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西班牙与法国的戏剧对比,比较文学论文
展开更多
摘 要: 17世纪,意大利在文学领域的优势地位下降,法国和西班牙取而代之得以崛起。在这一时期,古典主义在法国确立并成为法国文学的主潮,古典主义悲剧成为法国戏剧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此时西班牙的情况则完全相反,喜剧作为国剧受到人民的普遍欢迎,并成为西班牙“黄金世纪”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个崛起于同一时期的西欧国家,为什么会在戏剧类型的选择方面表现出如此大的差异?我们试图通过比较的方法,找出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及体现在差异中的不同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最终为读者对17世纪戏剧诗学的认知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17世纪戏剧; 法国古典主义悲剧; 西班牙喜剧;
法国和西班牙两国作为地理相邻、文化相近的两个西欧国家,于同一时期在戏剧喜好方面表现出的巨大差异具有可比性。然而目前学术界对这一差异的关注较少,还未有关于17世纪法西戏剧比较的专着及论文发表,因此本文将从这一角度进行论述和研究。
一. 社会政治影响下的戏剧
1. 君主专制的附庸:法国悲剧
法国的古典主义与君主专制制度有着密切联系,君主专制政体为古典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政治土壤和制度保证,古典主义则按照绝对王权的政治标准和艺术规则进行创作,为王权服务并接受王权的监督。17世纪的法国是西欧典型的封建君主制的国家,以贵族阶级作为自己统治的阶级基础。在文学领域,古典主义因体现君主专制的要求、适应王权统治的需要而成为当时法国文学的主潮。古典主义的主要表现体裁是戏剧,在君主专制政体下,“它最能适合凡尔赛宫廷举办大规模的豪华庆典的需要,因而受到王权的提倡和鼓励。值得说明的是,这里的戏剧在很大程度上指的是悲剧。与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相适应,法国古典主义也将文学艺术分为三六九等。“在戏剧中,悲剧是‘高贵的’体裁,用来表现帝王将相。喜剧是‘卑下的’体裁,应该取笑资产阶级和平民,有时也可以揶揄小贵族。”[1]
为了加强对文学艺术的控制,君主专制政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悲剧为王权和贵族服务。如奖金鼓励和“优秀”作家提拔制度、设立法兰西学院、制定统一的规范化标准等。这使得作家们情愿或被迫成为王权的工具,创作出的作品也自然而然为王权贵族服务。对于不符合政治需要的文学创作,中央政府往往进行干涉,高乃依的《熙德》就曾因违反规则、不符合黎世留的政策而受到法兰西学院的干预。这一切都说明了当时的政治因素对悲剧的统一领导和控制作用,悲剧成为维护王权和宫廷贵族利益的工具。布瓦洛所创作的《诗的艺术》被称为文学的《可兰经》,这本书对戏剧总的要求是赞美君主,维护王权,尽忠报国,给人以美德和教训,形成了一套“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君主专制政治标准和文艺政策的新古典主义戏剧理论[2]”。
此外,笛卡尔的唯理性主义哲学为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学提供了哲学基础,也适应了法国君主制度的需要。笛卡尔将理性居于最高地位,他主张创设严格、稳定的规则,以使艺术体现理性的标准。对于人在“情”与“理”之间的矛盾与斗争,他认为“对于与‘肉’相关的‘情’,必须用‘理性’来抑制感情的冲动。”[1]笛卡尔的这一理论对于当时的古典主义作家如高乃依、布瓦洛等产生了巨大影响。
2. 社会现实的映射:西班牙喜剧
由于摩尔人统治西班牙前后几乎达八个世纪,17世纪的西班牙并未像当时的大多数西欧国家一样形成严格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相反,王权的统治相对松散,地位岌岌可危。这样的社会政治情况注定王室无力控制垄断文化领域并纳为己用。因此,文人的创作空间相对广阔,宽松自由的文化环境为广大剧作家提供了自由发挥的土壤,体裁多样的戏剧作品不断问世。其中,表现社会问题与广大民众生活的喜剧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与喜爱。
除此之外,发现美洲大陆使大量掠夺来的财富刺激了国内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因封建势力强大,专制王权走上反动的道路,资本主义在萌芽时期就遭受摧残。加之大量黄金涌入西班牙,使得购买外国商品比自己生产更便宜,因此造成工商业凋蔽。在农业方面,农民和小土地所有者由于受到惨重剥削而无法与封建贵族竞争,因此农业也日益衰落。可以说,当时的西班牙还未完全摆脱中世纪状态,“中世纪的幽灵”依然在西班牙生活的各方面作祟,中世纪主义的大山激起广大人民彻底把它推翻的强烈愿望。[1]这样的愿望通过那些和广大人民有密切联系的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如塞万提斯和洛佩·德·维加等表达出来。他们创作的作品描写社会现实,反专制反封建,同情底层人民,攻击当时的社会为人民鸣不平,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现实的映射。
二. 剧作家的创作态度
