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最爱100个小实验 小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实施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小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青睐。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小实验的特点、作用及其实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以达到抛砖引玉、资源共享的目的。
关键词 小实验 特点 兴趣 生成 延伸 建议
实验是教师进行科学教学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学生最喜爱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像一块磁石,吸引我们进入科学的殿堂。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大家只重视一些重点实验的演练,如书本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小组探究实验,而忽略了小实验的开展。
小实验是指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或实验室中的常见器材物品,在课堂上、课后、家里进行的有明确且的、比较简单、方便、小型的科学实验。小实验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简便易做,形式多样,材料易得,联系生活,接轨课堂,贴近学生。小实验最接近生活实际和课堂教学实际。利用科学小实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能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能体验科学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可以说,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利用科学小实验教学大有可为。
一、小实验给兴趣一个助推剂
教育心理学指出:学习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生。并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发展。而小实验活动恰是学生所渴望的活动。学生如果对小实验感兴趣,他们往往是思维敏锐、活跃,注意集中。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便于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易于看到自己的“成功”,并享受到成功的欢乐,从而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如我在学习植物的六大器官前,先布置学生观察校园中各种植物的根、茎、叶、花等,并各采集一样带到教室里交流。课堂上让学生讲讲,这是哪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你在哪里采的?它的生活习性怎样?等等。在具体讲到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这两种酸碱指示剂能鉴别酸溶液、碱溶液时,我让学生用月季花、菊花、丝瓜花等“自制而成的酸碱指示剂”来鉴别几种酸溶液、碱溶液,结果效果良好,学生动在手、记在心。这样的活动学生乐于参与,成功的快乐促使学生学科学的兴趣陡增。
二、小实验给课堂生成的空间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既要关注“预设”,更要关注“生成”。而要给“生成”一个空间,我们可在小实验上多做文章。我们可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进行阶段、结束阶段合理设计安排小实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1 课开始,欲望起。方法是以教师设问引起学生好奇,继而让学生展示小实验,自然创设轻松活跃的气氛,引入新课。例如在讲物体的浮沉条件时,我让二位学生上来各表演一个小实验:(1)让空牙膏壳在水中浮起来沉下去;(2)让鸡蛋在“水中”跳舞(此处的“水”为“白醋”)。然后我小结启发,空牙膏壳及鸡蛋在“水”中沉下去、浮起来都与物体的浮沉条件有关,轮船、潜水艇就是应用了浮沉的原理来工作的。那么物体浮沉的条件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一知识。此时学生求知欲望正浓,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2 课进行,探究活。在教学过程中,为扩大学生思路,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用小实验进行探究解决问题的机会。例如在学习物质的鉴别时常碰到这样的题目:如何区分三种白色固体——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如何鉴别一包干燥剂(取自饼干或方便面)是否变质。这时可叫学生当场用小实验来解答。这样的针对性小实验训练活动,对于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有益,同时也会使学生深深感受到通过小实验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小实验来解决问题要尽量做到自然,与课堂教学环节紧扣。而不要牵强附会。
3 课结束,味无穷。小实验在于运用恰当,布置及时。如果在一堂课后,合理地布置1-2个小实验激发学生动手操作,就能达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等目的。例如在学习了钢铁生锈及防锈知识后,可布置一个“探究钢铁生锈的原因及防锈方法”的小实验,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增加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小实验给课堂一个延伸
小实验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种重要的实验形式。在课内外组织学生开展小实验教学活动,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使学生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享受乐趣,自我成长。在课内外更多地开展小实验活动,使科学知识由课堂向课外有效地拓展延伸,这不失为推进新课标、实施新课改的一个有效方法和有效载体。例如在教大气压强时,当我做完“覆杯实验”后,这时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此时我再顺势激发:假如是半杯水,纸还能托住水吗?你会做“瓶口吞蛋”的实验吗?请大家课后进行实验探究,下节课抽同学到讲台演示并分析原因。又如在学习动物的后天性学习行为时,我给学生布置一个实验任务:观察、研究、培养小动物(如小狗、小猫等)的定点排便习惯、定时定点摄食习惯等;在学习酸碱盐、有机物等知识的鉴别时,安排了这样一道实验作业题:鉴别厨房中的一些常见食品,如白酒、白醋、菜油、水、食盐、纯碱、白糖、味精、面粉等,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并进行交流。因为要进行展示、交流、评比,学生们必然积极地动手动脑参与探究实践。通过这样精心安排布局,探究的触角由课内很自然地向课外拓展延伸了。
四、开展小实验活动的几点建议
1 建立小实验兴趣小组。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大面积地爱上科学,建立小实验兴趣小组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原来平时学习不太用功、上课不够专心的学生,自从加入小实验兴趣小组后学习态度明显改变了,学习劲头更足了,科学课成绩明显提高了。为了使小实验兴趣小组正常开展起来,必须有合理的活动计划,并有一定的督促检查措施作保证。比如在学习平面镜知识后,让兴趣小组学生制作一个万花筒、潜望镜;在学过种子后,做一个菜豆种子、玉米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并组织师生进行评比。
2 可以让学生做的小实验很多,但我们力求趣味性强、实用性强、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的小实验。如巧用鸡蛋做实验:要求学生用鸡蛋至少设计并完成3个实验(如惯性实验、压强实验、大气压实验、浮力实验等);用PH试纸测定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一些水,如矿泉水、自来水、雨水、河水、井水、食盐水、糖水等水的PH值。每开展一次小实验设计操作比赛,就要组织人员进行评比表彰,肯定学生的成绩及付出的辛勤劳动,激发学生不断努力。
3 设计小实验时应遵循以下两点:(1)原理要正确,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安全性、趣味性、实用性、可操作性;(2)蕴含丰富的科学知识,能吸引人去探索研究,激发思考。
4 在组织开展小实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一旦列出一个小实验就要认真对待,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如对一些问题,或进行讲解,或进行示范,或进行个别指导。教师绝对不能把任务布置完就没事了,一定要让学生把教师布置的任务完成好,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否则的话,学生就会产生放弃的想法,甚至就此失去了做小实验、学科学的兴趣。
重视小实验、利用小实验、开展小实验,让小实验在科学教学中发挥大作用,是我们科学教师的责任。我们应该很好地把握小实验这一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爱上科学、学好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