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数学小论文六年级

数学小论文六年级

  数学无处不在,上个假期我就深深的感到了这一点。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数学小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数学小论文六年级

  数学小论文篇【一】

  20xx年上海世博盛会在上海举行,截止8月14上午10点12分左右世博会参观人数已经突破4000万人次,有望创下世博会历史的最高纪录。

  自8月12日至8月14日,上海市最高气温已连续三天超过39℃,截至今天10时,世博园区温度达37℃。由于天气炎热,这周的人数明显下降。

  在世博会参观,纪念品和餐饮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参加世博会预计人数7000万人中有60%在会场内用餐一次,如果以平均每人消费30元计,则餐饮收入为7.8亿元人民币;估计参观者90%会在会场内饮用饮料,以平均每人消费10元计算,饮料费收入为3.9亿元人民币。估计30%的参观者会在会场内购买旅游纪念品,以平均每人消费30元计,纪念品销售额达3.9亿元。综合各项,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的直接销售收入将接近15亿元。

  啊!真没有想到这次上海世博会能吸引这么多游客!

  数学小论文篇【二】

  今天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例题,题目是:

  学校组织老师和同学参观科技馆。有100名学生和50名老师。科技馆的门票是成人10元,儿童半价。问:需要多少元?

  小红举手,老师点小红上黑板解答,小红的算式是这样的:

  10/2=5(元)

  100*5=500(元)

  50*10=500(元)

  500+500=1000(元)

  答:需要1000元。

  老师说:“好的,有没有别的方法?”小月举手,老师点小月上黑板解答,小月的算式是这样的:

  (100/2)+50

  =50+50

  =100(名)

  100*10=1000(元)

  答:需要1000元。

  老师说:“非常好,请小月上台讲解。”

  “我的是先用100/2=50(名),它的意思是:因为成人票价是儿童票价的2倍,有100名儿童,所需要的票价就等于50名成人。再用50+50=100(名),也就是加上老师,一共有100名“成人”,最后用100*10=1000(元),就可以算出一共要多少元。”小月解说道。

  “很好,谢谢小月,你的解说很全面。我们今天学的就是‘巧算门票’,好,下课。”老师说。

  数学小论文篇【三】

  寒假,我参加了数学兴趣班,教我们的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陈老师。

  陈老师教我们的第一节课很独特,首先她问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数学是什么?”,这个问题虽然简单,但是却充满着奥秘,我回答不出来,但是也有很多同学踊跃举手回答问题“数学是生活中经常运用的知识”“数学是我们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数学是……”陈老师似乎比较满意,说:“同学们的回答很精彩,但是,还不完全正确,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额一门学科。通过抽象画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

  陈老师告诉我们的是数学,数学存在的意义,她说,数学不是烦躁的拼命做练习,而是锻炼我们的思维,使我们的思维越来越强,使我们对于某一件事时,可以迅速的判断。数学是一门学科,如果你对数学有兴趣,那么你的思维已经很强了。

  没错,通过陈老师的教导,我们已经渐渐懂得数学的含义,数学题目中,也许有些很难,但是每解一道题,就能锻炼我们的思维。比如,陈老师让我们花半个小时去做一道题,这道题是一道初三的题目,即使你会做,也要做到半小时:

  某同学在A、B两家超市发现他看中的随身听的价钱相同,书包单价也相同。随身听和书包单价之和为452元,且随身听的单价比书包的单价的4倍少8元。

  求该同学看中的随身听和书包的单价各为多少元?这道题虽然很难,但是只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来,也可以。我们要锻炼自己的思维,提高数学能力!

  数学小论文篇【四】

  数学的知识海洋是无穷尽的,学习数学的过程也韵味无穷。今天,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叫妈妈来一起思考这道题。

  题目如下:某区举行小学生春季运动会,其中某校参加的人数占运动员总人数的十五分之一;若这个学校再去10名运动员,则该校人数占运动员总人数的二十三分之二。问这次运动会共有运动员多少人?这个学校有多少人参加运动会?

  妈妈看到这道题后,二话不说,立马用方程来解。设原来共有运动员X人参加,那么现参赛总人数为(X + 10),根据“原来参赛总人数 × 1/15 + 10 = 现在参赛总人数 × 2/23”的关系式得出X = 450,那么最终的答案就是:这次运动会共有460人参加,这个学校有40人参加。

  我承认,在解方程的熟练程度方面,我还不如妈妈;但是,难道这道题就只能用解方程这一种方法来求解吗?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说过:掌握了比例法,可以使问题简单化,甚至可以把六年级的数学题变为二年级的那么简单!这道题目中有变量,也有不变量。哈哈,这时候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以不变量或者中间量做单位1”而用比例法求解。对于这道题,不变量是其他学校的参赛人数。所以,用1 - 1/15 = 14/15算出原来这个学校和其他学校的人数比例是1:14。然而这个学校增加10人后,那总人数也就增加10人,所以用1 - 2/23 = 21/23算出现在这个学校和其他学校的人数比例是2:21。列出算式如下:

  (原)某校:其他 = 1:14 = 3:42

  (现)某校:其他 = 2:21 = 4:42

  因为其他学校参赛人数不变,这样就可以算出这个学校增加10人是增加了4 - 3 = 1份,那么,比的单位就是10 ÷ 1 = 10人。用4 × 10 = 40就算出这个学校现在的参赛人数;(4 + 42)× 10 = 460算出这次运动会参赛的总人数。

  一道题就这样被迎刃而解了。看到我不列方程直接算出答案,妈妈先是有些惊讶,继而拍拍自己脑门,连声说着:“我怎么没想到呢?”接着,当我说出:“数学王老师说了,如果看到应用题只知道列方程的话,是没有前途的”这句话后,妈妈来了句:“太伤自尊了!”就假装不理我了。

  通过这道有趣的数学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遇到难题不要怕,积极思考各个数之间的关系,进而找到解题的钥匙,这样,任何题都能被解决。

【数学小论文六年级】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