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及对策-心理论文
正文: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的,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团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其特有的身心发展特点,他们在人际关系发展上有其独特的特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个体与他人的良好沟通;利于人们的团结协作;利于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
一、 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
大学生是一群充满朝气的群体,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情感丰富,对自我认识进一步深入,自我意识趋成熟与完善。大学生人际交往增多,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一些大学生还建立了较稳定的恋爱关系。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上体现出如下特征:
(一)、交往以人格平等为基础
人与人交往的基础是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的,平等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已基本成熟。因此,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把平等的交往作为继续交往的基础。
(二)、交往对象、范围、内容、方式的开放性
大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他们为了更好地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大都采取积极的心态,积极主动的与他人进行交往,能以主动开放的姿态面对现实社会。
首先体现在交往对象的广泛性,大学生交往对象从过去的同学、教师扩大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交往的范围也从寝室、班级、学校扩大到社会各领域。交往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理智上的良朋、情感上的挚友、甜蜜的爱情是大学生追求的目标。交往方式也放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体现出交往方式的多样性。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为大学生在传统的交往方式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新兴的内容,无线通讯工具--手机、网络中的聊天室、电子信箱、“微博”、“QQ”等被当代大学生广泛应用。新交流方式的使用,打破了传统人际交流的时间、空间限制,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三)、较单纯的精神性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中学阶段相比较,有了一定的实用性和功利性,但是主体上还是以情感性、精神性为主。人们常说同学友谊最珍贵就体现了这一点。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多数以合得来作为交往的准则,对自己朋友的期望值较理想化,易用理想化的标准来衡量朋友。
(四)、交往中的主动性及合作意识增强
大学生交往需求迫切,青年人所固有的思想活跃、精力旺盛、兴趣广泛等性格又使其交往欲望强于其他人群。在交往中体能够积极主动的与他人进行交往。同时在交往中有意识地协调自己与他人的行为,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二、大学生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一些困难或不适应是难免的,但如个体的人际关系严重失调,人际交往时常受阻,就说明存在交往障碍。大学生常见的交往障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
(一)、认知障碍。
大学生认知障碍,首先表现在人际交往的理想化。青年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开始了主动交往,但其社会阅历有限,心理上也不成熟,因而人际交往中常又带有理想的模型,然后据此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知己,一旦理想与现实不符,则交往产生障碍。另一个是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的目的在于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是在互相尊重基础上得以实现的。而有的大学生却忽视平等、互助这样的基本交往原则,常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装腔作势、盛气凌人、自私自利,从不考虑对方的需要,这样的交往必定以失败而告终。
(二)、情感障碍。
交往中感情色彩浓重,是处于青年期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大特点。情感障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嫉妒与自卑。嫉妒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表现为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嫉妒容易使人产生痛苦、忧伤、攻击性言论和行为,导致人际冲突和交往障碍。自卑是一种过低的自我评价。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在交往中常常是缺乏自信,畏首畏尾,遇到一点挫折,便怨天尤人。这种心境使自卑者在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因而常将社交圈子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
2.自负与害羞、孤僻。自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傲气轻狂、自夸自大,过于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他人,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而忽视他人,导致交往障碍。害羞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出腼腆,动作忸怩,不自然,脸色绯红,说话音量低而小,严重者怯于交往。对交往采取回避的态度。造成交往双方的不理解或误解,妨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孤僻也会导致交往障碍,具体表现为孤芳自赏,自命清高,结果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爱则无朋。
(三)、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另一种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所谓人格,是指人在各种心理过程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包括个性倾向性、气质、性格等。人格的差异带来交往中的误解、矛盾与冲突,人格不健全可直接造成人际冲突。如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对同一问题的处理方式不一样,胆汁质的人性情急躁,言谈举止不太讲究方式,这会使抑郁质的人常感委屈和不安,造成双方的互相抱怨和不满。
