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

  国民素质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进一步对国家与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作为肩负着国家兴盛大任的一代,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主要力量。因此,对其自身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刚刚被明确提出,从而引起各界的广泛重视。这是一个实践与探索并进的过程。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目标的、全方位的社会性教育改革。其重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心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但目前大学生素质教育并没有取得过大的成效。目前,大学生素质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素质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有待完善
  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形成的过程中,素质教育作为其教育环节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目前大学教育体系中的较薄弱的环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想成,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当前高校的首要任务便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形成坚定的政治文化素养。教育学生爱党爱社会,使其能正确认识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同时加强礼仪等基础教育,使其具有家庭责任感、社会义务感等传统美德,远离自我及享乐等不良品德,做思想道德高尚的当代大学生。
  2.素质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值得重视
  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密不可分,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及重要载体,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及意义。任何形式的思想道德教育、文化教育及技能教育,都需要通过心理结构的筛选与认同,形成内在的同化,才能够促进其进心理历程的发展。学生在校期间,集体生活往往会带来一定的压力,如学习压力、生活压力、沟通压力等。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挫折,产生悲观、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往往会造成生活中出现回避、放任等行为。甚至会出现出走、自杀等极端行为。以至对未来的升学及就业产生不良影响。有研究表明,近三成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十分之一的学生存在着中重程度的心理问题。而退学人数中近半数学生因精神疾病而退学。数据表明,心理弱势群体中,大学生所占比重日趋增大。因此,在校期间,除重视素质教育的其他部分外,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整个素质教育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值得重视。
  3.素质教育中创新与实践能力不容忽视
  作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李岚清就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正确认识和解决好几个问题。”其中,克服忽视能力培养的倾向即是其中之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后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显示,目前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差,数据表明,仅有近12%的学生会有意识的运用创造力,不足50%的学生会偶尔运用创新思维,九成的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创造力,超过五分之四的学生没有养成将专业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的习惯。目前多数学生尚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与制约,缺乏创造性,难以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有效的结合,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对学生进行“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与时间。这为学生的创新与创造提供的必要的条件,是鼓励其投身社会实践,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进一步提高。
  4.素质教育中环境因素需要改善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生的素质教育中思想政治教师及相关领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与其他专业类教师等并无相关。而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着直接且重要的影响。在大学生活中,学生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与辅导员接触较广泛,与专业类教师较少的接触使其相应的教育教学体系难以有效的形成。另外,与之长期生活在一起的同学亦缺乏领悟能力,完全靠相互仿效来提高其自身的素质,使学生处于一种“逢人渐觉乡音异”的状态。因此,环境因素对素质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素质教育基本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专业文化素质、生理心理素质、学习技能素质与思想政治素质。鉴于以上现状,应着手对大学生素质提升的途径。如何提高大学生素质也成为目前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一种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的现代化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通过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方法。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查阅、收集、资料检索、知识累积、新知识吸收等能力。作为高校,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着手,将单纯的传递知识的教育过程向探索“未知”转换,使大学生在获得已知知识的同时,学会在新的环境中发现未知,激发其潜在智慧,从而使其发挥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2.培养沟通能力
  沟通力包含表达能力、争辩能力、倾听能力和设计能力。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关系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品德。马克思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因此,沟通能力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也是其成功的必要条件。高校应更关注大学生的沟通能力,通过正确的方式引导帮助其克服傲慢、自卑、自我、多疑等人性弱点。提倡团队精神,提高合作效率,勇于并善于与外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
  身心健康作为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交往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高校的素质教育中任重而道远。高校工作人员应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及需求,掌握其生活动态,对其做到关怀、沟通与帮扶。针对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教育过程中应培养其忧患意识与竞争意识,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以培养健康的心理发展其健全的人格。从而适应社会发展,使大学生能够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迎接新的挑战。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大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为正规课堂教育及社会实践教育,其中,素质教育的重心在课堂。教师在素质教育中扮演着教育者、领导者及组织者的角色,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对在校生的学习、生活及身心发展的方向起着主导作用。正所谓,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素质教育因此对教师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抽调国民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小结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需要社会、学校与学生自身共同努力。学校为学生提供良的受教育环境,社会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实践条件,学生自身亦应该通过与专业教师的学习,接受新知识并应用到实践中。大学生素质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振兴民族的伟大事业中仍面临着众多的挑战与机遇,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才应透彻理解社会对当代大学生赋予的要求,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使素质教育与传统的文化教育融合,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这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