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汇总30个
【导语】
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汇总30个 由好范文网会员“idrc”整理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目录】
- 篇1: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 篇2: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 篇3: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 篇4: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 篇5: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 篇6: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 篇7: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 篇8: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 篇9: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 篇10: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 篇11: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 篇12: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 篇13: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 篇14: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 篇15: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 篇16: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 篇17: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 篇18: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 篇19: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 篇20: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 篇21: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 篇22: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 篇23: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 篇24: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 篇25: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 篇26: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 篇27: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 篇28: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 篇29: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 篇30: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正文】
篇1: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张继先奶奶,1966年出生,今年54岁了,医学硕士,参加工作三十余年。张继先医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此刻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内科党支部书记。
抗击“非典”的故事。2003年“非典”时,37岁的张继先就是江汉区专家组的成员,每一天的任务就是下到各个医院排查疑似者。从那时起她就养成了看病要问病人的住址、职业的习惯,也正是“非典”时期锻炼出来的思维模式,使她养成了对病毒敏锐的洞察力,对疫情高度的警觉性。荣获抗击非典战役“三等功”。
“疫情上报第一人”的故事。去年12月26日上午,张继先奶奶接诊了家住医院附近小区的老两口儿,他们因发烧、咳嗽就医,拍出来的胸部CT片,虽然症状看起来像是流感或普通肺炎,但CT片的结果与两者有明显的区别。他们儿子的CT片,肺上也有特殊表现。同一天,还有一位华南海鲜市场商户,存在同样的发烧、咳嗽和肺部表现。28日、29日,门诊又陆续收治3位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病人。前后7个病人症状和肺部表现一致。张继先敏锐地意识到情景不对,向医院进行了报告。医院高度重视,立即决定上报。张继先的坚持上报,为武汉市、湖北省,乃至全国卫健部门拉响了警报。12月底,国家卫健委派出高级别专家组,赴武汉调查病情,迅速应对处置。张继先成为“疫情上报第一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张继先奶奶“像救火队员一样”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在离新冠肺炎疫情最近的地方战斗。她从网上又团购了30件帆布衣服用作防护。至于为什么团购而不是让单位配发,她说:“如果医院配发的话需要订做,而网上买能够很快到货。”她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张继先的情绪不止一次崩溃。有的病人病情发展太快,手段用尽,还是走了,她大哭;有时防护服快没有了,口罩快用完了,她大哭……“我这次把一生的眼泪流光了!”这一个月来,睡眠严重不足,体力严重透支,她说自我已竭尽了全力。
2月6日,湖北省给予张继先同志记大功奖励。把最高的荣誉给医护人员!把最美的称赞给白衣天使!把最便利的条件给一线的战士!把最优厚的待遇给为这次抗疫做出贡献的人!
张继先奶奶在疫情面前,身经百战的,临危不惧,敢于担当,如今又一次冲在了战斗最前线。她是最美的白衣天使,也是一名抗击疫情的老兵,更是一名勇敢的战士。值得我们每个小朋友学习,让我们向张继先奶奶致敬!
篇2: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急诊科护士李婷被感染的第七天,也是她和丈夫海棠结婚的四周年纪念日。可是因为被感染在家隔离的她,吃药吃到想吐、浑身乏力总喊累。
丈夫海棠为了给她增添一点生活的小惊喜,想尽办法为她准备了纪念日礼物。一束鲜花、一个蛋糕、一张陪你去世界任何地方的欠条……背后是丈夫海棠最坚定的爱与守护。
篇3: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后面还有多篇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当看到一个个身影奔赴一线,你是否潸然泪下当明白一个个身影知难而进,你是否鼓掌赞美每当见到这一个个身影坚毅倔犟,你是否说真美啊!
这不仅仅是视察,还是一种关切。春节,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武汉人民打响了“战疫”第一枪。虽然这次“战疫”十分困难,可是国家对我们的安抚也是无处不在。在医院、超市等地方皆留下他的身影,总理一举手一投足,我仿佛感到了一股暖流贯通血液,那一句“你们辛苦了!”让多少医务人员泪流满面,让他们有信心与病毒抗争。让人民有了信心和力量。给了人民群众打赢这场“战疫”的决心。这身影,真美!
