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总结
小学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总结
构建“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在我校实施以来,课题组积极申请立项,完善上报了子课题申请评审书,确定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结合全县“三公开”新课堂教学活动,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培训为主抓手,以教研为突破口,深入地进行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现将课题组的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培训,夯实课题理念。
1、3月25日——4月3日,组织安排各学校领导和相关学科教师参加我县新课堂“三公开”教学暨能手考核听评课的研讨活动。
2、4月28日,组织安排全校16名教师到阳城三小进行了白板使用的相关培训,我校骨干教师郝学东,于5月4日下午,面向本校全体教师举行了关于电子白板的功能及基本操作培训活动。
3、4月29日,选派课题组领导和教师赴蟒河镇台头完小参加特级教师示范讲学活动。
4、5月8日上午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首届山西省中小学教师电子白板教学应用技能大赛”获奖优秀课展示网络直播。
5、5月15日我校组织了数学学科听、评课教研活动,县教研室数学教研员杨二兵、原鹏飞老师应邀到校听课指导。
6、本学期课题组共组织5次课题研究专题培训。内容包含:“导学案”和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如何结合;如何在“四步导学”课堂上关注生成资源;如何在“四步导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小组合作中怎样调动所有成员积极参与;如何充分发挥小组作用,用好评价武器。
通过经常性的培训、学习、取经,及时组织参加活动的教师利用校本教研时间谈感受,讲收获,交流心得,并形成文字材料及时在阳城教育博客专栏进行网络研讨,为我校开展“三公开”教学活动树立了样本,有力促进教师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经验的学习,明确了探索“生动课堂”教学改革的途径与方法,对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搞活动,落实模式应用。
(一)强化课改模式规范化。
2013年12月,12月,我校确立了新课堂课改模式阶段目标,强力推行“四步导学”模式上课,各教研组积极调整、完善教研组教研、课改方案,开展了各学科“四步导学”生动课堂教学及小组活动展示,进行了“我与课改共成长” 专题课改论坛。通过组织评议,推选出我校课改之星3人:宋蒲红、郭育平、吉云芳。2014年6月举办了第二届“生动课堂”课改论坛,建立了“课改名师”档案。此举有力推动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规范化”实施。
(二) 推行课改工作常态化。
1、积极研制高质量的导学案。逐级审核导学案,从领导到教师人人参与导学案的编写、审核、定稿,从而提升导学案的编写质量。
2、领导推门听课、教研常态化。校领导坚持定时不定时深入到课堂教学中,抓教学、抓教研,听课后随即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专题教研。要求学生人人备有语文积累本、数学纠错本,教师实行周批阅,并且纳入教师平时考核。
3、坚持进行质量监测。本学期共进行了两次教学质量监测反思分析,查找学科教学漏洞,并进行针对性研讨。
(三) 综合实践活动标准化。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县展契机,我们积极研究,及时修订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完善适合寄宿制小学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四) 校际教研讲座促进化。
2013年12月20日,我校和阳城县实验小学8位教师进行了校际教研活动,经过听课、互动交流研讨,从而明确了课改实践方向,坚定了全体教师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鼓舞了我校全体教师投身课改的信念。
(五) 领导深入教学经常化。
我校建立了课堂巡查制度,坚持每周进行督查,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主动参加教研,实现了教学管理常态化,教科研活动经常化。
三、建模式,保障学科覆盖。
本学期以来,我校围绕构建“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立足新课堂,运用新模式,教学“三公开”,研讨常态课,扎实开展听、评课教学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利用课题研究扎实推进课改。“三公开”教学公开课活动,语文、数学、英语、音乐学科均进行了两轮公开教学研讨;科学、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体育、美术、地方与校本课程等学科进行了1次公开教学研讨,每次活动均由学校领导班子牵头,各教研组及时依托课题研究进行课堂教学专题研讨。(各学科相关研究活动情况在阳城教育网、阳城教研博客、阳城在线网进行了报道。)
本学期公开课的展示奇葩朵朵,姹紫嫣红,浓墨重彩,可圈可点,课堂教学改革的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三“实”、四“突出”、五“转变”。三“实”,即课堂真实,教风朴实,训练扎实。 四“突出”,即突出“四基”教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突出学法指导,突出赏识、评价,突出个性化教学。五“转变”,即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接受学习向重探究性学习转变,由重关注学习结果向重关注学习过程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以学科为中心向学科整合转变。具体情况如下:
1、三月份进行了数学、英语、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教导主任李晋龙,政教副主任郝学东积极主动作了品德与社会和数学公开课。
2、四月份进行了音乐、语文、美术等学科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专职音乐教师张晓莉、美术教师郭莹登台展示了音乐和美术公开课,交流教师原仓库、张龙胜,支教教师王敏慈也踊跃承担了公开课。
