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赋予“三个代表”的特征,三个代表论文
“三个代表”从历史前进逻辑和时代发展要求出发,对党在新时期的内涵和任务做出科学的回答,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到了一个新的时代高度。下面由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新时代赋予”三个代表“的特征”的三个代表论文,供大家参考。
原标题:“三个代表”---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摘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内在要求。“三个代表”从历史前进逻辑和时代发展要求出发,对党在新时期的内涵和任务做出科学的回答,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到了一个新的时代高度。
关键词:“三个代表”;马克思主义;时代特征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总结我党建党以来的经验教训,立足具体国情,提出了顺应时代进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回答了在新的时代环境中,中国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本质性问题。
一、“三个代表”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2000 年2 月25 日,在广东考察期间,江泽民同志从总结历史和适应新时期形势变化两方面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进行了较全面的描述。他指出: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党的工作能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建党八十多年来,不管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发展阶段,在党的路线方针的制订上,都能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寻求最适合具体国情的发展之路。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的奋斗史表明,党要领导人民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夺取最后胜利,就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三个代表”科学论断的内涵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在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情况下的各项方针、政策都要以生产力的发展规律为前提。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使自己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存在的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扩大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从而准确把握生产力标准,调整生产关系,推动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社会生活水平。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要坚持在马克思理论的指导下,广泛吸取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成果,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破除旧观念和旧体制,拒绝教条式的文化学习。在坚持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大前提下允许各种文化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存在,主张各层次文化健康共存,促使文化产品通俗化、大众化,不断提高国人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持。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最高或最低纲领和工作中心都必须做到维护和体现各阶层人民群众的利益。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人民群众的利益日益多样化、差异化,给党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其主动投身社会建设,早日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国家安定团结,最终获取真正属于人民自己的各项利益。
二、新时代赋予“三个代表”的特征
1. 时代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邓小平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难题,在结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做出了科学系统的回答,其思想也作为“三个代表”的基础和条件,为党的建设理论提供了更大的创新空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环境中机遇和挑战瞬息万变,社会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这些问题给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江泽民同志统观大局,经过思考探索,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及如何建设党做出科学性的理论指导,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党建工作指明了道路。在2000 年“三个代表”首次提出以及2001 年7 月再次重申后,党的十六大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章中党的性质进行了修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中可以看到,共产党人在新时代对党的认识更完整、更准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了党在新时代的具体任务。
2. 统一性---“三个代表”在党自身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相互贯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回答了党建问题,在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中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同时明确体现了党的基本纲领、方针的具体要求,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党执政兴国的行动指南活跃于社会生产生活的的每个领域。生产力发展迅速,综合国力强大,才能在国际上取得一席之地。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江泽民同志在1997 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政治、文化、经济三者的目标和政策,同时明确表明三者是有机统一的关系。首先,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坚持同人民群众骨肉相连,坚持言行对人民群众负责,坚持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党的自身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初衷和目的,是中国共产党坚定的政治立场。其次,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要“一手抓政治文明”也要“一手抓精神文明”,并且“两手都要硬”,做好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为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最后,一切的工作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定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方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兴国”,强调科技和人才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中的先进作用,把握生产力标准,切实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可见,“三个代表”准确涵盖了党的自身建设和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内容,是党一切工作的有机统一。
3. 实践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鲜明的时代品格
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普遍的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又有鲜明的实践品格,这是由它形成的背景和内涵决定的。“三个代表”是对国际性的共产主义运动进行正反两方面的总结,对中国八十多年建党经验进行得失论断,对世界环境的机遇、挑战进行判断预测,对国内环境进行具体分析后得出的实践性思想,必将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内建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落实到党的工作及建设中,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用“三个代表”指导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项工作共同前行。在党的自身建设中,要把“三个代表”落实到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各个方面。狠抓工作作风,杜绝党内人浮于事和滥用职权的现象。坚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要求党的干部和机关负责人确定工作重点和目标,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真正做到下得去、办得事、得肯定。“三个代表”是创新的理论思想,而实践创新性的思想必须要做到在实践中创新。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在现代化建设中,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是决定性的因素。正是他的这种观念,才促使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诞生。由此可见,只有坚持创新精神,才可能产生高新科技,才能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只有坚持创新精神,才有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国情的结合,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由此表明,只要把握住不同时代的特征要求,继承传统,大胆创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会取得更多的新成果。
参考文献:
[1]江泽民。 江泽民文选(第 2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江泽民。 江泽民文选(第 3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邓 小 平。 邓 小 平 文 选 (第 3 卷) [M]. 北 京:人 民 出 版社,1993.
[4]毛 泽 东。 毛 泽 东 选 集 (第 3 卷) [C]. 北 京:人 民 出 版社,1991.
[5]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 论党的建设[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