这不仅仅是职责,还是一种情怀。钟南山爷爷告诫大家没有特殊情景不要去武汉,但他自我为防控疫情踏上了去武汉的路。高铁上,84岁的老人忍不住身心强烈的疲惫,靠在餐车旁小憩,那一刹那被拍成照片,深深的印在我脑海中,让我回想起“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的勇士精神和“重症病人到我这来”的英雄气魄。再看此刻,战疫情,钟南山爷爷威风不减,“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他带着专家组第一时间逆流而上,给了武汉人民莫大的鼓舞。如今钟南山爷爷年事已高,是什么让他如此刚强,我想是拳拳赤子心和殷殷爱国情。这身影,真美!
这不仅仅是祝福,还是一种大爱。他的妻子就要前往武汉救死扶伤,他在她临走时说:“赵英明,平安回来,你平安回来,我包一年的家务。”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深厚的感情,很可能赵医生一去不复返,但他作为赵英明的丈夫,懂得掂量夫妻私情和国家大爱的分量,这看似玩笑的一句俏皮话,浓缩了多少不舍,表达了多少恩爱。他们深知,“国有难,召必回”是医护人员的天职。赵英明是投身战疫一线的千千万万个医生护士的缩影,他们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正因为有像他们这样的一个个“小家”,才让我们生活在中国这个美丽的“大家”。夫妻分离的身影和话语在空中飘荡,久久难以忘怀。这身影,真美!
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个个美丽的身影!是这些平凡又伟大的“逆行者”身影,在人民心中筑起了宝塔,无论任何灾难,都会变得更加坚强。向最美身影致敬!
篇4: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疫情打乱了很多人的计划,也见证了灾难面前那些坚定不移的真情。5月4日晚,浙大四院感染楼,一对恋人隔着玻璃经过手机通话,这是他们11天以来的第一次见面。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们取消了2月14日登记结婚的计划,如今也有了甜蜜的约定:等疫情结束,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领结婚证。
篇5: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中,你们不顾自我的安危,冒着被传染的风险,依然坚守在一线,守护着一个个亟待救助的患者。
亲爱的白衣天使们,你们为了他人的生命安全,放弃了休息,舍弃了亲情,进取响应着党和人民的号召,不畏艰辛,驰骋疆场。多谢你们辛苦的付出,多谢你们温暖的付出。
亲爱的白衣天使们,你们是患者的守护神,是人民的期望,而我们则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我们将永远支持你们。
亲爱的白衣天使们,你们是我学习的榜样。妈妈、教师常督促我好好学习,可我总是爱贪玩,学习没有动力。在这次疫情面前,我才真正感受到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钟南山爷爷八十多岁高龄,用智慧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你们也在用精湛的医术救治病人。有篇文章《为什么而读书》说得多好呀,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不仅仅使自我受益,并且在国家危难之时,能够救人民于水火之中。我要以你们为榜样,努力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和人民。
我想对你说,虽然我们相隔万里,但我们的心永远在一齐,虽然我此刻帮不上什么忙,可是我会守在家中,好好学习,不添乱。虽然一个人的力量很小,可是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的话,便能创造奇迹。
在那里我还要由衷地说一句:你们辛苦了!历史将永远记住你们,人民将永远感激你们。
向你们致敬!
篇6: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由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网友投稿]家住福建省福州市的张秀敏,是福建某公司的一名女工。1月26日,被临时抽调回来上班,一天上班8个小时,包装3000个口罩。而她说,“不遗憾、不辛苦。”上班前,孩子哭了,叫她不要走。张秀敏对孩子说,妈妈去做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妈妈要回去帮忙生产,让更多人能够有口罩戴更安全一些。
篇7: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有句话说得好——“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可是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打响了!