3、五月份进行了数学、音乐、地方与学校课程等学科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专职音乐教师张晓莉与支教教师王敏慈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新聘数学教师郭晓金也主动进行了公开教学。
4、六月份进行了语文、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等学科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交流教师延婷婷、新聘教师郭晓金精心准备、运用“四步导学”教学模式展示了语文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深受大家一致好评。
5、开展了“家长进课堂”活动。五月安排的公开课教学,我们为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交流沟通,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让学生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充分感受我校“课改”氛围,了解孩子学习、生活情况,共邀请3-6年级班的56名家长参加,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及时整理和整改家长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完善,并将之常态化,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提升、有机融合的“大教育”机制,为我校进一步创建“家校共育、课堂生动”的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奠定基础。
四、研课题,完善模式构建。
(一)校本教研
1、加强教研活动,以教学研讨促进课题研究。本学期,我们致力于打造 “生动课堂”的教学研究,重视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重视教学目标的恰当预设、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教学流程的弹性设计。在教学活动中,我们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和学生的参与情况来衡量一堂课是否和谐、生动、高效、充满活力。在“生动课堂”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的校本教研活动扎实、有序,并且形式多样,如语、数、英学科的青年教师课堂基本功竞赛,各年级组的“三人行”、“一课三议”、“同题异构”活动,老教师的传经课……老师们本着谦逊诚恳的态度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为目标,积极地参与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促进自身不断成长。
2、加强反思交流,以反思对话促进课题研究。学校为鼓励教师尽可能理性地去思索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让教师的经验在实践中总结,在反思中成长。每个月都引导教师做好反思对话。本学期,我们要求教师每月撰写“教育叙事”或“教育案例”,以自身教育教学中的事件引发思考,理性分析后叙写成文,上传至阳城教研博客进行交流。每月对这些文章进行统计、点评,本学期共上传300余篇博文,多数教师形成了教学反思交流的习惯。
3、加强子课题研究,以子课题的研究深化主课题研究。子课题的切入口小,主要研究的是与教师自身教学实践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非常贴近教师教育教学,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我校所有教师均申报了子课题,教师们从自己开始,从自己的课堂或他人课堂开始,以理性的眼光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在研究中成长。至学期末,学校各教师的子课题都撰写了较有质量的结题报告,叙写了课题研究过程、研究成果、研究后的思考等,都是比较有价值的。
4、加强成长训练,以教师专业成长训练夯实课题研究。本学期,我校在进一步开展新课堂“三公开”教学活动的同时,开展了教师专业成长训练活动,给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成长平台。活动在教师间的反响很大,取得的效果也不错。
(二)课题研究
1、课改论坛进行时
6月12日晚,我校组织全体教师举办了第二届“生动课堂”课堂教学改革专题论坛。活动中教师们围绕学校本学期来开展的“三公开”教学活动的感受,结合自身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经历,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谈体会,谈收获,找差距,找不足,深入剖析课改实施以来的得失。各位教师不仅从课改整体方面、某一学科、某一节课、某一教学环节等角度,展现了课改实施过程中的点滴收获,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具体的、有效的、创新的、成功的做法,还对课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所有领导都参加了以此次活动。课改论坛活动的开展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专题研讨促成长
我校举行了复习课专题研讨活动。全校教师及领导全程参加了活动。活动以学校骨干教师郝学东老师执教的《小数混合运算》复习课为范例进行主题研讨。郝学东老师执教的《小数混合运算》从口算切入,围绕本节课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估算、简便计算、综合运算等师生双边活动,为学生建构了完整的知识链,学生的兴趣高涨、思维奔放,整节课轻松、诙谐、生动、高效。参加活动的各位教师围绕如何上好复习课的活动主题进行了交流、研讨。老师们的发言既关注了复习课课堂教学的技术,又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困惑,如在小组合作中个别同学与他人合作不主动,练习课缺少“新鲜感”,后进生对知识的遗忘率高,练习题设计的质与量,学生自主整理和归纳能力的提高等。通过复习课课型的研讨活动,将新课堂教学实践与新模式构建提升相结合,使教师有所思、有所悟,在交流研讨中达成了共识,体现了开展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3、案例分析展精华
