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高群书电影的艺术风格,导演/编导论文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高群书电影的艺术风格探究
  【引言  第一章】高群书导演在本土电影类型化上的探索
  【2.1】高群书对警匪类型电影的偏爱
  【2.2】高群书对主流电影的改写
  【2.3】高群书对题材真实性的执着
  【第三章】类型视野下高群书电影的叙事特点
  【第四章】高群书电影的艺术风格
  【结论/参考文献】高群书对本土电影的贡献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4 章 高群书电影的艺术风格

  4.1 多元创作风格下高群书电影的视听构成

  纵观高群书导演的电影作品,很难用一种固定的风格去界定。高群书导演一直是在用一种探索、学习的心态去结构自己的影片,从拍摄警匪题材电视剧到拍摄大银幕电影,我们能看到导演高群书在极尽所能的去延伸自己的艺术触角。在高群书导演的主流电影上有表现战争题材的《东京审判》;在表现人的电影《千钧 一发》上我们能看到作为警察这一社会角色出现的民警老鱼;之后的电影《风声》中又糅合进了历史、悬疑、谍战等因素在其中;紧接着在电影《西风烈》中又将西部片的视觉元素,警匪片的故事架构,动作片的外壳进行有机组合;而电影《神探亨特张》的视角则对准了当下这个现实的社会,纪实的拍摄手法,没有很强的戏剧冲突,开放的影片结尾方式,以民警老张和社会上噪杂纷乱的不法分子的周旋,将时下社会的种种状态展现给观众,留给观众深深的思索;在电影《一场风花雪夜的事》中导演将爱情、警匪、动作这些元素整合在一起,俨然一部枪炮与玫瑰的警匪片。

  在写实和写意之间自由演变的高群书电影影像风格,多元的创作风格造就了了高群书电影不同的影像特色。和一贯坚守警匪题材类影片不同的是,在不同的电影中高群书导演作品呈现出不同的影像风格。我们既可以在高群书电影作品中看到平民史诗系列的《千钧 一发》《神探亨特张》,也可以在其作品中看到叙事风格凝重的《风声》《一场风花雪夜的事》。导演高群书游刃于两种影像风格之间,而这两种影像风格之间又有着清晰的界限。

  高群书电影中的平民史诗影像风格,在其平民史诗风格的影片中,电影表现主体呈现出个人化的趋势。民警老鱼和片警老张各自作为警察群体中的一员,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电影中导演对警察群像进行了弱化,将更多的视线放在了这个队伍中的某一个人身上。中年民警老鱼在影片中有着自己的现实生活的困境,也在岗位上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困境。而对片警老张的刻画上则以老张的视角去看待这个形形色色的社会,这个社会上发生的糟心事,同时在影片中也借助老张的视角表达了对警察职业的思考。在此类影片中导演有意将摄影机对准了边缘化的人群,有收废品收到芥子气灌的小贩,也有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出来行骗的单身母亲。导演有意通过塑造更接近观众生活的人物形象,拉近电影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在这类影片中导演大量启用非职业演员,并且采用纪实拍摄手法,在电影叙事视点的选择上也比较多的用第三视点,营造一种真实的影像氛围,同时表达导演的冷眼观生死的创作态度。

  对景深镜头的倚重和对长镜头的巧妙设计,使得高群书影片中多了几分人文怜悯。

  在高群书的平民史诗电影中,导演高群书大量使用景深镜头,以这种更加接近常人视角的镜头去进行电影摄制,给人造成一种真实记录之感。而影片中长镜头的巧妙设置唤醒了导演的人文怜悯,在电影《神探亨特张》女骗子儿子被车撞的一场戏中。导演用一个长镜头记录了骗子母亲赶到现场情绪失控,愤怒群众的打抱不平,之后老张对群众的说服直至围观者离去,最后镜头深处烟花四起,这也可以被视为极度悲伤下情绪宣泄,通过这个长镜头留给观众充足的思考空间。