疫情无情人有情,隔离病毒隔离不了爱,在中国传统最重要的节日一一春节,人们顾不得团圆,抛妻别母,弃子离家,冒着生命危险,五十多支医疗队,六千多名医护工作者纷纷驰援武汉。
1月24日是除夕,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但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仍有很多的医护人员主动走上抗击疫情的一线。
一张张给上级的“请战书”、一条条与亲人的宽慰信、一颗颗救死扶伤滚烫的心。除夕之夜,“白衣天使”们逆向而行的身影让无数人泪目。他们用大医仁心,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敬业行动为公众安全保驾护航。疫情当前,他们责无旁贷坚守在临床一线。已经回老家的又赶回值班,父母的电话都常常顾不上接。
时间就是生命。很多医务人员一天只顾得上吃一顿饭,一个上午都来不及喝一口水,有人在投入战斗的近1个月时间里,几乎没有脱下过白大褂,有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有钢铁般的精神,有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我照亮整个中华大地。当我们团圆时,应当想到一些战士仍然守在祖国前线,为了祖国的和平、稳定作出自我的贡献,他们没有一丝懈怠,因为这份工作的满意程度,也关乎着百姓的满意程度。
在疫情面前,八十四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赶赴武汉,冷静、无畏、迎难而上的身影,令人敬仰,令人感动。他曾说:“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
雨点冰冷,机器轰鸣。除夕之夜,在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工地上,灯火通明,上百台挖机、推土机等机器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大年三十早上8点,工人们已抵达施工现场,义无反顾地投入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这个春节,他们无暇照顾家中的父母和孩子,坚守在各自的“战场”上,甚至来不及和家人远程视频,报个平安。
疫情严峻,物资短缺。有人捐款,有人捐出了口罩,有人捐出了护目镜,有人捐出来元宵,有人捐出了糕点,善举涌现,凡人善举,小我献出大爱,涓涓细流汇聚成一股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
抗击病毒的一幕幕情景让我们感动得潸然泪下,感动,更要行动。在国家危难之时,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要扛起社会职责。
万众一心,没有翻可是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可是的坎。凝心聚力,众志成城。人人奉献担当,各个从我做起,我们必须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篇8: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大年三十中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的医生点了两份外卖。
疫情当前,下单的医生体贴地备注:如果快递师傅介意医院环境,我能够到路边拿,不用送上楼。
半小时后。快递小哥不仅仅把饭菜送上了二楼,店家还免费送了两个菜,并附了一张字条:“医生:辛苦了。送一份肉一份菜。新年欢乐!”
医生瞬间感动,拍照发了朋友圈。记者找到店家,店老板说,看到医生的备注留言,他很难过:“过年了,他们还坚守在岗位上,为这座城市默默奉献,却有一些人介意他们的工作环境。”所以,他想做点什么。
嗯……这就是传说中的“良心卖家”吧?以后吃饭就去你家啦!祝你生意兴隆!感激有你!
篇9: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千里送温暖令人感动,而邻里之间的真情流露,同样涌现出令人动容的故事。
一辆出租车前车窗右下角贴着一张纸,写着“医护工作者免费接送”。大年初一,河北省唐山市出租车司机刘超得知全国的疫情形势后,粘贴了这个标识,还在小区的业主群、微信朋友圈承诺,医护工作者、老弱病残孕出行不便都能够找他,免费接送。
无独有偶,在广东省中山市,也有这样一位“别人家的好邻居”——每一天免费给小区派发100斤新鲜蔬菜!免费派发蔬菜的好邻居是东区奕翠园的郭先生。看到邻居们外出买菜成了难题,他就将自家农场里的菜摘了送给大伙儿。
这些蔬菜平均5块多一斤,相当于郭先生每一天要自掏腰包贴补500多元,但他对此并不在意:“乡里乡亲的,特殊时期,能帮一点是一点。”
遥远的祖国大西北,也正上演着相似的故事。1月30日中午,67岁的兰大爷按照约定的时间打开家门,一份午饭已经如约放在了门口,热气腾腾的抓饭让老人的心也热乎起来。
独居的兰大爷是新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水塔山片区管委会团结北社区的居民,正在居家隔离观察。他的一日三餐和身体情景便成为社区工作人员的操心事,大伙儿成立了送餐组,轮流将免费的一日三餐送到老人家门口,还安排负责社区消毒的工作人员,及时将消毒用品、生活必需品等送去。“隔离不代表隔爱。”团结北社区书记贾智晖说。
