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分析皮凯蒂理论与中国古代的抑兼并经济思想比较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法国经济学家,长期致力于收入分配研究工作。其经典代表作《21世纪资本论》(英文版)于2014年出版发行,旋即引发全球热议。不仅收获了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等学者的溢美之词和鼎力推荐,更被布兰科 米兰诺维奇(Branko Milanovic)高度评价为经济思想史上具有分水岭意义的著作之一。那么,这部反映时代精神的鸿篇巨制可以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带来什么启示呢?本文试图从皮凯蒂理论与古代中国抑兼并思想比较中,揭示两者共同的整体主义方法论特点,以资借鉴。
近三年来,国外学界对《21世纪资本论》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在理论层面,右翼学者认为皮凯蒂假定社会财富总量固定不变(Thomas H.Mayor,2015),着力揭露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结构和发展规律(Milic Milovanovic,2015),倾向国家介入分配环节,通过累进税消除经济不平等,其整体理论风格与马克思理论传统一致。左翼学者对此表示反对,认为皮凯蒂没有从社会关系的角度解释清楚矛盾的规律。确切来说,无论概念定义,还是理论建构,皮凯蒂完全不同于马克思,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意欲创建新的分配理论,却无法超脱新古典经济学的困境。达龙 阿西莫格鲁和詹姆斯罗宾森(Daron Acemoglu James A.Robinson,2015)则认为,从书名到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阐释和批判方式,皮凯蒂都在模仿马克思。但就理论建构而言,皮凯蒂糅合了马克思经济学和索洛增长模型于自身理论体系中。在数学模型层面,皮凯蒂使用的数学模型受到质疑。比如替代弹性、储蓄率、增长率和资本收入比等理论假设前提并非总是成立。在数据层面,有学者指出皮凯蒂的数据选择和技术处理方法导致皮凯蒂结论有夸大社会不平等程度之嫌。如税前数据不能反映税改对个人财富的影响,数据平均值高度典型化等。不过,皮特K.恩斯(Peter K.Enns etc,2014)认为研究市场经济造成的社会不平等问题,的确应采纳税前数据。在政策层面,大部分学者如艾伦J.奥尔巴赫和凯文哈塞特(Auerbach A JHassett K,2015)认为资本税将直接对无风险投资收益征税,会导致跨期扭曲,同时也放弃了向回报率中其他收益征税的可能。然而,莱纳尼曼(Rainer Niemann,2015)认为资本税是否影响投资时机,取决于不同资本税参数。只有少数学者认为资本税有提高经济效率的可能,至少比现行税制扭曲经济的程度更低。
国内学界首先对皮凯蒂理论进行性质甄别,有学者从理论立场、中心问题、核心范畴和研究取向等原则性标准,判断《21世纪资本论》不是《资本论》的续篇。也有学者认为,资本回报率高企与一般利润率下降,两种观点表面冲突,实质上是统一的。而且,皮凯蒂限定的资本,具有执行价值分割的权力,财富与资本可以等而视之,没有背离马克思资本概念的内涵。需要注意的是,皮凯蒂颠覆了库兹涅茨假说,揭示了西方普世价值的虚伪性,体现了《21世纪资本论》反击自由主义思潮的价值所在。关于政策借鉴探讨,有学者赞同在国内开征资本税,大部分学者则持反对态度,认为政府事后处理的政策主张是一种福利方案,影响市场效率,也不能真正实现社会公平。
综上,国外学界对《21世纪资本论》的学术价值和资本税政策主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国内学界就其对我国经济改革的理论与政策借鉴也尚未达成共识。实际上,仅立足于技术层面的分析,难以窥得全貌,有必要站在中外经济思想史的层面进一步考察。因此,我们尝试从经济学方法论的视角,对皮凯蒂抑制资本集中思想和古代中国抑兼并思想进行比较分析,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以全面评价《21世纪资本论》的经济思想史意义,并从中获得启发。
二、皮凯蒂理论与古代中国抑兼并思想比较
皮凯蒂理论集中体现于《21世纪资本论》一书中,主要是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近现代关于资本或者说财富演变历史的总结和分析;主张通过资本税抑制资本集中,以化解社会财富的不平等。而古代中国抑兼并思想是我国传统收入分配思想中一个重要分支,早在西汉时期就产生思想萌芽,之后逐步演变,到北宋时期已经发展成为一套成熟的经济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主张国家干预经济,通过国家参与工商业活动和土地分配,以削减私人财富和维护社会公平。
皮凯蒂理论与古代中国抑兼并思想各自产生的历史环境虽然相去甚远,在财富观、公平观、不平等形成原因等方面的看法都因时空差异有所区别。并且,这两种思想在面临相同的社会现实问题(即社会财富分配失衡的格局危及社会安定和国家统治)时,采用对策的具体内容亦有差异。尽管如此,将两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并非绝无可能,剥去表象探究内里,可以发现他们都把公共利益看得重于个体利益,不希望社会陷入动荡乃至发生革命,并且偏好政府干预经济,通过再分配机制的设计与运作,实现社会公平。这些思想特征与整体主义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方式大致相符,展示出两种思想在方法论整体主义层面上深刻的同质性。本文正是在钟祥财已经充分论述过古代中国抑兼并思想反映出经济学方法论整体主义的基础上,拟从公私观、国家市场观、思想渊源三个方面展开比较分析。
(一)公私观比较:公共利益高于个体利益
《21世纪资本论》明确表示公共利益应当超越私人利益,要将私人财富控制在一定限度内,以支持集体行动和人类的共同命运。对社会民主与人权平等的追求,是皮凯蒂的终极理想。在这种价值理念的指引下,只要是以集体利益为出发点和目标,控制资本集聚采取的相关措施都是无可非议的。资本税的倡议正是这一思维逻辑的实践应用,具体可分两个层次。首先,在一国范围内主张国家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皮凯蒂强调资本税的目标是维护社会公平,并非劫富济贫,更不是为社会国家融资。 表面上用资本税收入扩充财政,减轻公债负担,增强中央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让国家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然而,其思想实质是为了延续资本主义制度,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宗旨。并且,把公债简单看成社会财富在公私领域间的分配问题,也即个人财富归属于私人资本范畴,而私人领域是受管控对象,不能超越公共领域。另外,对于那些不能有效发挥资本再生产作用的人,还提出资本税是强迫他们变卖资产的有效手段,也是个人价值贡献的衡量指标。 这不啻于表明个人行为只是国家预设集体行动的组成部分,个人选择的权利明显受到国家限制,个人自由的优先级次于公共利益,重点在于个人应对社会做出更多贡献。其次,在全球范围内国家利益服从于世界这个更大的集体组织。皮凯蒂指出,应对当前全球化金融资本主义,资本税是理想工具。 这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采取统一分配财富的整体行动,至少是在欧盟区域使用这种整齐划一的方式。此刻的公共利益是防止资本逃逸,为实现这一共同目标,各个国家各自的权益可以不加考虑,国家间的差异服从全球整体利益这一道德准则。概而言之,皮凯蒂理论关于个体与整体关系的思想是:个人从属于国家,国家从属于世界,整体利益总是高于个体利益的,个体独特性受到严格约束或抑制。而资本税注重的正是公共政治和经济利益,个体利益处于次要位置。
古代中国思想家也主张为了国家利益,上至统治者,下至普通人,私人利益必须先放一边。《管子五辅》要求人君中正而无私,臣民忠信而不党,均竭能尽力而不尚得。董仲舒大一统思想强调天下之人同心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