学校要求45周岁以下(含45)教师都要参加案例分析活动。案例分析活动每次安排3名教师根据学校提供的课例作好充分的准备,写好案例分析稿,提前一周交给教研组长,然后在活动时进行交流和教研组长点评。我们对案例分析的要求是从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对案例中学习目标的设计、学习内容的确定,教学流程的设计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教研组长点评可以对教师的案例分析进行点评,也可以就案例本身提出商讨的建议。活动中教师认真钻研,踊跃交流,有很多争鸣。县教研室杨二兵、原鹏飞老师也参加过我们的此项活动,对我们的做法给予了好评。
(三)研究成效
我校实施课题研究的成效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
1、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得到较大进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教师们更能以平等、民主、和蔼的`态度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活泼,更爱学习。课改实验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初步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到学有兴趣,学有个性,学有创造,学有所得。
2、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得到较大进展。课改实验过程中一定强度和密度的教研活动给老师们带来了压力,但也推动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越来越多的教师撰写教学随记和案例,也促进了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不断反思和改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能自觉运用网络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创新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效率有了显着的提高,并且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
3、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得到较大进展。教师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着的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也逐渐增多,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题研究的实施,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发展空间,教材处理与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通过网上查询资料和联系实际生活以问题驱动教学,将学生本身作为课程资源,师生角色互换等等,已成为广大教师所追求的教学行为。
4、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得到较大进展。实践表明,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所付出的一切,在学生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教材变得更有生成性。
5、教学评价制度改革的实施得到了较大进展。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加强了以课程标准为基础、能力为核心的考试命题研究,发挥了考试结果对改进教学的反馈指导作用,加强了对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评价方式和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多元的、发展性的评价正在初步形成。
五、立章法,创新管理机制。
(一)课改管理
1、制定完善了白桑小学高效课堂建设推进工作思路,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领会。
2、组织所有教师认真学习了《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和高效课堂小组体验式培训,要求教师在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必须节节使用导学案。其他学科鼓励使用导学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也已开始使用)。
3、制定出台了高效课堂导学案评价标准、教导处制定出了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建立了周、月质评监控及通报制度。
4、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小组建设、小组合作学习、班级文化建设等要求,并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培训操作流程。
5、各教研组组织本组教师进行了小组建设体验式培训。
6、各班结合本班特点制定出了具有班级特色的小组建设评价细则。
7、中层以上领导、教研组长、教学能手每学期至少带头主讲一节“生动课堂”示范课。
8、实行了领导包年级蹲点制,要求领导必须深入所包年级与教师共同实践,共同成长。(李晋龙包三年级班,程忠义包四年级班,郝学东包五年级2班)
9、编发《高效课堂我们在行动》工作简报,通过阳城教育网、阳城在线网站和阳城教研博客以及教师个人博客等宣传媒介发布全校课改信息,为学校和教师搭建交流课改经验,共同进步成长的教研平台。
(二)常规要求
1、备课:实行周考核积分制。语文、数学、英语每节积1分,科学、品社(品德与生活)每节0.8分,综合实践每节0.6分,音、体、美、地方每节0.4分。实行提前一周备课制度。
2、上课:满分20分。上课必须带教案和导学案(导学案保证每生1份),每节课后的学生导学案必须进行批阅。
3、作业:每月的最后一周进行集中检查(抽查),进行积分。语文每周2次,作文2周一篇,数学每周3次,英语、品社、科学、美术每周1次,综合实践2周一次(主要检查学校相关表格填写及学生作品、作业)。
4、常规检查:每月最后一周进行。重点检查备课质量,作业批改、语文积累本、数学记错本、教研笔记、听课笔记、业务学习笔记等。
六、找问题,明确科研方向。
