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英国脱欧对中国经济的有利影响
(一)进一步拉近中英的经贸合作关系
近几年来,中国对外投资的增长迅速、数额巨大,其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的产能过剩,所以资本需要向外寻找“出路”。中国公司在英国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了130亿美元,英国已经成为了中国在欧盟各国的第二大投资目的地。英国脱欧派提出,今后可以单独与中国商讨建立自贸区,达成中英自由贸易协定。图1所示的是以部分主要商品为例,2015~2016年中国对英国出口占中国同类商品总出口的比例。从图表中不难看出,英国脱欧对于中国出口并无太大影响,部分商品还有小幅上升的趋势。
邓普顿新兴市场集团执行主席、有着“新兴市场教父”之称的麦朴思曾经在伦敦接受采访时表示,英国脱欧只会加速投资和筹资的“重心”向亚洲转移。这十分有助于进一步拉近中国和英国的经贸合作关系,同时更好地解决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中国刚刚成立了亚投行,并且正在大力建设“一带一路”,在这些经济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中国更应该借此机会加强与英国的各个领域方面的合作,实现贸易双赢。
(二)加强中国与欧盟经济上直接对话的机会
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说,欧盟是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十分重要。以2015年全年的数据为例,中国对欧盟出口的3560亿美元中,英国占16.7%;与此同时,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进口来源经济体,其中从英国进口的部分占9%。英国脱欧之后,欧洲市场内部的贸易空缺,欧盟分裂、经济衰退,不利于美国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削弱了制衡中国的力量。这给中国的企业带来了充足的空间和机遇,有助于中国企业更多地“走出去”,也给予了欧盟与中国更多对话的机会。中国可以直接与欧盟就市场准则、贸易等问题直接对话,同时结合“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从长远来看,中国与欧盟、英国的关系都会变得更加和谐,也解决了经济方面美国、中国和欧洲容易形成的三足鼎立局面。
(三)有利于延长中国经济转型的窗口期
为了应对“英国脱欧”带来的不确定性,预防流动性风险,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当局将不得不维持甚至扩大宽松的货币政策规模。全球宽松的货币环境和避险需求的提升将会有利于中国金融的改革推进。自从央行改革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美国又正式启动加息,国内居民和企业增持美元资产、减少美元负债的需求大幅度上升,中国资本外流的压力明显加大,导致我国的外汇储备急剧下滑。此时英国脱欧,极有可能会促使主要央行维持超级宽松政策,给中国的金融改革迎来有利的时间窗口。
外围的货币宽松政策有利于中国灵活运用稳健的货币政策,利率市场化机制更容易发挥作用。合理宽松的流动性才有可能让金融机构有更大的自由度,可以根据市场供需和风险高低来进行合理的利率定价,使资金价格具有弹性,从而更有效地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市场对央行政策的理解加深,以及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透明度的提升,都有利于稳定预期,促进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根据万得资讯的测算,在6 月24 日公投后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的五日当中,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仅小幅贬值0.19%,小于大部分非美元货币。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贬值并未伴随着市场出现恐慌性的购汇,反映出了市场主体的行为更趋理性,认识到当前人民币的贬值是受到了短期外部冲击的影响,而不是基本面的变化。这都有助于提升市场对于人民币的信心,使得既有的汇率形成机制能更有序地运行,增进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内外环境的对比之下,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正在逐渐上升,跨境资本流出对于中国的压力趋向缓解。
全球化遭遇阻碍将会倒逼中国深化内部的结构性改革。这次英国的脱欧公投结果不仅对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造成了重大的冲击,也引发了对于全球治理的再思考。中国庞大的内部市场和足够的韧性可以较好地应对冲击,平衡内外发展。在外部市场动荡、外需疲弱时,中国更需要加强内功的修炼,解决内部结构性的矛盾,以内补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核心就在于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通过改革来推进结构的调整,扩大有效的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于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因此,中国?济当前的转型战略恰恰是对国际环境变化的最好应对,我们应该要有紧迫感,抓紧推进结构性的改革,实现新旧增长动力的转换,用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来发挥对于世界经济的正向外溢效应。
二、英国脱欧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一)中国企业将失去进入欧洲市场的跳板
大部分在英国投资的中资企业都采取了“依托英国,面向欧洲”的经营策略,将英国试做是中国打入欧洲市场的一个主要桥梁。这些企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投资金融、基础设施的项目;收购英国的企业,包括英国品牌;在英国设立研发中心;在英国设立总部,向欧洲市场销售。
