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人类社会从低级的社会形态向高级的社会形态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一方面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另一方面是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三个方面的总和,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决定性环节。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是两个术语,同一内容,相对于生产力而言,叫作生产关系;相对于上层建筑而言,叫作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该社会的上层建筑以至整个社会形态的性质。中国学术界对经济基础概念的内容有着不同理解,主要涉及两个问题:(1)有人认为经济基础应包括生产力,只有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才能使上层建筑的各种现象得到完整的说明,就是说,经济基础即生产方式;另外一些同志认为,经济基础只包括生产关系,只有把经济基础和生产方式两个概念区别开来,才有利于分析社会结构的不同层次及其相互关系。(2)关于“生产关系总和”概念,一种意见认为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不包括不占统治地位的旧生产关系的残余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这样理解才能区分不同的社会形态;另一种意见认为是指一定社会阶段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既包括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又包括不占统治地位的旧生产关系的残余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这样理解才能全面分析社会形态的矛盾和变革。
上层建筑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指社会的政治、法律、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社会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分为两个部分:(1)政治上层建筑:亦称实体性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机关等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组织。(2)观念上层建筑:又称思想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二者的关系:(1)观念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任何国家的上层建筑都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建立的,是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服务的。(2)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又会成为一种强大的、既定的现实力量,反过来影响观念上层建筑。总之,二者本质上属于社会的思想关系(即社会意识),前者被称为是后者的“物质附属物”或“物质设施”。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具体表现在: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如原始社会没有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就是因为经济基础(公有制)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关系造成的。出现了私有制的经济基础也就进入了阶级社会的上层建筑,出现了政治上的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一个国家的上层建筑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取决于其经济基础的性质,地主和农民的地租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了封建国家的性质,资本家和工人的雇佣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等等。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一个国家上层建筑的变化、更替也是由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当一个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社会意识形态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时,它作为上层建筑会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以重新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从服务的方向上看,它保护自己的经济基础而排斥异己力量;
(2)从服务的方式上看,它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来为经济基础服务;
(3)从服务的效果上看,它对经济基础可以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表现为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当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先进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一社会是上层建筑就帮助它形成、巩固和发展,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当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变为腐朽落后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就极力维护种经济基础,妄图使其免于灭亡,这时它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进步。
(三)二者的辩证统一构成了社会形态,揭示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类历史发展的五种不同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就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形成了五种不同的生产关系,构成了五种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五种不同的上层建筑。例如,在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在经济生活中占居统治地位,与此相适应,就产生了以地主阶级专政和地主阶级意识形态为内容的封建主义上层建筑。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在经济生活中占居统治地位,在此基础上,就产生了以资产阶级专政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内容的资本主义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的经济基础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阶级对抗的矛盾,相应地在上层建筑中也就包含着这样那样的阶级对抗的内容。
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要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但是,不能理解为经济基础一经变更,上层建筑就会立即彻底改变。这是因为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的变化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发生变化的是作为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如政权,政治路线以及政治法律制度等,至于意识形态的变化,则比较缓慢,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例如,随着无产阶级专政在中国的建立,帝国主义、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国家机器,它的政治法律制度,很快就被摧毁了’但是,几千年来形成的旧习惯势力、孔孟之道、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等仍然存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谁胜谁负问题,还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才能解决。当然,随着旧的经济基础残余被消灭,全部旧的上层建筑的残余迟早都要被消灭,这是确定无疑的。
历史唯物主义在肯定经济基础对于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的同时,又承认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上层建筑的这种反作用表现在:一方面积极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开辟道路,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地破坏和摧毁敌对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残余和萌芽。历史上所有的统治阶级都是依靠自己在上层建筑中的统治地位,运用国家政权的各种力量,来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加强本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上的统治地位。历史上所有的革命阶级也都是首先在上层建筑领域里大造革命舆论,动员群众,用暴力夺取政权,才能真正确立和充分发展自己的经济基础。资产阶级的革命是这样,无产阶级的革命更是这样。
上层建筑不仅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起主要的决定的作用。毛主席曾说过,当着政治文化等等上层建筑阻碍着经济基础的发展的时候,对于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革新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东西了。例如,帝国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早已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但由于垄断资产阶级还掌握着庞大的国家机器和宣传工具,还可以镇压和欺骗劳动人民,维护它的经济基础暂时不至于崩溃,在这种条件下,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即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对于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迅速发展生产力,就具有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当然,上层建筑的这种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并不是最终的决定作用,而只是在一定条件下即当上层建筑阻碍着经济基础的发展的条件下的决定作用,而且这时上层建筑的变革,只能是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而决不能相反,如果相反,那么上层建筑的变革,终究要以失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