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一、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概念和种类
    (一)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概念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是从企业的计划指标、会计核算、统计核算等资料入手,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企业完成计划过程所产生的结果,用书面形式写出来的报告。
    理解这个概念,应从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内容入手。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主要表现在生产、销售、分配和消费这四个方面:即生产计划指标完成情况,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劳动计划完成情况,固定资产的利用情况,销售计划完成情况,企业财务状况等总的评价,并以货币形式反映上述种种活动的效益,从而考核一定时期经济运转情况,找出各个环节完成或没有完成的原因,挖掘各方面的潜力,提出合理化建议,加强完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总之,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基本任务就是围绕生产、销售、分配与消费四方面的调查研究分析,摸清企业经济活动规律。一方面肯定成绩,表彰先进;另一方面揭露矛盾,提出解决矛盾的有效措施,促进企业的转化,使企业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轨道前进。
    (二)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种类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种类,通常是按其范围、内容、性质三方面来划分的。
    1.按其范围分类
    (1)从企业内部进行分析,即企业的生产计划、劳动计划、产品成本计划、原辅材料供应计划、销售计划、固定资产利用情况、财务状况等的研究分析。
    (2)从企业外部进行分析,即企业主管部门、财税、银行、审计部门协助主管部门与该企业上下结合来研究分析。
    2.按其内容分类
    (1)全面分析报告,即利用会计核算、统计核算、财务核算等资料,以货币的形式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检查企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局部分析报告,即围绕某一财务指标或抓住一两个重要问题进行分析、观察经济活动的趋势,工作进程及经济效益。
    3.按其性质分类
    (1)综合性分析:即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的经济活动,依据各项计划指标,系统地综合地研究分析。
    (2)专题性分析:即对企业经济活动中,实施某种重大的经济措施,或企业业务内容的重大变化,或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某些薄弱环节,或企业生产过程中某些关键性问题所进行的专题性分析。
    二、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写作
    (一)标题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标题,一般由时间概念、分析对象和文种三部分组成,如《一九九X年电器价格趋势的分析报告》、《19 X X年 6月份财务指标完成情况简要说明》(见例文);有的省略了时间概念,只有分析对象和文种,如《塑胶门窗产销情况分析报告》;有的是简洁地概述内容,如《从削价战中吸取经验教训》;有的是直接摆出观点,如《牵引市场“牛鼻子’》有的是提出问题令人思考,如《中关村怎么变成下一个硅谷》。如果是经济活动企业外部的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必要时还要加上发文单位的名称,如《XX市建设银行关于X X房地产公司贷款使用情况的分析报告》。
    (二)正文
    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1)开头:也称前言。这一部分概括说明有关经济活动的基本情况,当前经济形势,材料背景,点出分析目的。
(2)主体:这是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主要部分,写作这部分,必须根据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种类和目的来安排内容。
全面分析报告:依据企业某一特定时期各项经济计划指标系统综合,就其经济活动中带有根本性战略性意义的问题时行分析。
局部分析报告:则是抓住带有关键性意义的问题进行分析。
专题性分析报告:针对某一专题对象进行分析。
总之,不论哪类分析报告,主体要求分析下述几个问题: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条件,产生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办法等。
主体部分有三种表达形式:即文字式、表格式、文字表格结合式。
    (3)结尾:这是全文的总结。总结的方法,有的是重申要点,有的提出建议,有的不设结尾,把解决问题的办法放在主体中,写完即止。
    三、经济活动分析方法
    经济活动分析方法有下述几种:
    (一)比较分析法
又称对比分析法,“有比较才能鉴别,有鉴别才能发展。”(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比较分析法是把两种时间、项目条件等客观因素基本相同或相似,但经营的结果却完全不同,二者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从而发现问题,查明原因,提出改进办法。
使用比较分析法,一般有下列两种做法:
    1.自我对比法
    (1)把本时期制定的各项计划指标与完成的实际指标作对比,从而说明计划执行的情况,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指明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把本时期完成的各项指标与本单位历史上最高指标作对比,从而分析企业经营活动的变化与发展的趋势,以便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
    2.与兄弟单位对比法
    这种对比要求在时间地点、内容、条件等客观因素基本相同或相似的行业作比较,通过比较,加大反差,从而寻找造成差距的主客观因素,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学习先进的经验。
    (二)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对某一经济现象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而决定某一经济现象的因素,纷繁复杂,务必从众多的因素中,抓住某一关键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进行分析。如《牵住市场“牛鼻子”》一文,阐述的是某
地龙眼成熟了,本地市场早已饱和,果农面临着“丰收成灾”的境地,如何疏通市场销售渠道?在众多因素中,由政府出面,召开订购会,则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决定性因素。抓住这一主要矛盾,分析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就是因素分析法。
    (三)动态分析法
    企业的经济活动要在竞争中保持生存与发展,最重要的是必须研究市场的动态。在市场经济中,产、供、销各个环节,最重要的环节是对销售领域作科学分析。消费者常常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主观因素有:社会习俗、传统消费观念等;客观因素有经济收入,社会周边环境等。不管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都是在动态中发展变化的。因此,从消费动态中分析有关经济活动变化的规律,为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是动态分析的任务。
    以上三种分析法,在一篇文章中,既可以单独使用一种分析法,也可以三种分析法综合使用,一般来说,简单的经济活动现象,分析法可以单一,而复杂的经济活动,就要求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因此,如何应用分析法,要依据分析对象的具体情况,作出自己的抉择。
    四、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写作要求
    (一)分析对象要集中,重点要突出
    一个企业,产品生产的环节很多,销售的渠道方法也很多,但写作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不能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求分析对象要集中,主次要分明,重点要突出。如在企业生产中,是分析完不成计划指标的原因呢?还是分析产品质量提不高的原因?是分析成本居高不下呢?还是分析利润上升或下滑?一篇文章,要紧扣一个对象。总之要紧紧抓住影响对象的关键性问题,使分析报告写深写透,并提出有预见性的解决方案。
    (二)数据要精确,材料要典型
    数据与材料都是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重要依据,离开数据与材料,分析是空洞无物的。反过来,光罗列数据与材料,见物不见人,就缺乏深度,一篇切合实际的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其数据要精确,做到精确,应从来源入手。一方面从计划取表、账表或其他书面材料入手,这些材料固然很重要,但它是账面上的东西,还应该通过调查研究和实物的清理,查出深层次的东西,才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从这两方面入手,得到的数据,才是比较可靠、精确的。这是物证。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目的是揭露矛盾,分析矛盾的原因,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归根到底要分析人的作用。因此,要善于抓典型事例进行分析,才能使精确的数据和典型的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解决矛盾的目的。
    (三)既要报喜,又要报忧
    报喜还是报忧?这是写作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态度问题,人们习惯于听好话,听顺耳话,写起来,总是摆脱不开“成绩与问题”是“十个指头与一个指头”这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不敢揭示存在的问题,这是认识事物的一大误区。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解决问题。掩盖矛盾和问题的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正确态度是既要报喜,又要报忧,要善于揭露矛盾,分析矛盾,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唯此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四)要加强科学性
撰写经济活动分析报告要注重科学性。比如在经营过程中,“成绩与问题”始终是相辅相成的,而人们撰写经济活动认识是不能一次完成的。因此,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分析矛盾的原因,哪些是有利的因素,哪些是不利的因素,如何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这样,才能使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