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网络媒体对“毕福剑言论不雅视频”事件的影响(2),新闻传播学论文

  2、平衡报道

        数据显示,在平衡报道中影响类2篇,评论类3篇。影响结构呈现的关键词是文化、饭局、政治宣示、道德等。如下:
  
  “经常参加饭局的人,很有可能会,变得异常谨慎。”-《媒体:毕福剑事件或将打破中国饭局文化的默认规则》
  
  “对毕做什么样的处罚,被这部分舆论当成‘政治宣示’……舆论场上围过来的海量争论和斗争不应变成这一事件的重心”-《环球时报:毕福剑风波再接着炒就变味》
  
  评论结构的关键词是谨慎、发布、相对的自由、舆论场、主流价值等,如下所不:
  
  “不能以此判断其政治立场……名人谨言慎行的必要性……公众人物,与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保持和谐……不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把一个名人私下有争议的言论发到网上,这一做法不应受到鼓励。”-《毕福剑言论“不雅视频”流出谁之过》
  
  “发表言论的自由……相对的自由……也许不应承担法律责任……要接受公众的质疑,并承担其他相应的责任。”-《法制日报:毕福剑也许没法律责任但要承担其他责任》
  
  “舆论场充分展现了多元性,但主流价值取向的轮廓也较清晰……互联网舆论风向变迁的标志事件之一。中国有很多‘正事’要做,而舆论场不断增添‘野史’的鲜料……‘狂欢”'-《环球时报:毕福剑风波验证互联网舆论的变迁》
  
  在对当事人进行批评后,从文化、舆论等角度进行司论。这些报道在内容上是平衡的,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他们具有同一个倾向,那就是对政治化、道德化地处理该事件的反对。这也就能总结出平衡性报道中媒体的框架,他们反对站在政治和道德的高度去批判当事人,而是希望就事件本身来进行讨论,在事件的基础上对文化和公众舆论的发展进行思考。不是从政治或道德上去评判,而是考虑当事人行为的适当性以及公众的看法。这一种框架,我们将之总结为“去政治、道德化框架”.
  
  3、批评报道

        5篇批评性新闻从政治立场、个人作风、纪律意识等方面对毕福剑进行了批评,用词严厉,语句严肃。这些新闻的主题包括政治立场、底线、责任、信仰、纪律等,关键词包括毫无禁忌、口无遮拦、信仰缺失、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这些词语的使用,使得批评报道的程度加深。具体如下:
  
  “骨子里缺乏明确的、起码的、与其身份相符的政治立场底线的行为体现”-《中青网:毕福剑欠全国人民一个道歉》
  
  “毫无禁忌的表达……口无遮拦……名人们理应谨言慎行,谨防’祸从口出‘、自毁形象”-《新华社点评毕福剑王思聪:别拿粗鄙当个性》
  
  “毫无禁忌的表达只能对着树洞。”-《新华社批名人口祸风波:把涉黄涉暴语言当个性》
  
  “对这段历史的尊重和认同还不够……信仰缺失和信任匿乏。”-《军媒:“毕门宴”视频折射的信仰与信任危机》
  
  “党员就要有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不能将自己的言行凌驾于党的纪律规矩之上,……严重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
  
  言论自由不等于自由言论”-《中国纪检监察报:党员毕福剑必须讲规矩》
  
  这几篇报道的批评措辞十分严厉,还是用在一个曾经很受欢迎的中央级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身上。一方面,体现了媒体对该事件的重视,对其恶劣影响的估计;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这些媒体对该事件的“零容忍”,特别是毕福剑本身也是共产党员的前提下,从党的原则进行批评也无可厚非。这些报道批评的是毕福剑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立场的问题。因此,我们将此类报道总结为“党报批评框架”.

    结语
  
        媒体对“毕福剑言论不雅视频”的关注度和持续时间是有限的,基本局限于事件发生的几天之内,主题也主要集中于事件评论和后续结果报道评论和结果型结构的报道占绝大多数,媒体报道的基调以客观为主,兼有平衡性和批评性的内容。
  
  结合新闻文本,我们得出了报道的三种框架:“公众议题框架”、“去政治、道德化框架”和“党报批评框架”.“公众议题框架”是基础,另外两种框架则更多地表达了作者和媒体的立场,带有倾向胜、政治性或者说是意识形态。

    参考文献

    1、黄敏,《再现的政治:cNN关于西藏暴力事件报道的话语分析》田。《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3)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藏国仁:《新闻媒体与消息、来源-媒介框架与真实建构之论述》四].三民书局,1999
    4、欧文·戈夫曼:截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四].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