  高群书电影中叙事凝重的影像风格,在此类电影作品中,高群书导演开始启用大量明星,影片往往是灰暗色调的摄影风格,在电影的叙事结构上明显能看到好莱坞经典叙事的模式。在这类影片中导演通过对色彩和光线的使用完成了和故事发生环境的搭配,与此同时也烘托了电影人物的情绪。例如,电影《风声》中裘庄特殊场景的设置,衬托出这部影片悬念、冷酷、肃杀的影像风格。通过灰暗影调设计,也暗示了一种猜疑、恐惧、无助的环境氛围。

  虽然无法进行一个风格的统一,但我们依旧可以从其电影的叙事元素中找到一些共通的影子。人始终作为其电影一贯表现的主体,如实反映人在现实社会中本来的样子,暗含导演对社会现实的关照。将人作为表现主体的同时,对真实的事件真实的电影题材也有着永不停息的追求;警匪题材始终贯穿高群书的电影作品;高群书导演在对电影空间的设置上形成了自己的偏好,对电影空间的运用甚至跟其电影好莱坞商业叙事模式一样在电影中存在。

  4.2 将"人"作为电影表现的主体

  作为被表现对象的人,始终贯穿在高群书的电影当中。对人的表现在高群书作品中近乎全面,当下电影创作者普遍将讲故事奉为电影拍摄信条,高群书导演却一直在坚守表现故事的内核,人。在其影片中有面临生活困境中的人,有被历史和道德双重绑架的人,有在极端的考验下牺牲自己保全大局的人,有在焦躁的社会现实下糟心的人,还有在感情上面临选择的人。无论是何种形式或者以何种故事去结构影片,最终能引起观众兴趣的还是矛盾中的人。导演将人设置在一定社会现实下,不仅仅是将影片的叙事流程讲完,也是导演对当下社会,对特定环境下人性的一种思考与判断。围绕着电影的表现对象,导演塑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具备丰富性格的电影人物形象。

  4.3 对警匪题材的特殊偏爱

  对某一个题材的偏爱有时可以形成导演特定的风格,对高群书导演来说警匪题材可以说是一个自己有意选择的结果。高群书导演毫不避讳的说当初自己看的是《教父》之类的美国经典警匪片,再加上曾经电视台的工作经验使得高群书具备丰富的警察和罪犯的采访经验,这就使得高群书导演在题材的选择上具备了一定的倾向性。在高群书导演的警匪片中也能看出高群书在警匪类型影片内的探索,这涉及到几种警匪片的类型:警大于匪的影片类型、匪大于警的影片类型、西部警匪影片类型、动作警匪影片类型。警大于匪的《千钧 一发》影片中导演几乎没有对作为犯罪分子的匪进行叙事明线的勾勒,而是将匪设下的十几颗炸弹形成对警察的一种挑战,可以说这在影片一开始就是一个警大于匪的人物设定,作为反方的匪,其在影片故事发展当中根本没有画面的交代,无疑这也给作为观众的我们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正面的警察一定会排爆成功。最后炸弹被成功排除,在病床上的老鱼和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匪进行了电影时间发展以来的第一次会面。高群书导演也在自己的影片《西风烈》中进行多元素的整合,试图打造一场综合了西部片、警匪片动作片的视觉奇观。在其之后的警匪影片中不断地又有新的元素进来,电影《一场风花雪夜的事》中在警匪片的框架下,导演又将主人公的爱情放入其中,而在警匪片中的多元素整合这一手法又起到了扩展观众群体规模的作用。

  4.4 独特视角下的空间设置

  作为观众,我们一般都是从银幕上获取对电影空间的想象,双眼是我们接受画面空间的一种重要的途径,但是在电影的空间中,还有一种是看不见的空间,导演一般会通过一定的戏剧张力然后调动电影叙事元素中的剪辑、声音、色彩等各种元素来实现这种画外空间的延展。其实这种空间是要由观众不自觉的进入一种观影的情境,对画外空间进行一个心理补充。