“你们为了大家每一天都坚守在那里,好辛苦,我送上自我的一点心意,为我们国家加油。”1月31日早上7点,在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宝湖天下小区,一位居民趁金凤区综合执法局执法中队值班人员交班时,送来了一箱牛奶、几个苹果和一包湿纸巾,留下了一张字条后便匆匆离去。其他居民也纷纷用温暖人心的举动来感激执法队员们为防治疫情夜以继日的辛勤工作。
篇10: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山东日照,一位头戴环卫工人帽的老人匆匆走进派出所,扔下纸包转身就走。
里面是12000元现金并附纸条:急转武汉。
几经波折,大家最终找到了这位“落荒而逃”的环卫工人。他说:“人家能豁出生命咱不能做点贡献吗?”总有些平凡善良的人们,让我们泪流满面,也让我们坚信,春天就快要来临。
篇11: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绝大部分餐馆都关门了。医护人员吃饭,成了难题。
而有一家很小很小的小店,一向在忙活。
他们每一天要做将近1000份盒饭,专门供给金银潭等医院的医护人员。一份盒饭里,有胡萝卜炖牛腩,土豆炖五花肉,一个青菜,再配上一个鸡蛋或半个玉米。料很足,卖16块钱。以当下的物价,店主小姐姐是在赔钱干的。
由于忙可是来,她还叫来父母兄妹齐上阵;一家人每一天从早忙到晚,两只手当四只手用。店主小姐姐更是每一天只睡四小时。别人问她为啥要干。她说不出来,挠着头想半天,说:“我看到医护人员的朋友圈,很受不了,我想做这个事儿。”
姑娘,我明白你为啥干:因为你的心里,装着别人。感激有你。
篇12: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在捐助者的名单里,还有一个饱受过最深恶意的受害者,他就是杭州保姆纵火案中,一家五口里的唯一幸存者——林生斌。
一场灾难之后,失去妻子儿女之后的他,用妻儿的名字重新开了一家服装店,默默做慈善。这一次抗击新冠状病毒肺炎,他捐出了5000个单价18元的口罩,总价值90000元。
有些人即便跋涉过最阴暗的地狱,身上依然泛着最温暖的光。
篇13: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一辆武汉物资运输车经过收费站。工作人员把卡给了司机师傅,起身敬礼:您辛苦了,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车行几米,交警递过去一大包水:“师傅,拿点水,路上喝。”
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可是这一幕,让人泪目。因为这一刻,我看到我们在一齐。感激你们!
篇14: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1月31日,南京,公安检查站。一辆白色轿车停在路边,下来一个戴口罩的男人。他一边从车上搬箱子,一边对民警说:“拿点东西给你们!我从土耳其人肉背回来的。”
民警一看,是一大箱口罩,赶紧问他:“您贵姓?”男人回:“免贵,中国人就行了!”
“我会永远记得我是中国人,但你们不用记得我。”最深情的话,往往都说不出口。先生,你不用说,我们也懂。感激有你。
篇15: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陈军是武汉肺科医院检验科医生,与战斗在病房里的医生不一样,检验科医生藏身实验室内,每一天与病毒打交道,是外人“看不见的医生”。
陈军和同事负责患者核酸检测工作,一次检测过程要用约6个小时,实验室一天进行两批次检测。这意味着他们每个人需要不间断工作12个小时,因为手部长期捂在橡胶手套里,汗水无法排除,陈军的手长满红斑。
这只手看着令人心疼,患有小儿麻痹症的陈军却说:“每个人都有这种情景,我可能因为体质的原因严重些。很累,但我不能退缩,外面还有那么多人在等着这个结果。”
篇16: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1月27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收到了匿名市民送来的外卖,50杯热腾腾的咖啡!每杯咖啡上,还手写了鼓励和祝福“当走进工作间那一刻,你代表的就是中国!”、“累了,就歇一歇!”、“花朵会凋谢,果实会枯萎,但精神不会!”,这样的暖心鼓励让疲惫的医务人员倍感温暖。
篇17: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武汉东西湖区的一位菜农秦师傅,得知从上海、北京等地来的医疗队住在离金银潭医院步行15分钟的酒店后,他筹集了24箱新鲜蔬菜,骑电动三轮车40公里送到了酒店,秦师傅不会使用手机导航,全靠一路问过来找到了酒店。
到达时,他的脸和手都被风吹得通红,他说自我家的菜还没长起来,这些菜是他找老乡买的。在场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哭了。其实,武汉关掉后,本地菜农的菜本来能卖得很好……
让我们记住他:秦师傅,45岁,武汉的一位菜农。秦师傅,你的菜,不但营养,并且暖心。感激有你。
篇18: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大年初二,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副护士长张敏,要奔赴疫区了。临行前,女儿抱住她,哭着不让妈妈走。护士长忍住泪水,告诉女儿:“妈妈要去打怪兽了,很快就回来……”
这段时间,类似的场景,发生在祖国的无数个地方。无数个稚嫩的孩子,抱着做医生、护士的妈妈,撕心裂肺地哭着,不让她们走。可是,那些“狠心”的妈妈,一个都没留下。
亲爱的宝宝,我们不哭。我们一齐在后方,陪妈妈打怪兽!一线的战士们,愿你们平安归来!感激你们!
