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失恋狂想曲》的创作与启示
一、引言
整部影片的创作过程实际是从剧本创作开始的,因此从一开始的文本创作导演就参与工作。影片的制片方在题材上是有要求的,是腾讯视频年度微电影――爱情三部曲的第一部。最初第一稿的剧本叫做《2062》,故事大概是两个刚刚失恋的单身男女,在一次朋友举办的PARTY上一见钟情,原本失落的心又重新燃起了爱的火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剧本本来没有喜剧成份,但因为本人一向喜爱并且擅长喜剧创作,也按照老师的思路编排过很多喜剧。在剧本创作方面,加入了很多喜剧元素,更好的凸显了爱这个字。
二、 创作动机分析
“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这句口号在网络上风靡了很长一段时间,基于社会上这种情况越来越多,加上剩男剩女的队伍也在壮大,我就很想拍一部让大家看完都觉得温暖,并有一种冲动再重新相信爱情的片子,这个提议得到了编剧的赞同,于是故事的主题由此定下。
三、主题思想分析
影片的主题思想是在构思整个剧本的过程中逐渐确立的。爱情对于人们来说似乎永远是一个解释不清的问题,那么我们是以什么来做标准去评判?到底什么是爱情呢?那些真正纯真,没有一丝杂质的爱情真的就永远活在童话故事里了吗?很多人固执的去坚守寻找自己理想的爱情,但是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当爱情真的来临的时候,是在不知不觉中的,并不是寻找来的。
其实对于爱情,我总是认为越单纯越幸福!想的少一些的恋爱是最好的;想的太多,会挑剔,会习惯,会比较;到最后,你不会再相信爱情,你会没有热情,也许你会与一个你不爱的人结婚,就这样过一辈子。飞鸟和鱼的爱情在很多人看来都是悲剧,但是又有谁能理解,当爱情一旦到达一定境界的时候,条件已经变得不重要,只要相爱……人们总说爱情让人的情绪变得捉摸不定,甚至是不可理喻。爱到痴迷,爱到疯狂真的就会失去理智吗?可是这个把一切情感都变得现实的社会已经很难让真正的爱情生存,人们相识相恋相爱都变得有目的,爱情终归败给了面包。人就这么一辈子,怎能不经历点什么呢?但很矛盾的是?,人们常常没有这个勇气... 关于爱情,懂得珍惜就好,合适最好!于是,合适成了我最关注的中心思想,因为我的爱情就是不期而遇,当时没想什么就相爱,现在依旧很相爱。所以剧本就定了往这个合适靠谱上去努力。
四、剧本创作分析
(一)故事大纲与人物设置
《失恋狂想曲》的故事是这样的:影片的题材是都市爱情题材,涉及到了当下很流行的剩男剩女题材。千惠与永昊,两个互不相识的陌生人,在元旦新年前同一天同一家餐厅中被自己的恋人用各种理由抛弃,一个是被嫌弃什么都管像妈妈,一个被实力财力男人气都强于自己的对手抢走女友。两个刚刚失恋的单身男女沮丧无比又无计可施,强打精神参加朋友举办的单身PARTY上碰巧相识,两人心情相同于是一拍即合喝的酩酊大醉,在海边千惠的一个玩笑被伍永昊认真的实现了,让千惠感动不已,两人一夜情。之后伍永昊对千惠一见钟情,使出浑身解数让千惠原本失落但已经被打动的心又重新燃起了爱的火花,都说一见钟情不靠谱,但是两个人却在春节刚过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朋友们在祝福的同时都在产生一个疑问:闪婚会天长地久吗?千惠与永昊用他们的一生用他们的50周年结婚纪念,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主要人物的形象系统设置方面,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找一对年轻人来演青年千惠伍永昊,找一对老年人来扮演老年的他们,让时间跨越50年,让天长地久在我们的眼前实现。于是就有了两对主角:
初千惠:美丽开朗单纯的都市女孩,29岁,有着和年龄不符的年轻外貌,因为不错的家境和工作,生活无忧自由自在,会做饭做家务会照顾人有些大女人主义。但在感情问题上屡屡受伤,原因竟然是她的大女人主义男人觉得她在爱情上操办了一些,什么都不用男人操心,让男人没有成就感。 彷徨中遇到帅气却比较柔弱的伍永昊,一拍即合。
伍永昊: 31岁剩男,帅气,善良,有些胆怯,对生活有热情却没勇气,做着公益摄影师的工作,平淡的过着日子,最终因为这种平凡被女友抛弃,面对其大款新男友却无计可施,不会做饭不会设计生活,正好邂逅了千惠,很享受被照顾的感觉,终于在求婚这件事上做了一次主,抱得美人归。
老年千惠:唠叨,??嗦,但关心疼爱不变,满心都是照顾身边那个年迈的大男孩。时隔多年变得小鸟依人却依然心直口快。
老年伍永昊:性格逐渐强大,爱顶嘴,油嘴滑舌,在岁月的流逝中学会了占上风,经常把千惠说的哑口无言,很得意自己终于是一家之主了。爱撒娇却其实学会了做家里的顶梁柱。