  高群书导演对电影空间的设置有着独特的视角。首先,解构封闭空间,给观众加上想象的翅膀。在高群书电影中存在者大量封闭空间的运用,这种封闭空间的使用往往给予导演更多可控的因素,但这也将故事发生的环境限制在有限的场景空间内,长时间封闭空间内的电影叙事,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封闭空间的使用更多考验一个导演的对观众心理的捕捉,能不能让观众也跟着进入这个规定情境,是一部影片成功的关键。在影片《千钧 一发》中导演将主要故事发生空间设置在 48 号院,一个略带封闭的空间中。这个被安置炸弹的封闭空间,造成了周围群众和民警的集体注意,48 号院私自接通的天然气,和这个院落老式临街的建筑都增加了事件见证者的紧张。这时作为观众的我们就不自觉的进心理补偿,去主动关心导演没有在银幕上呈现给我们的画面空间。这对与场景内的封闭空间来说是一种突破,导演经民警老鱼的人物台词,将这个 48 号院的封闭空间进行突破,使得观众对银幕外的空间进行了心理补偿。

  其次,高群书导演在电影空间的运用上真实的反映了一种人物的精神状态。场景环境直接影响人物的情绪状态,影片《风声》中同样是设置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位于悬崖边上的裘庄。而裘庄内的空间给人一种肃杀之感,针对个特殊场景导演也给出了环境的背景阐释,曾经经历过数次易主又有过血光之灾的环境背景介绍,先给人一种好奇感,随后营造出一种不祥的预兆,一座浮桥将生活空间和刑讯空间链接在了一起。王队长的窥视同样将这种看似封闭的空间打破。作为影片主人公在这种封闭的空间第一想法是如何传出消息,配合黑色影调的运用,难免使人有压抑之感。"一部电影的主要空间不仅具有独立的观赏价值,而且它往往确定了这部影片的气质和精神特性。"高群书导演对电影有着自己的理解,电影是一种社会协作化的产物,是一种社会产品。电影的商业属性让电影规范有序,通俗易懂,但往往电影的商业化也会造成电影模式化的单一,使得电影千篇一律。而偏重艺术化的电影往往有着深刻的内涵,这也就比较容易导致偏艺术的电影晦涩难懂,普通观众难以理解和接受。电影不仅是一门艺术而且还是一种商品。好莱坞经典叙事时期,类型电影开始成批量的出现,这时期电影在题材的选择上、主题的表现上、故事的架构上、场景设置上、演员的选择上逐渐开始形成一套完整的美学体系。类型影片作为好莱坞成熟电影工业体系下比较能把握观众观影口味的影片,为电影提供了经济收益上的保障。好莱坞的经典叙事已经被广大观众所熟知、接受,因此类型片在美国电影史上经久不衰。于此同时商业片也开始借鉴经典叙事的一些规则,逐渐开始将观众熟知的戏剧结构、人物类型、剪辑手法等放置在电影之中,以便获得较好的电影市场回报。

  我国的电影市场虽然不是特别成熟,但也早就开始出现商业化的趋势,甚至国内一些主旋律电影中也开始出现商业化运作的案例。在国内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运作案例中,献礼影片《建国大业》开启了主旋律影片商业化运作的先河。在商业运作模式之下的主旋律影片,摆脱了以往影片枯燥、乏味教化意味浓厚的特征,反而开始借助大量明星资源的使用,为影片扩展了观众人群,同时也为影片制造一定的话题性,推动了电影的话题营销。高群书也开始了电影的商业化实验,其中最明显的当属影片《风声》,在这样一部需要承载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影片中,展开商业实验有利于扩大影片的传播范围,主旋律电影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将接受电影市场的考验,这为日后主旋律电影的制作和发行提供了诸多可能性。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