英国脱欧之后,自身的经济增长、财政和外部收支平衡等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原本可以共享“单一市场”的通道也将会随之消失。这势必还会影响到中资企业在英国的业务发展,中资企业将会调低在英国长期投资的项目。中资企业面向欧盟的贸易往来、金融业务和人员流动等都不再像之前那样畅通了。这就迫使在英国投资的中资企业被动地调整其经营战略。
(二)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策略
2016年3月,伦敦超过了新加坡,成为仅次于香港的第二大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而在原来的人民币国际化策略中,伦敦也是相当关键的一环。这次英国脱欧,势必将会影响到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英国脱欧之后,货币红利消失,伦敦本地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下降,伦敦的外汇、贵金属等金融市场业务也会因此受到影响。本想通过英国在欧洲推广人民币的战略受阻,这将导致中国的金融机构付出大量的调整成本。
中国的五家大型商业银行都在英国设立了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将在英的中资企业作为其重要客户。但是,正如上一节所说,在英中资企业的经济势必会收到政治因素的影响,产生巨大的波动,这也就会给银行业带来不少损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中资银行需要重新评估英国在其“走出去”布局中的地位,同时思考如何建立其在英机构与欧盟市场的联系。
三、总结
英国脱欧的后续进程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也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变数。中国改革开放30 多年以来,中国与英国、欧盟之间的经济互相依赖。前文提到了英国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作用巨大;而欧盟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中国也已经连续多年成为欧盟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这足以见得中国与英国、欧洲的经济合作对于彼此都影响巨大。随着英国脱欧进程的持续,欧洲整体都将会处于一个变革期,在这一变动当中如何应对,已经成为了摆在中国面前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总而言之,英国脱欧并不只是一个政治问题,它对于中国、英国、欧洲的经济都将会是极大的挑战。中国应该充分认识到中英、中欧合作的重要意义,努力加强在外交、安全等各个领域的相互合作,全面而恰当地评估英国脱欧的影响,重点根据其导致的经济关系变化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更好地促进各方的经济增长,造福各国人民。
(一)进一步拉近中英的经贸合作关系
近几年来,中国对外投资的增长迅速、数额巨大,其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的产能过剩,所以资本需要向外寻找“出路”。中国公司在英国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了130亿美元,英国已经成为了中国在欧盟各国的第二大投资目的地。英国脱欧派提出,今后可以单独与中国商讨建立自贸区,达成中英自由贸易协定。图1所示的是以部分主要商品为例,2015~2016年中国对英国出口占中国同类商品总出口的比例。从图表中不难看出,英国脱欧对于中国出口并无太大影响,部分商品还有小幅上升的趋势。
邓普顿新兴市场集团执行主席、有着“新兴市场教父”之称的麦朴思曾经在伦敦接受采访时表示,英国脱欧只会加速投资和筹资的“重心”向亚洲转移。这十分有助于进一步拉近中国和英国的经贸合作关系,同时更好地解决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中国刚刚成立了亚投行,并且正在大力建设“一带一路”,在这些经济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中国更应该借此机会加强与英国的各个领域方面的合作,实现贸易双赢。
(二)加强中国与欧盟经济上直接对话的机会
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说,欧盟是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十分重要。以2015年全年的数据为例,中国对欧盟出口的3560亿美元中,英国占16.7%;与此同时,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进口来源经济体,其中从英国进口的部分占9%。英国脱欧之后,欧洲市场内部的贸易空缺,欧盟分裂、经济衰退,不利于美国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削弱了制衡中国的力量。这给中国的企业带来了充足的空间和机遇,有助于中国企业更多地“走出去”,也给予了欧盟与中国更多对话的机会。中国可以直接与欧盟就市场准则、贸易等问题直接对话,同时结合“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从长远来看,中国与欧盟、英国的关系都会变得更加和谐,也解决了经济方面美国、中国和欧洲容易形成的三足鼎立局面。
(三)有利于延长中国经济转型的窗口期
为了应对“英国脱欧”带来的不确定性,预防流动性风险,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当局将不得不维持甚至扩大宽松的货币政策规模。全球宽松的货币环境和避险需求的提升将会有利于中国金融的改革推进。自从央行改革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美国又正式启动加息,国内居民和企业增持美元资产、减少美元负债的需求大幅度上升,中国资本外流的压力明显加大,导致我国的外汇储备急剧下滑。此时英国脱欧,极有可能会促使主要央行维持超级宽松政策,给中国的金融改革迎来有利的时间窗口。