叶子:千惠的闺蜜,敢说敢做的都市新派,性格泼辣,有风情有胆识,牙尖嘴利。千惠和永昊的媒人,也促成了自己美好的爱情。
耗子:永昊的好友,活泼好动,痞里痞气但心地善良。爱看美女爱泡妞,促成了千惠和永昊也促成了自己和叶子。
千惠父母:善良热情,没六,新潮的父母,家境良好夫妻和睦,有些二百五,盼着女儿出嫁。
永昊父母:同样热情善良, 平凡的老人也同样有些二百五。
朋友:一群不靠谱但热心肠的真心朋友。
警察
前男友和新男友
(二)影片的叙事结构与创作总结
构成一个30分钟以上的微电影故事,我们在创作过程中发现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由于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展开创作。但是经过精简后的故事又不足以完成一个完整影片应该表达的主体思想和创作意愿。同时,我们也不希望影片像很多网络流传的微电影一样,呈现出一个小小的剧作噱头或者一个视觉噱头从而形成一部10分钟以内的微电影。根据我们整体创作的主题思想,我们在前面两位男女主人公恋爱故事之后在整个影片的末尾增加了一段幻想中50年后的段落。这个段落更加明确的表达了我们整个影片倡导的真爱永恒的主题,也可以让观众有一个完整影片的感受。同时要提出的是,我们在影片末尾的段落整个借鉴了影片《纽约我爱你》中最后一段老年人的爱情。原因很简单,由于年龄和人生阅历的不足,我们整个创作团队对于老年后的创作实在是没有把握。 (三)分析剧本事件进行导演二度创作
导演的剧本分析是导演制定导演构思之前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因为剧本创作之后我们要进行拍摄前的剧本二度创作。“把剧本划分成事件和段落,是由剧本分析到演出结构之间的过渡阶段。划分事件和段落的过程也就是剖析剧本机构的过程。”可见在导演分析剧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事件的分析与确定。
导演需要通过再次思考全剧的情节与结构来明确自己的创作意图,“显然,影片的构造必须取决于剧本的构造,影片的风格必须取决于剧本的主题;剧本的写作形式,在颇大的程度上,已经规定了影片的形式。而分析事件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事件是构成戏剧情节的主要元素。也就是说,只有把握住事件,导演才有可能对全片的结构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剧本里究竟发生了一些什么事件?其中主要事件是怎么样的?
首先,处理事件是导演与演员共同创作的最重要手段
影片创作的核心是通过演员表演进行的。演员要在摄影机前通过行动来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导演则要帮助演员组织有效的行动,而且要把演员的创作纳入到自己的创作中来,使之为自己的导演构思服务。这就形成了导演与演员创作之间的契机。
演员只有清楚了在影片中上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才能对自己所扮演的人物当时当刻所执行的行动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也就是说,事件作为规定情境当中与动作有着最直接联系的因素,对于演员的创作有着巨大的影响――表演艺术毕竟是行动的艺术。那么作为导演,也必须清楚当时当刻在摄影机前的事件是什么才能帮助演员组织表演行动,这也是毫无疑问的。导演的构思是在对剧本有一个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完成的,这即是说导演在完成构思之前,对于事件必须有正确的认识。演员的创作也是建立在对事件的认识上的。如果导演与演员在事件的理解上出现了分歧,显然导演是很难让演员服从自己的导演构思的。因此对事件的认知一致是导演与演员合作的前提。
而且,把握事件是导演表现镜头语汇的最重要途径
拍摄时的导演创作是二度创作。这就要求导演在忠实、完整地再现一度创作的魅力,正确表达一度创作意愿的前提下,对一度创作进行发展。因为导演创作是以创作完整的影片为目的的。
经常有人提出导演要大胆地表达导演的镜头语言,而他们通常的做法就是在处理某一戏剧场面的时候运用各种运动、特技、声、光、电等外部手段。诚然,这样做的确是使作品形成了相当强的感官刺激。但是我们也经常会感到一部影片的技巧手段用得过于繁琐,有时还会对某一个处理感到莫名其妙。
这些情况的出现多半是因为导演过于在意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于是去玩弄一些手段来展现自己。这时他们已经忘了自己的创作是建立在一度创作之上。其实,真正从导演艺术的特性和导演与编剧的关系上来看,导演运用各种手段表现镜头语言的前提是对事件的精确把握。因为把握事件才是导演表现语汇的最重要途径。
