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府与北宋国防_北宋大名府在哪里
[摘要]大名府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上古三代时起,就己成为国家行政辖区。大名府西临太行山,南滨黄河,北抵辽阔的华北平原,地处南北交通要道,军事地理位置优越。大名府地区凭借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重要的军事地理位置,逐渐成为南北战争格局中的军事核心区域,为历代统治阶级所重视。北宋时期,大名府是开封府、洛阳一带的安全屏障,作为宋朝抗击辽、金军队入侵的军事基地,在军事上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北宋统治者对大名府的军政建设格外重视,宋仁宗时升大名府为北京,为四京之一,是东京开封的陪都,这成就了大名府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大名府在北宋国防安全中的战略地位。
[关键词]北宋;大名府;国防安全
[中图分类号]K24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0-0005-03
大名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呼。据文献记载,大名府地区春秋时属卫,战国时代三家分晋后,属魏地,魏武侯以此地为别都,其“公子元食邑于此,因以名县”。①这是历史上大名府首次作为陪都出现于世,开启了其辉煌陪都历史的端倪。秦时属东郡,汉属冀州魏郡,曹魏时属阳平郡。北周大象二年(580),于此地置魏州。
隋改魏州为武阳郡,唐初复改为魏州。经过“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里逐渐取代了邯郸和邺城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成为黄河以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唐肃宗时,在魏州设立了节度使,并置大都督府,与成德、卢龙、淄青号称“河朔四镇”,魏博居四镇之首。782年,魏博节度使田悦改魏州为大名府,“大名府”之名首次出现于世。进入五代时期,魏博镇的地位更加提高,无论政治还是经济,魏州城都堪称华北地区首屈一指的城市。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都曾于魏州置陪都。
五代时期,中原门户洞开,游牧民族骑兵如潮水般长驱直入,中国北方地区受到少数民族的侵扰。至北宋初年,契丹集重兵于宋辽边界,对北宋国防构成了极大威胁。为构筑北方防线,北宋将大名府建成边陲重镇。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大名府被钦定为北京,作为东京开封的陪都,“庆历二年,建为北京。八年,始置大名府路安抚使,统北京、澶、怀卫、德、博、滨、棣、通利、保顺军”。②北宋期间,大名府作为陪都凡70余年,为巩固北宋国防、抵御辽兵入侵留下了不朽篇章,成为其陪都历史上最长、最辉煌的一页。
中国古代社会,军事力量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权的兴衰存亡。在以城池攻防战为主的冷兵器战争时代,步骑交锋的过程中,面对骑兵快速的冲击力,中原王朝开始加强对军事重镇的防御建设,军事枢纽城市的军事地位不断得到提升。
北宋定都开封,而“开封地平四出,诸道辐辏,南与楚境,西与韩境,北与赵境,东与齐境,无名山大川之限。无汴、蔡诸水参贯,巾车错毂,蹄踵交道,轴轳衔尾,千里不绝,四通五达之郊也。故其地利战,自古号为战场”。③契丹对宋的北方构成强大威胁,为保卫开封府的军事安全,只能依托大名府作为黄河北岸的军事屏障,屯驻重兵防守。作为宋朝抗击契丹军队入侵的军事基地,大名府在军事上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宋朝大名府重要军事地位的确立是由宋朝与周边政权的政治、军事形势和大名府本身的军事条件共同决定的。
幽云十六州(即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蔚、云、应、寰、朔州十六州的总称)大致范围包括今天北京市和天津市的大部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等部分地区。这一区域地处内蒙古高原向东北、华北平原过渡地带,以长城带东段为分界线。长城带北部的内蒙古高原地面平整,只有起伏和缓的残丘。长城带南部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北去草原辽阔,南望平川阔野,居中的陡峭、崎岖的过渡带成为了天然的军事防御屏障。人工修筑的长城更加强了这一地带的屏障功能。因此,利用这里有利地形设置的险关要塞都是易守难攻。幽云地区不仅可以成为古代中原政权抵御北方民族的天然屏障,更是北方民族南下的跳板,成为各方竞相争夺的焦点。
宋人称:“幽、燕诸州,盖天造地设以分蕃、汉之限,诚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也。石晋轻以畀之,则关内之地,彼扼其吭,是犹饱虎狼之吻,而欲其不搏且噬,难矣。遂乃控弦呜镝,径入中原,斩馘华人,肆其穷黩。卷京、洛而无敌,空四海以成墟。”④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夺取后唐政权,向辽求援,约定事成之日,割卢龙一道和雁门关以北的地方归辽,辽主欣然应允。天显十一年(936),辽攻入洛阳,后唐亡。石敬瑭如约把幽云十六州献给辽。幽云地区的丢失使中原政权在军事上防范游牧民族所依赖的长城、燕北一线的屏蔽作用完全消失,漫长的北部边防门户大开,自燕京往南直至大河,再无险隘可凭。中原王朝尽失地利险要,而辽则由此将幽州变成了向中原进军的桥头堡。辽国骑兵可以轻易通过宽广坦荡的华北平原南下直取地处四战之地、无险可守的北宋都城开封。
大名府位于今河北省东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地处中原经济圈中心地带,交通便利,为河北与中原交界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以城池攻防战为主的冷兵器战争时代,军事枢纽城市的军事地位是否稳固,关系到整个战局的胜负安危。大名府“西峙太行,东连河、济,形强势固,所以根本河北而襟带河南者也”。⑤大名府既有山川险要可以凭恃,又有江河水道可以流通,是“山川都会”的重要战略要地。夏竦判大名府时,曾指出:“惟北京为河朔根本,宜宿重兵,控扼大河南北,内则屏蔽王畿,外则声援诸路。”⑥大名府是宋东京与辽南京之间驿路必经之地,“惟是北门之重,正居中冀之冲。使传交驰”。⑦燕云十六州的丢失,使广阔的河北平原天险尽失,宋在与辽对峙中处于不利地位。而大名府凭借有利地形,成为扼守中原的门户、抵御辽朝进攻的军事前哨。大名府也因此成为宋、辽双方重点争夺的地区,在军事上的重要性日益显著。
辽朝得到幽云地区后,以幽云十六州为进攻黄河流域的军事基地,经常纵骑兵掠夺河北地区,给中原王朝带来很大威胁。大名府是开封、洛阳一带的安全屏障,在南北战争中首当其冲,是战争双方力量对抗的关键地区,在有效防御辽军进攻的战役中发挥了重要军事作用,加强大名府地区的军事防御也成为宋辽战争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