篇19: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高铁列车上,一位阿姨没戴口罩,她一向用衣服捂着脸,眼神充满不安与忐忑。
她根本不明白如何才能买到口罩,应对乘警的询问,阿姨就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一样急哭了,乘警掏出了自我的口罩递给她、教她戴好。
乘警说:“保护好自我的安全最重要,您别着急,有我们在!”
篇20: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武汉火神山医院顺利完工。一位全程参与建造的工人,拿到了工资。可是,他想全都捐出来。
想想,这是怎样的一种人呢?他们是最最普通的劳动者,在外面工地辛苦了一年;好不容易熬到过年回家,和家人团圆几天。但大年三十,他们接到紧急任务,放下筷子就来灾区建医院了。年夜饭,他们是在工地这样站着吃的。
多少次,都是太累了,这样睡一会儿。
他们昼夜奔忙,不辞辛劳。为了赶工期,甚至还打了一场群架。而好不容易胜利完成任务,他不要一点回报。多谢你小哥哥,钱你留下,心意我们抱走了。感激有你!
篇21: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跟孩子讲以上这些故事,我们是期望能引导孩子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职责感。我们都是社会的一份子,这个社会需要贡献力量,而我们就是贡献力量的人。我们的生活是自我努力得来的,也有很多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我们要感恩他们,同时我们也要去做能为别人付出的人。
成长过程中的所有经历都是学习机会,遇到这样特殊的经历正确教育孩子,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段有价值的体验。
篇22: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25岁的外卖小哥小孟,今年是他到北京送外卖的第5年,车胎前几天突然开始漏气,可是修车的地方到此刻也不营业,只好跟朋友借了个打气筒,每送完一单,都要给车胎打气。
他说:“我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大家少听那些谣言,注意消毒,记得戴口罩,不管怎样样,我依然会一向为大家送货!”
篇23: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一次次的爆竹声中,我们已经成功迈进了2020,可是在这一年,却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我国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此刻,感染这种病毒的人已经超过了一万例,这突如其来的病毒使亚洲雄狮黯然失色。
可是这次病毒并没有让我们退缩:在得知武汉疫情极为恶劣的时候,许多白衣天使立刻放弃假期,请命前往武汉,选择做一个逆行者。钟南山就是其中一个,2003年他临危受命抗击非典,时隔17年,2020年他再一次来到前线抗击新型肺炎。他已经84岁了,本应欢乐的在家享受生活,却仍坚守抗疫一线。其他医护人也像他一样,放弃了与亲人团聚的时间,与病魔作斗争,吃的是最简单的泡面,累了随便一个地方就能睡着,他们都是最美的逆行者,正如那句话所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可是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当然除了他们,志愿者们也做出了巨大贡献。许多有本事的人向武汉捐款,捐口罩,防护服等。大批救援队前往武汉,投入到抗击新型肺炎的战役中。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1月24号,某镇的一家无纺布企业内灯火通明,企业正开足马力投入口罩生产。为了疫情需要,本该休假的工人们放弃了春节假期,毅然回到工作岗位。厂长表示,工人3倍工资复工复产,确保日产24万只口罩,为医护人员供给物资。
2003年非典,中国七天七夜建成小汤山医院,此刻,中国将在七天内建成火神山医院,增加1300张病床,为医院供给服务。
此刻,我们已经成功分离病毒,我相信,不久后,就能研究出疫苗。平常我们也要做到勤洗手、戴口罩,少出门、多锻炼,减少接触密集人群。众志成城,支援武汉。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这场防疫大作战我们必须能成功。
篇24: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近日,新型肺炎引发了大家的高度关注,亿万华夏儿女一同努力,共渡难关,而在此刻,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一线医护人员更是为了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不惜一切,奋斗在一线。
“17年来,不论是非典,还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都坚守在急诊一线。”这是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童英在除夕之夜写下的话。