(一)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教师模式应用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
2、教师成长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3、课题研究组成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二)课题研究的方向与打算: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分析研究水平。在研究过程中,做到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做到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邀请专家来校讲学与安排教师外出学习相结合;定期开展专题课堂教学研究课、教研沙龙等活动,共同探讨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2、开展探究实践,构建优质高效生动课堂。
课题组将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围绕不同的目标进行课堂实验,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把课题研究推向纵深。骨干教师率先垂范,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每位成员及学科教师都必须积极参与实验课研究活动,及时交流、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构建“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新模式,为进一步实验积累数据和资料,确保课题研究高质量地开展。
3、组织经验总结,促进课题组成员业务提升。
所有课题组成员在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基础上,要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学案例和论文,总结研究成果。平时充分利用阳城教研博客平台,加快校园区域网和教师个人博客建设,及时发布通知和研究经验,为全校师生提供学习交流的服务平台。
4、实施开放性研究,进行多渠道的学习。
注重平时积累,定期进行QQ网络研讨,研究过程中加强与县教研室和兄弟学校的联系,与他们讨论交流,共同提高。同时,积极派出教师外出学习取经,获取新的理念和信息,返校后上汇报课,与课题组成员展开交流,有效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
(三)对县总课题组提出的建议:
1、县总课题组要为各校配备兼职课题督导员,每月深入子课题研究学校,()了解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课题研究工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以“课题研究动态”的形式在全县交流通报。
2、要求各学校拿出专项课题资金用于课题研究,由各校课题组负责人和县局课题督导员统筹安排使用。
3、县总课题组要设立专项课题研究的成果奖励基金,用于有突出研究成果的子课题研究学校或研究者的奖励。以提高参与研究校及研究者的积极性。对消极应付的研究校要取消其立项课题,并通报批评。
4、县总课题组要对子课题研究的外出培训学习观摩交流等工作进行统一安排,以免造成课题研究走过场,只交资料不求实效的情况发生。
构建“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在我校实施以来,课题组积极申请立项,完善上报了子课题申请评审书,确定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结合全县“三公开”新课堂教学活动,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培训为主抓手,以教研为突破口,深入地进行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现将课题组的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培训,夯实课题理念。
1、3月25日——4月3日,组织安排各学校领导和相关学科教师参加我县新课堂“三公开”教学暨能手考核听评课的研讨活动。
2、4月28日,组织安排全校16名教师到阳城三小进行了白板使用的相关培训,我校骨干教师郝学东,于5月4日下午,面向本校全体教师举行了关于电子白板的功能及基本操作培训活动。
3、4月29日,选派课题组领导和教师赴蟒河镇台头完小参加特级教师示范讲学活动。
4、5月8日上午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首届山西省中小学教师电子白板教学应用技能大赛”获奖优秀课展示网络直播。
5、5月15日我校组织了数学学科听、评课教研活动,县教研室数学教研员杨二兵、原鹏飞老师应邀到校听课指导。
6、本学期课题组共组织5次课题研究专题培训。内容包含:“导学案”和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如何结合;如何在“四步导学”课堂上关注生成资源;如何在“四步导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小组合作中怎样调动所有成员积极参与;如何充分发挥小组作用,用好评价武器。
通过经常性的培训、学习、取经,及时组织参加活动的教师利用校本教研时间谈感受,讲收获,交流心得,并形成文字材料及时在阳城教育博客专栏进行网络研讨,为我校开展“三公开”教学活动树立了样本,有力促进教师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经验的学习,明确了探索“生动课堂”教学改革的途径与方法,对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搞活动,落实模式应用。
(一)强化课改模式规范化。
2013年12月,12月,我校确立了新课堂课改模式阶段目标,强力推行“四步导学”模式上课,各教研组积极调整、完善教研组教研、课改方案,开展了各学科“四步导学”生动课堂教学及小组活动展示,进行了“我与课改共成长” 专题课改论坛。通过组织评议,推选出我校课改之星3人:宋蒲红、郭育平、吉云芳。2014年6月举办了第二届“生动课堂”课改论坛,建立了“课改名师”档案。此举有力推动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规范化”实施。
(二) 推行课改工作常态化。
1、积极研制高质量的导学案。逐级审核导学案,从领导到教师人人参与导学案的编写、审核、定稿,从而提升导学案的编写质量。
2、领导推门听课、教研常态化。校领导坚持定时不定时深入到课堂教学中,抓教学、抓教研,听课后随即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专题教研。要求学生人人备有语文积累本、数学纠错本,教师实行周批阅,并且纳入教师平时考核。