整部影片的创作过程实际是从剧本创作开始的,因此从一开始的文本创作导演就参与工作。影片的制片方在题材上是有要求的,是腾讯视频年度微电影――爱情三部曲的第一部。最初第一稿的剧本叫做《2062》,故事大概是两个刚刚失恋的单身男女,在一次朋友举办的PARTY上一见钟情,原本失落的心又重新燃起了爱的火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剧本本来没有喜剧成份,但因为本人一向喜爱并且擅长喜剧创作,也按照老师的思路编排过很多喜剧。在剧本创作方面,加入了很多喜剧元素,更好的凸显了爱这个字。
二、 创作动机分析
“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这句口号在网络上风靡了很长一段时间,基于社会上这种情况越来越多,加上剩男剩女的队伍也在壮大,我就很想拍一部让大家看完都觉得温暖,并有一种冲动再重新相信爱情的片子,这个提议得到了编剧的赞同,于是故事的主题由此定下。
三、主题思想分析
影片的主题思想是在构思整个剧本的过程中逐渐确立的。爱情对于人们来说似乎永远是一个解释不清的问题,那么我们是以什么来做标准去评判?到底什么是爱情呢?那些真正纯真,没有一丝杂质的爱情真的就永远活在童话故事里了吗?很多人固执的去坚守寻找自己理想的爱情,但是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当爱情真的来临的时候,是在不知不觉中的,并不是寻找来的。
其实对于爱情,我总是认为越单纯越幸福!想的少一些的恋爱是最好的;想的太多,会挑剔,会习惯,会比较;到最后,你不会再相信爱情,你会没有热情,也许你会与一个你不爱的人结婚,就这样过一辈子。飞鸟和鱼的爱情在很多人看来都是悲剧,但是又有谁能理解,当爱情一旦到达一定境界的时候,条件已经变得不重要,只要相爱……人们总说爱情让人的情绪变得捉摸不定,甚至是不可理喻。爱到痴迷,爱到疯狂真的就会失去理智吗?可是这个把一切情感都变得现实的社会已经很难让真正的爱情生存,人们相识相恋相爱都变得有目的,爱情终归败给了面包。人就这么一辈子,怎能不经历点什么呢?但很矛盾的是?,人们常常没有这个勇气... 关于爱情,懂得珍惜就好,合适最好!于是,合适成了我最关注的中心思想,因为我的爱情就是不期而遇,当时没想什么就相爱,现在依旧很相爱。所以剧本就定了往这个合适靠谱上去努力。
四、剧本创作分析
(一)故事大纲与人物设置
《失恋狂想曲》的故事是这样的:影片的题材是都市爱情题材,涉及到了当下很流行的剩男剩女题材。千惠与永昊,两个互不相识的陌生人,在元旦新年前同一天同一家餐厅中被自己的恋人用各种理由抛弃,一个是被嫌弃什么都管像妈妈,一个被实力财力男人气都强于自己的对手抢走女友。两个刚刚失恋的单身男女沮丧无比又无计可施,强打精神参加朋友举办的单身PARTY上碰巧相识,两人心情相同于是一拍即合喝的酩酊大醉,在海边千惠的一个玩笑被伍永昊认真的实现了,让千惠感动不已,两人一夜情。之后伍永昊对千惠一见钟情,使出浑身解数让千惠原本失落但已经被打动的心又重新燃起了爱的火花,都说一见钟情不靠谱,但是两个人却在春节刚过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朋友们在祝福的同时都在产生一个疑问:闪婚会天长地久吗?千惠与永昊用他们的一生用他们的50周年结婚纪念,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主要人物的形象系统设置方面,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找一对年轻人来演青年千惠伍永昊,找一对老年人来扮演老年的他们,让时间跨越50年,让天长地久在我们的眼前实现。于是就有了两对主角:
初千惠:美丽开朗单纯的都市女孩,29岁,有着和年龄不符的年轻外貌,因为不错的家境和工作,生活无忧自由自在,会做饭做家务会照顾人有些大女人主义。但在感情问题上屡屡受伤,原因竟然是她的大女人主义男人觉得她在爱情上操办了一些,什么都不用男人操心,让男人没有成就感。 彷徨中遇到帅气却比较柔弱的伍永昊,一拍即合。
伍永昊: 31岁剩男,帅气,善良,有些胆怯,对生活有热情却没勇气,做着公益摄影师的工作,平淡的过着日子,最终因为这种平凡被女友抛弃,面对其大款新男友却无计可施,不会做饭不会设计生活,正好邂逅了千惠,很享受被照顾的感觉,终于在求婚这件事上做了一次主,抱得美人归。
老年千惠:唠叨,??嗦,但关心疼爱不变,满心都是照顾身边那个年迈的大男孩。时隔多年变得小鸟依人却依然心直口快。
老年伍永昊:性格逐渐强大,爱顶嘴,油嘴滑舌,在岁月的流逝中学会了占上风,经常把千惠说的哑口无言,很得意自己终于是一家之主了。爱撒娇却其实学会了做家里的顶梁柱。
叶子:千惠的闺蜜,敢说敢做的都市新派,性格泼辣,有风情有胆识,牙尖嘴利。千惠和永昊的媒人,也促成了自己美好的爱情。
耗子:永昊的好友,活泼好动,痞里痞气但心地善良。爱看美女爱泡妞,促成了千惠和永昊也促成了自己和叶子。
