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名词解释
晏阳初名词解释: 中国教育家,平民教育运动与乡村改造运动倡导者。原名兴复,曾用名遇春。四川巴中人。少年时在保宁府(今阆中县)西学堂求学,接受基督教洗礼。后任成都第一中学、巴中中学英文教师。1913 年入香港圣保罗书院政治系。1916 年入美国耶鲁大学攻政治学。1918 年毕业后,赴法国为战地华工服务,教华工识字。1919 年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修历史学。1920年回国,向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余日章建议推行平民教育。1922 年主编《平民千字课》出版,其后在湖南、山东、上海、直隶等地推行平民教育实验。 1923 年以“除文盲,做新民”为宗旨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成立,任总干事。1926 年开始在定县推行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运动的“定县实验”,并成立中国农村建设运动工作总部。其后任河北省县政建设研究院院长、华北农村改造协进会执委会主席,并在四川新都、贵州定番、湖南衡山等地进行农村改造活动。1940 年在四川巴县创办中国乡村育才院(后名乡村建设学院)。1943 年被哥白尼逝世 400 年全美纪念委员会选为 10 名“现代世界具有革命性贡献伟人”之一,受奖。后在美建立平民教育运动中美委员会,并任国民政府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委员。1950 年后定居美国,应聘为国际平民教育会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多次赴欧、亚、非国家考察,参加国际平民教育运动和乡村改造活动。1965 年在菲律宾主持成立国际乡村改造学院。93 岁后两度回国访问。为中国欧美同学会名誉会长。青年时代即想“通过教育的力量拯救国家”,主张办教育既不仿古,也不仿欧,反对抄袭,反对“中国人在中国办外国教育”,探索教育中国化的道路。初以教城市平民识字为主,后转向农村,主张改造人与改造环境结合,以“民为邦本,本 固邦宁”为首要信条,提倡“民族再造”的乡村建设运动。认为中国农村最基本的问题为“愚”、“穷”、“弱”、“私”,为此要实施四大教育:以文艺(指文字与艺术)教育救愚,以生计(指农村经济建设)教育救穷,以卫生教育救弱,以公民教育救私,俾使农民成为有智识力、生产力、强健力与团结力的“新民”。平民教育实施方式有学校式教育、社会式教育、家庭式教育三种。晚年在菲律宾、印度、泰国、加纳、哥伦比亚、危地马拉等国,继续推进乡村改造运动。其著作辑为《晏阳初文集》、《晏阳初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