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蕴含的哲学观点
浅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蕴含的哲学观点
马克思于1844年的春天以简短的箴言式的语句,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纲挈领的阐述了以实践为核心的新世界观,高屋建瓴的概括了新旧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的立脚点的差别,条理清晰的论述了人的本质。恩格斯把它称作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习近平总书记评价其为:一个半世纪以来,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所阐述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始终闪烁着真理的光辉,一直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改造世界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在《提纲》的形成过程中体现的精神以及文中所阐述的马克思的精辟论述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一、学习马克思在《提纲》的形成过程中体现的精神
(一)纵向对前人理论成果的批判继承的超越性
梅林曾指出过费尔巴哈和马克思二人的实质差异,他评价二者是:四十岁的中年人只想穿着哲学家的高贵的古代长袍走过感性世界,而二十五岁的青年人则想用利剑征服这个世界。对于马克思来说,他毫无疑问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他绝对没有站在巨人的阴影里。
戴维麦克莱伦说:马克思喜欢通过批判性分析其他思想者的思想来展开自己的思想。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是马克思理论发展壮大的沃土,为马克思哲学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土壤和养分,对年轻的马克思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马克思对于费尔巴哈的尊敬以及高度评价和承认,表现在他致费尔巴哈的信中,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给社会主义提供了哲学基础”。
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和评价二者的关系。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批判态度一直都伴随着马克思。马克思在致卢格的信中曾讲到:“费尔巴哈的警句只有一点不能使我满意,这就是:他强调自然过多而强调政治太少。然而这是现代哲学能够借以成为真理的惟一联盟。” 在这里马克思明确的点出了费尔巴哈哲学局限,以及必然遭遇在面对现实世界时的困境。在同时期,莫泽斯·赫斯在致他人的信中对马克思高度的评价,他说:“不论就他的趋向来说,还是就他的哲学思想的形成来说,他不仅超过了施特劳斯,而且也超过了费尔巴哈,而超过后者,就说明很多问题!”,可以看出马克思在这个时期已经在理论视角和哲学高度上远远把费尔巴哈甩在后面。
(二)横向对同代哲学家探索成果的选择吸收的独立性
马克思哲学就像一片汪洋大海,海纳百川,吸纳了他人哲学的精华,铸造出哲学史和思想史上新的高峰。
赫斯的“行动的哲学”理论为马克思提供了一个非常具有启迪性的视角。赫斯在《行动的哲学》中,强调人只有通过具体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活动才能够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并且实现自身的存在。马克思在“生活就是行动”、“现在,精神哲学的任务在于成为行动的哲学”这些思想中得到启发,受益匪浅。在《提纲》中,马克思以实践观为中心线索贯穿全文,他与赫斯思想关系的密切由此可见。但是,赫斯对实践的理解,缺乏对于实践最为重要的因素——经济因素的考虑与把握。所以赫斯等人在思想史上只能是先驱者,而马克思是创始者。
施蒂纳在《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是以批判费尔巴哈的立场出现的。他对费尔巴哈的尖锐批判击中了费尔巴哈的软肋,对德国普通的民众造成了强大的感染力,对德国腐朽的传统造成了强大杀伤力,对马克思来说无疑是一场思想上的地震。施蒂纳虽然对民众力量持有不信任的态度,但是他特别强调个人和个性,并对其进行广泛和深刻思辨的阐述。这使得马克思认识到,费尔巴哈的哲学只不过是为“市民社会”谋求权益,不能够改变不合理的不公平现实世界。它远远不能够作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哲学基础。
(三)科学理论的形成与现实世界的需求的统一性
德国在19世纪40年代,处于思想和经济上都追赶先进英法的现实境况。随着工业革命和政治发展,各种为德国寻求出路和出谋划策的思想都纷纷涌现。马克思深刻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现实情况,为制定新世界观提供了坚实基础。声势浩大的英国宪章运动以及1844年德国西西里亚的纺织工人起义,激励着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的高潮迭起,无产阶级开始走上历史舞台。随着黑格尔哲学的衰弱与解体,德国在思想方面风云变幻,造成了诸侯混战的局面。在这种激烈的思想争霸的局面下,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来说,树立起自己鲜明的旗帜是非常必要的。
在各种现实问题和哲人的智慧撞击之下《提纲》应运而生的。高涨的工人运动成为促使着马克思新的世界观的诞生的催化剂。
二、学习马克思在《提纲》中所阐述哲学观点的内涵
(一)马克思在《提纲》中阐述的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马克思在《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这就明确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在认识路线和认识方法上的根本区别,表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同社会实践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能动的反映论。
(二)马克思在《提纲》中阐述的实践观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只有实践才能检验和证明真理的原理。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个人联系起来的共同性而个人是内在的、无声的、许多的,而马克思却认为人的本质是互相联系、具有能动作用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而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马克思强调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认识是否是真理,只有经受住实践检验的认识才是真理,否则就会被社会实践抛弃。
(三)马克思在《提纲》中阐述的人的本质
旧唯物主义认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是人的本质,却没有认识到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马克思却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基础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站在人类社会的宏观层面来全面、深刻认识人的本质之后总结的科学观点。
(四)马克思在《提纲》中的阐述的哲学的根本任务
马克思在《提纲》中对传统哲学在人类现实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深刻的批判:哲学家们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里马克思明确了哲学和哲学家必须承担起改造世界的历史责任,并且明确提出了哲学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任务。马克思批判性的指出了传统哲学和哲学家们只专注于解释世界,不可能也不能够承担起改造世界的历史重任。辩证唯物主义强调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作为自己的使命,因此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家们才能承担起改造世界的历史重任,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能够有力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