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在全县科级领导研修班上的发言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在全县科级领导研修班上的发言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在全县科级领导研修班上的发言如何提高农村法治化程度、建设XX和谐社会的问题。我们每个人头上都高悬着两把剑,一把是柔性的,叫道德;另一把是刚性的,叫法律。正是这两把剑保证了我们生活的秩序化和社会公平。在实际生活中,两把剑的力量是不同的,法律的力量显得更为强大。因此我认为,加强法律文化建设,提高农村法治化程度,是建设和谐和美新XX的基础。
我县经过多年的持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农村地区的法治水平正在明显提升。但在一些地方,法律文化的建设相对本文来源自范文网网本资料权属范文网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范文网网更多资料滞后,农民的法治观念依然比较淡漠,法律在调整的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方面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长期人治历史形成了人们不愿走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历史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人治阶段,法律制度形成阶段,依法治理阶段。受传统影响,农民重人治而轻法治,片面视法为惩罚的工具,每遇纠纷和冲突,往往寻求“私了”或行政解决的途径,有的基层干部在处理事务时,丢弃法治原则,依然习惯于用传统的办法息事宁人,法律的权威性尚未被人们所接受。
二是落后的社会文化环境对法律文化建设产生消极影响,局部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相对滞后,造成乡村文化生活的贫乏苍白。在一些地方,文化设施极为缺少,文化活动的品味不高,赌风盛行,迷信成风,青少年精神空虚违法甚而走上犯罪之途。有的地方恶者横行、弱者受欺,治安状况使农民缺少生活安全感。
三是少数乡镇的随意行为造成农民对法律信仰的缺失。乡镇区域常常是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区域而存在的。有的乡镇干部因自身文化和法律水平的局限,常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区域内依然是传统的人治氛围;公款吃喝成风,赌博成癖;有的为地方势力、家庭利益所左右,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想方设法谋取私利;甚至有的干部自身违法乱纪,贪污贿赂。这就使得农民对法律的信仰难以养成,对法律公平正义没有信心,影响了法律文化的建设。
那么,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
第一,通过法宣传教育培育农民的现代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在普法过程中,首先要“以人为本”,通过法律文化的传播提高农民的法律文化素质,使之形成一种依法办事的行为定势。其次,要将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作为当前面向农民普法的突破口。如负担过重是各地农民最为关切的问题,要通过普本文来源自范文网网本资料权属范文网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范文网网更多资料法让农民了解党和政府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政策和法律,坚持抵制巧立名目收取农民钱物。法律服务人员要围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开展法律宣传、咨询和服务,让法治精神在农民心中扎根。再次,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法律。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栏、广播、电视台、地方民俗文化活动等为载体,开辟法制宣传教育专栏,设立法律咨询点,调解各种民事纠纷,便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加快发展农村地区的社会文化事业,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从精神文明建设入手促进法治文明的进步。在农村地区,应当逐步加大对各项社会文化事业的投入。倡导培育健康的乡村文化,减少渲染暴力、色情等文化对农民的侵蚀,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更好地学法、知法、守法,懂得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已的合法权益。
第三,提高乡镇依法行政的水平,树立法律公平正义。现在乡镇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有一些乡镇干部法制观念不强,将“法”作为治理老百姓的手段,未能用“法”来维护农民应有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在农民心中的权威地位。在古代,有品味的才叫做官,也就是处级以上的才叫做官,象我们在座的正科级以下叫做吏,都是人民的公仆。怎样解决这一存在问题?一是加强法律培训,并严格考核;二是公开政务,提高透明度;三是采取有力的手段教育和警醒少数乡镇干部,规范他们的言行,逐步改善乡村的法治环境;四是强化多方位的热法监督,规范乡镇的行政行为,纠正执法中的偏差,营造良好法制环境。
法治国家的建立,必须以法理社会为前提,而法理社会呼吸着法律文化的建设。只有营造农村地区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充分保证XX全县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最终达到建设和谐和美新XX的目的。
上一篇:新一届党委委员代表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