“应对疫情,我选择迎难而上,冲锋在前。”除夕之夜仍在一线奔忙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院区感染科二区主任曹红说。
在鼠年除夕最美逆行者的称号属于这一批批奔赴武汉的白衣战士,虽然看不清坚毅的面容,但你匆匆而去的背影却将医德高高擎起,却将医魂高高飘扬。
在此次抗击疫情中,中山三院有一对夫妻双双上了“前线”,其中丈夫检验科主管技师潘顺文是广东除夕夜驰援武汉的医疗队一员,而爱人代群作为一名护士长也冲在广东防疫一线。因为夫妻都在一线,两个孩子无人照顾。接到要去武汉的通知后,潘顺文连夜通知家人开车将孩子送回湛江老家。
薪火传承,在抗击疫情的重大历史时刻中完成。2003年全国上下抗击非典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何德全正要参加高考。今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何德全已成为一线的“战士”。原本计划春节去西藏旅游的何德全得知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不足,便主动报名参加支援。何德全说,当年被很多前辈的英勇事迹感动,报考了临床医学,此刻对我而言是实现了学医的初心。开始在发热门诊上班的第一天,何德全在朋友圈里写道:“相隔17年,这次轮到我代替前辈们迎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疫情在前,他们不退。天上的明月不及你肩头的星光,为了心中的那份职责,24小时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风餐露宿,守卡点、防疫情、保平安。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坚守岗位、恪尽职守,站在了防控疫情的第一线,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心头、护在身后。他们是疫情来袭时最美的逆行者!
我愿意做这样的人!
篇25: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每个人都有自我的愿望,人人都不一样,但我却想做一个能为国奉献的人。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的当下,疫情是一面镜子。
许多高尚的灵魂令我们感动和敬仰;一些不合时宜的行为让我们厌恶和不齿。
“新型肺炎”牵动着世界的目光,这注定是一个不一样的春节。而我看到的一些镜头带给我的震撼,远远超过了新型肺炎。
有句话说得好“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可是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1月2日是除夕,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但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仍有很多的医护人员主动走上抗击疫情的一线。
一张张给上级的“请战书”、一条条与亲人的宽慰的信息、一颗颗救死扶伤滚烫的心。除夕之夜,“白衣天使”们逆向而行的身影让无数人泪目。他们用大医仁心,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敬业行动为公众安全保驾护航。疫情当前,他们责无旁贷坚守在临床一线。已经回老家的又赶回值班,父母的电话都常常顾不上接。
防疫战场上医护人员那一张张印着红指印的请战书;
新闻里笑容腼腆的女护士朴素的语言:“只要穿上白大褂就不害怕了。”
武汉医生与家人隔离,白发老母亲隔门叮嘱令人泪目;除夕夜,各地医护人员紧急集结赴武汉和家人拥抱告别等等,加油武汉。
篇26: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在重症病房,护士们日夜奋战,始终坚守在患者的身边。今日(3月9日),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男护士唐光明,他用细心科学的方法照顾患者,为他们带去健康和温暖。
一进病房,唐光明就手把手带着年轻护士一齐调试血滤机,帮忙病人治疗炎症。20分钟后,机器开始正常运转。
唐光明是宜昌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护士。腊月二十九,他和另外2名同事一齐来到金银潭医院支援,至今已经40多天了。自从来到那里,除了日常的护理工作,转运患者、帮病人翻身这些体力活,他也总会抢着去做。
这段时间,唐光明还总结出一整套针对重症患者的康复训练手段。杨昊是唐光明护理时间最长的一位病人,1月29日刚入院时,杨昊既不能说话,也不能动。唐光明一边细心护理,一边教他呼吸训练方法,增强肺部功能。
截至目前,唐光明已先后带领三个不一样的护理小组参加了10多场重大抢救。看到一批批危重患者转危为安,唐光明说,光明就在前方,他要坚持到最终一个病人出院。
篇27: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阿拉自家人,不要拿证件了吧”
“抱歉啊奶奶,没有出入证、身份证,我不能放行的!”