千惠父母:善良热情,没六,新潮的父母,家境良好夫妻和睦,有些二百五,盼着女儿出嫁。
永昊父母:同样热情善良, 平凡的老人也同样有些二百五。
朋友:一群不靠谱但热心肠的真心朋友。
警察
前男友和新男友
(二)影片的叙事结构与创作总结
构成一个30分钟以上的微电影故事,我们在创作过程中发现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由于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展开创作。但是经过精简后的故事又不足以完成一个完整影片应该表达的主体思想和创作意愿。同时,我们也不希望影片像很多网络流传的微电影一样,呈现出一个小小的剧作噱头或者一个视觉噱头从而形成一部10分钟以内的微电影。根据我们整体创作的主题思想,我们在前面两位男女主人公恋爱故事之后在整个影片的末尾增加了一段幻想中50年后的段落。这个段落更加明确的表达了我们整个影片倡导的真爱永恒的主题,也可以让观众有一个完整影片的感受。同时要提出的是,我们在影片末尾的段落整个借鉴了影片《纽约我爱你》中最后一段老年人的爱情。原因很简单,由于年龄和人生阅历的不足,我们整个创作团队对于老年后的创作实在是没有把握。 (三)分析剧本事件进行导演二度创作
导演的剧本分析是导演制定导演构思之前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因为剧本创作之后我们要进行拍摄前的剧本二度创作。“把剧本划分成事件和段落,是由剧本分析到演出结构之间的过渡阶段。划分事件和段落的过程也就是剖析剧本机构的过程。”可见在导演分析剧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事件的分析与确定。
导演需要通过再次思考全剧的情节与结构来明确自己的创作意图,“显然,影片的构造必须取决于剧本的构造,影片的风格必须取决于剧本的主题;剧本的写作形式,在颇大的程度上,已经规定了影片的形式。而分析事件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事件是构成戏剧情节的主要元素。也就是说,只有把握住事件,导演才有可能对全片的结构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剧本里究竟发生了一些什么事件?其中主要事件是怎么样的?
首先,处理事件是导演与演员共同创作的最重要手段
影片创作的核心是通过演员表演进行的。演员要在摄影机前通过行动来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导演则要帮助演员组织有效的行动,而且要把演员的创作纳入到自己的创作中来,使之为自己的导演构思服务。这就形成了导演与演员创作之间的契机。
演员只有清楚了在影片中上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才能对自己所扮演的人物当时当刻所执行的行动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也就是说,事件作为规定情境当中与动作有着最直接联系的因素,对于演员的创作有着巨大的影响――表演艺术毕竟是行动的艺术。那么作为导演,也必须清楚当时当刻在摄影机前的事件是什么才能帮助演员组织表演行动,这也是毫无疑问的。导演的构思是在对剧本有一个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完成的,这即是说导演在完成构思之前,对于事件必须有正确的认识。演员的创作也是建立在对事件的认识上的。如果导演与演员在事件的理解上出现了分歧,显然导演是很难让演员服从自己的导演构思的。因此对事件的认知一致是导演与演员合作的前提。
而且,把握事件是导演表现镜头语汇的最重要途径
拍摄时的导演创作是二度创作。这就要求导演在忠实、完整地再现一度创作的魅力,正确表达一度创作意愿的前提下,对一度创作进行发展。因为导演创作是以创作完整的影片为目的的。
经常有人提出导演要大胆地表达导演的镜头语言,而他们通常的做法就是在处理某一戏剧场面的时候运用各种运动、特技、声、光、电等外部手段。诚然,这样做的确是使作品形成了相当强的感官刺激。但是我们也经常会感到一部影片的技巧手段用得过于繁琐,有时还会对某一个处理感到莫名其妙。
这些情况的出现多半是因为导演过于在意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于是去玩弄一些手段来展现自己。这时他们已经忘了自己的创作是建立在一度创作之上。其实,真正从导演艺术的特性和导演与编剧的关系上来看,导演运用各种手段表现镜头语言的前提是对事件的精确把握。因为把握事件才是导演表现语汇的最重要途径。
下一篇:关于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