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清教主义思想与美国文学

清教主义思想与美国文学

 摘要:美国文学在意识形态上与欧洲各思想流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清教主义思想虽发端于英国,但是对美国社会却产生着更大的影响。本文从清教主义思想入手,分析了清教主义的价值体系,同时就清教主义思想对美国文学的影响做出了重点分析。
  关键词:清教主义、美国文学、乐观主义、象征主义
  中图分类号:I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论文网wWw.LWlm.com-1009(2011)03-0134-02
  
  文学是意识形态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因而,文学的发展必然要受到其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因素的相互影响和制约,而哲学思想作为文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必然贯穿于文学发展的始终。20世纪美国文学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追根溯源,其发展是受到文化全球化,尤其是欧洲哲学的影响;美国文学家在欧洲思想理论指导下进行了大量的文学创作,因而,20世纪的美国文学,无论是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还是文学批评,无一不打上了欧洲思想家的印记。由此可见,美国文学在意识形态上必然与欧洲各思想流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外,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巨变,在人们的内心世界所产生的震动,也必然要在美国百年的文学发展进程中反映出来。清教主义思想虽发端于英国,但是对美国社会却产生着更大的影响。“英格兰有过清教革命,却没有创建清教社会;美国没有经历清教革命,却创建了清教社会”。并且这种影响以其持久深厚而铸就了美利坚民族的灵魂。
  一、清教主义思想简析
  清教社会组织以教会为内涵,以契约为形式。“契约说”源于上帝与亚当之约——上帝造人,允其幸福,人则以服从天意为回报。谁知亚当毁约,犯下原罪,人类因而苦海无边,世代忏悔,以赎其罪。但清教徒所信仰的加尔文教“因信得救说”又告诉人们,人能够通过上帝造物的安排理解神旨,争取获得解救。这就是所谓的恩惠契约,即尽管人性邪恶,但上帝仁慈,仍会引导少数选民超越俗念,精神至上[1]。
  1620年9月,一部分清教徒乘着“五月花号”航船来到了新英格兰的科德角。他们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是上帝把他们从旧世界的罪过和堕落中拯救出来,送往北美这块福地。这种崇奉和笃信的态度使他们有一种崇高的使命感,也造就了他们自信、坚韧、禁欲的人格特征。作为美国的开拓者,他们的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愈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意义,在美国历史、美国文化、美国人的性格以及美国文学上留下了它的百世不磨的烙印
  二、清教主义的价值体系
  一般而言,宗教都包含信仰与道德两个层面的价值体系。作为欧洲宗教改革产物的清教主义,在北美这块特殊自由的土地上却孕育出三个层面的价值体系。其一是神学层面,表现为教规教义等基本的宗教信条,其二为世俗精神层面,表现为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与平等精神,其三为道德伦理层面,表现为勤俭、内省、努力以及禁欲主义等。正是后两个层面产生了近代意义上的美国文化与资本主义精神。与此相对应,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的影响也主要表现在教义信仰、世俗精神与伦理道德三个方面,并在文学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2]。从神学的角度看,秉承加尔文教义的清教主义强调对上帝的虔诚、敬畏与绝对服从,其信仰基础是“原罪论”以及由此派生的“命定论”理论。表现在文学上是对清教教义的宣传,如赞美上帝、描述人类的堕落以及歌颂圣人坚韧不拨的精神从而证明上帝的伟大英明等。从世俗的角度看,清教主义与北美特殊地域环境相结合产生了具有美国特色的个人主义、自由精神、使命意识与拼搏进取的品格。表现在文学上则是对美国信念的歌颂,表达对“美国梦”的寻求与渴望以及作家强烈的创新意识。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看,清教主义的勤俭努力,虔诚内省以及禁欲主义等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深刻影响了清教徒的行为方式,但也严重束缚了他们的自由思想,一代代作家不断对此进行批判与反思,神性与人性,信仰与自由、经济发展与道德滑坡的矛盾冲突也因此构成美国文学上一个永恒的主题[3]。
  三、清教主义思想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清教主义思想对美国文学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在美国文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清教主义思想作为一种传统思想发挥了关键作用。它对美国文学中的乐观主义、象征主义、写作技巧及价值观念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滋养了乐观主义情绪
  通过研究不难发现,美国文学是建筑在《圣经》伊甸园神话基础上的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它是表达美国清教主义遗产——虔诚理想主义的一种文学形式。清教徒梦想着生活在一种完善的秩序下面,怀着勇气和希望竭诚在美洲建立一处新的伊甸园,以使人们最终过上理想的生活。在这种使命感的鼓舞下,他们面对艰难险阻而无所畏惧,内心充满乐观主义情绪。这些都成为美国文学的重要滋养。爱默生将美国人视为再生的亚当,古朴率真的面对整个世界;亨利•詹姆斯在自己的主要作品中运用亚当的题材描绘出一个个天真无邪的新人形象[4]。在19世纪美国文学、历史和神学领域内,新亚当、新伊甸园的美国神话轮廓越来越清晰,内容越来越充实;就是在本世纪的文学作品中,“美国的亚当”仍以某种形式影响着文学创作。并且在这些文学作品中,乐观主义的心态和情绪都浸染在这些文字之间,这些都体现出美国清教主义思想对美国文学的重要影响。
  (二)象征主义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于清教徒们的教义来说,现实的大千世界只是上帝的一种象征而已。这个世界,因为上帝的无所不在而具有意义,因上帝的明显行动而得到人们的理解和诠释。他们认为物质生活同时具有精神性质,生活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上帝意图的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在威廉•布雷福德等早期开拓者的著作中,很容易发现这种在清教徒思维中经常发生的象征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过程成了美国人民和作家赖以成长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乔纳森•爱德华兹认为自然界充满了形象和比喻,爱默生的《论自然》宛如充满象征意义的连续独白,在其他作家的创作中,象征主义作为一种技巧已成为普遍做法。而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因为清教徒这种独特的观察世界的方式是这些作家所受教育的一部分[5]。
  (三)对写作技巧的影响
  1.整体分析
  清教徒作品的朴实无华给美国文学留下了清晰的印记。清教徒崇尚朴素,反对浮华。他们单纯的宗教形式,他们对《圣经》的笃信,对朴素风格的由衷喜爱,对新英格兰听众和读者的欣赏水平,对文风趋于简朴和形象化都起到了促进作用。阅读早期清教徒作家的作品时,我们会不由得深深受到其语言清新、俭朴、直接等特点的感染。这种文风对后世美国文学的突出影响表现在美国文学语言口语化风格的形成当中。富兰克林的《自传》表现出口语化的显著特点。到19世纪中叶以后,现实主义大师马克吐温的名著《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语言又进一步体现出这种风格的状貌。后来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它终于在海明威的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美国文学的独特风格。“诚然,美国文学的口语化风格和清教文风相比,存在着语言质地的根本不