外围的货币宽松政策有利于中国灵活运用稳健的货币政策,利率市场化机制更容易发挥作用。合理宽松的流动性才有可能让金融机构有更大的自由度,可以根据市场供需和风险高低来进行合理的利率定价,使资金价格具有弹性,从而更有效地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市场对央行政策的理解加深,以及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透明度的提升,都有利于稳定预期,促进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根据万得资讯的测算,在6 月24 日公投后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的五日当中,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仅小幅贬值0.19%,小于大部分非美元货币。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贬值并未伴随着市场出现恐慌性的购汇,反映出了市场主体的行为更趋理性,认识到当前人民币的贬值是受到了短期外部冲击的影响,而不是基本面的变化。这都有助于提升市场对于人民币的信心,使得既有的汇率形成机制能更有序地运行,增进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内外环境的对比之下,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正在逐渐上升,跨境资本流出对于中国的压力趋向缓解。
全球化遭遇阻碍将会倒逼中国深化内部的结构性改革。这次英国的脱欧公投结果不仅对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造成了重大的冲击,也引发了对于全球治理的再思考。中国庞大的内部市场和足够的韧性可以较好地应对冲击,平衡内外发展。在外部市场动荡、外需疲弱时,中国更需要加强内功的修炼,解决内部结构性的矛盾,以内补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核心就在于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通过改革来推进结构的调整,扩大有效的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于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因此,中国?济当前的转型战略恰恰是对国际环境变化的最好应对,我们应该要有紧迫感,抓紧推进结构性的改革,实现新旧增长动力的转换,用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来发挥对于世界经济的正向外溢效应。
二、英国脱欧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一)中国企业将失去进入欧洲市场的跳板
大部分在英国投资的中资企业都采取了“依托英国,面向欧洲”的经营策略,将英国试做是中国打入欧洲市场的一个主要桥梁。这些企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投资金融、基础设施的项目;收购英国的企业,包括英国品牌;在英国设立研发中心;在英国设立总部,向欧洲市场销售。
英国脱欧之后,自身的经济增长、财政和外部收支平衡等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原本可以共享“单一市场”的通道也将会随之消失。这势必还会影响到中资企业在英国的业务发展,中资企业将会调低在英国长期投资的项目。中资企业面向欧盟的贸易往来、金融业务和人员流动等都不再像之前那样畅通了。这就迫使在英国投资的中资企业被动地调整其经营战略。
(二)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策略
2016年3月,伦敦超过了新加坡,成为仅次于香港的第二大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而在原来的人民币国际化策略中,伦敦也是相当关键的一环。这次英国脱欧,势必将会影响到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英国脱欧之后,货币红利消失,伦敦本地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下降,伦敦的外汇、贵金属等金融市场业务也会因此受到影响。本想通过英国在欧洲推广人民币的战略受阻,这将导致中国的金融机构付出大量的调整成本。
中国的五家大型商业银行都在英国设立了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将在英的中资企业作为其重要客户。但是,正如上一节所说,在英中资企业的经济势必会收到政治因素的影响,产生巨大的波动,这也就会给银行业带来不少损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中资银行需要重新评估英国在其“走出去”布局中的地位,同时思考如何建立其在英机构与欧盟市场的联系。
三、总结
英国脱欧的后续进程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也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变数。中国改革开放30 多年以来,中国与英国、欧盟之间的经济互相依赖。前文提到了英国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作用巨大;而欧盟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中国也已经连续多年成为欧盟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这足以见得中国与英国、欧洲的经济合作对于彼此都影响巨大。随着英国脱欧进程的持续,欧洲整体都将会处于一个变革期,在这一变动当中如何应对,已经成为了摆在中国面前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总而言之,英国脱欧并不只是一个政治问题,它对于中国、英国、欧洲的经济都将会是极大的挑战。中国应该充分认识到中英、中欧合作的重要意义,努力加强在外交、安全等各个领域的相互合作,全面而恰当地评估英国脱欧的影响,重点根据其导致的经济关系变化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更好地促进各方的经济增长,造福各国人民。
上一篇:电影《魂断蓝桥》中的故事背景分析
下一篇: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