1. 法国:崇拜古代和规则,蔑视民间文学
17世纪的法国古典主义作家以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作为自己模仿、崇拜的对象。他们喜欢借用古代题材,表现当代的贵族生活内容,并且精雕细琢,在形式上下功夫。[1]布瓦洛的《诗的艺术》被誉为古典主义的美学法典,我们可以从中一窥当时的创作主张。
在他看来,摹仿古人便是成功的捷径,古人提供的法则已十分有效,且永远行之有效。布瓦洛认为,首先,从亚里士多德那里继承而来的“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悲剧必须遵守的金科玉律。内容方面,戏剧的内容必须符合理性。理性的内容高尚风雅,而不符合理性的内容是超出常规的怪诞离奇的东西,它们卑劣和猥琐。[6]因此,当时的剧作家们大多轻视中世纪艺术和民间诗歌。其次,他将戏剧类型进行了严格的等级划分,认为剧作家应本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道德修养远离“危害风化”的作品,也就是法国人心目中卑下的喜剧。此外,他还要求剧作家多接触生活,但是他指的是宫廷生活,而非平民生活,熟悉“风雅细致”的趣味,等等。
这一切规则都体现出浓浓的宫廷趣味,使当时的戏剧呈现出一种单调的精致。中规中矩,高雅纯洁。这样的艺术是不可能亲近生糙的自然和缤纷的现实的,也不可能走近平民。于是问世的作品只能是为求得当权青睐,具有谄媚意味的华丽的古典主义悲剧。
2. 西班牙:层出不穷的喜剧创作,重视并借鉴民间因素
相较之下,西班牙剧作家的创作相对自由开放,许多剧作家还因冲破规则而大获成功,如西班牙民族戏剧的的创始人洛佩·德·维加。他冲破了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确立的古典戏剧格律,比如“三一律”、悲剧、喜剧截然分开以及关于诗句韵律的严格规定等。他的作品充满着不可抵制的激情和自然,还在自己的“喜剧”创作中将悲剧、喜剧两种形式杂揉,严肃的正人君子和卑微的市井小人同台亮相。[7]
在对民间文学的态度方面,不同于法国对民间因素的排斥和蔑视,西班牙的戏剧创作源源不断地从民间传说、流传的故事中汲取营养。如洛佩的剧作很多取材于西班牙的历史传说,古民谣和各种民间小曲就为他提供了不少素材。[6]在戏剧类型的选择方面,西班牙的作家们也是十分中意喜剧,几个世纪以来无数优秀的戏剧作家为西班牙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喜剧作品。仅维加一人便创作了过1500个剧本。
三. 受众的意志与趣味
1. 面向王室贵族与上层资产阶级的法国悲剧
体裁“王后”法国悲剧作为脱离群众的王权附属品,面向受众多为贵族和精英,是被认为具有鉴赏力的聪明的观众。当时的作家认为:“芸芸众生不可能从严谨、纯正、严肃的真正的悲剧语言中,不可能从安排巧妙的故事中,不可能从有据的激情中和表达恰当的情感中,找到任何乐趣。[9]”于是他们将普通民众排除在悲剧的观众之外,面向贵族群体创作,力求典雅、肃穆、崇高、纯洁、和谐。为了取悦读者,他们必须迎合上流贵族社会的审美趣味。因此,喜剧、滑稽剧等其他戏剧形式被作家所抛弃所不齿,悲剧自然成为当时的主流戏剧。
2. 面向人民大众的西班牙喜剧
西班牙戏剧是人民的戏剧,西班牙戏剧有着广泛的群众性,西班牙人民有着深深的喜剧传统。由于意大利戏剧班子的巡回演出,戏剧在16世纪的西班牙就成为主要的大众娱乐形式,演出场所迁至街头巷尾。此外,喜剧传统早已深深地根植于西班牙人民的血液中。早在12世纪或13世纪初,群众对类似喜剧类型的喜爱就就已经显露,当时的喜剧表演曾因过盛而受到政府的限制。面对以普通市民为主体的庞大观众群体,一系列与人民关系密切的剧作家不断进行尝试与改革,与人民拉近距离,创作出符合观众趣味的喜剧作品,各阶层的生活都开始走上舞台。
四. 结语
17世纪的法国是西欧典型的封建君主制的国家,符合王权政治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成为主潮。它依附宫廷,拥护王权,强调忠君爱国,成为君主巩固统治的有利工具。此外,剧作家们在当时的文化政策和组织措施的诱惑和束缚下,对古代规则的极度崇拜下,创作出一系列政治正确、脱离民众、符合贵族高雅趣味的古典主义悲剧。这一切都使得当时的法国以悲剧为重。相较法国悲剧浓重的宫廷色彩,17世纪的西班牙喜剧则表现出更多的群众性。17世纪的西班牙王权微弱,为王权服务的悲剧无法立足。而表现社会实况,揭露社会现象,与人民密切联系的喜剧在当时大获全胜。另外,西班牙的剧作家们与民众站在一起,从民间文学中获取营养,源源不断地生产出优秀的喜剧作品,迎来西班牙戏剧的黄金时代。
通过对两国戏剧的比较,我们探究出两国戏剧差异出现的原因,展现了两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表现出的民族与文化差异,希望为读者了解17世纪戏剧提供一定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3][4][5]柳鸣九.法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137.
[2]张玉能.西方文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4.
[6][8]凌继尧.西方美学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3:251.
[7] 董燕生,西班牙文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47.
[9]让·贝西埃.诗学史(上)[M].史忠义译.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233.