那里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合庆镇勤昌村塘东街的设卡道口,由于连之后蔡路集镇,行人车辆来往不断。守在这个道口的志愿者们看上去异常年轻,戴着“疫情防控巡查员”的袖章,口罩上方露出“较真儿”的眼神,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
勤昌村的青年志愿者团队,6名团队成员都出生在2000年前后。疫情期间,这些年轻人主动加入防疫志愿者行列,把守“道口”检查关,哪怕亲戚朋友,但凡进村,都要掏证件、测体温。6个年轻人做事认真,被同村长辈们亲切地称为勤昌村新出道的“F6”。
上海是超大型城市,仅居民小区就有1.3万余个。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织牢织密基层防控网,志愿者们数十天如一日,为那里的疫情防控工作增添了力量,更为千千万万的市民带来温暖。
“各位旅客,健康云填写过的请打开手机信息,凭信息出站,请把帽子摘下,前面测量体温!”拿着电喇叭,上海音速青年志愿服务中心志愿者赵文昊一遍遍提醒出站旅客。随着返程客流增加,上海火车站疫情防控工作压力持续攀升。上海音速青年志愿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逆行”而上,在上海火车站进出口协助开展进站乘客体温检测、疑似患者转运等工作。
抗击疫情,上海市一批批医疗队员奔赴武汉抗疫一线,出发前,理发成了医务人员的“刚需”。已坚持义务理发30余年的“全国最美志愿者”殷仁俊带着“爱心剪”团队来到医院,为即将上前线的医疗队员理发。应对爱美的女性医护人员,殷仁俊一遍遍询问,头发剪这么短行不行男队员期望越短越好,殷仁俊干脆剪起超短发,“包他们一个月无后顾之忧”。
华东师范大学的公费师范生志愿者团队,发挥专业特长,为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在沪家庭子女供给一对一专门辅导,包括学科辅导、作业指导、课程学习、读书交流等,还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学习活动。
居家隔离期刚满就报名社区防疫志愿者的党员黄琼芳,一脱下警服就换上志愿者马甲的社区民警朱慧敏,甘当道口守护者的虹桥高铁站双语志愿服务分队……连日来,一大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团队坚守基层防疫一线。截至3月4日12时,上海市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在“上海志愿者网”发布6936个“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项目,覆盖道口监测、社区排查、心理援助等岗位。招募上岗志愿者超过20万人,累计服务超过800万小时,人均服务40小时以上。
篇28: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日前,总台央视记者蹲守在国家医疗队接管的重症监护病房,真实记录他们和时间赛跑、攻坚克难的医者仁心。
周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他要在上午尽早完成一台床边手术,给一名危重症患者植入人工膜肺ECMO。
ECMO危重病体外心肺支持,要将患者的血液从体内引流到体外,经过膜肺氧合,再经过血泵将血液循环回体内。
即将被植入ECMO的患者是一位长期患有高血压的58岁男性,发热咳嗽已经11天,被送来ICU后,立即实施了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几天过去,情景并没有明显改善,医疗队专家们商讨后决定要提前用ECMO干预,防止病人病情恶化。
特殊时期条件有限,整个植入过程要万分谨慎,这个精细的“生命”平均每分钟要2000-3000的转速,操作稍有不慎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致命的意外,大家紧紧地盯着指标数据的波动,不敢有丝毫松懈。
手术完成、管路对接、血液引出……生命通道连接成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在改善。
针对新冠肺炎可能引发的多脏器功能损伤,战斗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2300多名医护人员在一个多月的并肩作战与磨合中,已经达成基本共识,治疗关口前移、提前干预刻不容缓。
随着目前确诊新增人数的降低,新冠疫情的主战场已经转移到重症病房,多学科合作的精准施治给重生带来更多的期望。
