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方文化的互相影响看中西文化趋同现象
从中西方文化的互相影响看中西文化趋同现象
在全球化语境下,世界各民族文化经历了历史以来最为广泛的、深刻的相互冲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历程,现已呈现出全球文化朝着强势文化(英语文化) 为主导的文化趋同现象。历史上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文化冲突比比皆是,与差异相比,文化趋同的现象起着主流作用。根据季羡林先生的观点: 两种陌生的文化一旦交流,一般来说至少要经历过五个阶段: 撞击→吸收→改造→融合→同化。所谓文化趋同( Culture Assimilation) ,是指不同种族或民族间相互了解、理解并吸纳彼此的文化传统的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电脑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以及交通手段的迅猛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演越烈,使得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从而导致不同民族文化彼此接纳,相互交融,舍异趋同和求同存异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里所说的“舍异趋同”一方面是指在吸收接纳其他民族某些文化传统的同时,逐渐舍弃本民族的某些过时的、特别是那些不合时宜的文化习俗。比如,中国人早已舍弃了男人留大辫子、女子裹脚的陋俗,八抬大轿迎取新娘的传统习俗也在中国广大地区特别是城市销声匿迹。另一方面是指在吸纳其他民族某些有价值、有意义的文化习俗的同时,暂时忽略本民族的相应习俗,或者说在保存本民族相应的习俗、传统的同时去接纳其他名族的某些传统,特别是优良传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闻媒体的传播、网络的普及,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广泛影响着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文化趋同现象随处可见。穿西装、系领带已习以为常;“股票”、“基金”、“信用卡”已不陌生;像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受到普遍人群的厚爱;学分制管理模式在各个大学校园应用;过生日送生日蛋糕或鲜花也很流行;五天工作制和周末的概念与西方相吻合;不少的中国人笃信基督教;有的中国新郎新娘举行中西合璧式的婚礼,甚至举行纯粹的西式婚礼;很多人喜欢吃西餐、穿西装、欣赏西方绘画、聆听西方的音乐、观看踢踏舞或芭蕾舞;一些属于地道的西方人的运动项目如网球、高尔夫球等如今也在中国也大行其道。至于在政治、经济、科学、法律、教育等各个领域的管理与运作,中国同国际接轨的实例就更是不胜枚举了,这也是文化趋同的一种典型体现。同样,西方国家也有为数不少的人来到中国或是在本国的中国城、唐人街亲身参与中国传统的春节或者举行中国式婚礼;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喜欢吃中餐、看中医、学中文、欣赏中国文化艺术;有的会派代表或团队参与中国民间流传的各项传统赛事或者活动,如赛龙舟、武术比赛等;西方人到中国来定居、跨国婚姻已经不稀奇;富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针灸疗法和中草药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士的欢迎。外国人来中国学习气功、打太极拳、唱京剧;不少西方人节假日到中国餐馆学习使用筷子,品尝饺子、春卷、豆腐等中国传统食品等。这些都表明中西文化处于不断的相互影响、冲击、渗透、融合和趋同的过程中。中西方文化的相互影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1)隐私方面
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是十分薄弱的,比如说,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询问对方“你多大了?”、“你结婚没?”、“一个月能赚多钱啊?”等这样有关年龄、婚姻状况、收入等问题,过去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但在西方人眼里则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随着传媒和网络的发展,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国人也逐渐意识到了这点差异,觉得西方人的做法更有道理。所以,如今中国人初次见面,也基本不再询问对方的婚姻状况或收入,若对方是女性,也会尽量避免提及对方的年龄。
(2)客套语方面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越来越了解、学习他们的文化以及行为方式。比如,大多数中国人当听到别人的赞美之词时,也会礼貌地以“谢谢”回应,而不会说“哪里哪里”;见面打招呼也从以前的“你吃了吗?”逐渐变成了“hello”、“hi”之类的西方化的招呼语 ;我们也会倾向于用“I’m sorry!”来向别人表示歉意,而不是循规蹈矩地说“对不起”、“冒犯了”等。
(3)风俗习惯方面
年轻人端午节可以不吃粽子、中秋节可以不吃月饼,但平安夜一定会彼此送“平安果”(苹果);圣诞节也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圣诞聚会;情人节就要送玫瑰、巧克力给自己心爱的人;看望别人除了水果外,还常常送鲜花;送别朋友不握手而代之以拥抱。这些带着洋味的东西都深深嵌入了中国文化之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中国人的风俗习惯。
2.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
(1)日常生活方面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已经不容小视,世界各地乃至各个角落都有中国人的足迹。随之带有浓郁东方色彩的中国文化也开始深入西方的社会生活。比如,中国的针灸疗法和中草药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喜欢和接受,太极功夫、气功、京腔京韵备受西方留学生的青睐,中国炒饭堂而皇之摆上了美国超市的货架,春卷、饺子、豆腐登上了美国中餐馆的大雅之堂。
(2)思想方面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于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的形成、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孔子思想还远播海外。1971年,美国参众两院立法确定孔子的诞辰 9月28日为美国的教师节;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均把孔子的生日定为教师节或庆祝日。从 2004 年开始,中国政府在世界各地设立孔子学院,向世界传授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
(3)语言方面
英国文化协会的一项研究表明,汉语将成为 21世纪与英语并驾齐驱的关键国际语言之一。海外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3000 万,有100多个国家2500多所大学开设了中文课程,英国、泰国、印度尼西亚等许多国家都把汉语纳入了本国正规教育体系,美国国务院已把汉字定为“至关重要”的语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人们交往和信息交流的日益频繁,文化趋同的现象会越来越普遍,这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最终走向共同繁荣,走向大同的必然趋势。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渗透和趋同的广度和深度还会进一步扩展和延伸。我们相信,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全球文化交流会越来越多,是实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同一个地球村,大家和睦相处,以礼相待,和谐发展,共同生存的必经之路。总之,世界向着全球化,区域化的趋势在发展,这种趋势是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都不可避免的世界时代潮流。正如有的学者所说:中国在汉化,世界在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