3、坚持进行质量监测。本学期共进行了两次教学质量监测反思分析,查找学科教学漏洞,并进行针对性研讨。
(三) 综合实践活动标准化。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县展契机,我们积极研究,及时修订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完善适合寄宿制小学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四) 校际教研讲座促进化。
2013年12月20日,我校和阳城县实验小学8位教师进行了校际教研活动,经过听课、互动交流研讨,从而明确了课改实践方向,坚定了全体教师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鼓舞了我校全体教师投身课改的信念。
(五) 领导深入教学经常化。
我校建立了课堂巡查制度,坚持每周进行督查,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主动参加教研,实现了教学管理常态化,教科研活动经常化。
三、建模式,保障学科覆盖。
本学期以来,我校围绕构建“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立足新课堂,运用新模式,教学“三公开”,研讨常态课,扎实开展听、评课教学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利用课题研究扎实推进课改。“三公开”教学公开课活动,语文、数学、英语、音乐学科均进行了两轮公开教学研讨;科学、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体育、美术、地方与校本课程等学科进行了1次公开教学研讨,每次活动均由学校领导班子牵头,各教研组及时依托课题研究进行课堂教学专题研讨。(各学科相关研究活动情况在阳城教育网、阳城教研博客、阳城在线网进行了报道。)
本学期公开课的展示奇葩朵朵,姹紫嫣红,浓墨重彩,可圈可点,课堂教学改革的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三“实”、四“突出”、五“转变”。三“实”,即课堂真实,教风朴实,训练扎实。 四“突出”,即突出“四基”教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突出学法指导,突出赏识、评价,突出个性化教学。五“转变”,即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接受学习向重探究性学习转变,由重关注学习结果向重关注学习过程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以学科为中心向学科整合转变。具体情况如下:
1、三月份进行了数学、英语、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教导主任李晋龙,政教副主任郝学东积极主动作了品德与社会和数学公开课。
2、四月份进行了音乐、语文、美术等学科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专职音乐教师张晓莉、美术教师郭莹登台展示了音乐和美术公开课,交流教师原仓库、张龙胜,支教教师王敏慈也踊跃承担了公开课。
3、五月份进行了数学、音乐、地方与学校课程等学科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专职音乐教师张晓莉与支教教师王敏慈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新聘数学教师郭晓金也主动进行了公开教学。
4、六月份进行了语文、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等学科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交流教师延婷婷、新聘教师郭晓金精心准备、运用“四步导学”教学模式展示了语文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深受大家一致好评。
5、开展了“家长进课堂”活动。五月安排的公开课教学,我们为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交流沟通,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让学生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充分感受我校“课改”氛围,了解孩子学习、生活情况,共邀请3-6年级班的56名家长参加,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及时整理和整改家长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完善,并将之常态化,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提升、有机融合的“大教育”机制,为我校进一步创建“家校共育、课堂生动”的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奠定基础。
四、研课题,完善模式构建。
(一)校本教研
1、加强教研活动,以教学研讨促进课题研究。本学期,我们致力于打造 “生动课堂”的教学研究,重视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重视教学目标的恰当预设、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教学流程的弹性设计。在教学活动中,我们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和学生的参与情况来衡量一堂课是否和谐、生动、高效、充满活力。在“生动课堂”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的校本教研活动扎实、有序,并且形式多样,如语、数、英学科的青年教师课堂基本功竞赛,各年级组的“三人行”、“一课三议”、“同题异构”活动,老教师的传经课……老师们本着谦逊诚恳的态度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为目标,积极地参与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促进自身不断成长。
2、加强反思交流,以反思对话促进课题研究。学校为鼓励教师尽可能理性地去思索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让教师的经验在实践中总结,在反思中成长。每个月都引导教师做好反思对话。本学期,我们要求教师每月撰写“教育叙事”或“教育案例”,以自身教育教学中的事件引发思考,理性分析后叙写成文,上传至阳城教研博客进行交流。每月对这些文章进行统计、点评,本学期共上传300余篇博文,多数教师形成了教学反思交流的习惯。