同,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它们显然存在着一脉相传的关系。”
  2.局部剖析
  (1)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
  清教主义思想历史发展的过程及渊源为美国的文学家们的创作提供了素材。美国很多早期的作家在其文学作品中都多方面体现了清教主义思想的影响。如安娜•拜瑞德的诗歌作品中就曾高声颂唱万能的上帝。事实上,后期的许多美国作家也都在一定层面上受到了清教主义思想的不同程度的影响[6]。 论文网wWw.LWlm.com
  (2)写作态度上的影响
  清教主义思想除了为美国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之外,还为美利坚民族留下了另一宝贵财富,就是对待人生和世界的乐观主义态度。正如以上所提到的,在清教主义思想影响下,早期的美国作家基本上都带有乐观主义色彩,所以表现在文学上则是对“美国信念”(American Creed)的歌颂。清教主义思想的这种乐观精神在许多美国作家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爱默生和惠特曼的作品都体现了这一点。惠特曼在其作品《草叶集》中,热情奔放地歌颂了美洲大陆上这个新生国家,对美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与希望,而这与清教徒本身的乐观主义精神是分不开的。
  (3)写作手法
  17世纪的清教主义思想对美国文学最重要的贡献就在于它那极富想象力的文学性语言以及由此确立的美国象征主义文学传统。以爱默生的代表作《论自然》为例,在整部作品中,作者都将自然看成是上帝的化身,将自然比拟成一个虔诚信徒与上帝进行对话、进行沟通的中介。自然在这里被赋予了更神圣的含义。而在以后的米维勒和莫比•迪克的作品以及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象征主义则是被发挥到了极致[7]。
  在重新审视清教主义思想与美国文化之间的关系及渊源时,我们很难去评判清教主义思想的是非曲直。一般来说,传统的影响有两个方面,即正面影响与侧面影响;正面影响固然是最重要的,而对其侧面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在美利坚民族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清教主义思想首先提出了对理想的憧憬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塑造了美利坚民族的民族精神雏形。这种精神已经深深贯穿在了每个美国人的意识形态之中,成为了美国人民的性格及美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我相信清教主义思想对美国人民的影响将会成为一种传统、一种哲学,一直延续下去。
  
  参考文献
  [1]Roy Harvey Pearce. The Continuity of American Poetry[M].New York: Routledge. 1961:48-49.
  [2]佩里•米勒、托马斯•H.约翰逊编:《清教徒》,第187页.
  [3]理查德•S.邓恩、詹姆斯•萨维奇、利蒂希亚编:《约翰•温思罗普日记:1630—1649年》(Richard S. Dunn,James Savage and Laetitia Yeandle,eds.,The Journal of John Winthrop,1630—1649),剑桥1996年版.
  [4]何晓鹏.清教思想对于美国小说本土化的影响[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4(4):155-156.
  [5]史志康.美国文学背景概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7.
  [6]郭继德.美国文学研究:第二辑[C].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150-182.
  [7]朱世达.当代美国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26.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