三、 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把握成功的交往原则
1.平等交往 平等主要指交往双方态度上的平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做人的尊严和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在交往过程中 坚持平等的交往原则,就要正确估价自己,要尊重他人的自尊心和感情。
2.尊重他人 尊重能够引发人的信任、坦诚等情感,缩短交往的心理距离。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尊重的原则, 必须注意在态度上和人格上尊重同学,尊重同学的生活习惯。
3.真诚待人 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以诚相待,才能使交往双方建立信任感,并结成深厚友谊。 坚持真诚原则,必须做到热情关心、真心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能指出朋友的不足和缺陷。
4.互助互利 人际关系以能否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为基础。交往双方的心理需要都能获得满足,其关系才会继续发展。 坚持互助互利原则,就要与人为善,乐于帮助别人。还要善于求助别人,别人帮助你克服了困难,他也会感到愉快,这也可以促进双方的情感交流。
5.讲究信用 信用是成功的伙伴,是无形的资本,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信用原则要求大学生言必行,行必果。待人接物要做到有约按时到,借物按时还,不乱猜疑,不轻易许诺、不信口开河。
6.宽容大度 古语讲“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待人宽、克己薄、为善最乐”。宽容能化解人际交往中产生误解和矛盾。大学生在交往中不要斤斤计较,而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宽容克制是有度量的表现,是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化干戈为玉帛”,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朋友。
(二)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
1.语言艺术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告诉我们交往时要注意运用语言的艺术。语言艺术运用得好,就能优化人际交往化解矛盾。(1)称呼得体。恰当得体的称呼,使人能获得一种心理满足,使对方感到亲切,交往便有了良好的心理气氛。(2)说话注意礼貌。 语言艺术运用得好,就能吸引和抓住对方,从内容到形式适应对方的心理需要、知识经验、双方关系及交往场合,使交往关系密切起来。
2.非语言艺术 非语言艺术一般包括眼神、手势、面部表情、姿态、位置、距离等。掌握和运用好这种交往艺术,对大学生搞好人际交往是不可少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根据谈话的内容和场合,正确运用非语言艺术,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时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大学生还要学会有效地聆听。
(三)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增强自身的人际吸引力。大学生如何增强人际吸引力,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呢?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心理学家卡耐基总结出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六种途径:(1)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2)微笑。(3)多提别人的名字。(4)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5)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6)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
2.提高个人的外在、内在素质 追求美、欣赏美、塑造美是人的天性。美的外貌、风度能使人感到轻松愉快,并且在心理上构成一种精神的酬赏。所以,大学生应恰当地修饰自己的容貌,扬长避短,注意在不同场合下选择样式和色彩符合自己的服装,形成自己独特的气质和风度。同时,大学生应注意追求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协调一致,即外秀内慧,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和人格素养。通过个人内在、外在在素质的提高提高自己对他人的吸引力
3.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
良好的个性特征是增强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大学生要不断学习,努力增强自身的文化素质、能力水平,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个人的整体素质是个人在人际交往中的本钱。
4.加强交往主动性,强化与朋友的关系
彼此交往的频率就越高,越有助于相互了解,沟通情感、密切关系。大学生学习、生活在一起,接触密切,应充分利用这一条件,与朋友保持适度的接触频率,才使人际关系良性发展。
(四)、正确把握自己与别人的关系。
学会转换角色,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能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在与别人的关系中努力做到:1、“把自己当别人”:用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得失荣辱,把它看成发生在别人身上,不因自己的情绪变化而影响人际关系。2、“把别人当自己”:设身处地通过角色转换,才能善解人意,去急人之所急,痛人之所痛。3、“把别人当别人”:既尊重别人,不干涉对方隐私,做到内外有别,男女有别,不冒犯对方的个人空间。4、“把自己当自己”:在自知的基础上建立自尊自信,扬长避短,更成熟地与别人相处。这四点融会贯通不容易,但每个人只要用心去做,尽力去做,就会越做越好。
知易行难,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仅仅掌握了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技巧就能形成的。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以开放的心态积极主动的与他人进行交往。如果你努力朝这个方向前进,你就会发现一切正在悄然改变:朋友之间的不快荡然无存,能够畅言的越来越多,亲友间有了深挚的友爱。你会过得充实愉快,觉得人际交往是一件自然与轻松的事,从而对学习生活持以乐观的态度,对大学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充满信心。这样你的学习生活将会丰富充实、充满快乐,你的人生将会更加幸福美满。
参考文献:
1、《社会心理学》时蓉华编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与高职生谈心理健康》潘永亮主编 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3、《完美人格测试手册》 《青年心理测试与辅导》编写组编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4、《高职生心理学》 黄希庭 编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