3、加强子课题研究,以子课题的研究深化主课题研究。子课题的切入口小,主要研究的是与教师自身教学实践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非常贴近教师教育教学,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我校所有教师均申报了子课题,教师们从自己开始,从自己的课堂或他人课堂开始,以理性的眼光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在研究中成长。至学期末,学校各教师的子课题都撰写了较有质量的结题报告,叙写了课题研究过程、研究成果、研究后的思考等,都是比较有价值的。
4、加强成长训练,以教师专业成长训练夯实课题研究。本学期,我校在进一步开展新课堂“三公开”教学活动的同时,开展了教师专业成长训练活动,给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成长平台。活动在教师间的反响很大,取得的效果也不错。
(二)课题研究
1、课改论坛进行时
6月12日晚,我校组织全体教师举办了第二届“生动课堂”课堂教学改革专题论坛。活动中教师们围绕学校本学期来开展的“三公开”教学活动的感受,结合自身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经历,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谈体会,谈收获,找差距,找不足,深入剖析课改实施以来的得失。各位教师不仅从课改整体方面、某一学科、某一节课、某一教学环节等角度,展现了课改实施过程中的点滴收获,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具体的、有效的、创新的、成功的做法,还对课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所有领导都参加了以此次活动。课改论坛活动的开展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专题研讨促成长
我校举行了复习课专题研讨活动。全校教师及领导全程参加了活动。活动以学校骨干教师郝学东老师执教的《小数混合运算》复习课为范例进行主题研讨。郝学东老师执教的《小数混合运算》从口算切入,围绕本节课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估算、简便计算、综合运算等师生双边活动,为学生建构了完整的知识链,学生的兴趣高涨、思维奔放,整节课轻松、诙谐、生动、高效。参加活动的各位教师围绕如何上好复习课的活动主题进行了交流、研讨。老师们的发言既关注了复习课课堂教学的技术,又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困惑,如在小组合作中个别同学与他人合作不主动,练习课缺少“新鲜感”,后进生对知识的遗忘率高,练习题设计的质与量,学生自主整理和归纳能力的提高等。通过复习课课型的研讨活动,将新课堂教学实践与新模式构建提升相结合,使教师有所思、有所悟,在交流研讨中达成了共识,体现了开展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3、案例分析展精华
学校要求45周岁以下(含45)教师都要参加案例分析活动。案例分析活动每次安排3名教师根据学校提供的课例作好充分的准备,写好案例分析稿,提前一周交给教研组长,然后在活动时进行交流和教研组长点评。我们对案例分析的要求是从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对案例中学习目标的设计、学习内容的确定,教学流程的设计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教研组长点评可以对教师的案例分析进行点评,也可以就案例本身提出商讨的建议。活动中教师认真钻研,踊跃交流,有很多争鸣。县教研室杨二兵、原鹏飞老师也参加过我们的此项活动,对我们的做法给予了好评。
(三)研究成效
我校实施课题研究的成效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
1、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得到较大进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教师们更能以平等、民主、和蔼的`态度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活泼,更爱学习。课改实验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初步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到学有兴趣,学有个性,学有创造,学有所得。
2、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得到较大进展。课改实验过程中一定强度和密度的教研活动给老师们带来了压力,但也推动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越来越多的教师撰写教学随记和案例,也促进了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不断反思和改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能自觉运用网络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创新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效率有了显着的提高,并且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
3、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得到较大进展。教师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着的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也逐渐增多,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题研究的实施,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发展空间,教材处理与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通过网上查询资料和联系实际生活以问题驱动教学,将学生本身作为课程资源,师生角色互换等等,已成为广大教师所追求的教学行为。
