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实验区建设方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实验区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落实各项政策和要求,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长效机制,率先在全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服务,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精神和省教育厅《关于申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验区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xx市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实验区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实验区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公平公益、统筹协调、突出内涵、激发活力”的原则和“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主动为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服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切实提高新城区以及城乡结合地带义务教育水平,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差距;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理顺管理关系,充分调动几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优质义务教育资源,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突出教育公平,为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提供有效的教育服务。
二、目标
(一)总体目标
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省颁办学标准,通过合理布局义务教育资源,加大投入,科学配置师资,优化结构,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基本实现办学条件基本均衡,师资队伍基本均衡,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机会基本均衡、教育教学质量基本均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义务教育需求。
(二)具体目标
1、市区100%具有xx户籍或持有1年以上《xx市暂住证》的适龄儿童少年能够相对就近接受9年义务教育,基本满足每个儿童少年“上好学”的需求,消除大班额现象,择校生比例控制在省规定的范围以内。
2、市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达到省颁办学标准,充分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3、小学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初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结构更加合理优化,且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较高的专业素质、科学素养、人文涵养和敬业精神。
4、灵活多样的多元化义务教育服务网络初步形成。绝大多数的学校办学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办学质量得到提升,家长满意,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度。
5、“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进一步得到体现,儿童少年具有健康活泼、文明乐群、勇敢自信、初步责任感等良好基本素质,为终生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工作的着力点
(一)在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的基础上,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扩充优质教育资源。
(二)统筹兼顾,区域协调。老城区重点是资源整合,努力降低学校规模,减少班额;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功能。新城区、城乡结合地带、原企业划转学校以及区划调整后新增学校重点是加大投入和资源整合,促使基本办学条件达到省颁标准,管理理念得到更新、管理水平得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高。
(三)强化规范办学行为,尤其在治理乱收费、乱办班、乱补课、分重点班非重点班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取信于民,取信于社会。
(四)锻造一支专业素质和科学素养较高、爱岗敬业、具有广阔视野的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
(五)着力保障特殊群体义务教育的权利。努力解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少年、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问题,高度关注民族教育。
四、主要措施
(一)明确职责,建立目标责任制
1、进一步完善“以区为主、分级管理”和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市里加强对全市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宏观规划、政策制定、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扶持较为困难的区推进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区政府(管委会)为本区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责任者,区教育、财政、建设、人事等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作用。
2、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各区要把本方案的目标要求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区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xx市“xxx”城市发展战略实施以及人口出生变化的情况,因地制宜地制订和完善实施本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尤其要在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化建设、优化布局结构、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有具体措施。
(二)合理调整布局,多途径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化建设
1、新建住宅小区要落实中小学的规划布局,并严格实施配套中小学的建设,做到同步设计、同步建造、同步交付使用。中小学自规划起至竣工验收的整个建设过程中,区教育主管部门有权参与。
2、统筹调整教育资源。盘活区域内的教育资源,通过改扩建、校舍置换、拆并,以及缩小规模、减少班额等方式,扩大生均面积。
3、新建中小学要按照省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改扩建的学校可以参照省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建造。
4、确保义务教育资源使用的有效性、公益性。对布局调整中出现的暂时性闲置校舍资源,必须严格控制转性为经营性开发,应优先安排用作本区域学前教育、社区教育、青少年活动场所。
(三)优化配置,切实提高教师素质
1、通过市、区协调联动,打破市、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分割,多途径多形式多方法推动教师交流,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采取倾斜政策,积极引导骨干教师向薄弱学校、边远学校任教。
2、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和素质评价机制。加强新教师的上岗培训。完善教师职后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自我提高。加快骨干教师与骨干校长培养,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积极探索以校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方式。
3、继续加强城乡中小学对口支援和交流,积极探索城乡中小学共同体建设新途径,通过带教、对口科研课题指导、教研活动交流等形式,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管理和教学水平。
(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以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加强教育的实践研究与教育行为的研究,注重儿童少年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探索适合儿童少年的教育,开展各种有益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活动,培养儿童少年良好基本素质。
2、以点带面,区域推进义务教育改革。分别成立市特色小学、特色初中建设研究会,发挥特色学校在办学思想、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实验引领作用,使其成为区域内课程改革、教育研究、师资培养的孵化器。积极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市的义务教育信息网络服务体系,为义务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信息化的义务教育服务平台。
3、加强对外交流。构建与国内外义务教育交流的平台,通过举办义务教育论坛、特色学校年会、专题研讨会等多种方式,加强在政策、理论、实践等多方面的交流沟通,开拓视野,促进义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五)改革管理体制,发展灵活多样的义务教育模式
1、继续坚持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义务教育办学体制。各区要科学合理确定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比例。在政府承担主要办学责任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义务教育,为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多样化的就学途径,确保贫困儿童少年的就学需求。
2、鼓励有资质的社会公益团体、基金会、事业法人等举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通过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投入资金,搞活机制,提高义务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和办学理念的引导,积极扶持民办学校的发展,不断提升民办学校的整体办学层次。
3、深化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力争2-3年完成市属部分学校调整划转工作。
(六)增加投入,保障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顺利实施
1、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发展财政经费的投入力度。根据实际,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
2、加强对目标落实情况的督导。依据目标要求和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由市教育督导部门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实验区督导标准,对各区的实施进程和阶段目标进行督导,对涉及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质量提高、教育经费投入与筹措、教师待遇落实等事项,开展专项督导。
3、加强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实验区建设的宣传。形成支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实验区建设良好氛围,促进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