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与拟像--《黑客帝国》中的鲍德里亚思想
从1999年至今,《黑客帝国》上映已经20年了。这部科幻巨制至今仍被粉丝、影评人津津乐道,关于电影中赛博朋克和反乌托邦的未来主义的讨论始终没有停止。20年间,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技术日益发达,警惕过度发展、滥用人工智能的讨论愈演愈烈。我们也开始发现,这部充满预见性的电影中的某些情节已经开始渐渐投射到现实生活中。导演沃卓斯基兄弟在影片中阐发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对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的后现代理论思想的反思和致敬尤为引人关注。鲍德里亚的学说聚焦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未来,人类与世界的关系,提出了"象征交换"、"仿真"、"拟像"等开创性的概念,重新阐释了真实和虚拟的边界。沃卓斯基兄弟在《黑客帝国》中同样表达了对科技进步和人工智能高度发达的机器时代的隐忧。影片科技的进步一定会带来人类幸福的未来吗?还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背后存在着的是人工智能的兴起与人类的毁灭?沃卓斯基兄弟以其反乌托邦的未来主义在《黑客帝国》影片中给出了答案。
一.欢迎来到真实的荒漠"
影片讲述了一名表面是工程师实则是黑客的尼奥逐渐发现了一个令他难以相信的真相:他所生活的世界并非肉眼所见的真实存在,而是由一个可以操控万物的人工智能的庞大系统"矩阵"所控制。随着女主人公崔妮蒂的到来,她将尼奥带进了一个神秘的国度,并且结识了神秘组织黑客组织的首领--墨菲斯。墨菲斯告诉尼奥,他是打败母体"Martrix"的关键,也是他们一直在寻找的救世主。随后,在墨菲斯的训练和帮助下,尼奥逐渐窥探到母体世界之外的模样--母体Martrix由一台大型人工智能机械操纵,所有人类社会的美好景象不过是机械给大脑传输的幻想。"牛排是美味的",正是母体操纵的电脑程序对大脑发出的指令。是否还要继续活在这个美丽的虚幻世界成为了摆在尼奥面前的选择题。在母体的世界里,有金钱、美女、美景和名誉。在Martrix之外的世界里里,只有可怕而丑陋的人工智能操纵着人类的一生,世世代代,无穷无尽。没有牛排和高楼大厦,选择红色药丸还是蓝色药丸?最终,尼奥选择了离开Martrix操控的世界,走上了一条和崔妮蒂、墨菲斯走上了反抗"母体"控制,赢得人类控制权,拯救人类未来的道路。但救赎之路漫漫,那些随意变换、迅如闪电,由程序和代码构成的电脑人究竟如何战胜?在这个程序和代码的世界里,人类究竟如何才能迎来战斗的胜利?