4、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得到较大进展。实践表明,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所付出的一切,在学生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教材变得更有生成性。
5、教学评价制度改革的实施得到了较大进展。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加强了以课程标准为基础、能力为核心的考试命题研究,发挥了考试结果对改进教学的反馈指导作用,加强了对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评价方式和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多元的、发展性的评价正在初步形成。
五、立章法,创新管理机制。
(一)课改管理
1、制定完善了白桑小学高效课堂建设推进工作思路,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领会。
2、组织所有教师认真学习了《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和高效课堂小组体验式培训,要求教师在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必须节节使用导学案。其他学科鼓励使用导学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也已开始使用)。
3、制定出台了高效课堂导学案评价标准、教导处制定出了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建立了周、月质评监控及通报制度。
4、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小组建设、小组合作学习、班级文化建设等要求,并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培训操作流程。
5、各教研组组织本组教师进行了小组建设体验式培训。
6、各班结合本班特点制定出了具有班级特色的小组建设评价细则。
7、中层以上领导、教研组长、教学能手每学期至少带头主讲一节“生动课堂”示范课。
8、实行了领导包年级蹲点制,要求领导必须深入所包年级与教师共同实践,共同成长。(李晋龙包三年级班,程忠义包四年级班,郝学东包五年级2班)
9、编发《高效课堂我们在行动》工作简报,通过阳城教育网、阳城在线网站和阳城教研博客以及教师个人博客等宣传媒介发布全校课改信息,为学校和教师搭建交流课改经验,共同进步成长的教研平台。
(二)常规要求
1、备课:实行周考核积分制。语文、数学、英语每节积1分,科学、品社(品德与生活)每节0.8分,综合实践每节0.6分,音、体、美、地方每节0.4分。实行提前一周备课制度。
2、上课:满分20分。上课必须带教案和导学案(导学案保证每生1份),每节课后的学生导学案必须进行批阅。
3、作业:每月的最后一周进行集中检查(抽查),进行积分。语文每周2次,作文2周一篇,数学每周3次,英语、品社、科学、美术每周1次,综合实践2周一次(主要检查学校相关表格填写及学生作品、作业)。
4、常规检查:每月最后一周进行。重点检查备课质量,作业批改、语文积累本、数学记错本、教研笔记、听课笔记、业务学习笔记等。
六、找问题,明确科研方向。
(一)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教师模式应用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
2、教师成长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3、课题研究组成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二)课题研究的方向与打算: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分析研究水平。在研究过程中,做到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做到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邀请专家来校讲学与安排教师外出学习相结合;定期开展专题课堂教学研究课、教研沙龙等活动,共同探讨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2、开展探究实践,构建优质高效生动课堂。
课题组将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围绕不同的目标进行课堂实验,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把课题研究推向纵深。骨干教师率先垂范,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每位成员及学科教师都必须积极参与实验课研究活动,及时交流、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构建“四步导学”课堂教学新模式,为进一步实验积累数据和资料,确保课题研究高质量地开展。
3、组织经验总结,促进课题组成员业务提升。
所有课题组成员在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基础上,要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学案例和论文,总结研究成果。平时充分利用阳城教研博客平台,加快校园区域网和教师个人博客建设,及时发布通知和研究经验,为全校师生提供学习交流的服务平台。
4、实施开放性研究,进行多渠道的学习。
注重平时积累,定期进行QQ网络研讨,研究过程中加强与县教研室和兄弟学校的联系,与他们讨论交流,共同提高。同时,积极派出教师外出学习取经,获取新的理念和信息,返校后上汇报课,与课题组成员展开交流,有效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
(三)对县总课题组提出的建议:
1、县总课题组要为各校配备兼职课题督导员,每月深入子课题研究学校,()了解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课题研究工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以“课题研究动态”的形式在全县交流通报。
2、要求各学校拿出专项课题资金用于课题研究,由各校课题组负责人和县局课题督导员统筹安排使用。
3、县总课题组要设立专项课题研究的成果奖励基金,用于有突出研究成果的子课题研究学校或研究者的奖励。以提高参与研究校及研究者的积极性。对消极应付的研究校要取消其立项课题,并通报批评。
4、县总课题组要对子课题研究的外出培训学习观摩交流等工作进行统一安排,以免造成课题研究走过场,只交资料不求实效的情况发生。
上一篇:表彰决定
下一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