为年均1.5%,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转移速度为年均1.7%,直辖后重庆市虽然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从1997年到2000年,重庆市农业从业人员比重降低了3.8个百分点,转移速度为年均2.3%,但是农业劳动人员比重仍很高。?
1.2 收入与消费水平差距在扩大?
重庆市城乡收入差距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并且有扩大趋势。从改革开放到今天,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家庭收入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水平高于全国水平,因此,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相对全国来说要大些。1985年重庆市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2.51∶1,1999年重庆市城乡收入差距为3.21∶1,2001年重庆市城乡收入差距为3.41∶1,2004年重庆市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到3.64∶1。?
从重庆市城乡恩格尔系数来看,由于重庆市城乡收入水平的极度不平衡,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总支出中用于食物和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份额就比较大,而用于舒适品和奢侈品的比例相对较小,恩格尔系数较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较高,总支出中用于舒适品和奢侈品的比例相对较大,用于食物和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份额就比较小,恩格尔系数较低。?
1.3 工、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差距大?
衡量二元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农业和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当二者差异较大时表明存在严重二元结构。?
改革二十年,重庆市农业与非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有缩小的趋势,但这个过程有起伏。20世纪80年代,农业与非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非常大,进入90年代后,96年到97年有缩小趋势,98年、99年又有扩大趋势,2004年时又缩小,这说明重庆市二元结构转换很不稳定。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
【重庆市经济结构现状、问题及思考】
上一篇:中学体育教学论文
下一篇:文秘专业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