二.生产的终结--仿真的需求诞生
鲍德里亚在《象征交换与死亡》第一章《价值的结构革命》中深入阐述了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人类价值观发生的变化,他把这种价值观上的变化称之为"价值的结构革命"。他指出,后现代社会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一大区别在于,此时的商品价值与劳动并无联系。它与古代社会自然馈赠即为有价值之物的"自然价值规律",与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的劳动"劳动价值论"不同。此时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这种新的现象就是"生产的终结"。如果说工业社会早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方式是剥削其剩余价值,那么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剥削将演变为"死劳动"。"死劳动"与"活劳动"相对,是鲍德里亚提出的一种新的概念,也是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反思。
"生产的终结"带来的是仿真需求的诞生。《黑客帝国》所设定的背景正是在"死劳动"代替"活劳动"的时代。所谓"活劳动"是实现机器系统控制的一种方式。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快速发展,生产过剩而需求不足,于是出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系统利用种种方法刺激需求。这种需求就是仿真的需求。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系统不仅仅生产商品,他们生产的是"生产"本身。"生产"此时更接近于符号,尽管他伪装成真实的生产。但它实际上并不会进行使用价值的产出。
《黑客帝国》中的母体Martrix将人类的大脑全部控制,它制造出现代都市、美女香车、山珍海味的幻想。在母体中的生产已经成为符号和代码,完全被解构了。鲍德里亚说:"劳动不再是一种力,它成为各种符号中的符号。"此时,人们对于美味牛排的向往其实不过是电脑对人脑发出的指令和刺激,这种比真实更真实的需求让Martrix中的人们浑然不觉,进而麻痹。Martrix把劳动者、劳动作为符号生产出来,却不产生真正的使用价值,而是成为供人"消费"的消费品。即使发现自己身处虚幻的仿真世界,也有不少人最终会选择重回Martrix,因为它已经成为鲍德里亚所说的"超真实",而让人类甘愿沉迷其中。
三.拟像与仿真:真实世界在哪里
在1999年,互联网普及程度都还比较低,人工智能更是难以想象。沃卓斯基兄弟却能将"黑客"带入人们的视野,并且想象出未来人工智能统治世界的图景,这样的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性令人赞叹。当然沃卓斯基兄弟的奇思妙想并非灵光乍现,这与他们喜好哲学书籍,由其钟爱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鲍德里亚的思想密不可分。沃卓斯基兄弟就曾在《黑客帝国》的镜头中致敬鲍德里亚。第一季有一片段,尼奥将重要的软件藏在一本书中,导演特意给到《拟像与仿真》该书一个特写镜头。这本书正是鲍德里亚的《仿象与拟真》(SimulacraandSimulation)。不仅如此,沃卓斯基兄弟还曾邀请鲍德里亚在《黑客帝国》电影中担任编剧,足以见得鲍德里亚的思想对其影响之深。
鲍德里亚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著作行文虽晦涩难懂,但其思想大胆独到,引人深思。他对消费社会、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充满预见性的看法对当代社会的文化研究产生深远影响。他1967年出版的《象征交换与死亡》,1968年发表《物体系》,1970年发表《消费社会》,1972年发表《符号政治学批判》可谓著作颇丰。其中《象征交换与死亡》不仅是他的早期作品,也是他所有著作中最重要的一本,他的一些重要的理论主张和命题,如象征交换、仿真、仿象等均在此书中有详细介绍。
