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研究
0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时间专注、艰巨但是十分光荣的事业,不仅可以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而且可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利用。但是如果只是单纯的抢救和保护不能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如何做到合理利用和动态性保护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课题。下面就这方面进行讨论分析。
1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由于开展时间较晚,概念较新,普遍存在较大的认识误区,有的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混淆
广大群众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认识完全缺乏必要的概念,存在很大的认识误区。
(2)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工作应该充分遵照全面、详细、有针对性地来开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全面保护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工程,它与物质文化遗产有天然的联系,二者是相辅相承,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有的甚至是一种伴生现象,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是其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是其文化遗承的基础。
2 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以法律的形式保证其延续和传承
(1)《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与《文物法》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使其得到充分的保护
应该制定一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对其进行法律定位,使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受到法律的保护。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有相通和不可分割性,也可以采取对《文物法》进行修订,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利用的内容,使其便于操作,有法可依。
(2)强调政府主导,进行全面普查,制定抢救方案和长远计划
应该强调政府的主导地位,加大政府的领导和投入,建立专门的机构和班子,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方案和长远规划。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有相通之处和内在的联系,为了使其在尽量少增加经费和机构的前提下有固定的班子专门开展工作,此项工作可以由政府职能部分牵头,同事责成各地博物馆负主要责任,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放到同样重要的位置,制定有效的目标任务开展抢救保护工作,这样就可以避免另外形成新的体系,加重财政负担。
(3)建立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介标准,成立专门的评审班子,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应该通过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制定相应完善的评价标准,以目标任务的形式,对每一个申报项目从申请、立项、批准、抢救、保护、开发利用等全方位进行一条龙服务。政府文化管理和事业部门都应该对此项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并承担相应的职责和任务。
3 抢救、保护的本质在于传承和利用,实施动态保护,提升其文化内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终极目标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动态保护,其实质就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使用和流通中得到不断的自觉抢救和开发利用,使其从根本上解决其使用价值与遗产价值的矛盾。
(1)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搜集整理,发掘其文化内涵,不断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认知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其社会群众基础开始出现动摇,有的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并且,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是口传心授,祖祖辈辈代代相传的,一无文字记载,二无图形图画,三无学校培训和政府支持,多数是个体行为或者是走乡串镇,流动性强,个性差异大,随意性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未经过很好的组织和提炼,只是感性的和经验的简单积累,在理论上没有很好的总结和系统化,其实用性、艺术性、理论性、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力等方面均难以形成系统科学的立体形象。为此应该加大对它们的总结、梳理、归纳、提炼,使之上升到较高的理论高度,并赋予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以获得其在当前社会的普遍认同和接受,保留并扩大其群众基础。
(2)运用市场经济的杠杆,抢救、保护、利用三管齐下,拓展其进入市场的空间
政府应该责成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况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对其存在范围、技术含量、艺术价值、民间传人、经济利用价值等进行全面掌握,形成完整的调查报告,作为制定抢救保护计划的有力依据。
(3)在符合抢救保护原则下的动态保护,应该严格尊重历史传承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不能抛弃传统的主体而用现代的加以取代,应该是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传承方式,保护文化内涵的前提下,努力使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的项目保留原生态形式,在此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商业包装和开发。正确处理好抢救、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在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利用使其得以传承与发展,促进抢救、保护、利用、发展的有机结合和协调统一。
(4)动态保护不等于政府管理的缺位,而应该是政府管理工作的强化
单纯的抢救和保护只能在短期内维持这个项目的现状,暂时解决濒危的局面。但是,政府的支持是有限的,不能让濒危项目躺在政府的怀抱里,把它作为避风港,那样的保护是被动的、消极的,只有把抢救保护放到市场的环境中去经受考验,实施动态保护,提高全社会的保护热情,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抢救、保护和利用的问题,才能提高广大手工工艺者的生产积极性,变被动抢救为自觉保护,并不断发扬光大。
4 结语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作的开展需要全方位的思考。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工作中,我们要兼顾保护的力度和市场的因素,把动态保护和市场结合起来,在保护的同时找市场,通过市场的引导进行保护,这样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工作力度更强,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