篇29: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治疗当中,关口前移,及时进行气管插管能够减少病人因缺氧造成的死亡。在武汉的重症医院里就有这样的一支支插管小分队,冒着风险与死神赛跑,一次次为患者争取生的期望。今日,就让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位麻醉医生。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17支医疗队整建制接管了17个重症病区。来自同济医院和各医疗队的18名麻醉医生混编成一支插管小分队,两人一组,24小时三班倒。
病床上的新冠肺炎患者60岁,有心脏病,几天来在高流量吸氧的条件下,氧饱和度还始终处于低位,如果短期内得不到改善,就会因为缺氧造成多器官损害。
待麻药起效后,王晶晶摘去患者的吸氧面罩,此刻,患者只能靠体内储备的氧气维持循环,她必须要在30秒内将一根导管从患者口腔插入气道。
平时这样的插管动作王晶晶已做过几千次,但此刻,防护服、手套减缓了她的动作,眼罩、头罩模糊了视线。
精准快速,几乎在同一时间,护士在导管近端接上呼吸机,患者的氧饱和度迅速提升至100%。监测仪器上的数据变化和声音提示,插管成功。这次操作她们用了不到20秒。
王晶晶是个85后,她总说自我是个迟到的战士。春节前因为曾在工作中接触了一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进行了14天的隔离。所幸,最终核酸检测为阴性。还在隔离期时,王晶晶就发出了请战书。
随着危重症患者治疗关口的前移,这些天让王晶晶高兴的是,有更多的病人能够拔管,脱离呼吸机的辅助。
篇30: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阿姨,您别下床了,卫生间我去收拾!”“多谢!多谢!太不好意思了……”
在火神山医院的病房里,洗消护士吴昊步履匆匆,像这样与年老体弱患者的对话,连她自我都不明白说了多少遍了。
吴昊负责清洗消毒的病区,是火神山医院收治患者的首个病区。当时为了尽快让病区到达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要求,吴昊和战友们夜以继日,全力配合施工单位和设备调试人员,收拾各种建筑垃圾和设备器材的外包装。作为洗消护士,她毫不犹豫当起了病区保洁员,一个病房接一个病房捡拾垃圾,一袋接一袋往病房外扛垃圾。
首次“突击”,吴昊一干就是一天多,手磨破了,眼熬红了,但她依然坚持战斗。因为她明白,首批新冠肺炎患者接收之前,她必须按标准把整个病区打扫干净、消毒完毕。那一夜,她几乎通宵达旦,直到首批患者住进病房,她才松了一口气。
腰酸背痛的她,晚上乘公交车回到宾馆的时候,歪着头靠着车窗睡着了,公交车驶到宾馆,战友们发现她没下车,回到车上一看,她还没睡醒。“她可能太累了,让她再睡一会儿吧。”公交车司机说。
这些日子,她出现好几次这样睡着的事,但从来没有叫一声苦、说一句累。一天晚上11点多,几天没给家打电话的吴昊,突然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问她在火神山医院的情景。
“就跟以前一样,就是照顾患者,一点都不累!”她忍着全身酸痛这样告诉家人,说完“美丽的谎言”,吴昊的眼泪不由流了下来。
抗疫当前,战斗在火神山的吴昊和战友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忘我战斗着。50多岁的护士长陈红,白天往污染区搬运了40床新被褥;每一天去病房为患者输液的护士姐妹们,透过满是雾水的护目镜,为患者输液;下夜班的姐妹们,脸上被口罩和护目镜长期挤压留下深深的压痕……
每一天,吴昊都要进入污染区打扫病房卫生,为每一个房间喷洒消毒剂、扫地、拖地、收拾垃圾,一个病房至少需要10分钟,整个病区收拾消毒完,需要两三个小时不停歇。往往还没有忙完,吴昊已是汗流浃背。
病房的患者看着吴昊每一天去打扫房间、收拾卫生间,都很心疼她。不少患者称赞她是“天使保洁员”。“小吴,等我好了,期望能留下来做义工帮你分担点儿,你太辛苦了!”一名患者说。
【小编简评】
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汇总30个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请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其他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范文。
【网友评价】
立意很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