鲍德里亚在《象征交换与死亡》的《仿真的等级》一章中对仿象的三个等级有深入阐述。他认为,第一级仿象是对原来物品的仿造。他称之为仿造秩序。鲍德里亚在《物体系》中举例,仿象秩序的开始是从封建秩序解体开始,也就是说,封建制度中等级森严的符号不再具有身份标识的含义,人人皆可使用。第二级仿象是新的生产秩序下的仿象。同样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人类进入可以大规模复制的时代,不再需要仿造原有的符号,而开始生产、复制新的符号。艺术品似乎不再专指那些被艺术家创作出的唯一的艺术作品,而沦为大工业生产中一件件几乎一摸一样的复制品。因为是本就凭空创造出的艺术符号,早已没有了本体和仿制品的区分。照相机、电影等技术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第三级仿象则进入了更加虚无的时代,他们仿造一种模式,而非特定的物品和实体,它"遮蔽基本现实的不在场"。他在文中举例的便是迪士尼乐园,一个比真实的美国更像美国的世界。在这一秩序里,真实彻底被消解,仿真反而取代真实。
关于鲍德里亚第三仿象秩序的构想在电影中得到充分呈现。《黑客帝国》中展示的世界,正是第三仿象秩序控制之下。被墨菲斯称为"万物本原"的Martrix,本以为子宫,无处不在,包含万物。尽管是一个人工智能所控制的电脑程序,却在操控着这里的一切。真实在这个世界已经消失,虚拟的真实让取而代之。鲍德里亚称之为"欢迎来到真实的荒漠"。当尼奥在母体造出的高楼大厦的幻想中穿行,当他吃到一口美味的牛排,当他闻到阵阵花香,所有一切感官,都不过是母体控制的电脑程序对大脑传输的信号。人类享乐而不自知地被关在一个个形似蚕茧的玻璃容器中,大脑不断接受着母体发出的信号,以引起身体感官刺激,以保持"牛排的美味"。如果得知自己处在这样一个虚拟世界,人们是会选择视而不见,贪图感官的享乐。还是决定放弃虚假的狂欢,来到真实的世界呢?又或者人们根本不会察觉在母体那种"超真实"的生活中,所有真实的含义已被消解,取而代之的是信息、反应、数据、程序。新闻报道中曾提到,鲍德里亚拒绝担任《黑客帝国》的编剧,原因在于他认为沃卓斯基兄弟对他作品的误读。尽管真实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确实可以看到鲍德里亚和沃卓斯基兄弟对待这一"真实的荒漠"的态度更为积极。鲍德里亚的态度更为极端和消极,沃卓斯基兄弟则较为乐观和温和。他们选择让尼奥走上了救世主拯救世界的道路,并且拥有了可以战胜"电脑人"的能力,尽管路途波折,却愈挫愈勇,取得了多次大战的胜利。电影艺术终究不是哲学书籍,它会有艺术加工,会有自己的模式要遵循。尽管都反对乌托邦,对科技滥用发出警告,但二者对待未来的态度还是有所区别。
当然二者的区别远不止于此。参考鲍德里亚曾经批评《黑客帝国》将拟像与仿真概念化,对《黑客帝国》第一部中电影曾提及的部分台词颇为不满,他认为这样处理简化了拟像与仿真的关系。电影中曾提及,母体Martrix是对人类生活的城市锡安的仿象。或许是鲍德里亚的提醒,又或者导演埋下的伏笔,可以看到第二季和第三季,导演对于锡安和母体Martrix关系的描述进一步深入,且发生了转变。如果第一季中明显展现出Martrix是对锡安的仿造,那么第二季中就可以看到二者不是一个先存在,另一个随即效仿的关系。而是二者相互依存。母体依赖锡安的毁灭和重建得以延续,锡安也因为Martrix的需要有了存在的意义。Zion和Martrix都不过是先知操纵下的两段程序,Zion并非真实世界,只不过是用来平衡Martrix打造出的另一世界。什么是真实?真实究竟存在吗?什么是虚无?可以看到,沃卓斯基兄弟对于鲍德里亚思想的阐释似乎在逐步深入。
四.小结
《黑客帝国》之所以能成为科幻电影的里程碑,不仅因其对未来世界的奇思妙想,更重要的是其对于世界存在的讨论,对人类生存的反思。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丰富而深邃,不仅是鲍德里亚,还有柏拉图、萨特、笛卡尔、海德格尔等哲学家的思想。比如,《黑客帝国》中关于"洞穴寓言"的隐喻,关于洞中人、黑暗、石墙投影、阳光的隐喻仍旧发人深省《黑客帝国》中Martrix和锡安的关系,正像柏拉图的"洞穴寓言"一样,当Martrix中的人们看着洞内墙壁中虚幻的影像时,尼奥、墨菲斯等觉醒者走出洞穴,当他们看到太阳照进洞穴时,他们一定不会选择再选择重回Martrix。当然从另一角度考虑,观看《黑客帝国》的观众是否也是身在黑暗的洞中,凭借着洞穴墙上走样夸张的投影来认识世界的呢?《黑客帝国》中蕴含的对哲学思想的讨论,尤其是对鲍德里亚后现代理论的反思,至今仍值得后人深思。其对鲍德里亚"仿真""拟象""象征交换"等思想的思考尽管不能做到与鲍德里亚本人完全一致,也因为本体世界和母体Martrix的关系问题产生争议,但其能在影片中加入哲学思考的做法值得借鉴。
本文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