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赏识教育的具体内涵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赏识教育的融入探析
  【引言  第一章】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研究绪论
  【第二章】赏识教育的具体内涵
  【第三章】小学班主任运用赏识教育的学理分析
  【4.1  4.2】赏识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4.3】赏识教育的具体策略
  【结论/参考文献】小学班主任实施赏识教育的方案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赏识教育的内涵

  一、赏识教育产生的时代背景

  先进的教育理念产生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在我国面临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我国的教育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求人才有完备的知识体系之外,还需要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内在层次的需求。二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的意识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停滞不前的陈旧教育模式满足不了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三是越来越多的学校问题、家校矛盾、学生伤害自杀事件等屡出不穷;学生压力过重,负担过重,心理不健康等越来越多的问题浮出水面。基于此现状的教育背景,急需一种行之有效的能够对教育现状有所改进的教育理念产生。周弘教授在其 20 余年对聋哑女儿的成功教育经验总结后,得出了赏识教育这一教育理论。这种可以让我们现代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可以改变教师、学生的赏识教育为教育领域揭开了崭新的一面。[15]但赏识教育不是一时兴起或是纯粹的经验总结,赏识教育在国内外教育先例中有着丰富的理论根基,将其完善到理论新高度,为我们改善现有教育,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二、赏识教育的多维理解

  对于赏识教育的概念界定,很多学术界专家根据其自身研究领域的特点,对“赏识教育”进行了不同的定义:

  其一:赏识教育即“赏识--成功”教育,是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教育。[16]

  其二:赏识教育是指教师认识并赏识学生才能,从而使学生增强自信、主动发展的教育方式(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方法)。

  其三:赏识教育就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18]

  其四:赏识教育即是指教育者在尊重受教育者个性、人格的基础上,用爱心去发现受教育者身上的闪光点,激励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19]

  其五: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20]

  其六:赏识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步与成功予以重视和赞扬的教育;它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和发展,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它面向的是不同层面的学生,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己的起点开始,去体验成功,实现自我。[21]

  以下是本文对赏识教育的定义:

  赏识教育是从班级管理、学生心理需要及人的发展需要出发,由教师主观自愿施行的对学生的爱的教育形式。它的主体实施者是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呈现出的不同特征,对其行为表现作出及时、恰当、公正的赞扬、鼓励或支持。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发自内心地喜欢、赞扬学生,能够真心悦纳学生,对学生作出客观公正地评价,以激励学生树立强大的自信心,从而指引他们朝着优秀的方向努力发展。赏识教育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接纳来自老师的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积极性,挖掘其内在潜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班级管理的优化,教育发展的和谐。

  三、赏识教育的特征优势

  (一)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

  赏识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最大优势,就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全面为学生的身心发展考虑,并由教师发自内心的爱的教育。赏识教育的一切出发点和归宿都是源自教师内心对学生的关爱,理解,从而生发出对学生的赏识、鼓励。爱是人类最质朴而真实的情感,爱是教育的灵魂所在。

  (二)赏识教育是师德的最好体现

  在极力倡导师德师风建设的今天,社会、学校、家庭、学生都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往的教育中,教师不乏严苛的批评、训诫、漠视甚至是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对学生带有伤害性的语言、行为、心理暗示等等现象,成了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家常便饭,或许教师的初衷是为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好,可行为方式的不正确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发展,更有甚者带来了不可挽回的对学生的伤害。因此,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寻求一条全新的素质教育之路,就显得尤为重要。赏识教育正是迎合了这一契机,它既可以兼顾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在赏识、激励中不断正视自己、挖掘自己的潜力,成为更加优秀的学生;更可以让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关爱学生,鼓励学生,赏识学生,这样的教育才是和谐共生的教育。

  (三)赏识教育可以对学生心理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都是渴望被认可、被重视,这样才能体现人的存在感和价值所在。特别是出于心理、人格萌发时期的小学生,他们对外界的感知和自我认识就是从老师、同学、家长对其评价而得到。因此,教师对小学生的认可赞许、赏识鼓励、才能让他们对自己树立自信,并不断内化出积极的动力,继续努力朝着正向的目标发展,从而形成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